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尋找50年前遂平的記憶

風吹鈴動

<h3>  2019年10月25日。</h3><h3> 50年前的今天(1969年10月25日),我跟隨父親和同院叔叔阿姨及小伙伴們離開北京西郊總后大院,坐火車去河南。留下的片段記憶是興奮地和小伙伴在包車廂里玩耍,半夜在睡夢中被從臥鋪底層地下拽出來,迷迷糊糊被大人們從窗口遞下了火車……落地的地方是河南省遂平縣,從此開始了一段難忘的時光。</h3><h3> 今天再次坐上火車(高鐵),和發(fā)小們?nèi)プ穼の迨昵霸诤幽纤炱轿迤吒尚5挠洃洠?lt;/h3><h3>(查記載:1969.10.25國防科委后勤部大部分人軍人家屬孩子上火車, 戰(zhàn)備疏散到河南駐馬店遂平縣,從此離開總后大院。)</h3> <h3>  清晨臨出發(fā)時拍一張大門口。這里是國防科委后勤部離開總后大院輾轉(zhuǎn)河南遂平、花園路三號院之后的最后一個大本營。以后就改稱為科后、總裝后……現(xiàn)在的編制所屬真是不清楚。</h3> <h3>發(fā)小們在北京西站一見面就開始回憶,聊得熱乎差點忘了進站。</h3> <h3>  提遂平往事先追根溯源,轉(zhuǎn)2014年科后發(fā)小聚會名冊上的《寫在前面的話》:</h3><h3> 五十年代末期 ,世界風云變幻,中國面臨著反華勢力的重重威脅。1958年,偉大領(lǐng)袖毛主席高瞻遠矚、高屋建瓴,戰(zhàn)略性的提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wèi)星,我們也要搞原子彈、氫彈、洲際導彈,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的”。在極其艱難困苦的情況下,站起來的中國人民開始了“兩彈一星”的偉大事業(yè)。</h3><h3> 1960年4月,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方勤務部”正式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簡稱“總后”。同年10月,總后物資計劃部特種物資局與司令部特種部隊計劃供應局合并,組建總后第二物資計劃部(即特種物資計劃部),以保障艱難中秘密起步的“兩彈一星”工程,為各試驗、發(fā)射基地提供特種后勤支持。新組建的總后第二物資部由各軍兵種、各大軍區(qū)調(diào)集的精兵強將組成。指戰(zhàn)員們在為我國的“兩彈一星”事業(yè)嘔心瀝血。196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shù)委員會成立,簡稱“國防科委”,統(tǒng)領(lǐng)“兩彈一星”工程。第二物資部成建制劃歸國防科委,成立國防科委后勤部,簡稱“科后”。</h3><h3> 1969年10月,面對“蘇修”威脅,林副統(tǒng)帥發(fā)布軍委“一號命令”,緊急疏散相關(guān)部隊和人員,以防中蘇談判破裂,蘇修一意孤行,反動軍事打擊而造成的損失。1969年11月,國防科委后勤部(科后,原總后第二物資部)除少數(shù)留守外,與國防科委司令部(科司)、國防科委政治部(科政)一道,在夜幕中成建制撤離“總后大院”,轉(zhuǎn)移至河南駐馬店地區(qū)遂平、西平一帶。科后以“938”三大隊為代號,隱姓埋名,潛伏中原。</h3><h3> 1971年9月,林彪折戟溫都爾汗??坪笕藛T陸續(xù)返京。</h3><h3> 1982年,國防科委與國防工業(yè)辦公室(國防工辦)、軍委科委辦公室合并,組建“國防科工委”。1998年,軍隊整編,國務院機構(gòu)調(diào)整,撤銷國防科工委,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簡稱總裝?!翱坪蟆痹诖嬖诹巳畟€年頭后正式更名為“總裝后勤部”?,F(xiàn)在又已隨軍隊改編體制。</h3><h3> 半個世紀過去了,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yè)殫精竭慮的科后老一輩革命者或已駕鶴西歸,或已耄耋期頤。</h3><h3> (這篇是朱偉所寫,簡介了我們父輩和我們成長的環(huán)境背景,其中提到的河南遂平五七干?!傋?38部隊三大隊,這也是此篇的源頭)</h3> <h3>2014年科后發(fā)?。偤笞∵^的)聚會合影。</h3> <h3>  這是2014年朱偉寫的重訪遂平計劃的一部分。</h3><h3> 一起重回遂平的想法是從2014年“科后發(fā)小大聚會”發(fā)起,科后大部分孩子有過一段遂平的記憶,當時科后發(fā)小群里響應和討論熱烈。之前有好幾位去過,但是大范圍招呼發(fā)小同去這是首次,可是由于各種原因幾年過去一直沒成行。直到去年發(fā)小群重發(fā)“在赴遂平五十年之際出發(fā)”的計劃,有分工委派,有小航先遣聯(lián)絡落實,這次終于可以“踐行”了。我是積極響應者,為此早早推掉其他活動,期待成行。</h3> <h3>  雖然在遂平的時間僅1~3年左右,但是這段特殊經(jīng)歷讓科后的孩子印象深刻。發(fā)小群里“遂平的”話題經(jīng)常引發(fā)共同回憶。為數(shù)不多的老照片是那時候的記憶……</h3> <h3>  五十年前在遂平的印記,938部隊三大隊的幾位男孩子的合影,那時他們正上小學。</h3> <h3>  上不成中學的大孩子后來從遂平穿上軍裝去當兵。