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歲月悠悠,轉(zhuǎn)瞬白頭。何以忘憂,唯有云游。大美山川,細處凝眸。旅行讀史,心力方遒。——湘貴七日自駕游。

和弦諧音

<h3>  夜到芷江,高速出口的對聯(lián),讓人看的熱血噴張:慶五千年未有之勝利,開億萬世永久之和平。這小孩都能讀懂的對聯(lián),卻蘊藏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谷談倮?,一掃中華民族歷史恥辱,也寄托中華民族和平熱望。而寫下這名聯(lián)的中學(xué)老師,連名字都沒有留下。</h3> <h3>  記住這個日子,那是中華民族多少鮮血生命,換來的勝利。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當(dāng)時多少青年學(xué)生,在政府的號召下,就此血灑疆場以死報國。</h3><h3> 1945年8月21日,代表百萬侵華日軍的今井武夫副總參謀長一行,奉侵華派遣軍司令岡村寧次之命令,由南京飛抵芷江進行乞降會談,交出了在華兵力部署圖,接受了令其陸、海、空三軍繳械投降命令備忘錄?!败平芙怠毙媪饲秩A日軍的徹底失敗,寫下了我國近代史上抵御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光輝一頁</h3> <h3>  在受降紀念坊前留影,想象中回憶那全民歡慶之時。 </h3> <h3>  受降紀念坊的背面,沒有那通俗易懂的名聯(lián),也許還不入流。紀念坊上對聯(lián),都是名人所擇,不知為何,對聯(lián)并沒有刻錄,只是臨時之舉。</h3><h3> 為紀念芷江受降重大歷史史實,1947年2月,國民政府在受降地建“受降紀念坊”一座,1985年,芷江縣人民政府報經(jīng)湖南省人民政府批準(zhǔn)修復(fù)開放。1995年擴建、新建紀念抗戰(zhàn)勝利展覽館。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受降紀念館是“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6年、1997年連續(xù)兩年被評為“湖南省最佳旅游景點”,蜚聲海內(nèi)外。</h3> <h3>  復(fù)制當(dāng)時受降陳設(shè),非常簡樸,可以想見,勝利來的有些突然,會場過于簡單了。</h3><h3> “芷江受降”標(biāo)志侵華日軍開始同中國政府接觸討論投降的具體細節(jié)。隨后的9月9日,中國戰(zhàn)區(qū)范圍內(nèi)的侵華日軍在南京中央軍校大禮堂正式無條件投降。因洽降地點位于湖南省芷江縣城東的七里橋村磨溪口,史稱“芷江受降”,時間為1945年8月21日下午4時。選在芷江這個并不出名的地方商討投降細節(jié)主要原因是芷江建有當(dāng)時的遠東第二大軍用機場——芷江機場,并是保衛(wèi)陪都重慶的軍事重鎮(zhèn),同時也是抗日戰(zhàn)爭取得轉(zhuǎn)折性勝利的雪峰山會戰(zhàn)(即芷江保衛(wèi)戰(zhàn))的戰(zhàn)略總部。</h3> <h3>  芷江和平園中的雕塑,懷抱孩子的戰(zhàn)士感天動地??箲?zhàn)勝利主題雕塑以“人民的勝利”為主題,分主體雕塑和背景雕塑兩部分,主體雕塑為“戰(zhàn)士懷抱小孩”圓雕像,背景雕塑為懸空背景浮雕環(huán)形墻,襯托表現(xiàn)三湘兒女“同仇敵愾、浴血奮戰(zhàn)”。主體雕塑圓雕像基座上雕刻毛澤東題詞“勝利”。</h3> <h3>  芷江太和塔,塔中是湖南抗戰(zhàn)的歷史的展示,不過篇幅過少,還原歷史不夠。