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皇家園林在古籍里面稱之為苑、囿、宮苑、園囿、御苑,為中國園林的三種基本類型之一。園林作為皇家生活環(huán)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形成了有別于其它園林類型的皇家園林。如果從公元前11世紀(jì)周文王修建的"靈囿"算起,到19世紀(jì)末慈禧太后重建清漪園為頤和園,已經(jīng)有3000多年的歷史,可謂源遠(yuǎn)流長。在這漫長的歷史時期中,幾乎每個朝代都有宮苑的建置。 </h3><h3> 清朝時期,皇家園林的建設(shè)趨于成熟,高潮時期奠定于康熙,完成于乾隆,由于清朝定都北京后,完全沿用明朝的宮殿,這樣皇家建設(shè)的重點自然地轉(zhuǎn)向于園林方面。那時,從海淀鎮(zhèn)到香山,共分布著靜宜園、靜明園、清漪園(頤和園)、圓明園、暢春園、西花園、熙春園、鏡春園、淑春園、鳴鶴園、朗潤園、自得園等90多座皇家園林,連綿20余里,蔚為壯觀,此外在北京城外還有許多皇家御苑。其中以圓明園、清漪園(頤和園)、避暑山莊、北海最為出名。</h3><h3> 作為六朝古都北京,皇家氣派溢于言表,富貴之韻彌漫京城。千余年來,其皇家園林的規(guī)模當(dāng)然不讓地領(lǐng)先于華夏大地。僅以聞名遐邇的故宮、頤和園、天壇、圓明園、北海為例,便可見一斑。</h3> <h3>頤和園</h3> <p class="ql-block"> 印象昆明湖</p><p class="ql-block"> 常和朋友們說起,作為典范級的皇家園林一一頤和園,這里的景色,絕美不說,而且無論你去過多少次,無論是藍(lán)天白云的清晨,還是霧靄陰霾的午后;無論是雨雪紛飛的白日,還是霞光萬道的黃昏,每一次去,都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驚喜,新的形象,新的組合,新的氛圍,新的氣味,新的風(fēng)光旖旎,新的色彩斑斕......。</p><p class="ql-block"> 別的不說,僅就昆明湖而言,那晶瑩剔透的湖水,熠熠閃光的波紋,五彩繽紛的色彩,變幻莫測的風(fēng)云,季節(jié)迥異的生態(tài),層出不窮的光影,霧靄迷蒙的煙雨,飄飄灑灑的飛雪,漸第消融的初春的薄冰,冰消雪化后的微波競流等等......,在湖岸堤旁、山陰坡底數(shù)不勝數(shù)的亭臺樓閣、錦橋秀塔、通幽曲徑、蔥籠花樹的陪襯下,演繹變幻出一幅幅變化萬千的精美畫面和虛無縹緲的童話世界,給這百年依舊的芳水圣池,增添了無盡的神秘感和百拍不厭的絕美神韻。</p><p class="ql-block"> 每當(dāng)我沐浴著微風(fēng)細(xì)柳,徜徉在這恍若仙境般的昆明湖畔的時候,無論是那湖光璀璨的午后時光,還是夕陽西下的傍晚時分,那石獅翩躚起舞于藍(lán)天白云之下的那份猙獰,那輕舟穿梭于細(xì)柳畫橋之間的那般畫意,那夕陽涂抹在玉帶橋洞里的那片金色與安詳,那五彩霞光映襯下的小碼頭的那種沉靜與休閑,那如火燃燒在佛香閣背后天幕上的那股激情與奔放,那多彩寶石般鑲嵌在湖水里的那層層疊疊的富貴與雍容,無不在我金屬碰撞般的快門聲中顯現(xiàn)成一幅幅詩情畫意的仙境......。</p><p class="ql-block"> “波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碧K東坡眼中的西子湖,大概,也是人們對北京頤和園昆明湖的印象吧?別人不知道,反正我是這么看的。淡妝濃抹總相宜,微波蕩漾的湖面、細(xì)柳搖金的岸柳、佛香閣、蓬萊島龍王廟、十七孔橋、畫舫石舟、隔三差五的亭臺樓閣,還有那隨著季節(jié)的更替,天氣的陰晴,光影的變幻和日出日落的加盟,而呈現(xiàn)出五彩斑斕的湖水。