這張合影拍攝于遂平武裝部前(張翔、鄭淵潔、王穎濤)。</h3> <h3>三個新兵拍照背景是遂平縣的沙河大橋(1975年已被大水沖毀)。去年新橋落成遂平縣還請其中之一“童話大王”的作家鄭淵潔回去剪彩、題詞。</h3> <h3>  在遂平縣照相館拍的唯一照片,為了寄給在北京工作的媽媽看。標語口號是遂平照相館那時標準的背景畫面。</h3> <h3>  這是1971年11月遂平同學歡送北京同學(二排中是大燕子和她的小妹妹衛(wèi)衛(wèi))的合影。這么隆重的歡送可以看出遂平同學對北京孩子的感情,遂平小姑娘們很漂亮。五十年過去了,照片上的同學都過了退休年齡,最小的小姑娘也早已成為資深教師。</h3> <h3>  從上兩張老照片看到當時學生戴著“紅小兵臂章”很神氣,戴法還不同,別在胸前很比較少見。據(jù)說臂章是當年938部隊為了搞好軍民關(guān)系從北京帶去送給遂平幾個學校的,很受歡迎,當?shù)睾芏鄬W校都想要還供不應求哪。</h3> <h3>  每次發(fā)小群里提起河南都會引起很多話題,勾起很多回憶。2019年終于把尋訪遂平的日程確定了。</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五十年之后938的孩子再次踏上了遂平的土地。</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發(fā)小群再次發(fā)出召集通知?;I備組提前幾個月就開始聯(lián)系規(guī)劃。</h3> <h3>  當年的干校小孩已經(jīng)走南闖北、效力國家、奉獻社會到了退休年紀,去干校的軍人父輩們也多數(shù)離開了,種種的懷念之情和故地重游的愿望驅(qū)使發(fā)小們結(jié)伴,再次踏上了遂平的土地。</h3> <h3>  2019年10月25日,河南馬店車站,車站很氣派。<br></h3> <h3>  我們從北京坐高鐵四個小時就到了駐馬店。1969年從北京坐了一天一夜火車才到遂平,我那時不到十歲,路遠時長沒感覺,只記得和小伙伴在車廂里玩耍,整車廂都是認識的大人和家屬小孩,快到站時有軍人指揮開車窗,車下叔叔們接應,大人往車窗下遞小孩、遞行李……,稀里糊涂的到了河南五七干校。</h3><h3> 整整50年后的這一天,當年938孩子回來了!我們(三大隊的5<span style="line-height: 1.8;">位和一大隊的1位)在駐馬店高鐵站臺上匯集。一大隊的門利是聽說后積極加入的,盡管之前她和我們不認識,但是同樣情結(jié)、同樣的經(jīng)歷一見面就融入我們團伙,交談十分熱烈投合。</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提前去打前站的小航已和兩位遂平同學在駐馬店車站外迎候,行程已安排妥當。同時,幾位哥在當?shù)氐膽?zhàn)友也來迎接并分別接走去接風。還有</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李家四兄弟自駕車也已到了遂平地界。</span></h3><h3> 五十年后重返“遂平行”五七干校之行就這樣開始了……每個人都充滿了興奮和期待。</h3><h3> </h3> <h3>  小航介紹來迎接的溫文爾雅女士是小學同班秀麗同學。五十年了,依稀有“黃頭發(fā)深眼窩”小女孩的印象,見面頓感親切;而另一位頭頂智慧、笑容憨厚男同學王向陽卻毫無印象,時間確實有點久遠了。我和朱力在遂平時間很短,同年級的小航和紅平比我們待得時間長,八十年代初小航就專程去遂平尋找同學,早已有了往來,他們見面更熱乎。</h3><h3> 女同學開車帶著我們駛向遂平,男同學副座引導,車上我們激動興奮地交談、張望。一大隊孩子的門利記性真好,僅比我大一點對遂平記憶就比我多,七嘴八舌勾出各種當年吃住玩的生活記憶。</h3><h3> 從駐馬店到遂平縣的道路非常平整寬闊,兩旁建筑很有規(guī)模,與小時候坐著軍用吉普車顛簸著往返駐馬店的路不可相比,兩位熱情同學一路介紹并回答提問。遂平現(xiàn)屬駐馬店市,和我們印象中貧困落后小縣城截然不同,已是頗有規(guī)模的新興小城市,道路和園林建筑不次于大城市,新奇驚喜看了一路風景,更新對河南新遂平的概念。</h3> <h3>  進入遂平縣城。同學一路介紹新城、老城,哥姐們有的記得住,說得頭頭是道,我倆小幾歲基本茫然,努力搜索模糊記憶。不到十歲的記憶是片片段段,但遺憾只記住了小孩有興趣的事。</h3><h3> 縣城中心看到高聳的紀念碑。遂平同學重點介紹地標,因為也是記載遂平縣歷史的標志。</h3> <h3>  遂平縣的“<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七五·八抗洪英雄紀念碑”。這是紀念1975年8月那場罕見大暴雨引起特大洪災中犧牲的英烈。</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這次特大洪災給遂平人民帶來了沉痛記憶。這是</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在我們剛離開遂平之后發(fā)生的毀滅性洪災,當年遂平人民從抗洪救災中重建家園非常艱難……這里不多說了。我們僥幸躲過了這場災難。</span></h3> <h3>碑前的文字記述了……?,F(xiàn)在<span style="line-height: 1.8;">見到新遂平是災后重建的,我們過去記憶中的遂平還有嗎?</span></h3> <h3>  到遂平已經(jīng)是下午一點,行程緊張。