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天 2019.8.30 吐魯番-尉犁-庫爾勒<br>為避高溫,起個大早,趕到吐魯番以西10公里的交河故城,等候一小時,至8:30城門才洞開。<br> 先看展覽。據(jù)介紹,交河故城曾是車師前部王國的國都。建城年代早于秦漢,距今約2000-2300年。南北朝和唐朝達到鼎盛,唐西域最高軍政機構(gòu)安西都護府最早就設(shè)在這里。9至14世紀連年戰(zhàn)火,交河城逐漸衰落,至元末終于被棄?,F(xiàn)為唐代遺存,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也是保存最好的土建筑城市,被譽為“世界上最完美的廢墟”。 進入城中,沿著古城中央連接南門和佛教大寺院南北向的子午大道往前走。 初見到處殘垣斷壁,蒼古奇絕,便興沖沖徑直走向高處拍攝,未曾留意道旁小牌警示:游客禁止入內(nèi),結(jié)果差一點受罰。想想也是,世界遺產(chǎn)豈能隨意毀壞。工作人員說,許多建筑的下方已被時間掏空,走在上面也十分危險!希望引起警覺,下不為例。 交河故城建在雅兒乃孜溝30米的懸崖平臺上,狀如柳葉,四面環(huán)水,為一河心洲,東西最寬處約300米,南北長約1650米。走走看看,分不清寺院,民居,官署,一兩小時過去還沒走到頭,唯覺得全城象一個層層設(shè)防的大堡壘,人行墻外,像處在深溝之中,無法窺知城垣內(nèi)情況,而在墻內(nèi),則可居高臨下,控制內(nèi)外動向。 廢墟,有一種殘缺的美,它承載著歷史的記憶,讓人懷古感嘆,悲憫戰(zhàn)爭的殘酷,珍視和平的福祉。 <div>我們開始向南疆進發(fā)!<br></div>吐魯番到庫爾勒381公里,先要翻越天山山脈的吐魯番 — 托克遜大峽谷,峽谷五十多公里,危崖絕壁,亂石遍地,山梁間或出現(xiàn)沙坡,估計是狂風(fēng)將不遠處庫魯克塔格大沙漠細沙吹至沉積。 峽谷停車三次,皆因經(jīng)不住絕景誘惑,紛紛下車頂著酷熱拍照。 <p>穿越峽谷,又是無邊的戈壁大漠……<br>黃昏,經(jīng)和靜、庫爾勒,迎著熱風(fēng)向尉犁縣羅布人村寨趕去。<br></p><p>說到和靜,需要補記一筆。和靜地處新疆心臟地帶,周邊與新疆15個縣市相鄰,是世界上與周邊接壤縣市最多的縣,創(chuàng)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紀錄。1771年,蒙古族土爾扈特部完成了人類歷史上最后一次民族大遷徙,從俄國伏爾加河流域東歸祖國定居和靜,東歸文化包括《江格爾》史詩和長調(diào)得到蒙古族人世代傳承與發(fā)展。<br></p> 斜陽下,庫爾勒羅布人村寨呈現(xiàn)一幅幅自然狀態(tài)的畫圖: 大漠、胡楊、湖泊、河流、草原。<br>風(fēng)光算不上十分秀美,但它絕不一般。中國最長的內(nèi)陸河和最大的沙漠在此交匯,形成別處難以見到的特殊景觀。<br> 塔里木河緩緩流淌著。據(jù)說,上游大山雪化時節(jié),水勢更大,以至于內(nèi)湖漫水,成了漂移不定的湖。 由于臨近日落,僅在塔里木河邊溜達,沒有爬上對岸的沙山,故無法一睹塔克拉瑪干沙漠茫茫無垠的風(fēng)采。從網(wǎng)上下載幾張照片,權(quán)作彌補缺憾。 原始胡楊林千姿百態(tài)。水給胡楊林帶來活泛泛的生氣。 這塊出土于1億5千萬年前的胡楊樹化石,述說當?shù)剡h古的變遷。 