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崗似有強大的磁場,吸引老知青半個多世紀的向往;一年一度的重返千里崗,如同大雁南歸,不遠萬里,年復(fù)一年。 50多年前,衢州城50位少不更事的青年來到上方灰坪的深山老林創(chuàng)建千里崗林場。知青們白手起家,在荒無人煙的烏麥源里拓地建房、挖山種茶、植樹造林、伐木鋸板,用青春與汗水譜寫了一段難忘的知青歲月。 四年,只是生命長歌的一個音節(jié);但是,千里崗的四年讓我們經(jīng)歷了脫胎換骨的磨礪,從此奠定了人生的基石;“吃苦耐勞、自強不息”成為我們?nèi)≈唤叩木裨慈?lt;br> 每到10月,千里崗就在夢里召喚我們;每次回到千里崗,總想走一走當(dāng)年的小路、看一看當(dāng)年勞動過的地方……回顧往事,睹物思人,常常讓人百感交集。 重返千里崗已持續(xù)多年,近年來我們先后“重返”了林場舊址、大麥源、青崗、瓜子坑、強盜坪、黃毛尖等地。大坪、小坪是當(dāng)年挖山種茶葉的地方,也是去瓜子坑挑板的必經(jīng)之路。除“30周年”走過一次,很少有人去過。當(dāng)年在此挖山不止、盼望“送飯郎”的事記憶猶新,這次“重返”便以大坪、小坪為目標(biāo)。 大坪、小坪處于大麥源與小麥源之間,如果從西塢走,要翻越風(fēng)洞崗和小麥源兩座山,坡陡路窄,比較吃力;如果從小麥源走,我將面臨“上山容易下山難”的窘境,陡峭長距離的下坡必定會讓我的膝蓋痛不堪言。為此兵分兩路,一路范總帶隊從西塢上,二路小樂帶隊從小麥源上。 <p class="ql-block"> 徐校長攜妻奮勇參加第二隊,豈料徐夫人未至半途便連摔幾跤,校長不敢造次,只得原路返回。后遇巡山車送回杜家田,夫妻倆平安無恙。還有一些不能長途跋涉的知青由增華大哥帶領(lǐng)分赴附近村落探親訪友,尋找當(dāng)年痕跡,重溫昔日情誼,其樂亦融融。</p> <p class="ql-block"> 范總帶領(lǐng)我們、老董和老鮑夫婦8點10分從西塢出發(fā),一路緩行,9點半登上風(fēng)洞崗,10點半登臨小麥源崗,穿過大坪、小坪,整個行程約三個半小時。</p><p class="ql-block"> 翻越小麥源,走過大坪、小坪,又了卻一樁心愿。“重返千里崗”只剩瓜子坑經(jīng)三十六灣到大麥源一段路尚未走過,寄希望于明年。</p> <p class="ql-block"> 重返千里崗,經(jīng)常喟然,回想當(dāng)年事,恍若隔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曾像羚羊一樣奔波在這片崇山峻嶺間。</p> 但愿大家身體健朗,明年完成瓜子坑到大麥源的行程,讓“重返千里崗,重走知青路”畫上圓滿的句號。<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