我們要求在街上隨便找個飯館吃遂平第一頓飯,簡單吃有特色就行。端上來的“沫糊”“芝麻葉面片”最受歡迎,也勾起門利同學的回憶,她當年吃過,說就是這個味兒!而我記憶中只有干校食堂蒸的“兩面派饅頭(白面或玉米面夾高粱面)”,好像從未在外面吃過飯,偶爾在街上買過燒餅。在遂平粗糧很多,可童心記住得什么都好吃。剛?cè)r遂平縣雞和魚等農(nóng)副產(chǎn)品特別便宜,五毛錢買過一盆小鯽魚,老爸發(fā)揮江浙人廚藝殺雞燉魚,在干校的日子里沒有虧待過我們兄妹的嘴。鄰居阿姨生孩子,一大盆里的活鯽魚備著。三大隊食堂會餐時,大人們幫廚宰豬殺雞熱鬧場面也記得清楚。發(fā)小在一起談起在遂平吃甲魚都會提到“王八司令”杜叔叔,好幾位叔叔都是釣鱉釣魚的能手,甲魚燉雞常吃到。71年我跟著父母回寧波,帶了五六只甲魚當禮物,那可是野生的。</h3><h3> 我們邊吃邊回憶,在歡笑中吃完第一頓遂平飯,好香啊。</h3> <h3>  吃完飯趕緊開始追尋,第一個地方是遂平火車站,當年我們就是在這里下火車到達遂平,也是從這里離開遂平回到北京,那時車站簡陋但是人來人往很熱鬧?,F(xiàn)在這里好安靜,已找不到過去老火車站的痕跡,車站也是后修建挺新的,可是近年有了高鐵這里僅剩有兩趟K字頭列車在此經(jīng)停,售票處都空無一人,使用率明顯很低了。</h3><h3> 看到車站“遂平”兩字倍感親切,這里承載過當年938兩代人的過往記憶。1969年那天半夜被遞下火車對車站沒印象。1971年春天科后趙成叔叔受托把我和小芳捎回北京,在車站“量身高補半票”記憶深刻,那時候我倆為能回北京找媽媽可激動了,坐在火車上啃幾分錢一個的遂平火燒,自愿不花錢吃盒飯,一心只想能回北京就行。</h3><h3> 拍幾張“遂平”車站給沒來的發(fā)小們看看。好幾個發(fā)小臨時有事沒成行,挺遺憾。</h3> <h3>  繼續(xù)尋找,路過縣城的遂平紅旗中學,久聞大名的中學。大點的哥哥姐姐在這里短暫的上過初中,聽說過哥哥們淘氣打架那些事,我只記得學校有人找我爸來告狀,具體不清楚,記得我爸帶著與我哥打架的當?shù)睾⒆尤メt(yī)院看病……據(jù)說那孩子坐在吉普車還挺高興。五七干校的孩子很多是由父親帶著去的,放養(yǎng)的男孩打架惹事不少,還接連幾次發(fā)生“逃跑”事件。每次事件發(fā)生后大人們再去搜尋,有一次我哥惹事怕回家挨訓揍,藏到了不遠處二大隊的鄭家,被二處叔叔們從鄭淵潔兄弟的被窩里搜到,幾十年后李忠叔叔到我家還提起過這事。緊接著小航逃跑行動更膽大,讓這幫軍人家長實在著了急。這次尋訪路上,小航實地講述逃跑細節(jié),現(xiàn)在聽來很有趣,軍二代半大小子有勇有謀,在遂平淘氣歷史現(xiàn)在成為笑談,也是他們哥幾個更愛回遂平訪舊的緣由。</h3><h3> 后來,沒學可上的大孩子們都去當了兵,其中成為童話大王作家的鄭淵潔也回訪過這所中學。</h3><h3> 今天在紅旗中學上過學的哥哥們沒在車上,所以我們只從門口路過,拍一張。</h3> <h3>  秀麗同學開車就近先來到門利念叨一路的“遂平三小”,當年三個大隊在遂平分住多個地方,孩子分別上不同的小學。</h3> <h3>門利是一大隊的孩子,上的是這個小學。今天已經(jīng)是軍校資深教官的門利終于走進母校的大門,這位花甲老校友興奮無比。</h3> <h3>進校門正遇學校課間,操場上學生蹦跳玩鬧,校園一片歡騰。</h3> <h3>老校友立刻被這歡騰的場面感染,歡樂地融入小小校友中間。學生們也對這幾位爺爺奶奶的圍觀有點好奇,不怯鏡頭。</h3> <h3>69年來的也是同樣年紀的北京孩子?,F(xiàn)在的遂平小學生一看就生活水平不錯。</h3> “五十年前我也差不多這樣大”這位奶奶級校友高興地拉小校友合個影,和孩子們一起手舞足蹈,真是心里樂開了花。<h3><br></h3> <h3>【視頻一:老校友回遂平一小,挺有意思!】</h3> <h3>  離開三小,我們迫不及待來到此行尋找最重要的地方――總字938部隊三大隊的住址。</h3> <h3>  五十年了,還能不能再找到曾經(jīng)的記憶?</h3><h3> 車開到這條路上,我們瞪大眼睛四處打量,下車到處張望,這就是那個曾經(jīng)938部隊三大隊干部家屬居住的院子嗎?哪里是我們曾經(jīng)住過的家?</h3><h3><br></h3> <h3>  遂平同學說這里就是你們938三大隊住地。下車環(huán)顧四周,大門位置——對著哪,進門又回過頭尋么,門口外的大水坑在哪里?</h3> <h3>同學指著建筑圍擋后面方向:那里你們說水坑,正在修整之中,下次來就能看到了。</h3> <h3>先看發(fā)小提供的老照片。這張是三大隊科后幾位女孩子(婭琴、燕子、衛(wèi)衛(wèi),還有于家、夏家的小女兒)在水坑邊的留影。照片背景就是大門口外的大水坑。</h3> <h3>  再看發(fā)小趙旗提供的他和父親一張珍貴合影,背景也是門外大水坑。</h3><h3> 估計還有很多發(fā)小有這里的留影,能否還提供給我看看?水坑成了我們辨識舊址位置的主要參照。</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那時候常去水坑邊用石子打水漂,到不遠處獸醫(yī)站看獸醫(yī)給牲畜灌藥,在水坑邊看殺宰牲畜……發(fā)小們在水坑邊玩耍的記憶一定還有不少。</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寫跑個題:那時初到異地他鄉(xiāng)的北京小孩對什么都好奇,結(jié)伴去收購站看殺狗??宰牛,傻乎乎追著看當?shù)厝怂蜌洝??