</h3> <h3>  今日梵凈山已經(jīng)看不見原來的入口了,龍泉禪寺已納入景區(qū)范圍,我們住過的圣泉景酒店,已被游客中心遠遠的隔離,不知是否還能住人。</h3> <h3>據(jù)景區(qū)工作人員說,梵凈山下著大雨,能見度很低,不建議我們上山,只好遺憾離開,徜徉與梵凈山環(huán)山公路之中。</h3><h3>景區(qū)門票100(65免)觀光車20,纜車140</h3> <h3>  梵凈山景點《蘑菇石》標(biāo)志性的景點,因上大下小,形似蘑菇,而得名蘑菇石,高約10米,豎立在懸崖邊上《億年不倒》歷史悠久!是很多游客的必到之處,是拍照最佳景點!<br></h3><h3> 上次來已徒步上山,觸摸此石,當(dāng)時也是云遮霧繞,雨粉紛飛,游人稀少。因擇一聯(lián):山下梵音少,云端靜日多。</h3> <h3>  紅云金頂:山峰拔地而起,垂直高差達百米。上半部分一分為二,由天橋鏈接,兩邊各建一廟,一邊供奉釋迦佛,一邊供奉彌勒佛。由此印證現(xiàn)代佛(釋迦牟尼)向未來佛(彌勒佛)的交替。晨間紅云瑞氣常饒四周,人稱紅云金頂。</h3><h3>攀鐵索而上,四面懸崖峭壁、一路古廟摩崖,主要有明萬歷元年( 1573年)的《道院》、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的《天橋功德碑》等。中途經(jīng)過靈官殿、龍頭石,到達觀音洞。觀音洞是絕壁上的一處石穴,依山懸空建成石屋,石屋下面是萬丈深谷,供奉觀音菩薩。觀音洞又叫做“打兒洞”,傳說長期未生育子女的善男信女向金頂磕3個響頭,再帶一小石頭丟入金頂半腰這個洞中,必得佛賜子女并健康成長。觀音洞外面憑空伸出一塊石頭—報恩石,上刻有“無德不報”4個大字。從觀音洞往上為“金刀峽”“一線天”。峭壁上有一天然泉眼“定心水”。</h3><h3> 可惜上次來沒能上去,這次來梵凈山就是為此而來,可惜未能如愿。幾年后的今天,盡管雨霧天氣,但停車場還是一位難求。又擇一聯(lián):山無靜日,世少梵音。</h3> <h3>土豪佛頂山溫泉。我們?nèi)サ臅r候空無一人,卻要價888。網(wǎng)上才三百多,不知何解。</h3><h3>從2014年開始建設(shè)的佛頂山溫泉小鎮(zhèn)占地627.80畝,總建筑面積55.73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4·5億元,毗鄰風(fēng)光獨特的佛頂山,周邊還有樓上古寨、太虛洞、靈峰寺等景點,是貴州重點打造的50個旅游小鎮(zhèn)之一。</h3> <h3>裝飾特具匠心,各個角度都是美麗的構(gòu)圖。</h3><h3>位于銅仁市石阡縣中壩鎮(zhèn)的佛頂山溫泉小鎮(zhèn)總規(guī)劃面積約2000余畝,核心區(qū)范圍約600余畝,單日最高可同時接待上萬人,是貴州省目前最大的溫泉綜合體項</h3> <h3>大堂的內(nèi)飾,雅艷和諧。</h3><h3>溫泉小鎮(zhèn)分三期推,進擬建成一個以溫泉療養(yǎng)為核心,集觀光旅游、度假養(yǎng)生、醫(yī)療保健,休閑娛樂、文化體驗、運動康體、養(yǎng)老服務(wù)等功能為一體的世界級溫泉小鎮(zhèn)。</h3> <h3>迅速擴容的石阡古溫泉,當(dāng)導(dǎo)航帶我到了石阡古溫泉時,覺得是那么陌生,不管景區(qū)的入口變了,連溫泉兩側(cè)的建筑都不見了,真懷疑走錯地方了。</h3> <h3>在溶洞的黑暗中,彩燈照耀下的鐘乳石,人們看多了,而在陽光下的鐘乳石還是不多見的。是誰有這樣的本事,把大自然的不動產(chǎn),據(jù)為己有呢?</h3> <h3>這里的松石景觀,還是第一次看到如此結(jié)合。</h3> <h3>138個溫泉池,露天的都在綠樹掩映之下,池中的石頭別具一格,帶有礦物性的養(yǎng)生療效。</h3> <h3>石阡溫泉風(fēng)景名勝區(qū)為首個國家級溫泉群風(fēng)景名勝區(qū),國家4A級旅游風(fēng)景區(qū),在貴州石阡縣南部城南松明山下。