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西伯利亞曾經是沙俄流放十二月黨人的地方,列寧也被流放到過那里。所以,第一印象是那里很荒涼;第二,那里特別冷,西伯利亞寒潮能肆虐到我們江南,使人不寒而栗。</p><p class="ql-block"> 但是,西伯利亞的白樺林,原野上跑的三套車,還有那貝加爾湖,始終吸引著我。有機會總想跑去看看。去那里攥一把土,看看黒黑的土能捏出幾多油來。</p><p class="ql-block"> 前幾年去莫斯科、圣彼得堡玩,飛機越過西伯利亞,以后又多次飛過那片原野,飛機在萬米上空,有時又是紅眼航班,根本看不到西伯利亞是個啥模樣。</p><p class="ql-block"> 知道有穿越西伯利亞的國際列車,但是,上車后讓列車載著從起點狂奔到終點,不符合我游玩的初衷。如果自己設計自己組織,大家一路上從列車上不停地上下,不停地一路走走停停,車次的銜接,旅程的安排煞費心機,對我們這樣的老人來說不現實。</p><p class="ql-block"> 今年看到旅行社發(fā)的中蒙俄國際列車穿越西伯利亞一路玩的廣告,介紹說在烏拉爾山東側,伊爾庫茨克(貝加爾湖),新西伯利亞、葉卡捷琳堡等地下車住宿游玩,欣喜萬分,決心參加。</p><p class="ql-block"> 由于種種原因,錯失好幾次機會。杭州不行,我就直接參加北京的旅行社(K3列車從北京出發(fā))。</p><p class="ql-block"> 七月過去了,八月過去了,到了九月,差不多是今年夏秋列車游的最后一趟了。抱著今天的事今天做的態(tài)度,幾經商榷,決定今年就完成多年的夙愿。</p><p class="ql-block"> 遲來和尚吃厚粥,九月,西伯利亞步入金秋季節(jié),燦爛的秋天正是游玩的好時節(jié),氣溫也降了下來,K3列車上沒有空調也就沒關系。計劃確定后就進入實質操作階段。</p><p class="ql-block"> 好不容易完成第一次隔空千里電子簽約,第一次網上確認行程安排,第一次遠程交付簽證,第一次網絡刷卡支付旅費;萬事俱備,準備出發(fā)。</p><p class="ql-block"> 九月十一日,早上5:45北京站集合,為此,我提前一天到北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記:</p><p class="ql-block"> 9月10日到北京,趁機到雍和宮、國子監(jiān)、國家大劇院和天安門逛了一大圈,三十年沒到北京,變化確實大。</p><p class="ql-block"> 一天下來,老人雖能勉強對付勞頓,晚上卻需要及時“進補”,我上全聚德前門老店去吃烤鴨。坐在店堂不久,服務員就端上站在桌邊上師傅批削出的鴨片,不缺鴨腦干,另有三片胸脯脆皮單放在一小碟上,蔥醬黃瓜條荷葉餅一樣不少,之后又上來一小碗濃濃呈奶白色的鴨湯,正宗講究。席間想,這時,如果,有友人坐在一起老酒對吊,豈不更好。因為明日要起早遠行,飽餐后就早早回旅店休息。 </p><p class="ql-block"><br></p> <h3>正式出發(fā)</h3> <h3> 北京出發(fā)西行,過張家口,到大同后列車由西往北開,火車開足馬力直奔二連浩特口岸。</h3><h3> 看到的窗外景色一般,沙化較重不容忽視。</h3> <h3> 列車路過朱日和,這是閱兵點將的地方,雖然列車不???,大家站在走廊上看晃過的站牌也覺得分外親切。</h3> <h3>完成火車車輪,與俄蒙鐵軌無縫對接,深夜過國門</h3> <h3>過中蒙邊境前需要換火車車輪</h3><h3> 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要求書同文、車同軌,為的是集權,也是安邦定國的措施。