真是北京來的傻孩子,因為在北京總后大院里長大的孩子從來沒見過這樣場景,看什么都新鮮好奇,什么也不怕。</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  進大門先看到白色教堂。這是原建筑嗎?都有點二糊了,有點記不清了?印象好像有空場,是有個大房子,當時隔的小間里住著楊德齡和韓美英阿姨等幾家(回來詢問楊阿姨得到證實),記得我經(jīng)常跑去逗楊阿姨家剛出生的小女孩。</h3><h3> 東張西望一圈,努力驗證記憶。教堂里??正在裝修,右側(cè)一排平房在使用。</h3> <h3>  朱偉和新勝尋找著各家曾經(jīng)的位置。畢竟五十年的變遷,當時三大隊這個院子是東西南北都相通的,現(xiàn)在已經(jīng)割據(jù)分開,有重建房子和院墻,格局面目全非,互不相通。</h3> <h3>教堂左側(cè)一排老墻還在,那邊也是三大隊的住地,過去院子是相通。老窗老墻看上去已經(jīng)荒廢很久,那個老窗戶里是曾經(jīng)誰家住過?后趕來的李家兄弟是否還有印象?有孫家、程家、解家……?我家和小芳家在那個院最北邊,這里不通了。</h3><h3> 小一點就是搞不清,聽大哥們議論、看他們比劃。</h3> <h3>方向記得,位置大概,朱偉和新勝大哥只能隔墻張望曾經(jīng)的住房,按照記憶四下查看。一堵墻的那邊就是他們兩家的房子??位置。雖然是<span style="line-height: 1.8;">故</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地,方向差不多,但是站在原地找不到老屋了。</span></h3> 自駕來的李家四兄弟、會戰(zhàn)友回來的兩路人馬在這小院匯合了,同來還有幾位熟悉此地的遂平戰(zhàn)友大哥。秀麗同學曾是縣政協(xié)領(lǐng)導,事先聯(lián)系好了當?shù)厝藛T。一時間小院里熱鬧了,詢問解答、回憶討論,本地人熱情解答并介紹周圍變化情況。<h3><br></h3> <h3>畢竟時間太久,盡管這里沒有大的變遷,小的改建改造也是讓此地建筑布局面目全非了。找到原房屋真難。<span style="line-height: 1.8;">院里??正在改建,發(fā)現(xiàn)磚堆中還有一塊碑。</span></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30.6000003814697px;">院里這塊碑誰注意過?一點沒印象。這是一段歷史記載,可能當時就在?小孩們不太注意。</span><br></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30.6000003814697px;"><br></span></h3> <h3>  我的印象中,門口上來有片空場,小孩玩耍、大人活動的地方。曾有一輛大卡車和一輛美國吉普停放在這里。69年剛到遂平那天,大人們忙著安排收拾住房,小孩們興奮地圍著大卡車爬上爬下,朱力同學玩耍時在卡車尾端撞破了頭。今天故地重游,當事人現(xiàn)場笑提往事很有意思。發(fā)小們一定記得那輛破舊的美國吉普,“破車司機”小陳(溫州兵)開車帶著一車小孩在大沙河壩上飛馳。一邊編輯一邊回憶。</h3><h3> 很多三大隊(科后)的孩子在這里度過幾年了童年、青少年生活,遂平出生的幾位嬰兒現(xiàn)在也都是半百漢子了(肖、尚、夏等幾家……),有多少往事誰還記得?發(fā)小群里說起來遂平也很熱烈,沒有記錄下來。來過五七干校的家庭都有一段回憶、一份遂平情結(jié)。</h3> 這邊找不到什么了,聽說“將軍樓”還完整存在,趕緊跟著當?shù)厝巳タ葱?。我們在時是一個院,現(xiàn)在被分隔開,出教堂大門拐進旁邊一條窄道,來到一個緊鎖的小門前。<h3><br></h3> <h3>  外面看不到院內(nèi)建筑,教堂的人打開門鎖,院內(nèi)狹窄甬道盡頭看到二層小樓局部和正門。這是那個被三大隊稱為的“將軍樓”嗎?完全看不出小樓原樣了,細看好像有痕跡像。過去可不是這樣的,小樓是獨立完整的,樓前是寬敞的平地。趕緊掏出手機老照片對比……</h3> <h3>  請看老照片:這座小樓曾經(jīng)是69年來五七干校的科后軍干住宿地。這張是938三大隊二處在這座小樓前的合影,照片中多位老人已經(jīng)去世,在世的幾位也已是高齡。他們都是新中國國防科學事業(yè)第一代奉獻者,兩彈一星工作的參與者。照片已經(jīng)成為珍貴的歷史記錄,印證了特殊年代國防戰(zhàn)略大疏散的一段歷史。此時此地,作為后人拿著父輩照片重回故地百感交集,隨父輩來五七干校經(jīng)歷了幾年特殊的生活,這里凝聚著兩代人的一段情感,今天能看到僅存下來的老建筑還是感到很興奮。</h3><h3> 老照片清楚可見背景小樓外觀原貌,西式建筑特點明顯,與現(xiàn)裝修不倫不類的外觀相比截然不同。聽說1975年大洪水這一片是縣城較高之處,才使這座百年建筑幸運保存下來。</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小樓正面被裝修過改裝的很難看出原樣。所幸</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側(cè)面還能</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看到老樓、老窗的西式原貌。</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我們都對這座小樓印象很深,它曾作為沒帶家屬軍人的單人宿舍,建筑挺洋氣,不知為何稱為“將軍樓”。