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以孝親文化為載體實施家園共育的實踐研究》讀書交流開始了

中華母親講堂~好女子家園

<h3>2019年11月8日,今日立冬。</h3><h3>中華好家風志愿者服務團,應敦化市教育科研所邀請再次來到大美敦化。</h3> <h3>《以孝親文化為載體,實施家園共育的實踐研究》讀書交流培訓活動,于2019-11-08在敦化大石頭鎮(zhèn)第一幼兒園舉辦。</h3> <h3><br></h3><h3>中國文化管理協(xié)會社區(qū)文化工作委員會</h3><h3>副會長</h3><h3>吉林省母親講堂主任</h3><h3>徐連梅老師</h3><h3>中國文化管理協(xié)會社區(qū)文化工作委員會</h3><h3>委員</h3><h3>長春宇慧國學館館長</h3><h3>魏鵬展老師</h3><h3>應敦化市教育科研所逄主任和白主任之邀來到大德敦化。</h3> <h3>主持人:</h3><h3>敦化市大石頭鎮(zhèn)第一幼兒園畢海英老師</h3> <h3>大石頭鎮(zhèn)第一幼兒園楊慧英園長做了重要講話</h3> <h3>敦化教科所逄立君主任</h3><h3>自今年的九月八日,敦化市教育科研所組織召開了全市學前教育”傳承忠孝文化涵養(yǎng)良好家風專家報告暨《以孝親文化為載體實施家園共育的課題研究》開題會”至今56天,大石頭中心幼兒園高度重視課題研究,利用56天的時間扎扎實實的開展了課題實踐的第一步工作,即共同讀書活動。幼兒園教師家長共購買《好家風是怎樣養(yǎng)成的》《孝子警官日記》258套,全園達到百分之九十八的教師家長人手一套書(沒有購書的是老人帶孩子,但也參加線上聽書),并且積極開展線上線下帶領孩子讀書、線上交流心得體會的活動,他們讀書積極性高、認識深刻,初步體會到了讀好書的益處。在讀書過程,心靈得到洗禮。大石頭幼兒園行動之迅速,效果之顯著,令人感動并受到鼓舞!</h3> <h3>這兩本書中,解讀了忠孝人物的事例,提煉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時代內涵和當代價值,內容涉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書中大家學習到了古圣先賢的孝親行為,也沐浴著先哲的思想之光;在書中大家追尋著古人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我們讀著古今故事,學習著圣賢經典 ,也要行道德仁義;在書中,古人的經驗給我們啟示,而今人的榜樣引領我們前行 。我們大家無不被現代孝子王春來警官的孝親事跡深深感動!其特殊之處在于所著《孝子警官日記》,從自己力行孝道的角度詮釋了人生忠孝能兩全,并獲“中華孝文化傳承獎”, </h3><h3>孟子說:“堯舜之道,孝悌而已矣”王春來警官克服了常人難以克服的困難,用“心”照顧著癱瘓的父母雙親十二年。這期間出版了《監(jiān)獄中隊管理學》,填補了監(jiān)獄管理理論空白,陸續(xù)發(fā)表多部文學作品,我們這些人能做到多少?謹身節(jié)用,以養(yǎng)父母;忠孝不失,以事其上;王春來老師以自己的身體力行豐富了“孝”的內涵,不但做到了孝養(yǎng)父母之身,更有孝養(yǎng)父母之心,孝養(yǎng)父母之志,這也是用行動對中國孝道文化的的精準解讀,詮釋了人生能夠做到忠孝兩全!王春來警官的人生成長經歷,得益于他的父母和他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得益于父母建立起來的良好家風。父親是抗戰(zhàn)英雄,從小教育他要有男人擔當,不貪求不該得的。 而母親從小讀過私塾 受過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與熏陶,“吃虧是福&nbsp; ,與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中國人都是一家人,要泛愛眾”等思想和行為引導,特別是母親力行孝母,都為他扎實了人生之根,他的父母一生中總在以中華民族忠孝文化教育他成長,對他人格、品德的養(yǎng)成起到決定性作用,為其人生打好了底色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父母的言行和人格品質對孩子的影響多么重要!