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生活之中,經(jīng)常有人平白無故的向我索畫,你要是問他“憑什么”,他說出來的那些“理由”簡直讓人氣炸肺。那些人根本不知道把畫學到好需要付出多少艱辛,也根本不懂得畫好一張畫需要投入多少感情,他們總認為繪畫創(chuàng)作只是舉手之勞,絲毫都不懂得尊重藝術(shù)工作者的勞動,總想白白占有人家的勞動果實。對于這樣的人,包括很多著名畫家在內(nèi)的藝術(shù)勞動者都覺得很反感。我也曾經(jīng)毫不客氣地回絕甚至痛罵過一些無理取鬧、貪得無厭、厚顏無恥之徒,結(jié)果一傳十、十傳百,好多人對我的印象就是個十足的“吝嗇鬼”,認為我從來不會送畫給別人。其實,我并不是這樣的人,不但送過,而且還送了很多,在我的QQ空間里,有個相冊叫“千里鵝毛”,里面的百余張畫全都被我當作薄禮送人了。當然,絕不是白送,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原因。以下列舉部分作品,讓大家了解一下,我會在哪種情況下才把畫送給別人。</p><p><br></p><p><br></p> <p>四尺斗方</p><p>我二弟還沒滿50歲就不幸意外身亡,我悲痛萬分,博學多才的楊先生為我弟編了三副挽聯(lián),其內(nèi)容幾乎囊括了我弟一生的苦情,我感激涕零卻無以為報,僅送楊先生這張山水畫,聊表寸心。</p><p><br></p><p><br></p> <h3>四尺整紙</h3><h3>小楊是我的弟子,與我志趣相投,我們時常在一起探討人生,探究文化,討論藝術(shù)。他還時常幫我解決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疑難問題。還曾經(jīng)利用自己的社會關(guān)系為我的堂妹募集了數(shù)千元學費,使其得以順利完成高中學業(yè)。我完全應該送他一幅畫,表示謝意。</h3><h3><br></h3><h3><br></h3> <h3>四尺三開</h3><h3>楊校長對我的工作非常支持,要國畫室給國畫室,要單獨的辦公室就給單獨的辦公室,在他領(lǐng)導下的那些年,我的工作順風順水??上髞碚{(diào)走了,我是在他調(diào)走的時候送了他這幅畫,以表示感謝和紀念。</h3><h3><br></h3><h3><br></h3> <h3>四尺斗方</h3><h3>州文聯(lián)主席楊先生喜歡書畫,對我十分愛護,關(guān)心我的進步,為我創(chuàng)造很多學習機會,時刻激勵、鞭策我。我因為感恩而送了他這幅畫。</h3><h3><br></h3><h3><br></h3> <p class="ql-block">四尺斗方</p><p class="ql-block">和我同庚的老楊曾經(jīng)是我的同事,他教語文,喜歡寫詩,我們經(jīng)常一起下鄉(xiāng)采風。他喜歡看我的畫,曾給我的畫配了好多詩。后來他高就了,分別時我送了他這張畫,以紀念我們的一段難忘的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3>四尺整紙</h3><h3>阿風我并不認識,只知道他是《書畫視界》報社的編輯。我之所以送他這幅畫,是因為我的朋友托他幫我出了一期專版,拿去甘肅走市場用的。</h3><h3><br></h3><h3><br></h3> <h3>六尺四開</h3><h3>老羅是我的學生,經(jīng)濟比較寬裕。我曾于2008年暑假跑到一個邊遠山村走訪一個學生,發(fā)現(xiàn)她家很困難,回來后打算給她募集一點錢以補充生活費,老羅被我的行為感動,第一個站出來響應了我的倡議,并號召其他同學一起出力。我又被他的行為感動了,決定送他這張畫,以示感謝和獎勵。</h3><h3><br></h3><h3><br></h3> <h3>四尺三開</h3><h3>某一年縣里舉辦藝術(shù)節(jié)畫展,場地竟然在室外,很亂,結(jié)果導致我的一幅參展作品丟失了。縣文聯(lián)答應賠我。我為了減輕文聯(lián)的負擔,不敢按我當時的市場價索賠,可是,在時任文聯(lián)副主席的老吳的努力下,文聯(lián)最終居然按市場價賠償了我的損失。我挺高興,決定送老吳這張畫,表示感謝。</h3><h3><br></h3><h3><br></h3> <h3>四尺三開</h3><h3>我的同事楊女士十分欣賞我的畫,她面對我畫的苗鄉(xiāng)侗寨常常激動不已。她也理解我的工作,知道我搞繪畫創(chuàng)作需要大量的時間,因此經(jīng)常為我創(chuàng)造創(chuàng)作的條件。我不勝感激,于是送了她這幅畫。我相信她一定懂得珍惜。</h3><h3><br></h3><h3><br></h3> <h3>四尺斗方</h3><h3>一個姓楊的醫(yī)師行醫(yī)幾十年,治好過太多人的病,光我家都有好幾位,他對我和我的家人多有照顧,藥價長期優(yōu)惠,我無以為報,就送了他這幅畫,做個紀念。