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殘荷圖</h3> <h3>【荷香】100/100厘米</h3> <h3>身居泥淖里,每自發(fā)清芽。</h3> <h3>我以墨荷慰風(fēng)塵</h3> <h3>【荷花定律!】一個荷花池,第一天荷花開放的很少,第二天開放的數(shù)量是第一天的兩倍,之后的每一天,荷花都會以前一天兩倍的數(shù)量開放。如果到第30天,荷花就開滿了整個池塘,那么請問:在第幾天池塘中的荷花開了一半?第15天?錯!是第29天。這就是著名的荷花定律,也叫30天定律。很多人的一生就像池塘里的荷花,一開始用力地開,玩命地開......但漸漸的,你開始感到枯燥甚至是厭煩,你可能在第9天、第19天甚至第29天的時候放棄了堅持。這時,往往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荷花定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拼到最后,拼的不是運氣和聰明,而是毅力。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xué),后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fēng)景。一輩子太長,一秒鐘太短,30天不長不短剛剛好。</h3> <h3>黑暗里的一點光影</h3> <h3>空靈是種意境,美學(xué)家宗白華認(rèn)為,空靈,是指意境包含的那個“靈的空間”。這個空間,是畫家靈想之所獨辟的有靈氣往來其間的有機(jī)的審美心理場。這是中國人宇宙意識和生命情調(diào)的詩化,表現(xiàn)在意境里,便是一種空靈之美。空靈作為“靈的空間”來理解,它是立體的、無邊的,也就是莊子所描寫的那種“無極之境”。這個空間也有它的深度、廣度和高度,所以能在意境中以壯闊幽深的空間呈現(xiàn)出一種高超瑩潔的宇宙意識和生命情調(diào)的作品,方為空靈,方為至美。從隋代畫家展子虔的《游春圖》、北宋畫家范寬的《溪山行旅圖》,到清代畫家石濤的《山水清音》,每一件經(jīng)典佳構(gòu)都體現(xiàn)著創(chuàng)造者心與自然的交流與碰撞。作品的藝術(shù)張力超越了時間,超越了空間,畫家所展示的是博大的胸襟,瑩潔的靈魂,無盡的遐想,留給欣賞者的是一個清新空靈的世界。空靈的另外含義在于透明澄澈。古代文論家認(rèn)為意境應(yīng)該是全透明的,它的玲瓏剔透宛如鏡中花水中月。中國繪畫追求的象外之意、畫外之情,都是要通過有限的藝術(shù)形象達(dá)到無限的藝術(shù)意境。蘇軾詩曾有“惟有此亭無一物,坐觀萬景得天全”的句子;元代畫家倪云林每畫山水總置空亭,所謂“亭下不逢人,夕陽澹秋影”的荒寒寂寞,總由此亭道出。中國山水畫的留白不是有待填充的背景,而是有意義的空間組織。因此,我們所說的“空靈”,不是空曠無物,而是其中有無窮的景、無窮的意閃爍其間,層層輝映,形成一種“透明的含蓄”。是一種既不黏著事實,而又含蓄無盡的剔透玲瓏的美,是使意境獨具魅力而分外賞心悅目的美.</h3> <h3>【老三句】最佳人生狀態(tài):做干凈的事,賺干凈的錢,不看別人臉色,有兒有女有健康,想到哪玩就去哪玩。</h3> <h3>微風(fēng)吹荷一池香</h3> <h3>【清荷圖】身居淤泥里,出水發(fā)清芽</h3> <h3>一朵淺笑,一串芬芳,一碟香暖,一筆旖旎......邂逅一段素顏清歡,癡戀一筆墨染秋韻,沉醉一縷暖光繾綣......(耿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