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2019年9月5號,我們應(yīng)邀參加了中國合唱協(xié)會舉辦的“中流砥柱”第六屆中國(三門峽)黃河大合唱藝術(shù)節(jié)。</h1><h1> <b> 榮獲女聲合唱金獎</b></h1><h1> 今年是《黃河大合唱》這部偉大的作品創(chuàng)作80周年紀念。我們有幸地參加了《黃河岸邊唱黃河,中流砥柱抒情懷》的千人《黃河大合唱》,抒發(fā)我們對母親河的深深愛戀。</h1><h1> 音樂活動之余,我們還興致勃勃地參觀了黃河大壩、函谷關(guān)和地坑院。領(lǐng)略了豐富多彩的黃河文化。</h1><p class="ql-block"><br></p> <h1> 啟程的當天,天上一道美麗的彩虹掛當空,仿佛預(yù)示著我們好運連連!</h1><h1> (這張圖片由薛瑩老師提供)</h1> <h1> 出發(fā)前來留個影吧!</h1> <h1> <b>女聲合唱參賽小分隊成員</b>:</h1><h1> <b>指揮</b>: 鐘虹</h1><h1> <b>鋼琴伴奏</b>:薛瑩</h1><h1> 合唱隊員 23名</h1><p class="ql-block"><b>女高聲部</b>:李萍 陳汝偉 </p><h1 style="text-align:center;"> 湯 玲 韓曉路 羅小萍 程 虹</h1><h1> <b>女中聲部</b>: 丁 鳴 葉 慧 江 凡 </h1><h1> 黃洪軍 李小平 苑智如</h1><h1> <b>女低聲部</b>: 王 怡 張惠芳 王曉林 朱 萍 邱紅冰 黃彩霞 陳 蓉 張永鳳 劉慧萍 張汝芬 羅衛(wèi)平</h1><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h1> 三門峽市國際文博大劇院。</h1><h1> 在祖國70華誕即將到來之際,來自全國各地的數(shù)十支合唱團齊聚黃河之濱,即將在這里歌唱黃河、歌唱祖國、歌唱母親,弘揚中流砥柱精神。</h1> <h1> 走臺正在進行時。</h1> <h1> 比賽進行中。</h1><h1> 這次,我們雖人員不多、聲部人員不均衡,且僅進行了幾次排練,但<span style="line-height: 1.8;">在鐘老師的調(diào)教下,</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唱的還是可圈可點。有人說,你們居然敢到河南唱豫劇《</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誰說女子不如男》,竟在河南人面前班門弄斧。</span></h1><h1> 演唱意外的得到了許多贊許的掌聲,河南人夸我們唱得很有河南“味兒”!</h1><h1> 然后我們再一板一眼的演唱了濃濃的京腔《流水戀歌》,當那最后的一聲銅鑼聲敲響,終讓大家放下心來了!還算較完滿地完成了演繹。尚感意猶未盡!</h1><h1> </h1> <h1> <span style="line-height: 1.8;">手機現(xiàn)場錄制:</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誰說女子不如男》。</span></h1> <h1> 《流水戀歌》(上)</h1> <h1> 《流水戀歌》(下)</h1> <h1> 賽后的我們,愉悅、自信。</h1><h1> 繼希臘一戰(zhàn)又完成了一次錘煉。</h1><h1> </h1> <h1> “中流砥柱”第六屆中國(三門峽)黃河大合唱頒獎現(xiàn)場。</h1> <h1> 我們榮獲老年組女聲合唱金獎。</h1><h1> 頒獎儀式上,中國合唱協(xié)會李培智理事長與<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三門峽市市長</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給我們頒發(fā)了獎狀和獎杯。</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功夫不負有心人啊!我們的努力得到了回報。</span></h1> <h1> 我們歡喜相擁,慶賀我們來之不易的成績!</h1> <h1> 比賽之余,我們參觀了當?shù)氐膸滋幹包c。</h1> <h1><br></h1> <h1> 黃河大壩</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她養(yǎng)育了黃河兩岸的中華兒女,但同時她也以“善淤、善決、善徒而著稱。因此治理黃河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命題。</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為了治理黃河,國家水利部門1957年動工,在</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三門峽(是黃河中游河道最狹窄的河段</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便于截留。)