羅布人是新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他們生活在塔里木河畔的小海子邊。這是一個單一食魚的民族,豐富的營養(yǎng)使許多人都長生不老。八九十歲都是好勞力,甚至還有一百歲的新郎。<br>可惜我們來晚了,或是景區(qū)商業(yè)化讓土生土長的羅布人大多離開了故土,沒能領(lǐng)略到古老的羅布民族風(fēng)情,不能不說是一個真正的遺憾。 <p></p><p><br></p> 第12天 2019.8.31 庫爾勒-庫車<br>晨從庫爾勒出發(fā)至庫車,近300公里行程,沿途主景依然是無邊的戈壁,偶見綠色便眼睛一亮。導(dǎo)游說這些年栽樹多了,綠色正在與灰色頑強爭奪地盤。<br> 正午到達庫車,途中簡單用餐后,便沿著獨庫公路(217國道)向北行駛進入約60余公里的峽谷,峽谷先展現(xiàn)非典型雅丹地貌,山丘連綿,貌不驚人,往深處行進,開始顯現(xiàn)奇形怪狀的凌亂的雅丹特征。 接著,路側(cè)山形山色陡變,山崖風(fēng)化崩裂,灰黑如泥炭一般。 正抱怨導(dǎo)游為啥不停車觀景,不料溝壑景致陡變,鋪展一幅自然天成的丹霞畫卷。車抵鹽水溝,前方忽現(xiàn)一座狀如巨廈的深駝色的山峰,宛如布達拉宮,令人驚嘆!就此進入克孜亞爾紅崖山。 一陣興奮拍攝,自以為已經(jīng)收獲滿滿,復(fù)前行,穿過山洞,一溜灰黑色的大山呈現(xiàn)縱向開裂狀態(tài),而山腳深溝中的河灘卻是紅白相間,似九曲回腸,猜想那紅白沙粒一定是洪水季節(jié)從上游帶來的。 果不其然,再往前行,峰回路轉(zhuǎn),一路奇峰通體赭紅,間雜絳紫、桃紅、玫瑰、青綠、淡黃、淺灰、月白、深黛的色塊、條紋。這是我從河西走廊進入新疆五天來所見到的最美景觀。導(dǎo)游詭秘一笑,難道前方天山庫車大峽谷還有更奇妙的景象?一路走一路吊足了胃口…… 沿著庫車河繼續(xù)前行70公里左右,來到天山神秘大峽谷,抬頭一看,美到震撼!峽谷奇峰嶙峋劈地摩天,尤其是那層層疊疊斜裂的山崖和陽光下更見濃烈的色澤,讓任何語言描述都顯得蒼白。 運氣不好,景區(qū)禁入;運氣大好,可以免票走進去一段路。原來入夏以來庫車地震頻繁,6月8日4點2級,8月10日3點9級,昨晚8時3點3級,大峽谷出現(xiàn)落石塌方,故而封閉。 聽說還有更恐怖的事情。有人進入峽谷深處,忽遇暴雨,山洪突然而至,躲避不及,險些喪命。 <p>沒走完5000多米峽谷總是遺憾。</p><p>據(jù)介紹,整個峽谷猶如一條尾枕天山頭,口飲庫車河(開口于庫車河),曲身九十九的巨龍劈山而臥,呼風(fēng)喚雨,神秘莫測。谷底最窄處僅容一人低頭彎軀側(cè)身通過。崖壁上有一始建于盛唐時期的千佛洞遺址, 壁畫丹青之藝術(shù)水平可與同時代敦煌壁畫相媲美,在古西域地區(qū)至今已發(fā)現(xiàn)的300多座佛教石窟中絕無僅有。 </p> <p>(網(wǎng)絡(luò)圖片)</p><p>16:40離開景區(qū)回庫車縣城,路上得到最新消息,17:15庫車又發(fā)生3點1級地震,震源深度7000米。不知道大峽谷有沒有出現(xiàn)新?lián)p?令人擔憂! <br></p><p><br></p> 第13天 2019.9.1 庫車—溫宿—阿克蘇<br>早晨,從庫車出發(fā),前往溫宿天山托木爾大峽谷和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驛站阿克蘇(古姑墨國),總行程260多公里。途中盡管戈壁灰還是主色調(diào),但綠的色塊明顯增多,新疆建設(shè)兵團的多年墾荒正在改變這一地區(qū)的面貌。