石阡溫泉又名城南溫泉,是中國最古老的溫泉之一,其設(shè)施始建于明萬歷三十四年(即公元1606年),延續(xù)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有著獨特傳統(tǒng)的洗浴文化,是全國唯有、世界少有既可洗浴,又能直接飲用的天然礦泉溫泉。石阡溫泉富含豐富的硒、鍶、鋰、氡、鋅、碘、偏硅酸等多種對人體養(yǎng)生保健有益的微量元素,對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關(guān)節(jié)炎、神經(jīng)炎、皮膚病等有很好的輔助醫(yī)療效果,是全國聞名的“泉都之鄉(xiāng)”。</h3> <h3>這里溫泉一絕的是,既可泡澡,也可飲用。溫泉區(qū)看不到其它飲用水,就只有這些常溫在四十多度的溫泉水。</h3> <h3>當(dāng)年,有一位名叫勃沙特的英國傳教士隨中國工農(nóng)紅軍二、六軍團長征經(jīng)石阡,常沫浴于城南溫泉。歸國后,他著書稱道:"石阡是非常令人興奮的,那里有溫泉。"這部書名叫《神靈之手》。藉此,石阡溫泉得以名揚海外。</h3> <h3>原來的石阡古溫泉入口。</h3> <h3>原來石阡古溫泉,古香古色,但已經(jīng)不接游客了。這么小規(guī)模的溫泉養(yǎng)生地,已無法容納井噴式的旅游狂潮。</h3> <h3>石阡舊溫泉晚上的燈飾也是很迷人的。</h3> <h3>俯瞰石阡夜景。</h3> <h3>從石阡到鎮(zhèn)遠,是不能走211國道的。除了石阡這個風(fēng)雨橋景色,大部分都是高山無人區(qū)。鎮(zhèn)與鎮(zhèn)之間的路太窄了,并且缺乏保養(yǎng)。這段路的貴州探秘,以失敗告終。</h3> <h3>  風(fēng)雨橋右邊河灘這個農(nóng)家樂,應(yīng)該短時間不會蘇醒了,要它人氣興旺,估計要等下個黃金周的到來。</h3> <h3>  幾年前來,這條路還沒鋪石頭,開車走到這條路,還以為進了鎮(zhèn)遠古鎮(zhèn)。</h3> <h3>  舞陽河兩岸,還是那樣燈火輝煌。</h3> <h3>  祝圣橋的夜景有所改觀。</h3> <h3>晚上青龍洞的燈光。</h3><h3>青龍洞背靠青山,面臨綠水,貼壁臨空,五步一樓,十步一閣,翹翼飛檐、雕梁畫棟。這些古建筑依山因地,與懸崖、古木、藤蘿、巖畔、溶洞天然合成,融為一體,真是巧奪天工。既有臨江遠眺的吊腳樓,也有恬靜幽邃的寺院禪臺,有朗朗書聲的學(xué)子院,更有鑼鼓喧天的戲臺,集天下山水樓閣薈萃為一方。</h3> <h3>  最讓游人興奮的是,石屏山上晚上繁星點點,以假亂真,真是好創(chuàng)意。</h3> <h3>  六十五歲的驢友們,石屏山登頂就免了,發(fā)幾張以往我?guī)状蔚鞘辽?,俯瞰舞陽河?zhèn)遠古鎮(zhèn)的照片吧!</h3> <h3>  木公交車,在其它城市確實不多見。由于古鎮(zhèn)限行,早上九點至晚上十點禁止車輛通行,我們只能享受這公共交通。</h3> <h3>  明清古建筑的外墻,手工了得。</h3> <h3>明清的街道,古韻猶存。</h3> <h3>  明清的樓閣,嘆為觀止。</h3><h3> 鎮(zhèn)遠古鎮(zhèn)是中國山地貼崖建筑文化博物館。城內(nèi)古街古巷曲徑通幽,石橋城垣錯落有致,碧水晨霧姿態(tài)萬千,春江漁火詩意盎然,有雄偉奇特、蜚聲中外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龍洞古建筑群和明清古民居、古巷道、古碼頭、古城垣等160余處,觀賞價值與科考價值俱高。其建筑風(fēng)格為青磚黛瓦、高封火墻、飛檐翹角、雕梁畫棟,每一塊青石板、每一塊青磚都記載歷史遺跡,泣訴著千年古鎮(zhèn)的滄桑。