時而光潔透徹,靜若處子;時而煙雨迷蒙,霧靄微茫;時而七霞五彩,富麗堂皇;時而風(fēng)雪彌漫,冰凍三尺;時而又冰消雪化,微波競流。</p><p class="ql-block"> 當(dāng)你徜徉在這不同季節(jié)的西堤柳岸的時候,你的眼前會呈現(xiàn)出一幅幅迥然不同的山水畫面,迷人眼簾,沁人肺腑。</p><p class="ql-block"> 初春,岸柳如絲,枯草瑟瑟,漸第消融的微白色的薄冰,簇?fù)碇粔阂至艘粋€冬日而初見云天的濃綠色的湖水,白綠相間,固動同在,一烏一透,曲直相伴,在暗流涌動的湖面上勾畫出一幅別有情趣而并不絢爛的水墨畫卷。</p><p class="ql-block"> 仲春,花期如至,百花競發(fā),細(xì)柳吐蕊,嫩白微粉的杏花,洋紅淡紫的春桃,明黃編巧的迎春花......,在輕黃淡綠的柳絲襯托下,洋溢著不可遏制的春意,噴薄而出,在微風(fēng)中,在春陽里,跳躍著,搖擺著,散發(fā)出沁人心脾的春的馨香。透過這姹紫嫣紅的花的籬笆墻,昆明湖水在藍(lán)天、白云、燦爛陽光的輝映下,如青春的處子,意氣勃發(fā),爽人心智,迷醉了多少踏青的游人。</p><p class="ql-block"> 入夏,水上波光瀲滟,堤頭蟬聲如樂。熏風(fēng)起處,無邊的柳條儼如老年間大姑娘的長辮,隨風(fēng)搖擺,恍惚眼前。疏影間,石凳上,游人們或三五休閑,或獨自默讀。黃昏時分,雷聲驟起,急雨橫飛,湖水剎那間動如脫兔,和顏頓變,改編古人的一句詩:風(fēng)吹白浪花千片,躲雨何止人一行。</p><p class="ql-block"> 秋來,湖水如鏡,澄澈清明。游人成行堤上走,水中倒影細(xì)又長。落花流水添一色,曾是春柳泛微黃。此時的藍(lán)天白云,承蒙上天的恩賜,系一年中最多的季節(jié)。晨曦,霞光滿天;傍晚,斜陽如血。古老的園林在秋色中越發(fā)顯現(xiàn)出其幽靜、深沉、質(zhì)樸與繁華同在的皇家風(fēng)范。</p><p class="ql-block"> 嚴(yán)冬,朔風(fēng)襲來,冰雪同至。凝固在寒冰玉攬中的十七孔橋,猶如玉龍橫臥,威風(fēng)不減,器宇軒昂,誓與銀蛇蠟像試比高。冬至將來,夕陽西下,金光穿洞,吸引了無數(shù)游人和攝影師們的目光,成為了古老京城又一處靚麗的風(fēng)景線。</p><p class="ql-block"> 我愛你,百年頤和園;我愛你,圣水昆明湖;我愛你,經(jīng)典不衰的皇家園林;我愛你,詩畫叢生的藝術(shù)殿閣;我愛你,山水常秀的人間仙境;我愛你,風(fēng)光無限的攝影天堂。</p> <h3> 無風(fēng)出光影,<br></h3><h3> 淡遠(yuǎn)結(jié)圣景。</h3><h3> 玉橋如蠶臥,</h3><h3> 畫中人未醒。</h3> <h3> 頤和黃昏意境深,</h3><h3> 霞光紅暈舞繽紛。</h3><h3> 清湖魔影垂細(xì)柳,</h3><h3> 佛香閣下畫如春。</h3> <h3> 頤和有西湖,<br></h3><h3> 風(fēng)景別樣出。</h3><h3> 天光伴云影,</h3><h3> 恰似小姑蘇。</h3> <h3> 明湖微茫一水間,</h3><h3> 銀龍戲獅舞蹁躚。</h3><h3> 銅牛拂柳佛香望,</h3><h3> 長園五彩向云天。</h3> <h3> 故 宮</h3><h3> 故宮是一座特殊的博物館。成立于1925年的故宮博物院,建立在明清兩朝皇宮——紫禁城的基礎(chǔ)上。歷經(jīng)五百年興衰榮辱,帝王宮殿的大門終于向公眾敞開。</h3><h3> 故宮博物院有著舉世無雙、絕無僅有的獨特藏品,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結(jié)構(gòu)宮殿建筑群。它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所在,也是全人類的珍貴文化遺產(chǎn)。