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清晨,我們從林芝城出發(fā)繼續(xù)前行,無需多久就行至色季拉山口。登臨海拔4728米的山口,在這可觀日出、云海和浩瀚無垠的魯朗林海,也是遠眺南迦巴瓦峰峻美雄姿的極佳觀景處……</p> <h3>被譽為“中國國家地理”最美雪山的南迦巴瓦峰,是極具神秘的從不輕易露出真容的“羞女峰” ……</h3> <p><b>『魯朗小鎮(zhèn)』這個素有天然氧吧和“東方瑞士”之美譽的小鎮(zhèn),是一個充滿藏族風(fēng)情、圣潔、寧靜、富有詩意的小鎮(zhèn),它位于距林芝市區(qū)約80公里的川藏路上。魯朗,藏語意為“龍王谷”和“神仙居住的地方”,也是“叫人不想家”的地方。一眼望去,整齊劃一的草甸,猶如人工刻劃一般;草甸中,溪流蜿蜒,清泉潺潺,到處盛開著數(shù)不清的報春花、紫苑花、草梅花等各種野花;頗具林區(qū)特色的木籬笆、木板屋、木頭橋及農(nóng)牧民的村寨,星落棋布、錯落有秩,勾畫出一幅恬靜、優(yōu)美的“山居圖”。</b></p><p> <b>經(jīng)近幾年建設(shè)的魯朗小鎮(zhèn),是一個以“藏族文化、自然生態(tài)、圣潔寧靜、現(xiàn)代時尚”為核心理念設(shè)計的國際化旅游小鎮(zhèn),是歐式田園風(fēng)光和藏式風(fēng)情完美結(jié)合的旅游圣地。</b></p> 那些年De閑散視界 ?驢過留印 <p>離開魯朗沿帕隆藏布河谷繼續(xù)行程,河水像晶瑩剔透的綠寶石,幽藍幽藍的跌宕奔流……</p> <p>通麥天險,號稱“世界第二大泥石流群”,沿線的山體土質(zhì)較為疏松,且附近遍布雪山河流,一遇風(fēng)雨或冰雪融化,極易發(fā)生泥石流和塌方,故通麥天險曾有“死亡路段”之稱。 通麥天險在林芝排龍鄉(xiāng)至通麥大橋之間,全長約14公里,原先這段路平均要走兩個小時左右,隨著G318川藏公路該路段的四個隧道的貫通和通麥大橋的建成,曾為最危險的“通麥天險”,由過去的2個多小時的行程縮短到20分鐘,從此,天險變通途……</p> <p>波密風(fēng)光旖旎,風(fēng)情獨特,有“冰川之鄉(xiāng)”、“藏王故里”、“西藏瑞士”、“綠海明珠”、“雪域江南”等美譽。如今因為桃花,又被世人冠以“桃花世界”的美名。十分期待著在那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再來一睹落英繽紛的桃花世界……</p> <p>波密的美,讓我最為驚嘆的是春天的草綠、夏天的墨黛、秋天的杏黃、冬天的雪白,一年四季的美都可以在此時此刻同框……</p> 那些年De閑散視界 ?驢過留印 <p>米堆冰川位于波密縣玉普鄉(xiāng)境內(nèi),距縣城103公里,是西藏最重要的海洋性冰川,也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冰川。冰川主峰海拔6800米,雪線海拔只有4600米,常年雪光閃耀、景色神奇迷人。</p><p> 我們的行程至此已是返程途中,有點趕路的節(jié)奏了,也就看看沿途風(fēng)光,且大多同程團友曾到過米堆冰川,我也只好且等下回再來……</p> <p>一路上時不時會遇到那些孤獨的騎行者,打心眼里的欽佩之情油然而生……</p> 那些年De閑散視界 ?驢過留印 <p><b style="font-size: 18px;">『然烏湖』位于西藏昌都距八宿縣城白馬鎮(zhèn)約90公里的然烏鄉(xiāng),是由于山體滑坡或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然烏湖因為緊靠G318川藏公路而為許多走川藏線的旅行者所熟知。</b></p><p><b style="font-size: 18px;"> 然烏湖北有著名的來古冰川,南有阿扎貢拉冰川,西南有崗日嘎布雪山,東北有伯舒拉嶺。四周雪山的冰雪融水構(gòu)成了然烏湖主要的補給水源,它是著名的雅魯藏布江支流帕隆藏布江主要源頭。湖面海拔3807多米,湖邊是綠草茵茵的草場和綠油油的莊稼,湖邊山腰上是莽莽的森林和五顏六色的灌木叢林帶,山頂則是終年不化、綿綿起伏的雪山,美不勝收,享有“西天瑤池”的美譽。</b></p> <p>幽藍深遂的然烏湖恍若天空滑落的一滴眼淚,寂靜得沒有絲毫聲息,猶如被久遠時光凝固的女子,心頭再也泛不起漣漪……</p> <p>從然烏湖繼續(xù)前行不遠,我們由G318駛?cè)隨201,目標(biāo)林芝市的察隅縣城,翻過德姆拉山口(海拔4900米),就進入察隅地界了……</p> <p>然察公路(S201)上的察隅縣古玉鄉(xiāng),是個很容易被擦肩而過被忽略的,卻又是風(fēng)光旖旎美不勝收的“畫里鄉(xiāng)村”,據(jù)說這里春天的桃花雪山美景可以與波密媲美……</p> 那些年De閑散視界 ?