當然,戈壁無垠亦無情,任重道遠。 <p>昨在天山庫車神秘大峽谷,因落石塌方未能走完全程,也好,讓心中對它依然保持一點神秘,而溫宿天山托木爾大峽谷今天袒露博大的胸懷,接納了我們這些遠方來客。 </p><p>托木爾大峽谷片區(qū)是天山4個世界自然遺產(chǎn)地中面積最大的一塊,占整個天山遺產(chǎn)地面積的59.87%。也許它的知名度目前不如庫車神秘大峽谷,但所有到過這里的人都認為它更勝一籌。<br></p> 坐景交車深入峽谷,我惴惴不安,因為是我建議團隊增加這個旅游項目,景區(qū)究竟風(fēng)光如何,我也吃不準。<br> 隨后三小時,攀小道上山,沿山脊行走,上上下下,曲里拐彎,飽覽瑰麗山川,眾人情緒高漲,連連說值得,幸虧沒有錯過。 <p>托木爾大峽谷曾是通往南北天山古代驛路木扎爾特古道的必經(jīng)之地,傳說玄奘西天取經(jīng)從此路過。</p><p>大峽谷東西長約25公里,南北寬約20公里,由3條呈“川”字型的主谷和12條支谷、上百條小支谷組成,是天山南北規(guī)模最大、美學(xué)價值最高的紅層峽谷,被譽為“峽谷之王”。</p> 大峽谷地質(zhì)地貌的豐富性世所罕見,有峽谷地貌、風(fēng)蝕地貌、河流地貌、構(gòu)造地貌、巖鹽喀斯特地貌等。更引人注目的是,這些紅層地貌與托木爾的雪山冰峰相映襯,形成了紅與白、冰與火般的強烈反差和對比,稱的上中國西部最美的丹霞地質(zhì)奇景。 告別大峽谷到阿克蘇途中,因為我建議到此一游,導(dǎo)游給予我200元的獎勵。哈哈! <p>夜宿阿克蘇。晚九時,小城剛?cè)朦S昏。</p><p><br></p> 第14天 2019.9.2 阿克蘇—圖木舒克<br>來到阿克蘇的旅人都會去不遠的"戈壁明珠"——溫宿神木園觀光。<br> 神木園,歷史上為傳經(jīng)圣人的墳地。相傳公元11世紀,沙特阿拉伯一名伊斯蘭教阿匐,帶領(lǐng)2000多名教徒,經(jīng)印度到中國西域傳教,受到當?shù)厝说种撇l(fā)生沖突。他們敗退到此,阿匐和大部分教徒戰(zhàn)死,被就地埋葬。后來這里便成為伊斯蘭教集會和朝拜圣地。 園內(nèi)古冢早已銷蝕,眾多楊、榆、柳、杏、核桃、白蠟等百年千年古樹散落四處,各有名稱,“鴛鴦古樹”“尋根問祖”“千年神木”“九龍攪?!薄熬尴髧[天”等30多處,按導(dǎo)游圖尋找似走進迷宮。 <p>攝影在這里難有用武之地,單獨成像幾乎大同小異,唯有眼睛來感覺連續(xù)不斷的景象,并讓記憶在頭腦里合成。</p><p>喝一口神泉,祈望有助于加深對這里的記憶。</p> 我不在乎也分不清樹種樹齡,而在乎戈壁干涸中的清泉,熾熱中的濃蔭所帶來的舒暢和陰涼??上Р荒芫昧?。 我是無神論者,不懂宗教但尊重宗教,因為精神和信仰對于人類不可或缺。即使失敗,即使倒下,新生命依然會萌芽,頑強存活,生生不息。神木園死了的與活著的,以具象的表現(xiàn),昭示生命和世界的本義。 午后離開神木園,驅(qū)車280多公里,于下午三點多到達圖木舒克。 <br>圖木舒克郊外田疇,白楊一排排,水稻綠茵茵,簇新的樓群是將要建成的農(nóng)業(yè)科技大學(xué)校舍。 <br>南疆的荒漠里,居然有此亮眼的風(fēng)景!<br> 入住圖木舒克,感受這座清新舒適的小城。 地質(zhì)所對面、棉花實驗室院外,這大概全國獨一無二的創(chuàng)意窨井,可見小城人的用心和智慧。 <p>街上聽口音多為漢族人,一打聽,原來這里歸新疆自治區(qū)直轄,是新疆生產(chǎn)建設(shè)兵團三師建設(shè)起來的,也是師市機關(guān)所在地。