如今,昔日皇宮禁地那占地112萬平方米的重重宮闕,既是收藏明清皇室珍寶的巨大寶庫,也是記載明清宮廷歷史的鮮活檔案……</h3><h3> 故宮集中展示了明代十六位皇帝、清代十二位皇帝世代相承的宮廷世系。明朝(1368—1644年)和清朝(1644—1911年),是中國封建王朝史上最后兩個朝代。兩朝宮廷,既指是明清帝王使用的皇宮,也是明清兩朝最高統(tǒng)治核心的代名詞。明清宮廷五百多年的歷史,作為整個明清史的一部分,以對帝后活動,包括等級制度、權(quán)力斗爭、宗教祭祀、飲食服飾等問題的研究,向人們展示這五百多年來明清帝后多姿多彩又冷酷殘忍的生活畫卷,同時, 揭示了最高統(tǒng)治者統(tǒng)治權(quán)術(shù)、言行起居等對國家民族興衰和社會生活走向的影響。</h3><h3> 踏上灑滿滄桑的漢白玉金水橋,腳下踩著故都帝王遺落的點點斑駁,那曾經(jīng)輝煌華貴的精美花紋,被歲月的巨碾一寸寸磨平。抬頭望,可以想象,那曾為天下第一豪門的紫禁城城門的朱紅大漆和碩大門釘上的瀝粉金漆,無數(shù)次的被剝落、褪色,而又被反復(fù)地涂新。曾經(jīng)金碧輝煌的太和殿屋頂當(dāng)中正脊的兩端的琉璃吻獸,穩(wěn)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徜徉在這充滿歷史厚重感的皇家宮殿群中,慨嘆著歷史帝王朱元璋、努爾哈赤一手締造的明清兩代天下,那曾經(jīng)氣壯山河的歷史輝煌,那不可觸及的君主權(quán)威,那一統(tǒng)九州的無形權(quán)力,那萬里江山的無際版圖,都在歷史的長河中,隨著歲月的更替,灰飛煙滅,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h3><h3> 紫禁城建成于明成祖永樂十八年(1422年),按《周禮》把宮城分為前朝后寢,后寢是皇帝燕息之處,前朝是國家舉辦大典、皇帝處理政務(wù)的地方,也就是說前朝是面對天下的地方。前朝最重要的建筑是三大殿和文武二樓。奉天殿(清稱太和殿)為大朝正殿,文樓(后改稱體仁閣)位于奉天殿東,武樓(后改稱弘義閣)位于奉天殿西,永樂時大學(xué)士楊榮歌詠道:“三殿攸建,文樓武樓之特聳?!?lt;/h3><h3> 紫禁城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墻,城外有寬52米的護(hù)城河,真可謂有金城湯池之固。紫禁城有四座城門,南面為午門,北面為神武門,東面為東華門,西面為西華門。城墻的四角,各有一座風(fēng)姿綽約的角樓,民間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之說,形容其結(jié)構(gòu)的復(fù)雜。紫禁城內(nèi)的建筑分為外朝和內(nèi)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tǒng)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三大殿左右兩翼輔以文華殿、武英殿兩組建筑。內(nèi)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tǒng)稱后三宮,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宮。其后為御花園。后三宮兩側(cè)排列著東、西六宮,是后妃們居住休息的地方。東六宮東側(cè)是天穹寶殿等佛堂建筑,西六宮西側(cè)是中正殿等佛堂建筑。外朝、內(nèi)廷之外還有外東路、外西路兩部分建筑。</h3><h3> 紫禁城又是龍的世界,無論遠(yuǎn)近、俯仰之間,到處閃耀著龍紋的光輝。紫禁城是皇帝的居所,裝飾最多、氣勢最盛的圖案是龍紋。龍是中國古代傳說中最神通廣大的動物,漢代以后,龍更被象征有圣德的君王。帝王被稱作“真龍?zhí)熳印保瑸槭廊酥虚g的最尊貴者。