<h3><br></h3><h3><b><font color="#ed2308">第三站:首都巴勒莫(Palermo)</font></b></h3> <h3> 離開切法盧來到巴勒莫已經(jīng)是傍晚了,天邊晚霞那一抹顏彩似乎在告訴我巴勒莫是個多元文化色彩的城市。
不過說實話,巴勒莫是我去過的一座最混亂的歐洲城市。我對巴勒莫的印象是從夜色里開始的,那天到達巴勒莫市區(qū)已經(jīng)是華燈初上,走在巴勒莫的那條通往皇宮的主道上,看到兩旁那破敗斑駁的墻垣、混亂狹小的胡同、并不華麗的門店、櫥窗,好像中國鄉(xiāng)下哪個落后不發(fā)達的小鎮(zhèn),我心里還是掠過了一絲失落。
然而走過一圈之后,我發(fā)現(xiàn)巴勒莫其實是一座頹廢不羈,繁華過后榮辱不驚的城市。
通往王宮和大教堂的Corso Vittorio Emanuele大道上的路燈出奇的陰暗昏黃,給巴勒莫帶上了一種神秘而驚心動魄的色彩?;椟S光暈下破敗的古建筑,朦朦朧朧,宛如一位遲暮華貴典雅的貴婦,而街道兩旁那些精細破損的柱頭花紋,在暗黃的燈光下依稀可見當(dāng)時的華麗。
西西里與意大利的聯(lián)系并不密切,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她不僅僅屬于意大利。從古希臘開始,緊接著古羅馬、阿拉伯、西班牙、諾曼王朝……一眾不曾停歇的征服者,令西西里島歷盡滄桑,作為西西里的首都,巴勒莫又戲劇般仿若一位被數(shù)度轉(zhuǎn)手的薄命紅顏。<br></h3><h3><br></h3><h3> 巴勒莫位于西西里島的西北部,毗鄰Tyrrhenian Palermo海灣,作為西西里的首府,是西西里島歷史、文化、經(jīng)濟、藝術(shù)、美食和旅游中心。面積約16000平方公里,人口在2014年約在70萬左右,平均在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多人居住。是西西里島上面積最大、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也最具傳奇色彩以及地形最險要的一個天然良港。歌德來此地時曾稱贊巴勒莫是“世界上最優(yōu)美的海岬”。
巴勒莫是一個有著3000年歷史的古城,是一個歐洲人、西亞人和北非人都曾為之瘋狂覬覦的地方。他們帶著各自的文明先后在這里登臺上場,到最后謝幕離開時也都留下各自風(fēng)格迥異的建筑和文化。巴勒莫的古跡建筑雖然沒有意大利北部的建筑那么精致與華貴,也沒有歐洲其他國家的建筑那樣金碧輝煌的傲人外觀,但卻是集羅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拜占庭式和阿拉伯、諾曼式為一體融合并存的建筑,其古老的韻味和厚重的歷史所承載的多元文化,都一一點綴在這個城市的各個角落里。隨著統(tǒng)治者的更替和改朝換代,巴勒莫也經(jīng)歷了多種不同的宗教及文化的洗禮,因此這個都市的建筑呈現(xiàn)出了一種截然不同的風(fēng)貌。但丁曾稱贊巴勒莫為“最美麗的伊斯蘭之城”。我想但凡見過這個城市的人,都會忍不住回頭多看它一眼。
巴勒莫的市區(qū)很大,但主要景點都集中在火車站往西北方向的區(qū)域。兩條最主要的大街向北延伸,東是羅馬街(Via Rome),西是馬克達街(Via Maqueda),而從四角區(qū)向西的維多艾瑪內(nèi)列大道(Corso Vittorio Emanuele)則是通往大教堂和皇宮這兩個最重要的景點。