</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僅用四年時間,即黃河</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大壩竣工建成,結(jié)束了黃河三年兩決口的局面,讓黃河造福于人民,使兩岸人民得以安居立業(yè)。</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h1><h1> 黃河大壩是我國在黃河興建的第一座水利樞紐工程,被譽為“萬里黃河第一壩”。</h1> <h1> 建黃河大壩前后對比的圖片說明。</h1> <h1> 截流石前留個影。</h1> <h1> 大壩泄洪放水,怒濤翻滾、峽谷轟鳴、水花四濺,蔚為壯觀??上覀兾茨苡錾?。(該2張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h1><h1> </h1><p class="ql-block"><br></p> <h1> 水利樞紐門式啟閉機。</h1> <h1> 中流砥柱石:</h1><h1> 在大壩下方的激流中,可見一露出水面的礁石,相傳是大禹治水時留下的鎮(zhèn)河柱石。<span style="line-height: 1.8;">它就是中流砥柱石,是黃河上的一大奇觀。同時也是峽谷中的航標。</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相傳每逢過往的船要想將船順利撐過三門峽谷,必須要在船過三門峽時朝砥柱石直駛過去,就在船與石幾乎將要相撞的一剎那間,石前的回水卻會將船輕輕撥劃,從而使船工們獲得九死一生。</span></h1><h1> 中流砥柱石,千百年來,無論是遭遇狂風暴雨的侵襲,還是經(jīng)受驚濤駭浪的沖刷,它都巍然屹立在這里。水漲,它也漲,永遠淹不沒、沖不垮。自古以來被世人傳頌為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精神的砥柱石。</h1><h3> </h3> <h1> 美滋滋的“一步跨兩省”。</h1><h1> 此處是河南、山西兩省交界處。</h1> <h1> 碧波粼粼,兩岸青山綠樹,綿延不斷,山青水色相映如畫。</h1> <h1> 這里是天鵝湖濕地,每年冬天,數(shù)以萬計的白天鵝從遙遠的西伯利亞飛來此棲息過冬,因此三門峽也被譽為“天鵝之城”。</h1><h1> 但現(xiàn)在是夏季,不見天鵝,只見我們。</h1> <h1> 函谷關(guān)</h1><h1> 函谷關(guān)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xué)家老子寫下巨著道德經(jīng)的靈谷圣地。</h1><h1> 同時這里又曾是戰(zhàn)馬嘶鳴的古戰(zhàn)場、兵家必爭的戰(zhàn)略要塞。自春秋戰(zhàn)國以來的兩千多年中,函谷關(guān)歷經(jīng)了七雄爭霸、楚漢相爭,黃巢、李自成農(nóng)民起義,以及辛亥革命、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的狼煙烽火。</h1><h1> 紫氣東來、雞鳴函關(guān)等歷史故事與傳說的發(fā)源地。</h1> <h1> 《老子像》</h1><h1> 位于靈寶市。 高達28米,重60噸。為紫銅鍛造貼金。</h1> <h1> 老子學(xué)說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h1><h1> 直至今天對中國哲學(xué)發(fā)展具有深遠影響。</h1> <h1> 紫氣東來,表示吉祥。</h1><h1> 據(jù)史記記載:函谷關(guān)令尹喜,清早從家里出門在土臺上,看見東方紫氣騰騰,霞光萬道,觀天象奇景,欣喜若狂,大呼“紫氣東來必有異人通過,果然是老子到此。日后在此著寫了洋洋五千言的《道德經(jīng)》。</h1><h3><br></h3> <h1> 老子在函谷關(guān)所著的《道德經(jīng)》,被認為是對中國人影響最深遠的三部思想巨著之一:《道德經(jīng)》《易經(jīng)》和《論語》。</h1><h1> 《道德經(jīng)》分為上下兩冊,共81章。全書的思想結(jié)構(gòu)是:道是德的“體”,德是道的“用”。</h1> <h1><br> 陜州地坑院</h1><h1> 位于河南省三門峽市陜州區(qū)。是中華文明寶貴的歷史遺產(chǎn),是中國民居建筑領(lǐng)域的精彩篇章。</h1><h1> 作為一種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樣式,地坑院蘊藏著豐富的文化,是全國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是我國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被譽為“地平線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br></h1><h1> 這些建筑多建于清末,地坑院具有堅固耐用、冬暖夏涼、擋風隔音、防震抗震的特點,冬季窯內(nèi)溫度在攝氏10度以上,夏天保持在攝氏20度左右,人們稱它是“天然空調(diào),恒溫住宅”。