相反,為了阻止他國的機車長驅直入,火車不同軌是簡單可行的一種辦法。俄羅斯與歐洲國家的火車輪距不同。俄蒙與我國鐵軌軌距也不相同,因此,中蒙俄彼此之間的列車過境時都需要換火車車輪。</h3><h3> 我們的列車過二連,天色已晚,從整列列車開進集寧國際換輪車間,到換輪結束已經是深夜二點半。</h3><h3> 換輪時間很長,不下車的旅客耽在車上,但是不能下去,不想耽在車上的旅客就下車“限制”在車站的候車室內(因為是邊境地區(qū),也不允許隨便出入車站)。</h3><h3> 我想看換輪,于是就耽在列車上,這樣,我們可以一邊看工人換車輪,一邊拍照,實際上我還不失時機地錄了一點視頻,頗有點得意。</h3><h3><br></h3> <h3>臥鋪車廂和餐車</h3><h3>過境時,原列車會卸掉餐車和服務人員用的車廂,掛上的是他國餐車和相關車廂。進入蒙古是這樣,進入俄羅斯時也這樣,反之亦然。</h3> 下左圖,K3臥鋪車廂<br>下右圖,蒙古餐車 <h3><br></h3> <h3>下面的四拼圖中:</h3><h3>上左圖,K3列車柴火開水爐<br></h3><h3>上右圖,車內溫度顯示</h3><h3>下左圖,蒙古車廂連接處空隙有點大</h3><h3>下右圖,蒙古掛上的車廂顯得陳舊</h3> <h3>往北,往西,植被越來越好</h3> <h3>蒙古首都烏蘭巴托</h3><h3>烏蘭巴托站列車停留時間較長,可以出站玩,我到站前廣場和大街去溜了一圈。</h3> <h3>列車稍停之后,一路前行…</h3><h3>路漫漫其修遠兮,車隆隆而不息。</h3> <h3> 12日,到達蒙俄邊境,又是深夜操作。俄羅斯海關人員上車收去護照驗證剛走開,便又上來一批衛(wèi)生防疫人員,這批人上車后到各個包廂將角角落落翻了個遍,掀床板,翻箱包,匆忙中四人包廂一片狼狽。衛(wèi)生防疫人員檢查完畢,換來帶著緝毒狗的緝毒人員,那緝毒狗嗅來嗅去嚇得女士們心驚肉跳。</h3><h3> 中蒙邊境海關人員沒那么搞,到了俄羅斯出現如此陣勢,大家面面相覷。鬧騰到凌晨三點才放行。</h3> <h3>秋意已濃</h3> <h3>一、伊爾庫茨克市</h3><h3> 早晨列車進入貝加爾湖區(qū),火車繞湖南岸開,沿湖美景拉洋片似的不停地移動,一幕一幕展現在面前。</h3><h3> 中午到達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州首府,西伯利亞明珠伊爾庫茨克市。</h3><h3> 伊爾庫茨克市位于貝加爾湖南端,安加拉河與伊爾庫茨克河到交匯處,城市歷史三百五十多年。伊爾庫茨克市挨著蒙古不與我國直接相連,但伊爾庫茨克州南部區(qū)域與我國新疆接壤。</h3> <h3>安加拉河</h3> <h3>開拓者哥薩克人首領雅各.波浩波夫雕像,面向安加拉河衛(wèi)護著伊爾庫茨克</h3> <h3>凱旋門(為迎接尼古拉二世到西伯利亞而建,又稱莫斯科門)</h3><h3>哥薩克人首領雅各.波浩波夫雕像</h3><h3>兩次獲英雄稱號的別洛波羅多夫將軍雕像</h3> <h3>政府辦公樓、二戰(zhàn)勝利廣場和長明火</h3> <h3>塔爾茨木屋博物館</h3><h3>伊爾庫茨克庫區(qū)淹沒前,移建和復建的哥薩克、布里亞特、羅斯各民族的木屋建筑群,它們掩映在白樺林和草坡上,毗鄰安加拉河成為整個露天博覽區(qū)。</h3> <h3>四十多座古建還原或移建一根根粗大原木搭建的各民族特色的木屋建筑群,包括學校、教堂、政府辦公樓等,展示17~19世紀西伯利亞地區(qū)最具代表性傳統(tǒng)木屋和村民生活面貌。</h3> <h3>狩獵得到毛皮是交易的重要物品。</h3><h3>農耕農具與我們農村用的差不多</h3> <h3>許多役犯在此服苦役</h3> <h3>這里是多民族聚集生活的地方,老太和歌唱者不是同一民族的居民。