巴勒莫的交通沒什么交通規(guī)矩,紅路燈在這里不過只是個擺設(shè),機動車在路上開得很快,汽車和行人都亂走,只要相安無事不出人命就行。在巴勒莫我似乎忘記自己是在歐洲,過馬路需要見機行事,否者你永遠過不去。走在斑馬線上未必安全,不走斑馬線也沒人譴責(zé)你。方方正正的幾條大街依然擁擠不堪,在上班的時段擁堵的情況遠遠超過在巴黎、北京和上海。但天天泡在這樣的喧囂混亂里的居民似乎好像習(xí)慣了這種生活狀態(tài),他們并沒有像巴黎人那么急躁和陰郁,倒是很平和熱情?;蛟S在巴勒莫生存就是需要這樣,多少年來這座城市和它的人民都習(xí)慣了在這樣華麗平和與喧器混亂交織的氣氛中生存。<br></h3> <h3><font color="#010101" style=""><br></font></h3><h3><font color="#b04fbb" style=""><b>黑手黨的起源地 - 西西里神秘的傳說</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style=""> 巴勒莫不只是因為《教父》而出名,早在60年代的戰(zhàn)爭片《六壯士》里,傘兵登陸諾曼底的激戰(zhàn)場面開始,巴勒莫仿佛就是一個大眾露天片場。這里不僅僅是《教父》的拍攝地,其實也是“黑手黨”的起源地。諾爾曼人的影響可以從城堡、大教堂和藍眼睛后代的身上體現(xiàn)出來,而西班牙和奧地利貴族則是從巴勒莫的王宮出發(fā),開始島上長達數(shù)世紀的探險。本世紀初,黑手黨則成為了這一系列征服者、統(tǒng)治者名單上的最后一個?!昂谑贮h”這個從上世紀起便與西西里永遠連在一起而無法分開和回避的名詞,給西西里島的歷史添加了更多的神秘色彩。相信很多人都記得,1992年在巴勒莫附近的高速公路上,以反黑著名的大法官FALCONE在黑手黨埋下的200米長的炸彈中不幸身亡,同年,他的同事BORSELLINO也在巴勒莫被刺殺。二十幾年來,執(zhí)著正義的勇敢者與“黑手黨”的斗爭從未停止過,雖然這些年來黑手黨的幾個重要頭目相繼落網(wǎng), 但黑手黨總頭目Rina的兒子已經(jīng)出獄返回巴勒莫附近的小城CORLEONE, 這正是黑手黨的老巢,這不得不讓人心起擔(dān)憂。
關(guān)于電影《教父》里黑手黨頭目SALVATORE GIULIANO,這個有著英俊外表的上世紀的傳奇人物,其實真人并不像好萊塢電影里的那般紳士和浪漫,《教父》里把他神話成了殺富濟貧的梁山好漢,但真相并不像電影里的傳說那么美化。2006年潛逃了40年的黑手黨總頭目PROVENZANO在巴勒莫落網(wǎng),在電視上看他不過是一個面帶笑容溫和的老頭,但他的雙手卻沾滿了鮮血。這個被視為綠林好漢的土匪其實是一個頑固的右翼分子,曾在1947年的五一群眾集會上,槍殺了包括婦女和兒童在內(nèi)的11個左翼群眾,造成了一場血腥事件。
巴勒莫有個機場,機場全名叫“Falcone Borsellino Airport ”(法爾科內(nèi)-博爾塞利諾機場)。這就是那兩個不怕死的法官的名字,曾試圖鏟除“黑手黨”組織,可惜沒能如愿反而被暗殺了。人們把他們的名字作為機場名是為了紀念這兩位為了反對黑手黨而犧牲的英雄。我非常敬佩和欽佩在這個充滿混亂又官僚的國家里依然有著一些執(zhí)著、勇敢的理想主義者,他們始終沒有放棄對正義的追求而奮斗。
巴勒莫同時也是一個古老而陰郁的城市,它代表了西西里的華麗和叛逆。走在巴勒莫充滿厚重歷史感發(fā)黑的巴洛克風(fēng)格街道上,我總能感受到有種神秘而又陰森森的氣息,但這些并不影響這座城市對人們的吸引,而且更刺激人們?nèi)チ私?,去游覽,去參觀這些富有歷史感的建筑,以及多元文化的城市風(fēng)貌。昆德拉曾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里借弗蘭茨的口說過那么一句話:你一生,怎么能不去看看巴勒莫?于是,巴勒莫成了許多人一生必去的地方。</font><font color="#b04fbb" style="font-weight: bold;"><br></font></h3> <h3><br></h3><h3></h3><h3><font color="#167efb"><b>【“新門”PORTA NOUVA 】</b></font></h3>
<h3> 這個建筑是1538年為神圣羅馬帝國皇帝 <b>CHARLES</b> 五世修建的,它旁邊就是那個<b>[巴勒莫</b><b>皇宮](PALAZZO DEI MORANNI</b>)。</h3> <h3><font color="#167efb"><b>【巴勒莫皇宮】Palazzo dei Normanni</b></font>
