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圖為《被縛的大山》作者陳志鴻(網(wǎng)名:自由)</h3><h3>——————————————————</h3> <p>開篇語:</p><p>首先我想告訴志鴻女士:請原諒我在你《被縛的大山》中復制了你的頭像作為我美篇的伊始。</p><p>看到你充滿激情和具有環(huán)境意識的散文和你平靜淡雅的笑靨,毫無疑問,是你給了我寫這篇文章的信心。當然,在我文章里加上你的容顏也是我贊美你知性、優(yōu)雅、文采斐然的表達方式。</p><p>希望你不要見怪才是!</p><p>————————————————————</p><p><br></p><p>前些時候,三水老師在微信里給我發(fā)了一篇文章,題目是《被縛的大山》。起初我并不在意,也沒時間看。昨晚回家,看見三水老師在微信里囑咐我去看看并評價這篇文章。他還說:非常好的一篇散文!</p><p>我想,在這個信息海量的時代,一般的轉帖大概沒人去理會,除非有人特意囑咐去關注,但那一定是很熟悉的人。我那時的確不知寫文章的是誰?是男還是女?</p><p>后來三水老師說:</p><p>“這人你見過一面!還一起吃過飯合過影呢!”我雖不知道她的芳名,卻突然想起她的網(wǎng)名叫“自由”。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從字面判斷,這是一個多么率真任性的昵稱?。?lt;/p><p>于是我靜下來讀《被縛的大山》,認真地讀,一遍,兩遍,讀了三遍,略知一二,但仍未諳其果。</p><p>三水老師要我評價這篇處處散發(fā)著女人清香的抒情散文,我實不敢妄評。因為她是大家一致公認的才女,還因為《被縛的大山》對自然環(huán)境和作者身臨其境的描寫是何等絕倫酣然暢懷哦!</p><p>沒有切身體會寫不出;</p><p>肚里沒有墨水寫不出;</p><p>有了墨水缺乏真情寫不出;</p><p>沒有環(huán)境意識寫不出;</p><p>沒有善良的心,沒有心懷對山川河流的大愛寫不出激情飛揚的字和情!</p><p>如果我貿(mào)然應允三水老師來評論《被縛的大山》,那是自不量力,無異于自己被縛。</p><p>但是,我既然讀了自由的文章N遍,多少領會了她的心思,所以我應該懂得尊重作者創(chuàng)作的艱辛和她為了那些優(yōu)美的堆碼的文字有多么的不易。于是乎,不揣冒昧硬著頭皮我必須要對自由的文章說些話。作為朋友,于我是一份責任。</p><p>怎么說?如何寫?我還得再次拜讀《被縛的大山》……</p><p>很顯然,《被縛的大山》謀篇布局是經(jīng)過作者苦心孤詣,獨具匠心而就。作者是環(huán)境保護者,也是踐行者。創(chuàng)作來源于她靈魂深處對大山的敬仰和獨特的視角,這是女性內(nèi)心細膩的特征,而男人往往不及。</p><p>《被縛的大山》層次分明,緊扣主題,字里行間作者與大自然水乳交融,渾然一體。樹倒了,路塌了,環(huán)境和山體受到傷害了,她為此流淚獨自酒醉而且酩酊大醉。</p><p>《被縛的大地》通篇彰顯自由在青草花叢中獨自跳著喜憂參半郁郁寡歡的探戈……</p><p>所以,我用一句歌名“酒醉的探戈”作為我評文的標題。</p><p><br></p><p>《被縛的大山》啟篇用春、夏、秋、冬四季起承轉合抒發(fā)情感:</p><p>[春天,我喜歡披一條艷紅的絲巾走進大山。一任香草沒過我的腳踝,一任野花熏香我的衣角,一任溫柔的巾角輕輕撫揣我含笑的素腮,一任癡繞在林里含著一絲絲水息,染著一縷縷幽香的風圓溜溜,精光光地鉆進我的全身,撫慰著渴情的身體。]</p><p><br></p><p>自由雍容典雅的情調亦如水仙在小溪中沐浴,熹微的風,無孔不入,精光光鉆進了她的全身,涼爽了她,卻喚起了男人們的癡心妄想。有誰聞到過水的味道嗎?在大山深處就有。香草野花的沁香伴隨著縷縷春風吹進了自由女神渴情的肌體,滋潤著她香色肌膚與大山融為一體,那是自由的化身,香草般的美人。</p><p>這令人陶醉的詩句,不由得使我想起秦觀的《八六子.倚危亭》:</p><p>“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盡還生。