</h3> <h3>根據不同習俗,有的院子是草坪,有的都鋪上木板,博物區(qū)的環(huán)境幽靜美麗。</h3> <h3> 貝加爾湖是地球上最深的湖泊,最深處達1637米。而且是世界上淡水儲量最大的湖泊。湖內蘊藏著地球全部淡水量的20%,相當于美洲五大湖水量的總和。</h3><h3> 貝加爾湖我國歷史上稱之為“北?!?,蘇武在這里牧羊。從地圖上看,確實離我國很近。</h3><h3> 到貝加加爾湖那天,正好是我國的中秋節(jié)。從家里帶來的月餅,加上旅行社發(fā)的,在異國他鄉(xiāng),與全國各地來的團友度過了一個歡樂愉快的節(jié)日。由于云層厚,見不到俄羅斯的月亮,所以,無法比較他們的月亮與我們家鄉(xiāng)的月亮誰更美。</h3><h3><br></h3> <h3> 貝加爾湖畔著名得李斯特溫卡小鎮(zhèn),從這里可以乘游艇游覽貝加爾湖。</h3><h3> 游艇從安加拉河口碼頭出發(fā),越往前視野越寬,游艇一直開到水深一千四百多米湖區(qū)那邊,這是貝加爾湖第二深處,僅比最深處淺約二百米。我們游弋在湖面上,清風徐來,微波蕩漾,鷗鳥競相追逐,仿佛在畫中行,物我兩忘,真不虛此行。</h3> <h3>浩瀚的貝加爾湖</h3> <h3>游艇在貝加爾湖上</h3> <h3>下面一段視頻,</h3><h3>前一部分是在列車上拍攝的,</h3><h3>后面部分則攝于貝加爾湖的游艇上。</h3> <h3> K3列車在貝加爾湖南岸行進,斑斕樹木在湖光山色不停地移動,遠處烏拉爾山頂積雪如白練一字拉開,藍天白云挽著落日的余光,湖面漣漪折射出金子樣的閃光,我們長時間站在臥鋪車廂走道上陪著晚霞降臨,飽餐著大自然的美,久久不忍離開。</h3><h3> 在伊爾庫茨克下車, 就宿于太陽大酒店。次日乘游輪與貝加爾湖親密接觸。登上游艇老頭老太個個精神抖擻,船上憑欄眺望,與那見洞庭之“心曠神怡,寵辱偕忘”心情比較,倍之多矣。</h3> <h3>海鷗翱翔,湛藍的湖水與雪白的游艇相得益彰。</h3> <h3>湖區(qū)邊的貝加爾湖博物館</h3> <h3>貝加爾湖地理位置和湖水深度斷面圖</h3> <h3>湖區(qū)禽獸魚類資源介紹</h3> <h3>深水探測器和新舊兩代潛水服</h3> <h3> 貝加爾湖是淡水湖,水下居然有海豹。視頻前半部是參觀者與海豹互動,后面部分是深水探測器從湖面一直到湖底拍攝各個深度的魚類生物生存現狀。</h3> <h3>圣女修道院</h3> 右圖 高爾察克將軍 <h3>十二月黨人博物館</h3><h3> 沙皇鎮(zhèn)壓十二月黨人并將一百多名貴族領導人流放到西伯利亞,當沙皇同意他們的夫人可以一同前行,不允許帶子女,還必須放棄貴族身份和貴族待遇。出乎意料,幾乎所有的十二月黨人的夫人都選擇去西伯利亞,為了和她們的丈夫一同生活在荒原上奔赴幾個月在所不惜。她們那種大義凜然的行為,不僅為世人稱頌,在歷史上也被濃濃記上一筆。</h3><h3> 十二月黨人去西伯利亞,帶去了文化,帶去了他們的生活方式,客觀上推進了那里的文明。</h3><h3> 這是,那里原址原貌保留的一家十二月黨人的建筑,現辟為“十二月黨人博物館”。</h3> <h3>紀念十二月黨人和他們夫人的雕像,辟為博物館的獨幢小樓</h3> <h3><font color="#010101">室內布置</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生活的</font>情趣格調</h3> <h3><font color="#010101">梳妝臺和陽光房,</font>院子和附屬用房。</h3> <h3>伊爾庫茨克130風情街</h3> <h3>喀山圣母大教堂</h3><h3>拜占庭建筑風格,為方便市郊工人做禮拜,政府于1885年始建,至1892年全面完工。</h3><h3>喀山圣母是俄羅斯人的保護人。