一個家庭良好家風的建立對孩子的成長多么重要!家是最小國,國是最大家。習近平同志說過:“ 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 貽害社會?!边@也是我們這個課題立項的緣起。 </h3><h3>我們都知道,教育的根本目標是立德樹人,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那么立德的本就是要教孝的文化。家長是孩子第一任老師,而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學校,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通過家園共育的渠道提高家長素養(yǎng),引領家長涵養(yǎng)好的家風,掌握教育孩子的最重要最根本的方法。共同做有根有魂的教育,為孩子一生的發(fā)展奠基!</h3><h3>&nbsp;</h3><h3> ————敦化市教育科研所逄立君主任</h3> <h3>《孝子警官日記》中,作者從小與父母共同面對生活時,感受到父母的艱辛,而生起孝心。他不但照顧好癱瘓的父母,還在工作中取得了很多榮譽,完成了多部著作,以人生的軌跡生動的表達出“忠孝可以兩全”!人們不禁要問:是什么力量推動他取得這些成績呢?請看日記中的兩段話:</h3><h3>夜間,我?guī)透赣H翻身,將濕尿墊卷起,又將干尿墊鋪一半,將父親抱在懷里時,濕尿墊就換成了干尿墊了。這個時候父親總會教訓我說:“兒子,記住‘吃了人家的嘴軟,拿了人家的手短’?!?lt;/h3><h3>從20多歲血氣方剛的青年,到30多歲成年男人,這本書耗了我近10年時光,值得嗎?值得,因為父母看到我寫書,就會從心底笑出來,每個字都是父母微笑的音符。</h3><h3>正是因為有孝心,王春來才能夠謹記父母的教誨,才能夠看到并不斷踐行著父母的期望。</h3><h3>孝心,是一個人進步的動力。其實,教育并不復雜,只要向古圣先賢學習,抓住根本就行了。啟迪孩子的孝心是家長智慧的抉擇。</h3><h3>田間耕種,期望碩果累累,必然在根上澆水施肥,這是自然的道理。每每看到家長,為了孩子成才,每天督促孩子學這學那,孩子不知為誰學、為什么學,疲于應付。不禁感嘆:“緣木求魚也。”</h3><h3>或者,有家長說:“孩子以后生活幸福我就滿足了,教不教孝沒關系。”豈不知,教導孩子孝道,就是賦予孩子的行動力。只有在行孝中,他才能感受到內心的喜悅與充盈,體會到幸福的存在。</h3><h3>《師說》中說:“愛其子,擇師而教之?!睈圩约旱暮⒆?,就要選擇好老師教導他。本書選取古今成功人物的范例,薈萃中華好家風于家庭教育中,必將如春風化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給每一位父母、每一個孩子、每一個家庭和社會帶去真實的利益。</h3> <h3>  《好家風是怎樣養(yǎng)成的》讀書匯報</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傳承孝道</h3><h3>&nbsp; &nbsp;中國有句老話: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孝”是做人的基礎、道德的根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社會穩(wěn)定與發(fā)展的精神動力。所有的善事好事里面,盡孝是頭等大事。為什么這么講?一方面,養(yǎng)育之恩,高于一切。不管父母生養(yǎng)我們出于什么目的,養(yǎng)兒防老也好,傳宗接代也好,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不論你現在有多大權有多大勢,要是沒有父母的生養(yǎng),地球上沒有你這個人,你現在的一切從何談起?所以說,養(yǎng)育之恩,高于一切。</h3><h3>&nbsp;&nbsp;&nbsp; 我們有些人得到別人特別大的幫助后,感念起人家大恩大德的時候,常常會用到一個詞:恩同再造。這個人對我的大恩大德,就如同又生了我一回,這么的重要。這里也可以看出,養(yǎng)育之恩,高于一切。