古城垣建有戰(zhàn)神廟、城墻、鋒火臺、堡屯、炮臺等軍事體系堡壘,鎮(zhèn)遠古鎮(zhèn)是“山雄水美”之地。</h3> <h3>  是古人的遺產(chǎn),還是政府的努力;是先人的智慧,還是居民的自覺,舞陽河水質(zhì)年年清澈。</h3> <h3>  舞陽河以高峽平湖、瀑泉飛流、喀斯特為主體;山色水韻風(fēng)光迷人。“破鏡重圓”半含水中半露崢嶸;鴛鴦夫妻結(jié)隊?wèi)蛩?,情深意濃;奇妙的三疊水、珠落玉盤直瀉深潭;喊泉神靈有喊必應(yīng),呼之水出、止呼水隱;石峰神形如“孔雀開屏”、形態(tài)逼真;“大圣師徒”前往探幽,忙里偷閑,“面象山”渾然天成,鬼斧神工,整個景區(qū)一灣一畫,一步一景。<br></h3> <h3>  和平村重建了,里邊已不是舊時模樣,只有這門口依然如故。</h3><h3> 和平村舊址在鎮(zhèn)遠衛(wèi)城和平街南側(cè),坐南向北,為一組由高大土石圍墻圈圍起來的建筑群。原是晚清時期鎮(zhèn)遠總兵署衙門,民國初改為貴州省第二模范監(jiān)獄。</h3><h3> 抗日戰(zhàn)爭中,成為國民政府第二日本俘虜收容所,作收容和管教日本戰(zhàn)俘之用。日本反戰(zhàn)作家鹿地亙等稱其為“和平村”,故此名沿用至今。</h3> <h3>  前次晚上在錦屏投宿,就覺得此地江邊燈火通明,但是太晚了,驢友們不愿出來,就放棄了那美麗的夜景。今天由于午飯的緣故,終于一睹江邊到芳容。</h3> <h3>  清水江上的兩座風(fēng)雨橋,是城中最美的景觀,是人們休閑的好去處,風(fēng)雨橋上上了年紀的老人們還哼唱著古老的歌。</h3><h3> 風(fēng)雨橋,材料,整座建筑不用一釘一鉚,全系木料鑿榫銜接,橫穿豎插。棚頂都蓋有堅硬嚴實的瓦片,凡外露的木質(zhì)表面都涂有防腐桐油,所以這一座座龐大的建筑物,橫跨溪河,傲立蒼穹,久經(jīng)風(fēng)雨,仍然堅不可摧。 這些興時于漢末至唐代的古建筑,結(jié)構(gòu)嚴謹,造型獨特,極富民族氣質(zhì)。</h3> <h3>  錦屏縣,因青山似錦、秀麗如屏而得名,[1]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轄縣。位于黔東南州東南邊隅,依黔面楚,東界湖南省靖州縣,南鄰黎平縣,西毗劍河縣,北抵天柱縣。地跨東經(jīng)108°48′37″~109°24′35″,北緯26°23′29″~26°46′49″,土地總面積1596平方公里。</h3> <h3>  隆里古城,一個讓你知道什么是邊城的地方,而戍邊屯田,總是歷代統(tǒng)治者鞏固邊防有效措施。</h3><h3> 公元1385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六子朱楨為鎮(zhèn)壓古州吳勉起義,調(diào)集江南九省官軍,在隆里設(shè)千戶所,同時興建古城,隸屬湖廣都司五開衛(wèi),1000余名官兵受命屯墾戍邊鎮(zhèn)守于此,永樂年間再次修筑古城堡。</h3> <h3>七十二古井</h3><h3> 隆里古城有72姓,72 口水井。據(jù)口碑傳,舊時的隆里,“城內(nèi)三千七、城外七千三、七十二姓氏,七十二眼井”。72口水井分布于各街巷和宅院,開挖這么多的水井,除了解決飲食、浣沐和消防需要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考慮到軍事上的需要。[17]</h3> <h3>  龍標(biāo)書院位于貴州省錦屏縣隆里古城東北隅,為紀念被貶到龍丁二烯為尉的唐代詩人王昌齡(因貶到龍標(biāo)為尉,時人稱之“王龍標(biāo)”),故將書院取名“龍標(biāo)書院”。</h3><h3> 以前來的時候,除了書院門口是完整的,里面破爛不堪,這次全部整修完畢,煥然一新。