伊爾庫茨克城的喀山圣母大教堂在俄羅斯排名第三。</h3> <h3>城市開拓和護衛(wèi)者</h3> <h3>波蘭天主大教堂</h3><h3>1758年,為流放到這里的波蘭政治犯所建,該市唯一的天主教堂,也稱波蘭大教堂。</h3> <h3>斯帕斯卡婭教堂</h3><h3>位于安加拉河畔,基洛夫廣場北側,建于1706年,該市第二座石頭建筑(第一座警署不復存在),又稱救世主大教堂。</h3><h3>2009-2011年修建時,發(fā)現第一批伊爾庫茨克人的遺骸,被停放在教堂內。<br></h3><h3><br></h3> <h3>伊爾庫茨克市成立350周年時,斯帕斯卡婭教堂邊上小教堂正式開放,堂內悼念碑上刻有伊爾庫茨克城堡的輪廓。</h3> <h3>博戈亞夫列涅夫大教堂</h3><h3>始建于1693年,長方形、圓形、棱椎形幾何圖形組合,色彩鮮艷,造型精美,也稱主顯容大教堂,與安加拉河一路之隔。</h3> <h3>風情街旁教堂</h3> <h3>教堂內漂亮的玻璃天使圖案</h3> <h3>二、新西伯利亞</h3><h3></h3><h3>從伊爾庫茨克乘火車,我們來到俄羅斯人口第三多的新西伯利亞。</h3> <h3>列寧廣場</h3> <h3>國立歌舞劇院和地方博物館</h3> <h3>街心花園</h3> <h3>圣.尼古拉拉耶夫教堂</h3><h3>前蘇15個加盟共和國的地理位置中心,現在是俄羅斯東西軸的中心點。</h3> <h3>圣.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教堂</h3><h3>建于1896--1899年,該城市最早的石頭建筑之一。</h3> <h3>鄂畢河上建的新橋和保留的一段鐵路鋼橋</h3><h3>亞歷山大三世確定城市和鋼橋的建設,亞歷山大塑像豎在保留的一段老橋前面</h3> <h3>老橋不適應時代發(fā)展需要,在鄂畢河上建新橋,這是保留的一段老橋作為紀念和供游人觀賞。<br></h3><h3><br></h3> <h3>游覽鄂畢河</h3> <h3>我國有一條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額爾齊斯河,額爾齊斯河下游俄羅斯境內叫鄂畢河。行程安排我們乘游輪在河上游覽。</h3> <h3>鄂畢河兩岸秀色可餐</h3> <h3>這是鄂畢河上另一座大鐵橋。</h3> <p class="ql-block">西伯利亞鐵路歷史博物館</p><p class="ql-block">西伯利亞地處俄羅斯腹部深處,是戰(zhàn)時的大后方,又是工業(yè)科技基地,東西貫穿的鐵路線宛如大動脈。</p><p class="ql-block">這條大動脈,戰(zhàn)爭期間為前線輸送源源不斷的武器彈藥,糧食物品,二戰(zhàn)期間衛(wèi)國戰(zhàn)爭時期有不可磨滅的貢獻。和平建設時期,煤氣油糧,人流物資的流動全倚仗于它。它是不可或缺的經濟作業(yè)線。</p><p class="ql-block">這條東西向鐵路總長9288公里,是世界上最壯觀的鐵路線之一。該鐵路修建于1891年到1916年期間,起點是莫斯科,它穿過遼闊的松樹白樺林、跨過烏拉爾山脈、馳騁在西伯利亞平原上,最終抵達太平洋。</p><p class="ql-block">西伯利亞大鐵路博物館記載、陳列和敘述它的歷史,展示它的功績。展覽圖物并茂,內容豐富。限于篇幅,掛一漏萬,窺斑見豹,以飧好奇而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老模樣的老火車站建筑現辟為西伯利亞鐵路歷史博物館</span></p> <h3><font color="#010101">匆匆的旅客,慵懶的職員,胖瘦高矮的工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部分館內陳列物</font></h3> <h3>三、葉卡捷琳堡</h3><div>游覽完新西伯利亞市之后又乘上西去的列車,第二天來到橫跨歐亞兩洲,俄羅斯第三大城市----葉卡捷琳娜州首府葉卡捷琳堡市。