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以往旅行歸來,出了機場一上高速,必然要感嘆一番,還是我家鄉(xiāng)看得舒坦,干凈整潔美好。這次從日本回來,感覺有點點不一樣,一是覺著吵,二是覺著高速兩旁的景色無論是城市高樓還是鄉(xiāng)村田野,有點刻板生硬,還有點做作。這是怎么了?不是說好無分別心的嘛?</p> <p> 從大阪到京都,直到第二天清晨醒來,都無感。一早去知恩院參觀早課,天亮后,才發(fā)現(xiàn)這地方整潔幽靜,外加下了點雨,心情被撩撥的生動起來,因為南京好久沒下雨,太干了。</p> <p> 上午體驗了表千家茶道,懵懂遲鈍的我毫無感覺,看著茶人洗手跪拜打茶,內心沒有一點波瀾,我們把這套程序叫做茶藝,他們上升到“道”,先體驗,再學習,再悟悟看吧。木訥的心情直到去了吃飯的小庭院才鮮活起來,在后來的行程中發(fā)現(xiàn)日式庭院和園林的特點就是:清純、自然、小巧、幽靜,碎石鋪路,苔蘚遍地,植物掩映,外加佛禪印象。</p> <p> 這個下午,去了皇家園林桂離宮。一日接待百人,一次不過二十人進園,這種體驗就是放眼望去園林空無一人,它完全是你的,你可以敞開心扉擁抱山石林泉,小道苔蘚,這種感覺從未有過。已經(jīng)很久不用24?70的鏡頭,面對這樣的景色,覺得24端也不是那么廣。因為,不需要構圖,抬眼就是一副畫,完全古樸自然,沒有一絲非自然材質的東西。哎,有點心疼我們的蘇州園林,踏破門檻挨挨擠擠的人,那種拎著頭皮隔絕人聲的累,還有甘熙故居,一遍又一遍的紅漆刷的簇新,木香紫藤一直砍到根部,不帶長焦去,煩躁的下不了手。因為就我的構圖能力,不用大光圈虛化背景,不用200端只拍局部,沒法規(guī)避掉大紅大綠的標識和各種其他。</p> <p> 傍晚時分,經(jīng)過鴨川、桂川去嵐山,還趕得及去了天龍寺庭院,看了枯山水。原本心心念念的禪意被坐在桂川邊沐著夕陽吹著柔風閑適的人們牽走,多想放空腦袋安逸的在川邊一直坐到天黑啊……</p> <p> 這是旅行的第三天,周一。九點的京都街道沒有什么人,哲學小道更是空無一人,我們一行沿溪邊走到銀閣寺,陽光很好,空氣有冬季的清冽,但是不冷。習慣了喧囂的我,覺得不自然,因為南京哪里有一條路上午九點沒有人呢?其實這條路兩旁的植物是自由生長沒有修剪過的,路邊的人家也是尋常生活模樣,但是,靜,很靜。哲學の道,有道理。</p> <p> 有了桂離宮的審美高度,銀閣寺不再驚艷。不過,還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穿著襪子參觀,白襪子確實一點兒沒變色。從銀閣寺的文創(chuàng)開始,一路開啟了買買買。</p> <h3> 在橋本關雪的白沙庭院吃了一席正式的午餐,匆忙買了一些うるしの常三郎哲學の道店的漆器,下午去琉璃光院。</h3> <p> 嘻嘻哈哈走到一處山邊小院,在門口合照。進屋脫鞋,到琉璃光院的功課是體驗抄經(jīng)。但是,但是,一上小二樓,走過轉角抄經(jīng)處,一片綠意撲面而來,直撲得我啞口無言,居然被眼前的美景噎住了。對,噎住了。窗內窗外綠意無邊。那深深的靜謐讓你覺得抄經(jīng)都不足以靜心,唯有坐在這里,身心浸入,才心馳神往。羨慕那水里的魚澗里的花,若是有元神,該多么幸福啊。</p> <p> 參觀體驗了那么多,都是序曲,此行的目的是為了參觀奈良正倉院和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唐物展。到了奈良的唐招提寺,感覺才一點一點拉近,夾瓦墻,鑒真像,原來,我們有很多的聯(lián)系。寺內古樸自然,碧綠的苔蘚宛若仙境。奈良鄉(xiāng)野的風光,總恍若小時候。</p> <h3> 奈良的正倉院和東京國立博物館都不可以拍照,所以,照片呢是虎頭蛇尾,但體驗和思考不是。博物館里的參觀,人頭攢動,燈光幽暗,各種物件有書可考,匆匆看過,一眼千年。來時,是為了感受物品,很想在參觀時能多些連接,多些了解,但是,感覺很遲鈍,想跨越千年從物感知人,感知情懷,感知文化,真心夠不著,要學習思考的知識太多了。</h3><h3> 東京也很有意思啦,鱗次櫛比整齊有序的樓房和街景,對于有潔癖和強迫癥的人有很好的治愈作用,那些低調樸素的店招也很耐人尋味。參觀了葛飾北齋美術館,蔦屋書店買了書,二手中古店淘了瓷器,很開心很滿足。被葛飾北齋美術館外兒童游樂場里的孩子打動,秋天的下午,無憂無慮的蕩秋千,美好極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