圍著</span>小樓巡看一圈,朱偉邊看邊回憶當年“站在二層欄桿朗誦電影《南征北戰(zhàn)》片段”的情景,小孩們把這西式小樓陽臺當做表演的舞臺。同伴們笑問:難怪那年你被縣豫劇團看中,是不是在這里練出來的才藝呀??? 童年的回憶多美好啊。</h3> <h3>在當?shù)厝藛T引領(lǐng)下走進小樓,地板地依然很好,一層門庭西式壁爐痕跡。只是木制門窗被后刷的油漆搞得很土,現(xiàn)在一層有個辦公室。</h3> <h3>教堂的人帶我們上樓觀看,并講述這座牧師樓的歷史:“<span style="line-height: 1.8;">光</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緒三十三年(1907年),基督教信義會在</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遂平縣城西街設禮拜堂,這是挪威人施道格牧師居住的牧師樓。”</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不</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說還真不知道。難怪這樣窮困</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地區(qū)有這樣一座西洋小樓。</span></h3> <h3>查資料,真有那么回事。</h3> <h3>木制樓梯現(xiàn)在看很陳舊,踏上去還是很結(jié)實,沒有松垮起翹,木材質(zhì)量非常好。</h3> <h3>二層長期空置很破舊,從空床架能看出被使用過,辦過什么培訓班。二層木窗欄還有部分原狀痕跡。我們這伙人邊看邊議論往事。這里單間住過科后劉國霖叔叔(前幾年98歲去世,副軍職),還有很多科后的叔叔們住過,好幾位健在。有人還記得田叔叔在這煤氣中毒被搶救過來的事,還有……。</h3> <h3>樓下還有地下室,廢棄空置樣子。當時算五七干校里比較好的住宿地,五十年之后,能尋到的唯一舊址地建筑,能上來看看已經(jīng)非常不錯了。</h3> <h3>  最后必須在這里留影,留一個尋訪舊址的紀念。盡管小樓改建變了模樣,我們也要站在樓前留念(其中下圖中還有遂平戰(zhàn)友和同學)。</h3> <h3>  剛走出院門,又被教堂工作人員叫回來,請我們?nèi)マk公室坐坐??吹綇囊蝗簩iT尋舊而來的北京人對舊址這么有感情,工作人員也意外高興。他們很正式致歡迎詞,希望我們留下聯(lián)系方式,要跟縣里反映一下,爭取能申請縣里文物保護。</h3><h3> 我們表示,具體哪位干部什么職務住過并不重要,但是這座百年建筑也記載了幾段特殊歷史,希望能保護好修復好。</h3> <h3>【視頻二:尋訪938三大隊舊址的記錄】</h3> <h3>  離開小樓繼續(xù)后街繞到后院位置尋舊,當年朱家、馬家的位置上只能看到紅磚拱門的殘跡,盡管原屋都不見了,但是站到原地就算尋訪到了哈!過幾年來說不定痕跡都看不見看了。</h3> <h3>  尋找到原來院子的后門位置,見到舊房子就探頭察看。那時后門附近一座二層小樓住著原科委政治部李新元主任一家,我家和小芳家在小樓對面的平房里。小樓和平房之間有個水池子,周圍是我們玩耍的地方,不知李家三位姐姐是否還記得對面的兩位小女孩。記得家里養(yǎng)的小貓還到樓上去偷食。我們在這里度過了一年多的快樂生活?,F(xiàn)在小樓已經(jīng)沒有了(據(jù)說大水沖毀了?),平房當然也沒了。</h3> <h3>  我哥說這座幼兒園就是我們家當時住的位置。(右下圖)門外路對面的胡同就是我們上學的必經(jīng)之路,現(xiàn)在兩側(cè)房子已經(jīng)翻蓋。很多三大隊上小學的孩子都對這窄道里最害怕的大狗吼叫記得清楚,為了不被狗追想了好多闖過去的辦法,扔一塊饅頭跑過去是我的記憶。原地拍照!</h3> <h3>  這條街道上當年還住有一大隊、二大隊很多軍干家,著名的核基地司令張?zhí)N鈺將軍也住在這附近的一間房子里,鄭淵潔曾經(jīng)寫過一段張將軍在這里生活的片段,鄭家也住在這邊。一大隊代表門利也在沿路打聽自家住地“板車店”,還巧遇當年住在同院的鄰居,詢問了這一代的變化情況。在街上打聽,好幾位老人都知道938。當年938在這里也給遂平帶來了變化,據(jù)說送給縣里的發(fā)電設備在當時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h3> <h3>  下午五點,終于來到上過的小學校,當年叫“農(nóng)具廠五七小學”“城關(guān)五七小學”,現(xiàn)在“遂平第一小學”校門很漂亮,看著好親切喲。</h3> <h3>  校園操場中間的老槐樹還在,當年上下課都是由老師手動叮叮當當敲樹上掛的大鐘,這棵樹是我們對校園記憶的標志物。</h3> <h3>  現(xiàn)代校舍很整齊漂亮。</h3><h3> 回想1969年來的時候,校舍很簡陋幾排舊磚泥平房,木條桌、長條板凳,小木黑板,一下雨操場上都是黃泥,我們還參與過平整泥土操場。</h3> <h3>  老槐樹還茂盛,樹干上貼有介紹:此樹115年了,在縣城里都很罕見??墒菢渖系拇箸娔睦锶チ耍壳皫啄晁麄儊磉€見到過,今天向校工打聽也沒得到結(jié)果。今天我們來的太晚了,學校已放學,老師們都不在。</h3> <h3>千里迢迢回訪的老校友,在槐樹下留個紀念吧,留下對少年時光的懷念。</h3><h3><br></h3> <h3>我們和小校友也一起合個影:中不中哩?