</h3> <h3>  隆里古城是中國與挪威王國國際合作“貴州生態(tài)博物館群”之一[3]和貴州省重點建設(shè)的文化古村鎮(zhèn)之一,是省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省級歷史文化名鎮(zhèn)。2002年,被列為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2007年,被列為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2013年,景區(qū)內(nèi)的古建筑群被評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h3> <h3>  城中心這些寺廟完全是新修的。</h3> <h3>  城里是搞好了,并且沒有丁點商業(yè)氣息,但城外的商業(yè)死氣沉沉,沒有些少人氣,街上空無一人,太失敗了。</h3> <h3>  黎平會議紀念館館古香古色,這在紅色旅游地并不多見。不告訴你,你會以為這是一處仿古建筑,完全體現(xiàn)不出里面的內(nèi)容。這樣一種建筑風(fēng)格,與它后面的翹街顯得并不沖突,相互融合。</h3> <h3>  黎平會議舊址,一看就是舊時大戶人家的商鋪。</h3><h3> 1934年底,中央紅軍由湖南通道進入貴州,占領(lǐng)黎平后,總司令部就設(shè)在這里。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此召開會議,史稱“黎平會議”。這是紅軍離開江西后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在緊要關(guān)頭改變紅軍的戰(zhàn)略方針,變被動為主動,并為遵義會議的召開奠定思想和組織基礎(chǔ)。這所普通的民房,因“黎平會議”而成為重要革命文物,1982年被列為貴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升格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h3> <h3>  明清時代翹街,是一條非常耐看的古街。</h3><h3> 黎平古城舊時按區(qū)域分為八保十三廂,現(xiàn)翹街景區(qū)由舊時的東隅廂、慶遠廂、后街廂等組成。城內(nèi)街巷縱橫、石板埔墁,井泉眼眼、甘冽清澈,庭院座座、清雅別致,飛檐翹角、鱗次櫛比,廟堂館署、牌坊樓閣、店鋪林立、商貿(mào)繁榮,一派文風(fēng)昌盛、商業(yè)繁華之景象。翹街2011年被列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h3> <h3>  相聚侗鄉(xiāng),民族情深。侗族人民主食還有芋頭,為織出土布,自己還種棉花。卻為我們準(zhǔn)備了山上上樹雞,田里稻花魚。真是貧瘠黔驢地,美味侗鄉(xiāng)家。</h3> <h3> 在巖洞村朋友的幫助下,我們來到雨中的述洞侗寨 ,比起上一次來,這十一公里的山路多了些坑坑洼洼,路上基本沒有迎面而來的汽車。</h3><h3>  述洞村位于巖洞鎮(zhèn)西側(cè),距巖洞村有9公里,東接巖洞村、南壤銅關(guān),西連茅貢的額洞村,北抵德鳳甫洞村。5個村民小組,339戶,1514人。全村都是侗族,有石、楊、信、謝、徐等姓。分別在海拔450-880米之間。耕地面積1023.92畝,其中田957.72畝,土66.2畝。以農(nóng)業(yè)為主,兼營林牧漁副業(yè)。森林覆蓋面為78%。土地肥沃,雨水充沛,氣候宜人,村民勤勞樸實,年人均純收入2042元。