巴勒莫皇宮又稱諾曼底皇宮。最早這里是古代迦太基人定居的遺址,位于Kemonia和Papireto兩條河流之間。9世紀時,阿拉伯人在廢墟上面建起了以軍事為主的防御工事,隨著1072年諾曼人從北方南下統(tǒng)治西西里,他們運用了阿拉伯和拜占庭工匠精巧而藝術(shù)的手工,把這里改造和擴建,將原有的阿拉伯式宮殿改建成為具有行政和寢宮復(fù)合式作用的一座奢華宮殿,通過連廊和內(nèi)部花園,把所有的建筑相互連接在一起,最終在魯杰羅二世加冕之后,于1130年正式將堡壘變更為皇宮和權(quán)利中樞。在中世紀的很長一段時間,這里是整個西西里的中心。后來被歷代西西里的統(tǒng)治者作為官邸,魯杰羅二世,古列爾莫一世,古列莫二世均以包容的姿態(tài)在宮廷中創(chuàng)造了差異迥然的文化共存的奇跡。作為魯杰羅二世的孫子的腓特烈二世是個文武雙全、多才多藝的人,他曾將大批的意大利詩人匯集在這里,幾乎把王宮搞成一個以詩歌為主的文化中心。文藝復(fù)興的先驅(qū)者但丁就是受了西西里詩派的影響,所以說西西里是文藝復(fù)興的發(fā)源地。</h3><h3><br></h3><h3> 再后來因為安茹、阿拉貢和波旁君王們不喜歡住在這里,所以這里就成為了執(zhí)政官的辦公地方。現(xiàn)在則是西西里的議會所在地。<br></h3><h3><br></h3><h3> </h3> <h3> <b>[諾曼皇宮]</b>風(fēng)格融合了阿拉伯、諾曼及拜占庭風(fēng)格于一身。皇宮外表古樸大氣,像一座城堡,有著滄桑感和歷史厚重感。它象征了諾曼王朝的財富、政治權(quán)利和文化。<br></h3> <h3><font color="#b04fbb"><b> 皇宮前的噴泉雕像,上面站著的是西班牙國王兼西西里國王的菲利普五世。</b></font></h3> <h3> 皇宮內(nèi)部的庭院里,建有阿拉伯式的回廊。228根大理石柱兩兩成對,組成了許多拱門,上下共3層。置身于層層疊疊的回廊中,仿佛有一種在畫中游覽的感覺,不僅有濃厚的古典氛圍,還有一種靈活多變的現(xiàn)代空間感,這是非常典型的阿拉伯式宮殿的特點。<br></h3> <h3> 位于一樓樓梯的拐角處,陳列著腓特烈二世的馬車。</h3> <h3> 皇宮內(nèi)最有名、也是最輝煌,被像寶藏一樣守護著的地方,那就是二層的<b>“帕拉提那禮拜堂</b>”(Cappella Palatina) 。<b style=""><font color="#010101">莫泊桑稱它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教堂,出自藝術(shù)家之手而為人類思想所珍視的最美妙的宗教寶石”。</font></b>禮拜堂建于1130年,也是諾曼國王魯杰羅二世(Roger)加冕的那一年。這座皇家小教堂雖小,視覺震撼力卻不輸梵蒂岡的西斯廷教堂。<br></h3><h3><br></h3><h3> Palatina來源于羅馬的七座山丘之一的帕拉蒂尼山,后來的羅馬帝王就住在那里,于是帕拉蒂尼則成了歐洲宮廷或皇家專用的代名詞。德國的查理曼王宮內(nèi)就有個同名的皇家教堂。</h3><h3> </h3> <h3>這座禮拜堂這是由拜占庭、伊斯蘭和拉丁匠師們共同建造的,在同一空間內(nèi)兼容了拉丁和拜占庭風(fēng)格的元素,加上馬賽克的裝飾,呈現(xiàn)出其獨特的建筑風(fēng)格,它代表了不同文化和宗教的相互交融。</h3> <h3> 中央圓頂上的“全能者基督”的形象占據(jù)主導(dǎo)地位。</h3> <h3> 禮拜堂的墻上有美麗的拜占庭式拼貼畫,畫面由切割成特定形狀的馬賽克石片拼貼而成,描繪了一個個圣經(jīng)故事,畫面精美絕倫,令人眼花繚亂,加上鑲嵌金葉的彩色玻璃,整個教堂看上去金碧輝煌。 </h3><h3><br></h3><h3> 我剛進入宮殿那一瞬間,差點被鋪滿黃金色的馬賽克的墻面亮瞎了眼。那華麗麗的裝飾如此精美,不是親眼目睹真的很難相信。一幅幅宗教畫人物神情生動,不是常人能想象得出來的,這些工匠們的技術(shù)高超真值得稱贊。