驢過留印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察隅縣四季溫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長,造就了察隅“一山有四季,四季不同天”的神奇自然景觀,使察隅贏得了“西藏小江南”的美譽。察隅全縣少數(shù)民族眾多,還有一個未識別民族——僜人,民族風(fēng)情淳樸、人文景觀豐富。察隅在喜瑪拉雅山和橫斷山脈交界的地方,南面與緬甸和印度接壤,地勢北高南低,河流密布,雨量充沛,所以察隅又稱為“水鄉(xiāng)”……</span></p> <p>在察隅縣城一夜休整后,第二天一早啟程繼續(xù)前行,不一會行駛到了桑久村的三叉口。叉口右行,并踏上了逆向“丙(丙中洛)察(察瓦龍)察(察偶)”之行?!氨觳臁北蛔u為越野愛好者的頂級穿越路線,全程310km囊括了你能夠想象或者完全無法想象的各種復(fù)雜路況。一側(cè)是無法預(yù)計隨時會發(fā)生塌方泥石流的百仞峭壁,另一側(cè)則是一眼望不見底的懸崖深淵,一路都是連片的雞窩坑、搓板路、大小炮彈坑和塌方后用石塊或木頭填充起來的稀松路面。我們的“察察丙”穿越之行在桑久村啟程……</p> <p>翻過昌拉埡口(海拔4498米),目若村便漸漸進入眼簾。目若村之所以聞名“丙察察”,是因為這個村子是察隅至察瓦龍中途僅有的可供簡單補給和留宿的地方……</p> <p>目若村里的村民家中墻壁,都成了過往旅者的留言墻,有的雋永深刻,有的通俗詼諧……</p> <p>經(jīng)歷過這樣的旅程,才能深刻領(lǐng)悟“翻山越嶺”的真實感受……</p> <p>此刻的我們,心情是多么的自豪,我們也是那挑戰(zhàn)“丙察察”的勇士,值得留影……</p> 那些年De閑散視界 ?驢過留印 <p>鋸木場是穿越“丙察察”途中的著名驛站,在前不著村后不著店、且無通訊信號的地區(qū),這里就成了騎行者的可賴于軀身之所……</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隨著行程地勢的起伏,我們也時而穿行于綠野仙蹤般的原始森林里。這里河水滔滔汩汩地流淌,結(jié)滿苔蘚和松蘿的樹上和幽深的密林深處時而有莫名鳥禽的啼鳴,四周墨綠色的大山云遮霧繞看不到山巔,豐富的負氧離子讓空氣既濕潤又清新.....</span></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又是幾度翻山越嶺行至怒江大橋,標(biāo)示著我們已經(jīng)進入怒江大峽谷。<span style="color: rgb(33, 59, 62);">怒江大橋建在兩江匯合處,</span><span style="color: rgba(0, 0, 0, 0.7);">右邊玉曲河匯入怒江,水色涇渭分明……</span></p> <p>穿越在貧瘠干熱的怒江河谷時,時而望見不毛之地的山坡上生長著成片的仙人掌,時值正趕上掛果季節(jié),采下如拳般大小的野果,讓我們十分驚嘆仙人掌在如此貧瘠的土地上卻是如此的碩果累累……</p> <p>熱心的村民給我們示范著如何清除仙人掌野果上的毛刺。善意提示:果上毛刺看不清,卻扎著痛癢,一種無法形容的難受,采摘時一定要穿上膠套,食用前一定要如圖示范先除毛刺,否則,呵呵……</p> 那些年De閑散視界 ?驢過留印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經(jīng)察瓦龍的一夜休整,我們繼續(xù)前行不久,大名鼎鼎的“大流沙”就展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在丙察察線上,有不少大大小小的滾石流,“大流沙”是人們最為之談虎色變的一個。這里山體巖壁裸露,一堵巨大的滾石流猶如瀑布一瀉而下,直插江底,一旦略有風(fēng)吹草動,大小飛石不斷沿70度斜坡從天而降,滾落怒江,曾有不少車輛在這里被砸車毀人亡,被驢友們稱之為“死亡谷”……</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車子行走在鋒利的礫石路上,我在心里把上帝、真主、佛祖、安拉、觀音菩薩、孫悟空、金剛葫蘆娃.....凡是知道的中外各路諸神求了個遍:保佑別爆胎,保佑別爆胎,別爆胎……</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路途艱險,使得一路上精神高度集中,不敢分神欣賞風(fēng)景和拍照,只求平安渡過這段鬼門關(guān)。繼續(xù)往前有一塊突出的巨大巖石罩在路的上方,這就是丙察察的著名天險“老虎嘴″,它因形如懸崖上張開布滿利齒的虎口而得名……</span></p> <p>到了滇藏界,心里既有一種終于沖出重圍的愉悅,又有一絲絲不舍的留戀。