<br></h3><h3><br></h3><h3><br></h3> <h3>四尺斗方</h3><h3>一個中文名叫吉志義的愛爾蘭人,因熱愛侗族文化,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派他到中國貴州搞侗族文化研究。自從我們認識之后,他知道我是專門畫苗鄉(xiāng)侗寨的人,于是每當要回國,他都會跟我買一批畫去送朋友,前后買了四批,每批十幅以上。為感謝他的關(guān)照,我送了他這張畫,作個紀念。</h3><h3><br></h3><h3><br></h3> <p>四尺整紙</p><p>小羅是我的弟子。</p><p>生活中,并不是所有弟子都會對師父很好,但小羅對我很好。這樣的弟子,我應該多送他幾張畫,可到現(xiàn)在為止,我才送了他這一張,太少了點兒。</p><p><br></p><p><br></p> <p>四尺斗方</p><p>在網(wǎng)上認識的北京人劉女士,平時只在QQ上跟我聊天,我們從未謀面,她卻在非典瘟疫來襲之時,從千里之外給我寄來一大包預防藥物。為了答謝她,我送了她這張畫。</p><p><br></p><p><br></p> <h3>六尺整紙</h3><h3>我的好友彭先生到過我的畫室,他見我的畫室布置得寒酸,沒有什么像樣的擺件,便結(jié)合我的姓氏,送了我一塊五十公分高的觀賞玉石。我不勝感激,便以這張畫回贈,謹作紀念。<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四尺斗方</h3><h3>在云南做陶藝的段先生,經(jīng)朋友介紹與我認識后,給我做了一副陶筆架,筆架通體龍紋,頂上有馬首,寓意“龍馬精神”。我甚是喜歡,便回贈了他這幅畫。</h3><h3><br></h3><h3><br></h3> <h3>四尺整紙</h3><h3>一個朋友介紹藏家來跟我買了幾萬塊錢的畫,我送他兩幅以示答謝,這是其中一幅。</h3><h3><br></h3><h3><br></h3> <h3>四尺對開</h3><h3>我在漫長的教書生涯中,一向勤勤懇懇,十分敬業(yè),卻于即將退休之際被莫名其妙的“流放”,當時的心情十分難過,情緒無比低落,實在不知道掌握權(quán)利的人為什么要這樣亂搞。唯一讓我暖心的是,新單位的領(lǐng)導把我奉為上賓,時時處處給予關(guān)照,讓我得以保全尊嚴,我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激他。后來我又被“流放”到新的地方去了,在離開這家單位之際,我把這幅畫送給了該領(lǐng)導,以此證明我記住了他對我的好。</h3><h3><br></h3><h3><br></h3> <h3>四尺對開</h3><h3>我喜歡學英語,我們學校的美籍外教老師菲利普夫婦對我提供了巨大幫助。后來他們要回國了,離別之際,我把這幅畫送了他們,以作紀念。</h3><h3><br></h3><h3><br></h3> <h3>四尺斗方</h3><h3>我的左腳板下面曾經(jīng)有個小指頭大的肉瘤,嚴重影響我的生活。一天,石醫(yī)師把我?guī)нM手術(shù)室,親自幫我把肉瘤割除了,竟然分文不取。難道我不該感謝他嗎?這幅畫就送給他了。</h3><h3><br></h3><h3><br></h3> <h3>四尺整紙</h3><h3><br></h3><h3><br></h3> <h3>四尺對開</h3><h3><br></h3><h3><br></h3> <h3>四尺斗方</h3><h3><br></h3><h3><br></h3> <h3>四尺斗方</h3><h3><br></h3><h3><br></h3> <h3>四尺對開</h3><h3><br></h3><h3><br></h3> <h3>四尺對開</h3><h3><br></h3><h3><br></h3> <h3>四尺三開</h3><h3><br></h3><h3><br></h3> <h3>四尺斗方</h3><h3><br></h3><h3><br></h3> <h3>四尺三開</h3><h3>以上9幅畫均送給了電視臺的工作人員,原因是他們盡心盡力地為我錄制了一期精彩的電視節(jié)目——“用畫筆留住鄉(xiāng)愁”,我看完后十分感動,為節(jié)目的藝術(shù)效果而感動,為他們的敬業(yè)精神所感動,于是決定給每一位參與節(jié)目制作的人贈送一幅畫,以表示感謝。其中的水仙花是送給了主持人蔣女士。