</h3> <h3>  這里秋收完的糯稻,都是這樣晾曬的,并不馬上脫粒,為的是讓谷子繼續(xù)吸收稻桿的養(yǎng)分。</h3> <h3>  參觀述洞村,我們是從寨子的后面,爬到最高點,由上而下走下來的,這樣有助于我們通觀全寨布局。</h3> <h3>  盡管是雨中,述洞侗寨聚水而居的格局,顯得如此原生態(tài)美。這里沒有刻意雕琢,村子布局卻是顯得那樣的和諧。</h3> <h3>  這是述洞侗寨的瑰寶,獨柱鼓樓。</h3><h3> 獨柱鼓樓,俗稱“現(xiàn)星樓”、“杉樹鼓樓”,在距黎平縣城39公里的述洞下寨,外觀與其它鼓樓一致,為七層檐四角攢尖頂,密檐式木結(jié)構(gòu)建筑,占地面積53.3平方米,高15.6米。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h3> <h3>  在獨柱鼓樓與老人們攀談,侗族的老人們,盡管只有幾十塊錢的養(yǎng)老金,但是個個都顯得那樣平和,相信,香港的憤青們無法理解他們內(nèi)心的富足。</h3><h3> 家國安康自惹愁,別來無恙逛神州。</h3><h3> 娛樂升平知何處,侗寨深山歲月悠。</h3> <h3>  到有機米的原產(chǎn)地考察,看為數(shù)不多的侗族青年的創(chuàng)業(yè)基地。盡管下著小雨,山路濕滑,但也快樂著朋友的快樂。</h3> <h3>  告別巖洞的侗族朋友,在雨夜驅(qū)車三小時,結(jié)束了貴州之行,來到了湖南通道縣城。</h3><h3> 用燈飾裝點城市的輝煌,已經(jīng)成為這個時代,政府相互攀比的競技項目。我們在每個縣城的晚上,都毫不例外都見證了這城市的輝煌,明了政府的用心良苦。</h3> <h3>  河岸為燈飾提供了創(chuàng)作的用武之地。</h3> <h3>  風(fēng)雨橋更是為燈飾提供藝術(shù)的載體。</h3> <h3>  百里美麗侗寨行,在通往皇都侗寨的途中,沿途的標(biāo)語是這樣告訴我們的。但是在這極少汽車行走的縣道,我們的美麗之行,差點告吹。原來我們進入了皇都侗寨的景區(qū)范圍,公路上的起落桿,只落不起,硬沖肯定不行,只有智過,我們告訴景區(qū)工作人員,要去前面一個小鎮(zhèn),居然讓我們通過了。</h3> <h3>  要收費的皇都侗寨確實不錯,遠處的風(fēng)雨橋已有些年月了。</h3> <h3>  橫嶺的遠景也是錯落有致。</h3> <h3>  這風(fēng)雨橋更是別具一格。</h3> <h3>  泉溪縣通道轉(zhuǎn)兵地群雕。</h3><h3> 12月11日,紅軍占領(lǐng)湖南通道縣城。12日,中革軍委臨時決定在這里召開緊急會議,與會者有:博古、周恩來、張聞天、毛澤東、王稼祥和李德。會議著重討論紅軍戰(zhàn)略轉(zhuǎn)移的前進方向問題。</h3> <h3>  2010年8月,紅軍長征通道會議舊址成功入列第二批全國紅色經(jīng)典景區(qū)開發(fā)項目。</h3><h3> 2014年12月12日,通道轉(zhuǎn)兵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吸引了眾多“紅軍迷”前來參觀。</h3><h3> 這是紅色旅游以來,我見過的最大的紅色景區(qū),也是在十八大后建設(shè)的紅色景區(qū)。</h3> <h3>  恭城書院,因紅軍長征路過此地,而留下了紅色的印記?!?lt;/h3><h3> 2018年9月15日我們渡過敵人的第四道封鎖線——湘江后,向西行走來到了廣西通道桐族自治縣縣溪鎮(zhèn)的恭城書院——當(dāng)時的一所學(xué)校,中央紅軍于1934年12月12日在此召開了通道會議。</h3> <h3>  路過靖州,全城沸騰,歡迎住湘部隊國慶受閱載譽歸來。</h3> <h3>  轟轟烈烈生前業(yè),寂寂寞寞生后事。沒想到生于會同縣的粟裕大將的紀念碑如此寒磣,上山的臺階小路還不如蔣介石母親的墓道。