西藏啊西藏,我們還會再見嗎……</p> <p>霧里村是茶馬古道上的一個寧靜美麗的小村莊,這種美麗讓人感嘆!這如同夢境般的地方受眾神眷顧,讓她如此清晰脫俗。村里有藏族、怒族和傈僳族,這里風(fēng)光秀麗,人們純樸好客,民族風(fēng)情濃郁……</p> <p><span style="color: rgb(102, 102, 102);">怒江流經(jīng)貢山縣丙中洛鄉(xiāng)日丹村附近,受王期巖壁和丹拉大山的阻擋,掉頭急轉(zhuǎn),形成了一個半圓形大彎,稱為怒江第一灣。這是怒江大峽谷的標(biāo)志性景觀,風(fēng)景秀麗壯觀……</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02, 102, 102);">哪里是真正的“怒江第一灣”頗多爭議,位于上游的西藏邊壩也有怒江第一灣的地理標(biāo)識,可云南貢山說他們是怒江上游的那曲河,真正的怒江第一灣在我們丙中洛??墒?,丙中洛卻又有兩個不同的第一灣觀景臺分別俯瞰不同的第一灣,連當(dāng)?shù)厝艘舱f不請道不明。如圖片是丙中洛桃花島的怒江大拐彎。</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丙中洛位于怒江州貢山縣的北部,是滇西北高黎貢山、怒山、云嶺“三大山脈”與怒江、瀾滄江、金沙江“三江”形成倒“川”字的“三江并流”核心區(qū),怒江自北向南貫穿全境。丙中洛正是怒江峽谷深處難得一見的一片開闊臺地,以秀美的田園風(fēng)光而著稱。這里居住有藏、怒、傈僳、獨龍等多個少數(shù)民族,人文景觀奇特,民風(fēng)淳樸,多民族和諧相處,有著“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習(xí)慣,加之多種宗教并存,被稱為是一個“人神共居的人間仙境、世外桃源”。而對于我們旅行者來說,更重要的這里是“丙察察”線穿越的起點……</span></p> <p>丙中洛至貢山修路禁行,午后我們決定改道前往德欽。悲催的是丙中洛油站休業(yè),一路前行也未有補給的油站,不久油表就亮起黃燈,我們也只能硬著頭皮忐忑前行……</p> 那些年De閑散視界 ?驢過留印 <p><b style="font-size: 18px;">『梅里雪山』位于西藏察隅縣東部與云南德欽縣西部之間。梅里雪山是一座南北走向全長150公里的龐大的雪山群,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有13座山峰,稱為“太子十三峰”。主峰卡格博峰海拔高達6740米,是云南省的第一高峰,峰型如一座雄壯高聳的金字塔。它也不是一座普通的山,他有極其特殊的宗教意義,梅里雪山它是藏傳佛教的四大神山之一,在藏民心中是保護神居住的地方。它至今未被人類登頂,是公認的全世界最難登頂?shù)纳椒?,被譽為“雪山之神”?!懊防铩币辉~藏意是藥山,因盛產(chǎn)各種名貴藥材而得名。</b></p> <p>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p> <p>奶日頂卡峰海拔6379米</p> <p>緬茨姆峰海拔6054米</p> <p>吉娃仁安(五方佛)峰海拔5470米</p> <p>我真幸運!第一次與神圣的梅里雪山相遇,就見到了神奇的日照金山。曾有多少人是連續(xù)幾年n次光臨,都沒如愿一睹梅里日照金山的真容……</p> 那些年De閑散視界 ?驢過留印 <p>沿G214由德欽前往大理,途經(jīng)香格里拉納帕海,因為返程趕路未敢逗留,就在路邊撿了納帕海風(fēng)光幾片……</p> <p>抵達大理古城已是燈火闌珊時分,昔日段公子的邊陲王國,如今呈現(xiàn)一派電光聲色、歌舞升平……</p> <p><b style="font-size: 18px;">『</b><b style="color: rgb(34, 34, 34); font-size: 18px;">青巖古鎮(zhèn)</b><b style="font-size: 18px;">』</b><b style="color: rgb(34, 34, 34); font-size: 18px;">貴州四大古鎮(zhèn)之一,位于貴州省貴陽市南郊。古鎮(zhèn)始建于明洪武十年(1378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明朝因屯兵而建鎮(zhèn),以青色的巖石砌筑城墻、鋪砌街巷而得名,是一座由軍事城防演化而來的山地兵城,素有貴陽“南大門”之稱。古鎮(zhèn)人文歷史底蘊深厚,地域特色頗具魅力,有文物景點近百處,是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之一。