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8月21日。吐魯番是烏魯木齊的門戶,是新絲綢之路和亞歐大陸橋的重要交通樞紐。說起吐魯番,大家自然會想到那里香甜的葡萄。一首傳唱了30多年的經(jīng)典老歌《吐魯番的葡萄熟了》,用婉轉(zhuǎn)悠揚的旋律與真摯動人的歌詞,向人們講述了一個名叫阿娜爾罕的維吾爾族姑娘和駐守邊防哨卡的戰(zhàn)士克里木的愛情故事,傳遞出了愛國之情與純潔愛情交織成的濃濃深情。聽著《吐魯番的葡萄熟了》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我的心兒早已飛向了吐魯番。</h3> <h3>吐魯番的氣候比較惡劣,降水量特別少,而蒸發(fā)量卻特別大,好在土地比較肥沃適合果樹生長。不過,這么干燥的氣候,灌溉葡萄園所需的水從哪里來呢?這就不得不說說坎兒井了??矁壕?,是“井穴”的意思,早在《史記》中便有記載,時稱“井渠”,而新疆維吾爾語則稱之為“坎兒孜”??矁壕c京杭大運河、萬里長城并稱我國古代工程三大奇跡,它是戈壁沙漠地區(qū)一種特有的灌溉系統(tǒng),迄今己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h3> <h3><br></h3> 坎兒井由豎井、暗渠、明渠、澇壩四部分組成。所以到了吐魯番一定要到坎兒井看一看。 <h3>古時候,吐魯番地區(qū)的人們?yōu)榱私鉀Q用水,便從天山腳下引用雪山融水。為使水不至在路途蒸發(fā),便采用暗渠引水。這是暗渠,在地下十米左右。由于深埋于地下,蒸發(fā)量很少,能夠?qū)⑺斔秃苓h。</h3> <h3>這密密麻麻的洞口就是豎井。為了保證暗渠準(zhǔn)確通達到指定地點,在地面每隔一定距離便挖一個豎井,然后互相連接。這種方式還有利于通風(fēng)和取土。每一條溝渠從天山腳下一直延伸到吐魯番,成百條溝渠縱橫交錯,成就了現(xiàn)在幾千公里的坎兒井奇觀。</h3> <h3>通過暗渠引來的天山雪水,最后進入明渠送入葡萄園進行澆灌。</h3> <h3>吐魯番地區(qū)由于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又有肥沃的土壤,加上坎兒井送來了甘洌的天山雪水,使得這里生產(chǎn)的葡萄香甜可口,美名遠傳。</h3> <h3>葡萄溝便是因盛產(chǎn)葡萄而得名,是當(dāng)?shù)刈钪饕钠咸旬a(chǎn)區(qū),現(xiàn)已成五A級旅游景區(qū)。它位于新疆吐魯番市區(qū)東北11公里處,南北長約8公里、東西寬約2公里,是火焰山下的一處峽谷,溝內(nèi)有布依魯克河流過,主要水源為高山融雪。</h3> <h3>景區(qū)內(nèi)當(dāng)?shù)鼐S族青年男女表演舞蹈。</h3> <h3>高空走鋼絲表演。</h3> <h3>這是葡萄長廊。</h3> <h3>坐在葡萄長廊里乘涼、品果,十分愜意。</h3> <h3>葡萄溝內(nèi)栽種的無核白、馬奶子、白加干、紅玫瑰、索索等近百種葡萄,形成了一所天然的葡萄博物館。</h3> <h3>兩百多種葡萄,讓你品個夠。</h3> <h3>吐魯番的葡萄干象葡萄一樣,味甜,品種多,價廉物美。這里的葡萄干是用特殊方式晾制成的,在吐魯番處處都有用土塊砌成的四面通風(fēng)的花格建筑--蔭房,利用熱風(fēng),自然蔭成的葡萄干,碧綠甘美,酸甜可口,倍受人們的青睞,暢銷國內(nèi)外。</h3> <h3>蔭房內(nèi)掛滿了葡萄。</h3> <h3>蔭房里滿是收獲的喜悅和幸福。</h3> <h3>吐魯番還有一個必看的地方,你們一定會說火焰山,其實我今天要跟你說的是交河故城,它比火焰山更有欣賞價值,更具文化底蘊。</h3> <h3>交河故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得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我國保存兩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遺跡,唐西域最高軍政機構(gòu)安西都護府最早就設(shè)在交河故城。它位于吐魯番市以西10公里的雅兒乃孜溝30米的懸崖平臺上,南瞰鹽山、北控交河,地勢十分險要。四面環(huán)水,故城狀如柳葉、為一河心洲,南北長約1650米,東西最寬處約300 米。</h3> <h3>交河故城是公元前2世紀(jì)至5世紀(jì)由車師人開創(chuàng)和建造的,在南北朝和唐朝達到鼎盛,9至14世紀(jì)由于連年戰(zhàn)火,交河城逐漸衰落。元末察合臺時期,吐魯番一帶連年戰(zhàn)火。交河城毀損嚴(yán)重,終于被棄。</h3> <h3>走入交河故城,就猶如走入了一部厚重的西域史,徜徉于故河中的街道,一個個的歷史故事仿佛就在眼前。</h3> <h3>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多哈召開的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會議上,交河故城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lián)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wǎng)"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