</h3> <h3> </h3><h3> 環(huán)繞著宮殿回廊的,是一圈圈連拱和秀麗的柱子,頗似小型的阿爾罕布拉宮。</h3> <h3> 這是祭壇對面的皇家寶座。它的上方有個拜占庭風(fēng)格的馬賽克壁畫,耶穌兩側(cè)分別是彼德和保羅,意寓保佑國王。后面墻壁上的大理石及馬賽克圖案屬于阿拉伯特色,中間則是西班牙阿拉貢家族的徽章。</h3> <h3> 教堂四壁的上半部描繪著精致的壁畫和裝飾性圖案,下半部鑲著大理石。兩邊用來分隔主殿和邊廊的是6個阿拉伯式尖拱形結(jié)構(gòu),既富有視覺立體感,又充滿了文化底蘊。</h3> <h3> 壁畫主要以圣像和圣經(jīng)故事為主,上面刻有拉丁文、希臘文和阿拉伯文的銘文,見證了多文明交織和諾曼時期巴勒莫對不同文化的尊重。</h3><h3><br></h3><h3> 其中的壁畫有:上帝創(chuàng)造晝夜和萬物,諾亞醉酒,耶穌騎驢進入耶路撒冷城。</h3> <h3> 禮拜堂的頂部是阿拉伯式的木雕,非常精致而且復(fù)雜,八角形蜂窩造型是典型的法蒂瑪時期的阿拉伯建筑裝飾風(fēng)格。這種裝飾在歐洲的建筑里非常稀有。</h3> <h3> 教堂內(nèi)有一座用整塊白色大理石雕刻出來的復(fù)活節(jié)柱狀燭臺(Candelabrum),是西西里島上最古老的羅馬式藝術(shù)品。
</h3> <h3> 中間交織著的是植物和人物的形象,這個燭臺是威廉一世在1154年加冕時一位大主教送給他的禮物。</h3> <h3> 二樓除了“帕拉提那禮拜堂”,其他地方是西西里地方政府所在地,屬于西西里議會,不對外開放。</h3> <h3> 第三層是諾曼王朝的費迪南多國王建造的建筑,室內(nèi)裝飾極精致,有繁復(fù)而精美的壁畫。</h3><h3><br></h3><h3> 這一層有很多廳:赫丘利廳、總督廳、龐貝廳、中國廳、風(fēng)廳、魯羅杰廳。其中風(fēng)廳是皇宮中最引人入勝的地方。</h3><h3><br></h3><h3> 赫丘利廳是由當(dāng)時的王后主持設(shè)計的,這位王后是法國宗親,推崇法國王室的生活方式,所以這里是參照凡爾賽宮進行設(shè)計的。大廳頂部的壁畫記載的是費迪南多國王奪得西西里島統(tǒng)治權(quán)的事件。</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4fbb">赫丘利廳</font></b></h1><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該廳是自1947始西西里大省議會代表會面的地點地點。它的名字來源于廳內(nèi)描繪希臘神話英雄赫丘利故事的連環(huán)壁畫,于十九世紀初完成。它是意大利的第一個議會和歐洲最古老的議會之一。</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4fbb">總督廳</font></b></h1><h3><br></h3><h3> 該廳以墻上21幅肖像畫命名,這些肖像分別是西西里島波旁王國的總督、中尉和總統(tǒng)。</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4fbb">龐貝廳</font></b></h1><h3><br></h3><h3>該廳在1830年至1835年由西西里中尉(萊奧波爾多-德-波旁下令修建的。大廳以綠中偏藍的顏色為背景,以神話故事為題材,再從龐貝古城的考古發(fā)現(xiàn)中汲取靈感。拱頂?shù)闹行拿枥L的是在戰(zhàn)車上的愛神和阿芙羅狄蒂。</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4fbb"><b>中國廳</b></font></h1><h3><br></h3><h3>該廳重現(xiàn)了十八世紀到十九世紀幾乎所有歐洲宮廷所盛行的東方主題風(fēng)格。</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4fbb">風(fēng)聽</font></b></h1><h3><br></h3><h3>這是這是皇宮最引人入勝的地方之一。