帝王借龍神化自己,五爪金龍也就成為紫禁城中占主宰地位的圖案。</h3><h3> 在中國古代的哲學(xué)經(jīng)典《周易》中,“乾”是第一卦,代表“天”,而乾卦中最盛的九五爻,寓意為“飛龍在天”。九五之尊便成為帝位的代名詞。太和殿上皇帝寶座的椅背上纏繞的是九條金龍,皇帝的寢宮乾清宮“正大光明”匾下描繪著五條金龍,寧壽門外壯闊的九龍壁上則將九條飛龍分布于五個空間。</h3><h3> 紫禁城中的龍,不僅飛騰于崇高莊嚴(yán)的殿堂上,在皇家大內(nèi)的各處生活環(huán)境中,自服飾、家具、鐘表、文房用具、杯盤器皿乃至儀仗兵甲等等各類器物,到處舞動著各式的龍紋。中國古代還有“龍生九子”的傳說。據(jù)傳龍生有九個孩子,稟性各異,嗜好不同,我們也能分別在紫禁城的大門、屋脊等建筑部位和香爐、編鐘器物上找到他們可愛的身影。</h3><h3> 此外皇家大量收藏的歷代文物中,上溯遠(yuǎn)古,歷商周、秦漢、魏晉,乃至唐宋,迄于元明清,時間瀚海中的各類龍紋龍形爭奇斗勝,在云煙中、滄海上蜿蜒出沒,或威猛、或靈動、或雄武、或華貴,栩栩如生,充滿活力,可謂天下神龍盡現(xiàn)紫禁城中。</h3> <h3> 笑傲中華數(shù)百載,<br></h3><h3> 往事如煙云如海。</h3><h3> 曾度昏睡屈辱去,</h3><h3> 夢醒天明雄風(fēng)跩。</h3> <h3> 亭臺樓閣九曲廻,<br></h3><h3> 鏡水倒映祥鴿飛。</h3><h3> 龍脊飛檐宮墻柳,</h3><h3> 金碧輝煌照翠微。</h3> <h3> 深宮關(guān)不住,<br></h3><h3> 藍(lán)天做備注。</h3><h3> 一飛九萬米,</h3><h3> 人間飲煙處。</h3> <h3> 援引宋代陸游釵頭鳳《宮墻柳》<br></h3><h3> 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fēng)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h3><h3>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h3> <h3> 天 壇 </h3><h3> 中華民族最大的皇家祭壇一一天壇,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求雨、祈禱五谷豐登的圣地。而暗藍(lán)色的天壇祈年殿圓頂,居高聲遠(yuǎn),統(tǒng)領(lǐng)全園,其浩氣凜然、氣宇軒昂的獨特氣質(zhì),更彰顯出其雍榮華貴、富麗堂皇的皇家風(fēng)范。</h3><h3> 天壇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位于正陽門外東側(cè)。壇域北呈圓形,南為方形,寓意“天圓地方”。壇內(nèi)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齋宮、無梁殿、長廊、雙環(huán)萬壽亭等,還有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勝古跡。天壇有壇墻兩重,形成內(nèi)外壇。主要建筑在內(nèi)壇,圜丘壇在南、祈谷壇在北,二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祈谷壇”,用于春季祈禱豐年,中心建筑是祈年殿?!班髑饓保瑢iT用于“冬至”日祭天,中心建筑是一巨大的圓形石臺,名“圜丘“。兩壇之間以丹陛橋相連。西天門內(nèi)南側(cè)建有“齋宮”,是祀前皇帝齋戒的居所。西部外壇設(shè)有“神樂署”,掌管祭祀樂舞的教習(xí)和演奏。</h3> <h3> 北 海</h3><h3> 北海是中國現(xiàn)存歷史上建園最早、保存最完整、文化沉積最深厚的古典皇家園林。