念柳外青驄別后,水邊紅袂分時,愴然暗驚。無端天與娉婷,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怎奈向,歡娛漸隨流水,素弦聲斷,翠綃香減,那堪片片飛花弄晚,蒙蒙殘雨籠晴。正銷凝,黃鸝又啼數(shù)聲。”</p><p><br></p><p>春風十里不柔情,環(huán)境皆人為惡化,某些資源不可再生,明月清風般大自然也漸漸被霧霾籠罩。素弦聲斷,翠綃香減,只有那可人的紗巾舞動點綴著翠綠山巒一片火紅。</p><p><br></p><p>夏天:別在夏天尋找春的足跡。</p><p>自由說:</p><p>[夏天,我喜歡靸著一雙拖鞋,甚至還慵懶地頂著一蓬蓑草,放縱地撲入大山的懷抱。獨自在成綿的青草地上,卸下全身的鎧甲,還有那紅塵戴得好累的面罩,一個人靜靜地,靜靜地獨自支頤望著湛藍的天空。青草毫無顧忌地吻著我潔白的大腿,而我則像情人一樣摟著青草打滾瘋狂,那來自心底深處舒坦的笑容一定醉了眼角的詩行,也醉了游曳的白云。你看,那吊在蔚藍天空的朵朵白云也在為我笑成天際最挑逗的誘惑。]</p><p><br></p><p>來到林中草地,自由香汗浸出,她摘下戴在頭上的彩色草帽愜意的說:”哎呀!還等什么呢?待我自由把這身緊裹肌膚的衣罩脫掉吧!讓我潔白的肌體在大山深處得到徹底解放吧!在悠悠涼風中我要盡情沐浴夏的陽光!于是,她“卸下全身的鎧甲,還有那紅塵戴得好累的面罩……”</p><p>薄衫輕盈,瘦比黃花,透露出自由豐潤體態(tài)的曼妙!她與山麓同在,與草地相伴,是大自然賦予自由女神的典雅嫵媚。</p><p>接著,她說了一句現(xiàn)代人很少使用而古代詩人常用到的一個詞:“支頤”,來形容她在草地時的姿態(tài):“一個人靜靜的,靜靜的支頤望著湛藍的天空……”癡情神態(tài)讓人遐想!</p><p>那些故人們又是怎樣描繪“支頤”的呢:</p><p>白居易:</p><p>“薄晚支頤坐,</p><p>中宵枕臂眠?!?lt;/p><p>(唐)劉得仁:</p><p>“霜滿中庭月在林,</p><p>塞鴻頻過又更深。</p><p>支頤不語相思坐,</p><p>料得君心似我心?!?lt;/p><p>秦觀 :</p><p>“支頤癡想眉愁壓。</p><p>咬損纖纖銀指甲,</p><p>柔腸斷盡少人知,</p><p>閑看花簾雙蝶狎?!?lt;/p><p>冰心在《寄小讀者》中也說:“支頤凝坐,想海波盡處……我和平的故鄉(xiāng),比這可望不可即的海天還遙遠呢!”</p><p><br></p><p>一句“支頤”,表現(xiàn)了托著臉頰的女人形象讓人無比心動!仿佛使我又看見那純潔無瑕的姑娘玉手托腮凝視遠方,思念著心中的人;</p><p>一句“支頤”,讓我看見多少柔情多少淚,還有那些夏風吹過的青春往事;</p><p>一句“支頤”,表現(xiàn)了自由內(nèi)心還保存著少女的純真。自由之所以不同于其她女性,就在于她豐富的內(nèi)心情感,她像個女孩,更像個詩人,心底翻滾著渴望的浪花,寄托著一個夢……</p><p>這就是自由的思想,自由的思想更解放!</p><p>這說明自由在掌握詞匯方面是豐富多彩的,正因為如此,她才能寫出這樣膾炙人口的抒情散文!</p><p>不知讀者注意到?jīng)]有?她在草地這一系列慵懶奔放的動作活脫脫就是現(xiàn)代版的李清照在林蔭中狂野!自由不虛偽,不扭扭捏捏,像個爺們兒,該說說,該做做,不遮掩,卻又把女性的唯美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p><p>山的云,山的樹,山的風,山的草,還有蜿蜒曲幽的小徑和那故鄉(xiāng)的原野在自由女神的舞動下極致到錦上添花!</p><p>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p><p>看見自由躺在茵茵草地支頤著下巴眼睜睜望著湛藍色的天空,你不醉就不是個男人。</p><p><br></p><p>關于落葉的秋季,自由這樣說到:</p><p>[秋天,喜歡戴著闊邊帽走進大山,那一箋箋飄飛的落葉像溫柔的雪花一樣寂然地落在帽沿,點綴著我低調而奢華的闊帽,也濡浸著我安靜的素色年華。