</h3><h3><br></h3><h3><br></h3> <h3>四尺斗方</h3><h3><br></h3><h3><br></h3> <h3>四尺斗方</h3><h3><br></h3><h3><br></h3> <h3>四尺斗方</h3><h3><br></h3><h3><br></h3> <h3>四尺斗方</h3><h3>2016年夏季,一場罕見的大洪水在我的家鄉(xiāng)肆虐著,我二弟的房子不幸被無情的洪水沖走了,消息傳出后,很多好心人紛紛向我弟伸出了援助之手,其中包括了我的四位文友。我深受他們的善舉感動,不知道拿什么報答這些好心人,作為一個畫畫的人,我只能給他們每人送一幅畫,以聊表謝意。以上四幅便是。</h3><h3><br></h3><h3><br></h3> <p>八尺</p><p>侗族女作家曦子自從成了我的網(wǎng)友后,時常進入我的QQ空間瀏覽我的畫作,并對畫中包含的民族文化產(chǎn)生了強烈的共鳴,靈感來了,竟然一口氣寫出了兩篇文章,盡管她不是搞繪畫的,卻對我的畫分析得非常透徹,令我大為震驚,其中一篇還發(fā)表在了省級報刊上,對我和我的藝術(shù)無疑是一種有力宣傳。我感念曦子對我的無私付出,以一幅《侗鄉(xiāng)情》相贈,曦子客氣,見該畫尺幅過大,深知作者制作艱辛,死活不肯收下,直至我使出“絕招”,方才答應暫時替我保管。呵呵。</p><p><br></p><p><br></p> <h3>四尺整紙</h3><h3>老張是我的故交,我們一起讀小學,一起讀初中,一起讀高中。當年我找木料打家具結(jié)婚,他無償幫我上高坡拉材,從早到晚,滿身汗水,不知耗費了多少體力。很多年之后,他知道我喜歡收集民間文物,又幫我到處打探,弄到了就送給我。后來他想要得到我的一幅畫,我毫不猶豫就把這幅畫松樹的《七君子》送給他了。</h3><h3><br></h3><h3><br></h3> <h3>四尺斗方</h3><h3>一天,我從街上乘公交車回家,上車之后卻死活找不到一塊錢零錢,于是拿著一張五十塊面值的錢站在門邊等下一站上車的乘客,打算從他們手上收足四十九塊錢再把我的五十塊錢投下去,可是每一站都沒幾個人上車,我遲遲湊不齊四十九塊錢。司機對我大有意見,說我給他的工作帶來了壓力。我跟司機說:你放心,要是到我下車的時候都還湊不齊四十九塊錢,我一定把這五十塊錢投進去。還振振有詞地補充了一句:“男子漢大丈夫說到做到!”司機還是很嫌棄我,一路上都嘰嘰咕咕的。到了我該下車的站點,我真的湊不齊四十九塊錢,當我正想把手中的五十塊錢投進投幣箱的時候,其中一個座位上站起來一位少婦對我喊到:來來來!我給你一塊錢!我打量著她,卻不認識,但我也接過了她那一塊錢并道了謝,投幣后就下車了。不想這少婦也在這里下車,我又對她笑了笑,就朝學校大門走去了,我家住在學校里面。沒想到這少婦跟我是同路的,她也進學校來了,我們開始正式搭訕,這時我才知道,她原來是一位同事的愛人,那同事姓肖。我們學校大,老師多,同事之間尚且不能全部認得,何況同事的家屬。而肖老師的愛人此前也不認識我,送一塊錢給我坐公交車純屬義舉。錢雖少,但足以說明她心地善良。因為有她給了我一塊錢,才使得我免遭四十九塊錢的損失,我對她感激在心,其實這不是錢的問題。后來肖老師要調(diào)走了,他公然向我索要一張畫作紀念,我對人們的這種行為很反感,通常都不會讓他們?nèi)缭福菍πだ蠋?,我得考慮考慮……最終我送了他這一幅。哈哈!從實質(zhì)上說,我是送給他的愛人,以報答其“滴水之恩”也。</h3><h3><br></h3><h3><br></h3> <h3>四尺整紙</h3><h3>我喜歡寫作,從年輕時候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寫了幾十萬字,但我的語言都是口水話,直白得像素描。沒想到的是,這樣的文字也被縣里面納入了一套叢書——《侗都文叢》,充當其中一本散文集,取名《鄉(xiāng)間素描》。這件事能促成,全靠叢書主編——縣文聯(lián)主席的抬愛。主席思想開放,兼容并包,讓我的口水話也得以入編成冊。完全可以說,若不是他擔任該叢書的主編,我那些文字想要成書是絕不可能的事。為了出版這套書,主席也煞費了苦心,日夜操勞,百般辛苦。叢書出版后,其他作者怎么想我不知道,反正我對主席是感激不盡,值此心情,我主動送他兩幅畫作為報答,這是其中一幅。</h3><h3><br></h3><h3><br></h3> <h3>四尺斗方</h3><h3>家住甘肅隴西的鄧師傅是一個優(yōu)秀的木工,他不遠千里從隴西跑到黎平來跟我的女兒和女婿裝修新房子,非常辛苦。干完活兒后,除了付他應得的工錢,我覺得還應該贈送他一點禮物。我深知甘肅人普遍都喜歡收藏書畫,他們也普遍都懂得欣賞書畫,而我剛好是個畫畫的,送他的禮物不送畫還能送什么呢?還有什么東西比送他畫更為恰當呢?我決定送他這幅山水,以見證我們之間的一份友情。</h3><h3><br></h3><h3>作者簡介:</h3><h3>空城隱士(真名:石平武),1963年生,貴州黎平人,侗族畫家,高中美術(shù)教師。聯(lián)系電話:15085237671。</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