中!??小學弟學妹給面子,大方。</h3> <h3>爺爺輩校友秀球技,孫子輩小校友陪練!??</h3> <h3>  當年我們從北京群英小學一下子轉(zhuǎn)到這個比較貧困的小學還有點不適應。記得來自大城市的傲氣勁兒一上學就被打擊了一把。雖然我們來自首都,其實小學三年多正趕上文革沒學多少東西,而這偏僻小縣城學校卻依舊傳承著中原文化底蘊。進校第一次考試就讓我們傻了眼,卷子不會做,只會造句不會寫作文,記得當時還急哭了。河南同學用小楷寫小字,我們筆都拿不穩(wěn)更別提寫了,在北京只學過大毛筆描紅模子。后來我在遂平學會寫作文,學會了寫小楷正文,真是努力一番才勉強跟上。因為只在遂平一年多,所以記憶只有片片斷斷。記得我的班主任女老師姓“龔”,有個教音樂男老師站著教學生唱歌嗓門很大。學會用河南話背毛主席語錄至今不忘。盡管我在這上學時間不長,來到這里還是很激動哪。</h3><h3> 其他發(fā)小的回憶更多,最好給我留言一段。</h3> <h3>  我們是一個年級同班同學。這次秀麗和向陽同學的安排太熱情周到了。</h3> <h3>【視頻三::老學生回到遂平小學一段視頻記錄】</h3> <h3>  北京和遂平的同學、戰(zhàn)友在老槐樹下合個影!老槐樹下玩過的遂平小學生很多很多,一代又一代孩子中還有北京938的孩子,希望見過老槐樹的孩子有機會也來看看它。</h3><h3><br></h3> <h3>  傍晚,我們住宿到遂平四星級酒店,條件很好。當年緊急疏散到遂平,縣里騰出房子讓部隊住,一大隊住的縣高中,二大隊和三大隊住在城關(guān)一帶。我們住地好像是水利局或者招待所?應該在當時還是很好的。如今,這樣的高級賓館已經(jīng)不是遂平最新的了,天翻地覆的變化。</h3> <h3>  晚上,北京發(fā)小們集體做東,邀請在遂平的同學和同部隊戰(zhàn)友來酒店聚會。</h3><h3> 時間過去很久,很多同學小時候面容記不清了,但是見面很親切,因為曾經(jīng)同在一個班還有共同話題。同班同學坐在一桌上共同回憶,說說那年那月那事那人,樂趣往事和淘氣糗事一并提上來。紅平、小航在遂平時間長,也多次回來,他們和遂平同學們侃得有興致更熱火。我和朱力則努力辨認、使勁回憶,名字記得準確不準確無妨,面孔對沒對上也沒關(guān)系,只要確認曾經(jīng)在一起上過學,咱就是老同學。那時候去同學家串門,看見同學家掛著她父親“封資修”戲裝照十分驚訝,這在北京不能掛啊??。我的腳背有一道疤痕,是在挖土勞動時被同學鐵锨碰傷,記得那個比我大好幾歲女同學還給我寫了一份“斗私批修”檢討賠禮道歉。小學的回憶定格在那個時代,還記住的十分有限。</h3><h3> 按照遂平民俗他們轉(zhuǎn)圈敬酒,雖然我不會喝,看著也高興,為了遂平一場的同學情誼,干杯??!很歡樂的一次同學歡聚。</h3><h3> 另外一屋幾位大哥和他們的戰(zhàn)友敘舊暢飲。我沒過去記錄,只看到他們每個人都紅光滿面、興高采烈。</h3><h3> 餐后,大家繼續(xù)暢聊歡唱,珍惜在遂平土地上歡聚的時刻。</h3> <h3>  10月26日早晨,兩位遂平同學備好車輛已在酒店樓下等候,秀麗同學和她的先生已做好了安排準備,我們開始向嵖岈山方向出發(fā)。</h3> <h3>  第一站我們來到當年938部隊五七干校的農(nóng)場——蓮花湖農(nóng)場。那幾年父輩在農(nóng)場勞動,我們也隨同常來,干過撿麥穗等農(nóng)活,也在農(nóng)場痛快的玩耍過,回京后聽說農(nóng)場被75洪水淹沒。來遂平看農(nóng)場也是我們此行的一個重要目標。</h3><h3> 因為這個農(nóng)場后來歸屬二炮某部,去年軍隊改制后體制有變,現(xiàn)在還屬于待命移交地方階段。經(jīng)魏先生提前聯(lián)系,值守人員給我們打開大門讓我們進入?yún)⒂^。</h3><h3> 門口等待之時,李家四兄弟就很與眾不同的期待神情,為什么哪?往下看。</h3> <h3>  走進蓮花湖農(nóng)場的場部所在地?,F(xiàn)在等移交院落空置,只有我們一行進入?yún)⒂^。</h3> <h3>  場部老房子、庫房和大門還在,看到它們大家都感到很親切。那時國防科委來干校無論將軍還是干部戰(zhàn)士以及家屬都要來這里勞動,毛主席的女兒李敏也來過這里。小時候我們都跟著大人來參加麥收,還記得在場部這邊麥垛里捉迷藏翻跟頭,排隊領(lǐng)饅頭喝綠豆湯。場部大喇叭里放著革命歌曲,喊著鼓勁的口號。還曾經(jīng)聽到大喇叭里表揚臨時來隊參加麥收家屬的名字(我媽),特清楚??。</h3> <h3>  李家四兄弟在這排老房子前來回查看,他們介紹:這一排房子就是當年農(nóng)場場部的老房子,他們的父親李克(原國防科委后勤部政委)曾擔任農(nóng)場的第一任場長,其中一間就是當年父母的住房。三哥紅光臨參軍前在這里聆聽父親的教育。(現(xiàn)場介紹見下視頻)</h3> <h3>  今天四兄弟一起來到父母曾經(jīng)的住地,追憶已經(jīng)去世多年慈愛父母,回憶當年點點滴滴,心情格外激動。我們幾個從小都熟悉李伯伯和劉阿姨,李家曾是在總后院里科后發(fā)小最喜歡串門的地方。他們激動我們也感動,幫助他們留下充滿感情的紀念。(這次行程中,大家都盛贊李家四位兄弟團結(jié)親密的關(guān)系。)</h3> <h3>【視頻四:】重訪938五七干校原蓮花湖農(nóng)場</h3> <h3>  在農(nóng)場舊址中察看,這一片是過去的養(yǎng)豬場。每個孩子都記得來蓮花湖農(nóng)場一定要看烏克蘭大母豬??。第一次看到那么大那么長的大母豬,第一次看到那么多的小豬崽,這段記憶誰都沒有忘。