</b></p> <p>返程出藏入滇,跨越黔桂湘贛返閩,一路艱辛,一路歡笑,少不了來一場把盞洗塵,為自己的勇氣和福運干杯……</p> 那些年De閑散視界 ?驢過留印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前言后語』</b></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每當(dāng)臨秋,心里就會有一種驛動,“今年的秋天往哪兒走”?一陣糾結(jié)后的某一天上午,撥通了平時不多聯(lián)系的老林wαng(老同學(xué))的電話,問他今年往哪走,因為知道他近年都有在這個季節(jié)集中湊齊假期走上一程的慣例。他說:“川藏滇,川進滇出,冰川秘境金秋之旅”</b></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還能帶上我嗎?”</b></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滿了”</b></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換上我的7座車,多帶上我”</b></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讓我們商量商量”。</b></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過陣?yán)狭謜ang來電話了,“可以一起走,有原定旅伴單位請不了長假”,因此我就成了頂替的那位。恰逢中秋回老家過節(jié),與兄妹們有意不太多說將出發(fā)的行程,免得引來他們“安全為主”勸阻我放棄出行。但還是身邊有不少同學(xué)好友規(guī)勸我放棄,說了不少,且都在理。但是我說“這次他們什么都準(zhǔn)備計劃好了,團隊有經(jīng)驗,攻略也很詳熟,機會那么好,這都還沒有勇氣,過幾年就六十了,這次不走,那也許這輩子不再會有這樣機會了”,說客啞了,默認了,我也順利踏上行程了……</b></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結(jié)束10000公里的行程,回到家了,我在老家休整了幾天。從高原回來,有一段十分嗜睡的幾天。在嗜睡的夢境里,沒有秀麗風(fēng)光的場景,也沒有同伴歡樂的嘻笑,只有那幻境般的,一遍又一遍重重復(fù)復(fù)的,汽車行進在一側(cè)是懸崖峭壁,一側(cè)是萬丈深淵之間的泥濘崎嶇小路上,使勁踩油門沖陡坡又急下陡坡還帶急彎的畫面……心里陰影不小。夢醒了,心里則是一股強烈的愉悅,這一切艱辛,都值了!</b></p> <p><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1rah4xcr?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自駕·川藏滇】㈠ G317汶川~昌都,一路羌藏風(fēng)情濃郁</a></p><p><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1t1okd02?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自駕·川藏滇】㈡ S303昌都~洛隆~邊壩,尋找巴堆秘境,三色湖求宿藏家</a></p><p><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1vb3ao2z?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自駕·川藏滇】㈢ S303/G317/G109,從絕世秘境薩普神山一路西進圣城拉薩</a></p><p><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245isvw8?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自駕·川藏滇】㈣ S307拉薩~洛扎~林芝,圣湖神山景色絕美,山南行因修路遺憾折返</a></p><p><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2esgt5yx?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自駕·川藏滇】㈤ G318/S201林芝~察隅~德欽,林芝風(fēng)光勝江南,走“察察丙”艱險出藏入滇</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