北海的形成和發(fā)展,歷經(jīng)金、元、明、清數(shù)個朝代,承載著中國近千年的歷史和文化,形成了以皇家園林為代表的造園藝術(shù)風(fēng)格,它是凝聚著歷代園林文化藝術(shù)之大成的杰作。全園占地69公頃(其中水面39公頃),博采眾長,既有北方園林的宏闊氣勢和江南私家園林婉約多姿的風(fēng)韻,并蓄帝王宮苑的富麗堂皇及宗教寺院的莊嚴(yán)肅穆,氣象萬千而又渾然一體,是中國園林藝術(shù)的瑰寶。</h3><h3> 園內(nèi)亭臺別致,游廊曲折。全園以神話中的“一池三仙山”(太液池、蓬萊、方丈、瀛洲)構(gòu)思布局,形式獨特,富有濃厚的幻想意境色彩。這里水面開闊,湖光塔影,蒼松翠柏,花木芬芳,亭臺樓閣,疊石巖洞,絢麗多姿,優(yōu)如仙境。瓊島上有高67米的藏式白塔(建于1651年),還有清乾隆帝所題燕京八景之一的瓊島春陰碑石及假山、邃洞等。東岸濠濮間、畫舫齋、蠶壇等幾組庭院式園中之園,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既充滿天然之趣,又有江南私家園林的神韻!北岸自東向西有靜心齋、西天梵境、澄觀堂、九龍壁、闡福寺和極樂世界,五龍亭沿湖點綴,與自然山水巧妙地融為一體,一幅不露人工痕跡、宛若天成的山水畫卷!西岸廣植花木草坪,巧妙地運用中國造園技藝中的“障眼”手法,形成一種林中有景、花下藏幽的園林氛圍!</h3><h3> </h3> <h3> 瓊島如仙煤山遠(yuǎn),</h3><h3> 太液悄然水清淺。</h3><h3> 驀然一縷纖絲柳,</h3><h3> 淡遠(yuǎn)丹青隔簾卷。 </h3> <h3> 亭臺樓閣太液中,<br></h3><h3> 清波塔影南北風(fēng)。</h3><h3> 瓊島春蔭絲簾外,</h3><h3> 雕梁畫棟五龍通。</h3> <h3> 春觀瓊島柳聞鶯,<br></h3><h3> 玉龍橫臥太液清。</h3><h3> 人間四月芳菲盡,</h3><h3> 皇家園里有歌聽。</h3> <h3> 圓明園初探</h3><h3> 百年圓明咒逝川,皇家風(fēng)范有源淵。山明水秀驚四座,亭臺樓閣蓋世間?;始覉@林圓明園,因其建筑風(fēng)格驚世駭俗,山水布局獨具一格而名揚四海,從而也為蠻夷妒忌覬覦,在戰(zhàn)火中掠奪珍寶后,為掩蓋罪行而被付之一炬,只落得遺址至今。雖是斷壁殘垣,但經(jīng)過國人數(shù)十載的傾心打造,精心呵護(hù),卻也山明水秀皆為景,亭臺樓閣滿是春。細(xì)雨微風(fēng)楊柳岸,殘月夕陽伴秋分。蓮荷浮芷花落去,夏鳥蟬鳴到黃昏。飛雪壓冰成一景,乍暖還寒化成春。徜徉其中,曲徑通幽,溪小橋靈,清風(fēng)微至,心曠神怡。童叟均歡,四季皆宜。</h3> <h3> 空園新雨后,<br></h3><h3> 天氣宛如秋。</h3><h3> 夕陽湖間照,</h3><h3> 輕舟畫中留。</h3> <h3> 村居紅寺依冰塘,<br></h3><h3> 千絲萬柳枯枝長。</h3><h3> 冬日暖陽橙光里,</h3><h3> 山水一幅畫微茫。</h3> <h3> 日暮蒼山遠(yuǎn),<br></h3><h3> 天寒掛柳簾。</h3><h3> 殘陽如落血,</h3><h3> 一滴洇成圓。</h3> <h3> 夕陽圓明照,<br></h3><h3> 岸芷汀蘭笑。</h3><h3> 無風(fēng)斑駁影,</h3><h3> 花鳥池邊叫。</h3> <h3> 清晨薄日里,</h3><h3> 拂絲泛輕舟。</h3><h3> 無風(fēng)光影動,</h3><h3> 憑湖踏金秋。</h3> <h3>中山公園(社稷壇)</h3> <h3>香 山</h3> <h3> 西風(fēng)蕭瑟群芳落, <br></h3><h3> 又到香山紅葉時。</h3><h3> 一度峰巒人攢動,</h3><h3> 而今秋景多如織。</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