天花板的中心位置繪有一個風(fēng)向玫瑰圖。</h3> <h5><font color="#167efb"><b>【巴勒莫大教堂Cattedrale di Palermo】</b></font></h5><h3><br></h3><h3> 因大教堂是獻給圣母升天,故又稱圣馬利亞升天大教堂。</h3><h3><br></h3><h3> 巴勒莫大教堂堪稱建筑風(fēng)格大雜燴,幾乎混搭了所有的建筑風(fēng)格。也是我見到的不管是從外觀還是內(nèi)觀上都是最大、最美麗的一個教堂。</h3><h3><br></h3><h3> 巴勒莫大教堂是一個12世紀的教堂,始建于6世紀,最初只是一座拜占庭式的東正教堂,9世紀的時候被阿拉伯穆斯林撒拉森人將它改成清真寺,12世紀諾曼人又將它改成天主教堂。到了14世紀,又加上哥特式塔頂和巴洛克式的穹頂,入口的三個拱門則是建于15世紀,而圓頂又是在18世紀建造的。現(xiàn)在的大教堂早已沒有了初見時的模樣,而是一座結(jié)構(gòu)復(fù)雜、多種風(fēng)格混搭在一起卻又能完美融合的獨一無二的精美而壯觀的建筑。</h3><h3> </h3> <h3> 入門的三座尖拱門的門廊是15世紀時增加上去的。設(shè)計和制作都是由[加吉尼家族]的Domenico Gagini、Antonello Gagini父子完成,這一家子都是著名的巴洛克雕刻家。也是從那時起,教堂的入口從西邊改為南邊,正對著巴勒摩最主要的大街Corso Vittorio Emanuel。門廊號稱是加泰羅尼亞-哥特式,左邊的第一根石柱用的還是最早拜占庭教堂留下的,后又被用在清真寺上,柱子中部還留有一塊古蘭經(jīng)的銘文,做為歷史的見證。</h3> <p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4fbb"><b>從教堂對面的書店拍出來的巴勒摩大教堂。</b></font></h3><p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4fbb"><b><br></b></font></h3><p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 </font></h3> <h3> 兩個歌特式的拱門將大教堂和鐘樓連接在一起。</h3><h3> </h3><h3> 當(dāng)初教堂的正門是在這里,教堂西側(cè)拱門下方,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開。<br></h3> <h3> 鐘樓建于是12世紀,并在14-15世紀按照哥特式風(fēng)格裝飾的。外墻上方齒狀的垛口依然還保留著阿拉伯-諾曼的原樣。</h3> <h3> 廣場前的雕塑人物是具有查理曼(查理大帝)血統(tǒng)的諾曼貴族圣羅莎莉亞Saint Rosalia(1130–1166)。</h3><h3><br></h3><h3> 傳說在17世紀歐洲爆發(fā)的黑死病期間,連西西里島也未能免災(zāi),束手無策的百姓們抬著羅薩莉亞的圣骨繞城一周,結(jié)果奇跡發(fā)生了,此瘟疫從此消失, 于是從那時候起,圣女羅薩莉亞變成了巴勒莫的守護神,連委內(nèi)瑞拉的一些城市都以她做為主保圣人。每年的7月14日(巧合這一天也是法國的國慶節(jié))作為她的紀念日,全城甚至整個西西里島都有辦紀念活動。</h3> <h3> 巴洛克風(fēng)格的圓頂,是佛羅倫薩著名的巴洛克建筑師費迪南多-福加(Ferdinando Fuga,1699–1782)設(shè)計的,他是四大特級宗教教堂之一[羅馬圣母大殿]的正立面設(shè)計師。上面綠色的majolica瓷磚,是意大利特有的一種錫釉陶瓷工藝。</h3> <h3> 登頂巴勒莫大教堂是欣賞大教堂最美的地方。從塔樓拾級而上,在屋頂可以飽覽巴勒摩老城的全景。透過那些盤旋而上的狹小樓道內(nèi)的小窗,可以看見雕花石柱外遠處的山巒。