</h3><h3>《朱子家訓》里面講: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那么這重于泰山,高于一切的養(yǎng)育之恩,我們該不該去報,該如何去報?我想只有盡孝,好好去孝敬父母。</h3><h3>&nbsp;&nbsp;&nbsp; 說百善孝為先,還有一個原因,盡孝不能等。父母一去世,說什么都晚了。別的事情你推后幾年還可以做,盡孝,父母一走,哪里還有機會?人能活多大歲數,不是自己說了算的,說離開就離開了,真可謂生死無常,有太多的偶然性。</h3><h3>&nbsp;&nbsp;&nbsp; 當我讀到《好家風是怎樣養(yǎng)成的》第一章第三節(jié)《知恩報恩不忘本》的時候,我真的是深有感觸。日記中寫到,姥爺去世后,姥姥為了母親不再嫁人。母親不顧身體,放下面子,用生命行孝報恩,可謂“孝之至也”。母親每天行孝報恩的行動,激發(fā)了王春來的報恩思想,開啟了他行孝人生的航程。“他”一生走在行孝的路上,也深深地理解了母親。當年,母親雖然身體勞累,但她活在孝和報恩的心境中,內心一定充實而幸福。</h3><h3>&nbsp;&nbsp;&nbsp; 讀到這的時候,我就情不自禁的想起了自己的父親。我的父親在我十八歲的時候就開了我和母親,只有我和母親相依為命,母親為了我也一直沒有嫁人,后來我成家之后,一有時間就回去看望母親,看看她的身體如何?幫她量一量血壓,問一問她,這兩天您的身體怎么樣???有沒有感覺到哪里不舒服?后來,丈夫看到我這樣辛苦,就對我說:不如,咱們把母親接到家中,這樣方便照顧母親,于是我們就把母親接到家中一起生活,照顧起來媽媽非常方便。</h3><h3>&nbsp;&nbsp;&nbsp; 父母養(yǎng)育孩子成人,不知付出多少辛勞,操了多少心?!吧眢w發(fā)膚,受之父母”,孩子反哺報恩,孝養(yǎng)父母,就是自然而然,天經地義?!缎绿茣飞险f:“孝親為子。”孝養(yǎng)父母是做人的基本準則。只要子女心中有父母,能堂堂正正做人,規(guī)規(guī)矩矩辦事,不給父母臉上抹黑,不讓父母為自己擔心,不忘記父母對我的養(yǎng)育之恩;不忘記父母的千叮萬囑。就是對父母的安慰和孝敬。</h3><h3>&nbsp;&nbsp;&nbsp; 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有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有老師的教育之恩,有同學同事的幫助支持之恩,遇到困難時有好心人的救助之恩,能有一個好的工作、生活環(huán)境是國家的護佑之恩。凡此種種恩情都需要感恩和回報,學會感恩是一種積極的人生觀,是一種生活的大智慧。</h3><h3>&nbsp;&nbsp;&nbsp; 通過《好家風是怎樣養(yǎng)成的》這本書,使我不斷反思自己的行為,對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過失及時的得以糾正,使自己的思想境界不斷提高,我一定會以此為契機,把愛與善的種子撒遍人間。讓我們大家一起重塑道德靈魂,使人性的光芒永遠熠熠生輝!</h3><h3>&nbsp; </h3><h3>大石頭鎮(zhèn)中心幼兒園&nbsp;&nbsp;&nbsp;&nbsp; 張佳莉</h3> <h3> 傳承好家風,成就好孩子</h3><h3> ___豆豆一班 莊嘉睿家長</h3><h3>尊敬的各位老師和家長朋友們:</h3><h3>大家好!我是豆豆一班莊嘉睿的媽媽,很榮幸能夠與大家共同分享《好家風是怎樣養(yǎng)成的》這本書給我?guī)淼氖斋@。</h3><h3>自9月16日開始,在老師的引導下,我們豆豆一班每天都會有家長在微信群中分享這本書的閱讀錄音,可能部分章節(jié)我沒有做到逐字逐句的閱讀,但每天都會仔細聆聽其他家長的分享。我很感恩幼兒園開展了這次讀書活動,為我和孩子創(chuàng)造了共同學習的機會。</h3><h3>在閱讀、學習這本書的近50天里,它給我太多太多的感觸,這段時間我問過自己,我有用最正確的方式去愛我的孩子、愛我的親人嗎?我有用最恰當的方法去教育引導我的孩子嗎?可以說這本書影響了我的生活態(tài)度和工作態(tài)度,最大的收獲是它讓我在養(yǎng)兒教子的路上看到了以往的過失和對未來的期望。就是要在感恩中傳承家風,引導孩子健康人生。