</h3> <h3>  粟裕紀念新館,位于湖南省會同縣坪村鎮(zhèn)粟裕故居旁,楊尚昆親筆題寫?zhàn)^名,造型上結(jié)合地型特點,把現(xiàn)代建筑與傳統(tǒng)民間建筑及繪畫手法融為一體,設(shè)三個展室。</h3> <h3>  粟裕故居,一看就是殷實人家,應(yīng)該薄有田產(chǎn)吧。</h3><h3> 故居始建于清咸豐年間(1851-1861),由前廳、正屋、橫倉樓三棟兩層木樓房組合成二進式的獨立院落,占地面積450m2;房屋坐東南朝西北,房屋建筑均為穿斗式梁架結(jié)構(gòu),雕梁畫棟,飛檐翹角,極富有湘西民族特點。1907年8月10日,粟裕出生在橫倉樓的一間房子,并在此度過了青少年時代。</h3> <h3>  黔陽古商城夜景。</h3> <h3>  黔陽古城位于沅水上游的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洪江市政府駐地黔城鎮(zhèn)古城社區(qū),它是全國保存最為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古城三面環(huán)水,是湘楚苗地邊陲重鎮(zhèn),素有“滇黔門戶”和“湘西第一古鎮(zhèn)”之稱。</h3><h3> 比云南麗江大研古鎮(zhèn)早1400年,較湖南省內(nèi)的鳳凰古城早900年。各種文化在這里交融?!?lt;/h3> <p class="ql-block">黔陽古城第一景:</p><p class="ql-block">  過古城東大門,沿著墨青色的青石板往上走幾十個臺階,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鐘鼓樓映入眼前。鐘鼓樓是毀于戰(zhàn)亂的普明寺唯一僅存遺跡,為三重檐方亭尖頂木結(jié)構(gòu),占地二百平方米,高十四米。有旋梯可上,各層有矮欄,四面開敞,登高望遠,古城美景景盡納游客眼中。</p> <h3>  民國由戴笠特務(wù)們翻修的中正門,中正門三字出于戴笠手筆。</h3> <h3>  芙蓉樓入口,古樸滄桑,很有歷史感。</h3> <h3>  芙蓉樓懷古:</h3><h3> 樓外清江水自流,龍標(biāo)貶謫楚天愁。</h3><h3> 冰心一片誰知曉,名句寥寥萬古留。</h3><h3> 黔陽古城山水秀美,地靈人杰,蘊育了一大批歷史文化名人,他們在這里留下了眾多神奇的傳說和紀念地。唐代“詩家天子”王昌齡在此為官七年,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著名詩篇,尤以《芙蓉樓送辛漸》一詩最為世人所傳頌,詩人詠道“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詩人以“玉壺冰心”明志,后人以千古絕唱。同時由于他為治以寬,政善民安,至今尚流傳有“苗女聽歌”、“遮道迄詩”、“佳句退兵”等傳說,史稱“王龍標(biāo)”。他在黔城留下一批珍貴的詩篇和詩論。芙蓉樓碑坊刻留有他當(dāng)年的酬唱詩。后人為紀念他,建 有芙蓉樓,芙蓉樓成為國內(nèi)較完整的紀念王昌齡勝地。一代名宦高力士也流放巫州,州治即今之黔城。</h3> <h3>  不看芙蓉樓,枉來黔陽城。應(yīng)該說,這是一條很能吸金的廣告語??上覀?5免票了。</h3><h3> 芙蓉樓坐落于沅、潕水匯流之處的湖南省洪江市黔城鎮(zhèn)(即古唐龍標(biāo)、巫州治、黔陽古城所在地),有“楚南上游第一勝跡”之譽,是歷代文人墨客吟詩作畫之處,也是唐代著名詩人王昌齡宴賓送客之地。2013年被國家文物局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h3> <h3>  王昌齡畫像,眼鏡太神奇了,無論你從那個角度看它,七絕圣手的詩壇前輩,總是目不轉(zhuǎn)睛看著你。