</div><h3><br></h3> <h3>城市起源大壩廣場</h3> <h3>廣場全貌</h3> <h3>上圖是堤壩墻,下圖是城市起源當時的工廠老墻</h3> <h3>俄羅斯有三處滴血教堂:</h3><div>一處在伏爾加河的烏斯利奇,那是紀念留里克王朝最后的繼承人德米特里王子遇害的地方。</div><div>一處在圣彼得堡涅瓦河邊紀念亞歷山大二世遇害的教堂。</div><h3>第三處的滴血教堂在葉卡捷琳堡</h3> <h3>這是第三處滴血教堂,專為尼古拉二世一家人所修,即葉卡捷琳堡滴血教堂</h3> <h3>教堂內部</h3> <h3>滴血教堂博物館和研究院</h3> <h3>歐亞界碑</h3><h3> 中學地理課就熟知,烏拉爾山,烏拉爾河是歐亞大陸的分解線,葉卡捷琳堡正好坐落在歐亞分界線上。書本、電視中??吹侥堑谝粋€界碑,卻不知道葉卡城中還有第二、第三個歐亞界碑,這次連續(xù)看了三處不同的歐亞界碑,在我腦中浮起一條清晰的歐亞界線----烏拉爾山脈。</h3> <h3>歐亞界碑(一)</h3> <h3>歐亞界碑(二)</h3> <h3>歐亞界碑(三)</h3> <h3>葉卡捷琳堡城文化公園</h3> <h3>普希金塑像</h3> <h3>文化公園中圓棚文藝舞臺</h3><h3>舞臺可以安排專業(yè)演出,大多時間是一般老百姓自娛自樂的場所。</h3> <h3>羅曼諾夫修道院</h3><h3>尼古拉二世一家被殺之后,據后人揭示說他們的尸體被秘密運到葉卡捷琳堡郊外荒涼的礦坑滅跡。俄羅斯在這里新建了羅曼諾夫修道院。</h3> <h3>合影后僧人也笑納小票</h3> <h3>這座教堂加入了中國塔式元素,以表示感謝我國哈爾濱人容納白俄貴族和保留尼古拉二世一家被害毀尸的某些資料。</h3> <h3>介紹說尼古拉二世一家被害后被搬到這個礦坑先用硫酸溶毀再用火毀尸滅跡。</h3> <h3>葉利欽博物館</h3><div> 莫斯科新圣女公墓內赫魯曉夫的墓碑由黑、白兩色大理石組成,寓意毀譽參半還是黑白分明任人評說。葉利欽的墓也在其內,他的墓覆蓋著紅白藍的俄羅斯三色旗。這旗是現在俄羅斯的國旗。葉利欽主持政權時不但打出俄羅斯老國旗,還啟用沙皇時候的雙頭鷹,并將它鑲嵌在俄羅斯國徽上。葉氏是解體蘇聯的猛將,雖然雄心勃勃但經濟搞得一團糟,如何評論他,俄羅斯人最有發(fā)言權。</div><h3> 葉卡捷琳堡是葉利欽的故鄉(xiāng),現在,在那里蓋了氣勢恢宏的現代建筑風格“葉利欽博物館”。館內陳列的展品,音響視頻圖片以及講解,也還客觀。葉利欽感到無力回天時,怕他的家族被人清算主動下臺(解說詞是這么介紹的),多次考察最后選定普京為其接班人。</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大廳巍峨</font></h3> <h3>上圖,大廈中庭二樓大堂,坐著得葉利欽塑像供人們合影留念</h3><h3>下圖,葉利欽的總統(tǒng)辦公室</h3> <h3>博物館的特殊陳列品</h3><h3>上圖,當時,俄羅斯國內商品匱乏,“蛇皮袋”在邊境物物交易立大功。因此,蛇皮袋在展品區(qū)占著醒目展位。</h3><h3>下圖,當時緊缺的國外音響設備</h3> <h3>旅程尚未結束,列車將翻過烏拉爾山脈,向俄羅斯西部平原開去…</h3> <h3>西伯利亞永遠的紅松、橡樹、山楂、白樺林</h3> <h3> 2019年10月 制作于杭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