</h3><h3>《好家風是怎樣養(yǎng)成的》這本書中有大篇幅的《孝子警官日記》選讀,講述了一個又一個王春來與父母的故事,他生來就是一個這樣人嗎?我相信這一切來都源于他父母以身作則的引導。他的父母是他最好的老師,也正是他母親對父母盡孝的行為,和他在面臨困難而心生困惑動搖時父母的及時傳道解惑,才建立并不斷強化了他心中的因果觀念,最終他不知不覺的在天地間書寫了一個大大的“孝”字,并逐漸成長為了一個堂堂正正、頂天立地的人。所以與其說學習王春來,我更愿意學習他的父母,用他父母的樣式培養(yǎng)自己的孝兒,感恩自己的父母。</h3><h3>我的家庭結構是:四個老人、一對夫妻、一個娃,6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造成我們在愛孩子的路上愛著愛著就“溺”了,不論孩子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基本都會得到滿足,過多的給予,造成了一切都是理所應當,慢慢顯現出了自私不舍分享、任性、自理能力差、對物質缺少概念的特征。</h3><h3>與大家分享一個實例:</h3><h3>因為我和孩子爸爸工作的關系,孩子6個月以后,每天和我們相處的時間基本就是晚上睡前的三四個小時,起初每天早上都是在孩子的哭聲中走出家門,隨著孩子不斷懂事和我們只求有效不求正確的不斷引導下,孩子比我們先總結出了經驗,第一就是你們去上班就是給我賺錢、你們買的東西就是我一個人的。第二就是必須用小禮物來換取 “笑臉”,只要不滿足就鬧情緒。因為不能陪伴的歉疚,我和孩子爸爸從此就走上了討好孩子的不歸路。直到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在集體生活的考驗下孩子身上的缺點不斷被放大,不斷出現典型案例,究其原因就是我們沒有教會孩子懂得感恩,沒有引導孩子學會寬容、學會付出承接、懂得回報。</h3><h3>這一段時間我一直苦惱如何正確的引導孩子,這次讀書活動就像深夜路燈一樣給我?guī)砹朔较颉?lt;/h3><h3>現在起我要讓孩子看見我們慷慨付出背后的不易和汗水,放開雙手讓他學會做些力所能及的,體會我們的艱辛,讓他明白付出的含義。</h3><h3>也要讓他看見我們不斷滿足背后的精打細算,學會拒絕他毫無意義的需求,讓他明白什么才是等價交換,讓他知道物質生活的來之不易,讓他懂得知足。</h3><h3>還要以身作則做他最好的老師,我們作為他“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的模仿源,唯一要做的就是做他最好的示范和榜樣,帶領他學會愛人,學會與人相處。</h3><h3>最后,我想和大家共勉的是:不要在忙碌的生活里忘了自己,從豐富自己開始創(chuàng)造生活,為孩子樹立榜樣。讓好家風從小浸潤孩子的美麗心靈,待他長大成人,我們也做一名幸福的老人。</h3><h3> 謝謝大家。</h3> <h3>文化是民族的生機,教育是民族的靈魂。</h3><h3>千教萬教教人道德,千學萬學學做圣賢。</h3><h3>國家領導在2015年春節(jié)團拜會上講話強調說:“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fā)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fā)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h3><h3>家風教育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每個家庭都用德行、善意與正直影響著下一代。好的家風,始終是一個家庭必不可少的精神文化。家風,是孩子成長的指路明燈,暗藏著孩子的品質和未來。好家風就像是航海家手中的儀表盤,它雖然不能讓你直達目的地,卻是保證這個家平安的到達溫暖的港灣;好家風好比是一粒高質量的種子,好種出好苗,好家風可以讓人走的更遠。</h3><h3>2016年12月12日,國家領導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又說:廣大家庭都要重言傳、重身教,教知識、育品德,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圩樱~好人生的第一個臺階。