所以,今天連空豬圈都要看一眼。??</h3> <h3>  1975年的大洪災,淹沒了農(nóng)場,當年的水淹痕跡還在。那年,我們938大隊人馬撤出不久,幸運。有關(guān)農(nóng)場還有難過的事情就不提了。</h3> <h3>  發(fā)小們一邊觀看一邊回憶,小航講述他與農(nóng)場的一次緣份,他在這里與來找孩子的大人捉迷藏的故事更有意思。具體故事請熟人自己詢問他吧。</h3> <h3>  在我們有感情的蓮花湖農(nóng)場留下合影。上圖938子弟十一人合影,下圖發(fā)小和助我們完成心愿的遂平同學合影,特別感謝給力的魏先生(中)。????</h3> <h3>離開農(nóng)場我們前往遂平著名的風景區(qū)——嵖岈山。</h3> <h3>  嵖岈山。又名玲瓏山、西游仙山、嵖岈山風景區(qū),位于河南省駐馬店市遂平縣。嵖岈山系伏牛山東緣余脈,南山、北山、花果山、六峰山相連,秀蜜湖、琵琶湖、百花湖、天磨湖分布其中,有峰、洞、棚、石等各類景點300多處。</h3><h3> 2004年,嵖岈山被列為國家地質(zhì)公園;2015年,嵖岈山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h3> <h3>  念讀嵖岈山崖壁上的石刻:</h3><h3> 嵖岈山秀尋仙蹤,隱隱云壑十萬峰。遺事尚傳人已去,洞門深鎖碧苔封。(明.許瓚)</h3> <h3>  在風景秀麗的嵖岈山來一張遂平之行的山水合影。兄弟姐妹一路走一路聊,風景養(yǎng)眼怡心,有趣有樂還有意外??。938的孩子來過遂平干校很多,那時候也不知道旅游。今天好像是我們專場游,游客極少,這樣的旅游環(huán)境太爽了。????</h3> <h3>  現(xiàn)在嵖岈山景區(qū),山上有奇特山水美麗風景,電視劇《西游記》多集是在嵖岈山拍攝。山下有溫泉小鎮(zhèn)和五星級賓館。每年春夏都有桃花節(jié)等主題的游覽節(jié)??吹揭?guī)劃介紹和宣傳,這里是個旅游休閑的好地方。</h3> <h3>  欣賞完嵖岈山秀美風景,又在同學安排下在嵖岈山下溫泉小鎮(zhèn)吃飯。遂平同學們盛情款待,各種特色菜品和地方小吃讓我們享受遂平美食美味。兩位駐馬店同學也遠道趕來作陪,席間又一次感情交流,友誼再一次升華。小航代表我們一行對遂平同學表達了真誠的感謝。</h3> <h3> 下午我們驅(qū)車前往遂平縣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嵖岈山衛(wèi)星人民公社舊址博物館。</h3> <h3>  網(wǎng)查:1958年4月20日,嵖岈山衛(wèi)星人民公社在嵖岈山成立,是中國建立的第一個人民公社,是繼巴黎公社之后全世界第二個人民公社;同年7月,原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紅旗雜志主編陳伯達在嵖岈山調(diào)查研究,起草了《嵖岈山衛(wèi)星人民公社簡章》;同年8月,《嵖岈山衛(wèi)星人民公社簡章》經(jīng)毛澤東修改、批示,在召開的北戴河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印發(fā);同年9月1日,《嵖岈山衛(wèi)星人民公社簡章》在第7期《紅旗》雜志全文刊發(fā);同年10月,嵖岈山衛(wèi)星人民公社辦公樓建立;同年10月13日,毛澤東主席親臨嵖岈山衛(wèi)星人民公社視察。</h3> <h3>  參觀這個舊址博物館我們饒有興趣,發(fā)小們在軍營出生長大、都有著軍旅經(jīng)歷,多位軍事、政治和文化素質(zhì)高的專業(yè)人士,對中國革命歷史很有見地和了解。所以,這幫人看展覽聽解說相當認真,議論評論也很在行。曾為軍史黨史專家的紅二哥現(xiàn)場給我們解說,講的十分深刻精彩,講解員和其他觀眾都成了旁聽。現(xiàn)場參觀時代特色的文物展品,了解歷史教訓和后果,作為普通公民也有必要。對我來說,很有收獲。</h3> <h3>博物館內(nèi)容另外再發(fā)。</h3> <h3>【視頻五:參觀遂平縣嵖岈山人民公社舊址。其中有紅亮大哥現(xiàn)場講解片段。】</h3> <h3>  過去只知道遂平干校和農(nóng)場,今天補充了對遂平縣另一段重要歷史的認識。值得一來。</h3> <h3>  返回路上,魏兄又陪著我們參觀正在建設中的縣政府辦公區(qū)和園林景區(qū)規(guī)劃地,規(guī)劃和建筑很有規(guī)模相當氣魄,不次于大城市。再過兩年遂平肯定又是一番新景象。</h3> <h3>傍晚,回到縣城國際錦都酒店。</h3> <h3>  10月27日,準備返京的日子。早晨,我們再次實地看遂平。在遂平大街上、河邊上到處走走看看。</h3><h3> 記得我們1969年剛到遂平時,走在街上會被當?shù)睾⒆訃?,他們跺腳齊聲用河南腔“北京的小嫚子……(音)”跟在我們后面大喊。這次剛知道不是“小嫚子”其實是貶義詞“小蠻子”??,哈哈?,F(xiàn)在想,管他什么哪,反正記了50年,想起來就想笑。</h3><h3> 今天走在遂平寬大筆直的大路上真想高喊:“北京的小嫚子又來了!”????????</h3> <h3>遂平的橋、遂平的路、遂平的口號。我像鄉(xiāng)下人進城,看什么都新鮮??。</h3> <h3>  遂平老高中所在地的新高中,校舍比北京中學還氣派,河邊學校運動場也很大。</h3><h3> 1969年老高中停課,騰出教室讓938部隊一大隊(國防科委司令部)人員住?,F(xiàn)在都是新校舍,沒見到舊房子(注:留言也有人說是遂平師范學校,我這也是聽說,不準確)。