</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4fbb"><b>門廊兩側(cè)的雕塑</b></font></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4fbb"><b>大門上方是13世紀裝飾的馬賽克圣母像。</b></font></h3> <h3> 教堂正中央的圓形穹頂和教堂頂部的雕刻精巧細致,無論從什么地方觀看都顯得精美無比而令人驚嘆,教堂內(nèi)部則是半圓形殿堂。</h3> <h3><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STHeiTi, "Microsoft YaHei"; font-size: 16.96px;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1, 251, 251);"> 主祭壇上的救世主雕塑是出自安東內(nèi)洛.加吉尼之手。</span><br></h3> <h3> 穹頂這幅畫是諾曼貴族羅杰一世征服西西里島后,從阿拉伯人手中奪回然后放到教堂的。</h3> <h3> 教堂內(nèi)的人物雕刻大多出自門廊設(shè)計師安東內(nèi)洛.加吉尼之手,他曾在羅馬修建教皇尤利烏斯二世陵墓時做過著名的《奴隸》設(shè)計師米開朗基羅的助手。</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4fbb"><b>雕刻精美的洗禮池</b></font></h3> <h3> 教堂內(nèi)的另一大看點是這里的皇家墓葬,一共六位。帶華蓋的石棺有四個,另外兩個在墻壁上。石棺以及四個石柱支撐的華蓋使用的是堅硬而且昂貴的斑巖,底座有四只獅子馱著石棺。</h3> <h3> 這個石棺是腓特烈二世(Frederick II,1194–1250),有著神圣羅馬帝國皇帝,德意志國王,西西里國王,耶路撒冷國王等等頭銜。出自霍亨斯陶芬家族,腓特烈一世是他爺爺。腓特烈二世的身世很坎坷,他是一個喜歡呆在意大利的德國國王,去過耶路撒冷,數(shù)任的教皇對他可謂是愛恨交加,他的死不僅造成了歷史上的神圣羅馬帝國“大空位期”,而且也象征著霍亨斯陶芬家族的衰敗。據(jù)說埃特納火山就是他下地獄的入口。</h3><h3><br></h3><h3> 石棺下面的銘文MCCL,表示他死的是在1250年。</h3> <h3> 緊挨著腓特烈二世石棺的是他的父親,亨利六世(1165-1197),也是神圣羅馬帝國皇帝,也曾加冕為意大利國王和西西里國王,是腓特烈一世的兒子。做為政治婚姻,21歲的他娶了32歲的西西里公主康絲坦斯,并生下一個兒子腓特烈二世。</h3><h3><br></h3><h3> 亨利六世(Henry VI)卒年1197(MCXCVII),有傳說他是病死,也有傳說他被毒死在墨西拿,并葬在那里,第二年才從墨西拿遷移到巴勒莫。</h3><h3><br></h3><h3> 當(dāng)時的西西里人并不喜歡德國人的統(tǒng)治,再加之亨利六世的暴政,引發(fā)了西西里的起義,康絲坦斯為了她的同胞曾強迫亨利六世簽訂不得在西西里實行暴政的條約。所以也有人懷疑亨利六世是被康絲坦斯下毒身亡。但丁在他的《神曲》里,將康絲坦斯放在天堂的位置上。</h3><h3><br></h3><h3> </h3><h3> 康絲坦斯卒年是1198年(MCXCVIII),僅比亨利六世晚一年死,留下了四歲的小腓特烈二世??到z坦斯臨死前委托教皇英諾森三世收養(yǎng)他,教皇收養(yǎng)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一個聽話的帝國皇帝,可萬萬沒想到的是,長大后的腓特烈二世不僅不聽話,反而我行我素,任性得讓教皇們恨之入骨。</h3> <h3> 腓特烈二世石棺后面的是諾曼國王羅杰二世的石棺。羅杰二世(Roger II,1095–1154),是西西里首位國王,他父親羅杰一世從阿拉伯人手中奪取了西西里,但羅杰一世只是西西里公爵。