</h3> <h3>  高椅村,一條神秘的村莊,侗寨里的好多人,都搞不清自己來自何方,是誰的傳人。在鄉(xiāng)郵局廣州三十多年的大哥說,這里百分之八十的人都姓楊,是楊令公的后代。</h3> <h3>  下雨,車游高椅村大街。</h3><h3> 高椅村位于湖南省會同縣,沅水上游雪峰山脈的南麓,近貴州省。杜甫《詠懷古跡》中有一聯(lián):“三峽樓臺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本渲小拔逑敝坏男巯船F(xiàn)在的巫水,就在高椅的東面。高椅這個名字聽起來蠻特殊的,一問才知這里原名渡輪田,顯然古代是一個渡口。后來,因村寨三面環(huán)山,一面依水,宛如一把太師椅,把村子擁抱,于是更名為高椅村。村里85%以上的人都姓楊,據(jù)說是南宋誥封威遠侯楊思遠的后裔,都是侗族。</h3><h3><br></h3> <h3>  遠眺高椅村碼頭,汽車至此艱難掉頭。</h3><h3>高椅古村,中國十佳古村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歷史文化名村。位于共和國第一大將粟裕的故鄉(xiāng)——湘西南的會同縣的高椅古鄉(xiāng)境內(nèi)。整個村寨共有五百九十多戶兩千兩百多人,其中百分之八十五的村民為楊姓,系南宋威遠侯楊再思的后裔,侗族。</h3> <h3>  高椅村臨街受損的房屋,聽村民說,近年來高椅村兩次受淹,這是兩年前大水留下痛苦的印記,大水來時,全部人都到鄉(xiāng)里的小學(xué)暫避。村民指著鏡框說,最大水的那一次,水位到那里了。不知是否跟上游的電站蓄水有關(guān)。</h3> <h3>  新建的高椅鄉(xiāng)政府辦公樓,與鄉(xiāng)里的小學(xué)換了位置,就在進村的椅背上,俯瞰全村,未雨綢繆,絕對沒有水難之虞。</h3> <h3>  洪江古商城售票大廳,服裝仿古,設(shè)施現(xiàn)代。</h3><h3> 洪江古商城保存的古建筑群,堪稱我國江南民居古建筑之經(jīng)典,《清明上河圖》的活版本,屬全國罕見。</h3><h3>地處湘西雪峰山邊陲的古城洪江,明末清初曾以集散桐油、木材、鴉片、白臘而名揚一時,是滇、黔、桂、湘、蜀五省地區(qū)的物資集散地,享有“湘西明珠”、“西南大都會”之美譽。洪江古商城由來已久,只是“藏在深閨人未識”。</h3> <h3>  商城入口的民國建筑,不在江邊了,不知以后還是否改回去,江邊回旋余地很大,城市街道過于逼仄了。目前,我看過的江邊景觀,正大規(guī)模整修,不開放了。</h3> <h3>景區(qū)中心天鈞戲院的十字路口,正上演民國婚嫁秀,由工作人員與游客共同完成。</h3> <h3>  拋繡球。</h3> <h3>  拜天地。</h3> <h3>  夜返辰溪,觀辰陽樓。</h3><h3> 辰陽樓有三層,其中第二層上插著許多國旗。辰陽樓的造型很象北京天安門,非常壯觀。</h3> <h3>  晨觀辰溪勝利公園湘西剿匪紀念館。</h3><h3> 沅陵區(qū)剿匪勝利紀念堂是目前存留的全國最整、最具規(guī)模的紀念湘西剿匪勝利地面標(biāo)志性建筑。紀念堂長45米,寬17米,占地面積1050平方米,有可容納千人的會議大廳。</h3><h3><br></h3><h3> 七天一千五百公里,途經(jīng):懷化——芷江(45)——梵凈山(188)——石阡(83)——鎮(zhèn)遠(72)——黎平(191)——通道(131)——懷化(202)</h3><h3> 費用一千五。</h3><h3> 可惜天公不作美,陰雨天氣 ,來之前三個月沒下雨了。冷空氣一到,雨幾乎每天來訪,十月后慎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