<br>想吃羊湯,有人指路。走一站多路,嘗到了一碗酸湯羊肉餛飩。<br></p><p><br></p> 第15天 2019.9.3 圖木舒克—喀什 <br>上午8:30,南疆的清晨。圖木舒克,一場秋雨。 這是進入新疆以來遇見的第一場雨,雨勢不大,車過巴楚,雨就停了,但對南疆來說已十分難得。<br> 從圖木舒克到喀什300多公里。<br>正午,臨近喀什,又見色彩斑斕的地貌,忍不住又是“咔嚓”一番。 午后,進入喀什市區(qū),建筑帶有伊斯蘭建筑藝術(shù)特征。 <p>賓館入住后,急匆匆去往旅游中心辦理邊境通關(guān)手續(xù)。</p><p>為了明天能夠順利去帕米爾高原,不惜在旅游中心耗費了很長時間。</p> 下午六點,臨近傍晚了,而在喀什,離天黑還有三四個時辰,于是,抓緊時間去往市區(qū)的喀什老城。 喀什老城主街商業(yè)味較濃,便拐進小巷尋找維吾爾民居建筑的特殊風(fēng)味。走了一個多小時,像走進一個迷宮,轉(zhuǎn)著轉(zhuǎn)著又回到了原地。到主街看游覽示意圖,才知道僅走過三分之一街巷。于是,只好依賴游覽車走馬看花,總算對老城有個整體的大致印象。 遺憾的是,最想?yún)⒂^的喀什老城附近的高臺民居正在封閉改造,不得進入。我擔心,改造后的高臺民居不要又被商業(yè)化,真正的民居建筑群和原住民生活只能從圖冊中回味了。<div><br></div> 第16天 2019.9.4 喀什—帕米爾高原—喀什<br>一大早,天未亮,從喀什出發(fā),走C314國道向紅其拉甫方向前行。<br> 行進在平均海拔3000米的帕米爾高原公路上,飽覽高原壯麗山川。 我們不可能橫跨高原,縱向穿行也只能走上二三百公里路程(圖:大黃點),但就這樣也足夠讓我們驚艷。<br>帕米爾高原古稱不周山,漢朝稱蔥嶺,古絲綢之路在此經(jīng)過。<br>"帕米爾"是塔吉克語"世界屋脊"的意思,是地球上兩條巨大山帶 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帶和帕米爾-楚科奇山帶的山結(jié),也是亞洲大陸南部和中部地區(qū)主要山脈包括喜馬拉雅山脈、喀喇昆侖山脈、昆侖山脈、天山山脈、興都庫什山脈五大山脈匯集處,橫跨塔吉克斯坦、中國和阿富汗。<br> 車上五小時不眨眼,車停邊走邊拍邊贊嘆。如若唐朝大詩人李白、王昌齡等面對世界高山湖泊白沙湖、卡拉庫里湖,興許能夠詠唱出千古絕律,可惜他們沒有我等福分,而我等偏偏才盡,興奮之余唯瞠目結(jié)舌。<br> 看海拔7600米左右的昆侖三排雄列周邊,冰山之父的慕士塔格峰、雄偉的公格爾峰、公格爾九別峰銀光閃亮,藍天的映襯,白云纏繞,格外漂亮、妖嬈,仿佛仙境。在高山雪峰面前,我們顯得格外渺小,仰望久久,把萬千氣象刻在心底,愿精神和人格追隨它而去…… <p>傍晚,返回喀什市區(qū)。</p><p>喀什意為“玉石集中之地”,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就有2000多年,古稱疏勒,是新疆唯一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p><p>明天就要去和田,來不及去喀什的香妃墓和西北地區(qū)最大的國際貿(mào)易市場喀什大巴扎了,長途旅游難免會留下些許遺憾。</p> (網(wǎng)絡(luò)圖片)香妃墓 <p>(網(wǎng)絡(luò)圖片)喀什大巴扎</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