</h1><h1> 進入村內(nèi),只聞人言笑語,雞鳴犬吠,卻不見村舍房屋,“進村不見人,見樹不見村”就是它的真實寫照。</h1><h3></h3><h1> 1933年德國飛行員格拉夫?楚?卡斯特在洛陽飛往西安的途中發(fā)現(xiàn)并拍攝了地坑院照片,經(jīng)美國作家、建筑師伯納德?魯?shù)婪蛩够谄洹稕]有建筑師的建筑》一書中轉(zhuǎn)載介紹而世界聞名。</h1> <h1> 在地坑院里種植花草樹木,春暖花開,人們猶如生活在花叢中。再種上幾棵果樹,夏天既可以乘涼,還有新鮮可口的水果吃。</h1> <h1> 窯洞窗戶上貼窗花,也叫剪紙,是當?shù)氐膫鹘y(tǒng)民俗。</h1> <h1> 在地坑窯洞的院子里留影,真想在這里住幾天。</h1> <h1> 地坑院里獨特的灶具,也叫“穿山灶”,一個灶,同時放九個鍋,從第一個火力最大的灶開始,斜著往上走,爐膛里也是一個斜坡(根據(jù)熱氣往上走的原理),到最后一個灶火力最小。第一個灶火力最大的用來蒸,依次分別是煮、燉、燜,保溫等。不但節(jié)能、效率還高。</h1><h1> 可惜俺家沒有這么大的廚房,不然太省事兒了。</h1> <h1> 從上往下看,整個窯院為方形、體現(xiàn)方圓之美。</h1> <h1> 古建筑大氣壯美!</h1>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1> 中國是一個有著5000多年的燦爛文明的國家,我們偉大的民族是一個不屈不撓、歷經(jīng)磨難而自強不息的民族。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中華民族不甘忍受恥辱,前赴后繼,用血肉長城驅(qū)逐了侵略者,譜寫了一曲曲悲壯的贊歌。</h1><h1> 1939年,詩人光末然和作曲家冼星海在抗日烽火中創(chuàng)作出了膾炙人口的經(jīng)典曲目《黃河大合唱》,成為民族精神的藝術(shù)象征和凝聚中華民族自豪感的光輝標志。</h1><h1>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恰逢《黃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在中流砥柱所在地——“黃河明珠”三門峽舉辦千人《黃河大合唱》,再度唱響這首振聾發(fā)聵的民族之聲,為共同傳承中華民族頑強不屈、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進一步凝聚實現(xiàn)中國夢的蓬勃力量增光添彩<span style="line-height: 1.8;">具有非凡的歷史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摘自官方宣傳報道)</span></h1><h1> 9月8日,我們有幸參加了《黃河岸邊唱黃河,中流砥柱抒情懷》千人《黃河大合唱》,而倍感激動和無比的自豪!</h1><h1><br></h1><h1>
</h1><h3></h3><h3></h3><h3></h3><h3></h3><h3></h3> <h1> 合唱由中國著名指揮家曹丁老師指揮,著名主持人(原《黃河大合唱》的朗誦者)瞿弦和先生朗誦。冼星海之女冼妮娜、《黃河怨》的原唱者、92歲高齡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郭淑珍先生也來到了現(xiàn)場。我們能與名家們同臺演出深感榮幸。 </h1> <h1> 偶遇《黃河怨》的原唱者:92歲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郭淑珍與著名指揮家曹丁老師。</h1> <h1> 演出活動在黃河公園廣場盛大舉行。</h1> <h1> 載入史冊的紀念。</h1> <h1> 9月7日下午,烈日當空,我們冒著炎炎酷暑參加排練……,豪無怨言。</h1> <h1> 所有人均汗流浹背,全身都被汗水濕透了。但依然聽從曹丁老師的指揮,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地反復(fù)練習,以圖達到指揮的要求。</h1> <h1> 女高的“妹妹們”不顧烈日“摧殘”,一入鏡頭,立即敬業(yè)的笑得多燦爛!</h1> <h1> 《黃河大合唱》的原朗誦者:瞿弦和老師:鏗鏘有力、飽含深情的 “朋友,你到過黃河嗎?……”依然讓人聽了心潮澎湃。</h1> <h1> 著名指揮家曹丁老師一絲不茍的指揮若定。</h1> <h1><br></h1> <h1> 上了報刊頭條新聞的“我們”。</h1> <h1> 千人大合唱的震撼人心場面!</h1> <h1> 短短的五天《音樂之旅》行程就要結(jié)束,感謝鐘虹老師!感謝薛瑩老師!</h1><h1> 明天,我們即將返程,晚餐,鐘老師慷慨解囊買來了紅酒,大家開懷暢飲,慶賀我們此行收獲的快樂!</h1><h1> 快樂真的很重要!</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