幸運我們?nèi)箨犠拥苓€能看到舊址的老建筑。</h3> <h3>  得知我們住宿酒店的高層,能看到遂平全景,趕緊去上樓眺望,太棒了。上圖新建的大橋叫圓夢橋,竣工題詞是938子弟鄭淵潔寫的。我們沒時間過去近看。</h3> <h3>  終于看到了遂平汝河(我們稱大沙河)全貌,大沙河也是我們少年時印象最深的地方,有好多美好回憶。那時在清澈見底的大沙河淺水區(qū)游泳,在河灘邊玩水戲沙挖蛤喇,在大河堤上瘋跑……感覺是最好玩的地方。當時大沙河按自然弧度分男區(qū)段女區(qū)段,當?shù)厝朔謩e在大沙河里洗澡洗衣。我們穿著北京泡泡布游泳衣去河里游泳??,當?shù)貗D女們都過來看,伸手來摸“咦……嘖嘖”??。</h3><h3> 可是后來聽說大沙河水渾了、變臭了。今天再來到他們說比上次來水清了一些,治理的也好了。從高處看還挺壯觀,希望大沙河治理的更好,能像五十年前那樣清澈(不切實際的要求吧??)。</h3> <h3>  在酒店陽臺望右看是老城區(qū),我們辨認教堂所在的三大隊舊址方向。穿城道路能看到上坡,這也是因為那里沒有被大水淹沒的原因吧?</h3> <h3>  往前看是新高中的校舍操場,往左看是穿城主路上的大橋,直通新開發(fā)區(qū)。</h3><h3> 站在這里我們共同感慨,遂平變化太大,見過五十年前窮困的小縣城,再看如今的縣城規(guī)模,真是天翻地覆的變化。我們?yōu)樗炱秸嬲\點贊,為我們有一段遂平生活經(jīng)歷而自豪。同時也為我們的父輩來看看他們戰(zhàn)斗過的地方,告慰和感恩并存!????</h3><h3> 遂平發(fā)展的真的很不錯!938的孩子們來看看吧。</h3><h3><br></h3> <h3>紅平感言:</h3><h3> 幾天遂平行告一段落,圓了一個夢!此夢能做圓滿,說實在話,實屬不容易,朱偉,小航,張翔等人幾年前就開始策劃、運作。一年的時間里,小航、張翔就開始找同學、戰(zhàn)友等當?shù)厝嗣}關(guān)系,最大限度的為大家做好鋪墊和準備,(能使我們順利的打開農(nóng)場大門、走上教堂的樓梯等等)大家在整個過程中聽招呼、守紀律,主動承擔責任,積極補位,至始至終充滿了歡笑和正能量,為我們938的光輝形象增光添彩,——我們?nèi)箨牸耙淮箨牭暮蟠强孔V的!</h3> <h3>朱偉感言:</h3><h3> 這次能夠去河南遂平的人都是好樣的,都有一種情懷一種情結(jié),都能掂量出遂平五七干校在心中的份量,能看出少時的這段經(jīng)歷所具有的重要意義,能悟得出當初艱辛中的歡樂和痛苦中的幸福。當門利獨自一人義無反顧地隨三大隊子弟前行的時候,當她在遂平三小的校園里歡欣鼓舞手舞足蹈的時候,這種情懷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當然請客吃飯的事還望再接再厲,更加發(fā)揚光大!</h3> <h3>門利發(fā)來的感言:</h3><h3> 遂平之行雖然短暫印象深刻,感受非凡。期間,重走了上學的路,再進小學的門,找到了曾經(jīng)的住地,巧遇搬運站的鄰居,飽餐了記憶中的遂平美味,享受著正在農(nóng)場撿麥穗的幻覺,游覽了嵖岈的峻山秀水,又訪痛失我肉的一五九醫(yī)院,五十年后漫步在大沙河邊,遂平已是舊貌換新顏;遂平之行,實現(xiàn)了我多年的愿望,更觸發(fā)了我對那段非常童年回憶的開關(guān)...不留遺憾,著實完美!遂平之行雖然短暫見到了群里分別多年的老領(lǐng)導、老戰(zhàn)友,結(jié)識了群里的好兄弟,好姐妹,理清了群里千絲萬縷割不斷的聯(lián)系,沾足了三大隊的人脈情緣;遂平之行與大家同往,一路拍照一路歡笑,度過了一個不是節(jié)日勝過節(jié)日的難忘周末...不虛此行,著實暢快! &nbsp;</h3><h3> 感謝遂平之行群!感謝三大隊!感謝938! 特別感謝張翔大哥!特別感謝航特小哥……</h3> <h3>  臨行前兩小時,門利代表我們專程前往駐馬店原159醫(yī)院,把老照片和新改號的990醫(yī)院現(xiàn)貌分享給大家。</h3> <h3>  紅光三哥有感而發(fā)的詩作:</h3><h3> 《念奴嬌.新遂平》</h3><h3> 橫空出世,新遂平,閱盡人間春色。</h3><h3> 遂平兒女五十萬,揮灑黃河魂魄。</h3><h3> 夏日消融,758祭,人或為魚鱉。</h3><h3> 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h3><h3> 而今我謂遂平,不要悲傷,告別頹喪。</h3><h3> 安得倚山舉頭望,大沙河清,嵖岈山秀,城市現(xiàn)代化。</h3><h3> 蓬勃中華,遂平同此涼熱。</h3><h3><br></h3> <h3>  2019年10月27日,938子弟十一人與遂平同學告別,分別乘高鐵和自駕返回北京,50年后尋訪遂平故地之行圓滿結(jié)束,預定尋訪計劃全部完成。一次難忘、感慨、愉快的行程,兄弟姐妹相約下次再同行。</h3><h3> 再次感謝遂平的同學們!特別是有風范有能力的秀麗同學和執(zhí)行力強的向陽同學的全程陪同!</h3> <h3>  由于篇幅限制和記憶力差、素材不夠,本篇文字和圖片不能準確和精煉記錄。眼花又事忙所以拖過了年才結(jié)尾。請發(fā)小們多包涵,希望指正補充,也希望能有新的提供。</h3><h3>【2020-2-4新冠疫情窩家時完成】<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