羅杰二世是康絲坦斯的父親,但康絲坦斯還未出生時,羅杰二世就死了。諾曼王宮內(nèi)的帕拉提那禮拜堂就是他于1132年所建。</h3><h3><br></h3><h3> 亨利六世的石棺后面是他的王后康絲坦斯(Constance,1154–1198),諾曼國王羅杰二世的遺腹女,威廉一世的妹妹,腓特烈二世的母親。</h3><h3><br></h3><h3> 右邊墻壁上的石棺,是腓特烈二世的妻子阿拉貢的康絲坦斯(Constance of Aragon,1179/83-1222)。也就是阿拉貢(西班牙)國王的妹妹。</h3><h3><br></h3><h3> 康絲坦斯在20歲的時候,他的哥哥佩特羅二世,西班牙國王把她嫁給了匈牙利國王,并生下一個兒子,幾年后匈牙利國王死了,而匈牙利國王的哥哥以攝政為名,迫害母子倆,康絲坦斯就帶著兒子逃到了奧地利,不久兒子也死了,于是她就回到了阿拉貢,與母親一起住在修道院里。教皇英諾森三世收留了腓特烈二世,并為他安排了一樁政治婚姻,在腓特烈二世14歲時讓他迎娶了近30歲的寡婦康絲坦斯,不過后來腓特烈二世相繼加冕為西西里國王,德意志國王,神圣羅馬帝國皇帝,康絲坦斯也跟著加冕為相應(yīng)的王后??到z坦斯與腓特烈二世只有一個兒子,就是后來被封為德意志國王的亨利七世,后來他造反,結(jié)果被腓特烈二世囚禁,并不停地換地方,在一次轉(zhuǎn)移的過程中,墜馬而亡,死在意大利。腓特烈二世死后,因繼承問題引發(fā)了一系列大亂子,造成德意志的嚴重分裂。</h3><h3><br></h3><h3> 最后一個墓,位于腓特烈二世左邊的墻壁上,是雅典的威廉公爵墓,他是后來的西班牙統(tǒng)治者的后裔,與以上這五位沒有直接的關(guān)系。</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4fbb"><b>教皇的帽子</b></font></h3> <h3> 正殿的側(cè)面有一個類似博物館的陳列室,里面有很多金光閃閃,銀光燦爛的東西,因為時間關(guān)系沒有仔細看。另外我自己對宗教也不了解,所以也無法叫出名字,這里我就把這些東東叫做教堂里的寶貝吧,哈哈。</h3> <h3> 值得一提的是,巴勒莫大教堂不管是在驕陽下還是在夜光里,每一個局部看上去都是那么輝煌華麗。</h3> <h1><font color="#167efb"><b>【巴勒莫歌劇院】</b></font></h1><h3><br></h3><h3> 巴勒莫歌劇院又稱(Teatro Massimo馬西莫劇院):位于巴勒莫威爾第(Piazza Verdi)廣場上,面積約7700平方米。它是意大利最大的歌劇院,也是繼巴黎歌劇院和維也納國家歌劇院之后的歐洲第三大歌劇院。</h3><h3><br></h3><h3> 歌劇院建于1875年至1897年,全稱【維托里奧馬西莫劇院】,當(dāng)初建這座歌劇院是為了慶祝意大利統(tǒng)一,也是用來紀念意大利第一任國王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Vittorio Emanuele),更象征著統(tǒng)治階級對這個新國家的影響力。</h3><h3>
</h3><h3><br></h3><h3> 歌劇院其實是巴勒莫19世紀最重要的代表性建筑之一,也是巴勒莫的標志性建筑。當(dāng)時正值西西里建筑史上最后的一段黃金時期,新藝術(shù)和新古典主義建筑像野火般一樣燃燒著整座城市。這里曾是電影《The God Father 3 》(教父3)的最后場景的拍攝地:教父痛失女兒的一幕就是在這個歌劇院門前的階梯上拍攝的。</h3> <h3> 這是一座新古典主義風(fēng)格的杰作,總共花了22年的時間才完成。這座建筑由設(shè)計師Giovan Battistta Basile 設(shè)計,并由他的兒子建造完成。立面呈現(xiàn)的是新古典主義樣式,寬闊的入口階梯兩旁分別由兩頭巨大的銅獅子坐鎮(zhèn),獅子上騎著兩尊雕像,分別代表戲劇之神和歌劇之神。<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