那林中常綠的草亦或常綠的葉總在風神搖曳……好一幅美麗的風景畫。黃葉不是秋日大山的另一個春嗎……]</p><p><br></p><p>落葉知秋的季節(jié)歷來被文人們悲情渲染,然而在自由眼中確是另一個春天。其實,秋天盛開的鮮花還有很多:比如十大花卉之一的桂花,菊花、蝴蝶蘭、海棠花、芙蓉花、百合花、茶花、彩葉草、等等。</p><p>這是自然規(guī)律賦予環(huán)境的尤物。自由的詩文呢?則是你我朋友中的尤物。</p><p>從古至今,每逢秋天,詩人們就感嘆秋天的寂寞蕭索,逢秋必悲。</p><p>自由一反那些文人傷懷悲嘆的酸腐勁,獨具筆觸贊頌了秋天的美好。滿地黃葉,不就是秋日的另一番春色嗎!沒有憂愁沒有悲傷,這是自由樂觀主義浪漫主義的情懷,表現(xiàn)了作者豁達開朗的胸襟。</p><p><br></p><p>冬天,自由靜下心來思索人生,清靜靈魂:</p><p>[冬天,去大山深處尋心靈的潔靜與飽滿,去體悟生命流年里最安靜的狀態(tài),頓悟:生命是一場孤獨的旅行,除了自己是主角,誰也無法陪你到最后。給自己一個擁抱,平凡而簡單,無怨亦無悔。正確面對孤獨,享受孤獨,生命之花才會寂然溫暖。]</p><p><br></p><p>對絕大多數(shù)人而言,人生是平庸而茍活的。自由能從四季悟出禪意,悟出世事變化無常,能獨自欣賞并陶醉在四季的美景,她的生命已經(jīng)很豐富飽滿了。</p><p><br></p><p>寫完了冬天,自由筆鋒一轉:</p><p>[直至有一天,一個血色的黃昏,在大山的腳下一根根碗口粗的大樹轟然倒下,還正值壯年的樹斜著身子,一頭凄涼地栽癱于泥污中;那茂茂的修竹被連根拔起,棄如草芥地遺落在風中……我的心滴血……”]</p><p><br></p><p>應該說,這是《被縛的大山》文眼所在。整篇散文前面的敘述就是圍繞那一株株大樹的倒下而鋪墊。自由用筆良苦!她先不說那些大山之魂的樹木、生態(tài)如何被毀 ,而先描繪她在大山深處鶯歌燕舞,微風吹拂,躍動體態(tài),盡享自然美景的輕柔和撫摸……</p><p>通過陽光、落葉、冷月、黃昏、水濱、淡煙、衰草、孤村田野等清爽迷蒙的原野意象,愜意的表達出一種肌膚與自然一同愉悅的感受和孤寂心境。這種孤寂不是落寞,而是俊美與冷艷。</p><p>然而,當大山的靈魂被毀滅的那一刻,自由憤怒了!她哭了!她醉酒了!她喝下了人生中最大劑量的苦酒!作者憂心忡忡的吶喊,正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環(huán)境責任與捍衛(wèi)之擔當!</p><p><br></p><p>試看今日之中國,過度開發(fā)環(huán)境資源不為子孫后代著想已成常態(tài),這是中國人自私狹隘為金錢利益驅使的惡果。如果鳳凰山麓有某種資源,那么,不把它挖空挖絕挖干凈誓不罷休,哪怕山塌了,哪怕樹絕了,哪怕水土流失了,與我何干?重復建設也是屢見不鮮。中國人干事兒歷來不計后果,不怕隱患,能吃吃,能用用,能貪貪,包括坑蒙拐騙。絕大多數(shù)企業(yè)急功近利的貪圖心態(tài)遠遠大于打家劫舍的強盜,甚至于不如那些營營茍活販夫走卒的良心。大好良田可以出賣給污染企業(yè)坑民賺錢污染河流環(huán)境。“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lt;/p><p>在作者心中,破壞的不僅僅是大山樹木草地原野和那些幽深的灌木叢,她內(nèi)心鄙視的是當下人的環(huán)境觀念在世風日下,在金錢利益驅使中被扭曲成道德淪喪的垃圾人。</p><p>但愿回歸自然,環(huán)境早日成為綠水青山!</p><p><br></p><p>文字是有生命的,有時候雖然快樂,但也會感覺到疼痛。</p><p><br></p><p>說了這樣多,這是我圓與缺的個人觀點。</p><p>最后,我想用美國詩人惠特曼的一句話結束:</p><p>大地給予所有的人是物質的精華,而最后,它從人們那里得到的回贈卻是這些物質的垃圾。</p><p><br></p><p><br></p><p>巴山夜話2019年12月9日子夜于達州市檬子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