</h3><h3>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圩?,人生的第一個臺階。是至關重要的,是教育的根本所在。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三大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奔彝ソ逃歉荆變航逃羌彝ソ逃难永m(xù)。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人生打底色固本都在這一關鍵時期。</h3><h3>好家風成就孩子好的人生:好家風來自好的家教,好家教來自好的父母,好父母來自好的家風、、、、、、</h3><h3>有一個課堂是家庭,有一門學科叫父母,有一種學問叫家庭教育,我們準備做父母時,確定養(yǎng)的目標,確定生的價值;從孩子出生那一刻起,我們需要一步步落實“教”的操作。</h3><h3>一年計,在于春,一生計,在年少。</h3><h3>幼一染,長十效,蒙養(yǎng)正,圣功道。</h3><h3>小樹苗,易扶正,養(yǎng)習慣,修毛病。</h3><h3>及長大,正則難,長欲教,子厭煩。</h3><h3>因為,一個人形成良好的人格在早期進行教育,從孩子生命誕生開始,我們就有意識地進行正面引導,先從使用文明用語開始,然后循序漸進,主要是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生活、衛(wèi)生及為人處事習慣等。</h3><h3>中國的民間俗語說的好: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有什么樣的父母,就會有什么樣的子女。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說的就是父母對子女的影響。所以說,在一個家庭當中,父母是最重要的,承上啟下,上有老,下有小,老的已經老了,小的還沒有成長起來,中間做父母的責任最大。你做父母的做好了,上一代老的也好了,下一代小的也都好了,全家就都好了。教育孩子是父母人生中最重要的大事。</h3><h3>好家風是怎樣養(yǎng)成的呢?</h3><h3>好家風源于父母或祖輩提倡并能身體力行的言傳身教,所以,好家風的養(yǎng)成在于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課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敖獭笔恰靶ⅰ钡奈幕歉突?,一個人有孝心,就會懂得父母的期望,友愛兄弟姐妹,在落實“悌”道中實現孝道。一個人從孝道中培養(yǎng)了感恩心,就會感恩國家的護佑,熱愛祖國。這種由孝心生起的感恩心,會激勵一個人為社會為國家奉獻人生,“移孝為忠”?!缎⒆泳偃沼洝纷髡咄醮簛砭?,在良好家風的滋養(yǎng)中茁壯成長,他12年4300多個日夜里,不僅能精心照料雙雙癱瘓在床的父母,還在專研工作,出書立傳,《監(jiān)獄中隊管理學》填補了國內空白。人生忠孝可以兩全。</h3><h3>一個人心中有父母,就會“立身行道,以顯父母”。為了不讓父母為自己蒙羞,就會自覺警戒自己,表現出誠信、禮義、廉恥的品德。正是因為這些品德,會使一個人能夠身心和諧、人際和諧,得到大眾的信任與敬重,自然會事業(yè)蓬勃、經營獲利……</h3><h3>一個人只要落實孝道,就能德行進步,就能學業(yè)有成,就能實現父母的心愿……其中的道理深而難明,然而從事上看就顯而易見了。</h3><h3>我們提倡家園共育:就是要明確,教育孩子首要的是家庭,是父母,教育孩子是父母終生大事,做好三身父母:生身、養(yǎng)身、教身。父母是孩子終生的導師,要配合不同時期的老師,共同培養(yǎng)好孩子的三格:獨立性格、健全人格、高尚品格。家園共育,為國家和民族培養(yǎng)出德才兼?zhèn)涞挠杏萌瞬拧?lt;/h3><h3>&nbsp;</h3><h3> 中國文化管理協(xié)會社區(qū)文化工作委員會</h3><h3> 徐連梅副會長</h3>

父母

家風

孩子

人生

教育

我們

王春來

家長

文化

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