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應發(fā)小同窗王柱、劉知恩夫婦的熱情邀請,在楊萬里的精心組織策劃下,我們一行22位老同學及家屬于2019年8月21——27日在寶雞聚會。</h3> <h3> 2019年8月23日,耒到寶雞的笫三天,我們乘大巴赴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游覽。</h3><h3> 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寶雞市東南65公里處,秦嶺主峰太白山北麓的眉縣境內(nèi),面積2949公頃,海拔3767m,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h3> <h3> 乘大巴赴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的途中,一路歡笑一路歌。竟業(yè)放歌。</h3> <h3> 李白詩: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h3><h3> 太白山太雄偉了!</h3><h3> 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以森林景觀為主,森林覆蓋率94.5%,蒼山奇峰,清溪碧潭,文物古跡點綴其間,層層山峰高聳入云,潺潺溪流之間怪石磷峋,是我國內(nèi)陸海拔最高的國家森林公園。</h3> <h3> 大巴車上,一路歡笑一路歌。被譽為“開心果”的鵬珍放歌。</h3> <h3> 萬鐸放歌</h3> <h3> 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之園旗迎風飄揚。</h3><h3> 陝西太白山,乃關中名山,是秦嶺中段之巔。 漢代民謠曰: “武功太白,去天三百?!?lt;/h3> <h3> 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游客服務中心之正門</h3> <h3> 太白山游客服務中心之營業(yè)廳</h3><h3> 門票90元/人,但老人免費,景區(qū)內(nèi)旅游車及索道均須購票。往返旅游車費60元/人; 索道分大索道(天下索道)和小索道(拂云閣索道),大索道(紅樺坪——天圓地方)230元/人,小索道(下板市——上板市)90元/人。</h3> <h3> 游覽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大巴車上,歡聲笑語,歌聲不斷,旅途疲勞一掃而光。尚謙放歌。</h3> <h3> 太白山游客服務中心門前合影。</h3> <h3> 從太白山游客服務中心到景區(qū)入口處(即山口),尚有數(shù)公里之遙,故進山須乘景區(qū)旅游車。進山之后,相隔數(shù)公里即設有中轉站,游客可隨時上下旅游車,選擇參觀景點與否。<br></h3> <h3> 景區(qū)入口處之渡假小鎮(zhèn)一景</h3> <h3> 景區(qū)入口處之渡假小鎮(zhèn)一景</h3> <h3> 景區(qū)入口</h3> <h3> 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游覽路線圖</h3> <h3> 山中盤山公路。</h3><h3> 山路彎彎,千迴百轉,猶如一條潔白的哈達,由山頂飄然而下。司機開車技術嫻熟,轉彎處也不減速,車中游客身不由己,被顛得東倒西歪,有人暈了,有人甚至吐了。</h3> <h3> 從空中俯看,彎彎盤山路,好象是為大山測出的一幅“心電圖”。</h3> <h3> “世外桃源”中轉站。</h3><h3> 我們在此下了車,但見景點游人寥寥無幾,于是決定不去參觀“世外桃源”,大家返身乘下趟車繼續(xù)上行。</h3> <h3> “世外桃源”景點,游人寥寥無幾。</h3> <h3> 景區(qū)內(nèi)山路邊的中轉站之一</h3> <h3 > 有山皆綠,無水不清。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h3> <h3> 棧道悠長,鑿壁而成,與古棧道斷續(xù)相接。循棧道而前行,山美水美樹美花美,令人目不睱接。</h3> <h3> 山花爛漫招引蜂蝶</h3> <h3> 山花競放吸引眼球</h3> <h3> 我們走棧道上</h3> <h3> 行走棧道不言累</h3> <h3> 棧道上相伴而行</h3> <h3> 三國古棧道,留影憑弔。</h3> <h3> 棧道碧綠欲滴,留影五人幫</h3> <h3> 潑墨山中聞酒香</h3> <h3> 蓮花峰簡介</h3> <h3> “蓮花峰賦”石刻</h3> <h3> 蓮花峰瀑布。</h3><h3> 瀑布美如天女散花,水珠晶瑩剔透,從天灑落,濺起一川雪花,沿迭石流入峽谷。</h3> <h3> 蓮花峰瀑布前游人爭相留影,一時間水花、山花、人花匯成一幅美麗的畫圖。</h3> <h3> 躍水如畫。</h3><h3> 溪水潺潺,溪水嘩嘩,溪水清清,溪水淙淙...…太白山的溪流多姿多彩,純潔清涼,環(huán)保無染,美在自然。</h3> <h3> 崖上石刻,栩栩如生,誰人雕刻得如此精美如此傳神?</h3> <h3> 崖上石刻特寫</h3> <h3> 崖似刀削,雕像欲飛,引無數(shù)游人爭相留影。</h3> <h3> 下板市游客服務中心。</h3><h3> 中午乘旅游車抵下板市游客服務中心,午飯為自帶的食品,開水免費供應。</h3><h3> 山上天冷,大家換上厚裝,或毛衣或羽絨服,準備乘索道上行。</h3> <h3> 下板市</h3> <h3> 下板市海拔2700m</h3> <h3> 下板市索道站</h3> <h3> 從索道站拾級而上,有一平臺,豎巨石,石上“太白山”三字為趙樸初所題,大家爭相留影。</h3> <h3> 《登太白峰》 李白</h3><h3>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h3><h3> 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h3><h3> 愿乘冷風去,直出浮云間。</h3><h3> 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h3><h3> 一別武功去,何時復吏還?</h3><h3> </h3> <h3> 《太白山》 李白</h3><h3> 太白去天三百尺,山草古雪皓西極。</h3><h3> 若教伯夷居上頭,山是蟻蛭雪如墨。</h3> <h3> 《送僧歸太白山》 賈島</h3><h3> 堅冰連夏處,太白接青天。</h3><h3> 云塞石房踣,峰明兩外巔。</h3><h3> 夜禪臨虎穴,寒漱撇龍泉。</h3><h3> 后會不期日,相逄應信緣。</h3><h3> </h3> <h3> 板市天都門</h3> <h3> 天都門留影</h3> <h3> 返回下板市之木棧道</h3> <h3> 太白山小索道(拂云閣索道)。</h3><h3> 下板市——上板市之間,乘索道先上行后下行,兩人共乘坐一箱,行進速度較慢,飽覽太白山森林、花草、云海、盤山道之美景,略有恐高之感。</h3> <h3> 太白山云海</h3> <h3> 霧罩青山,上板市合影</h3> <h3> 上板市留影,霧鎖太白山</h3> <h3> 上板市,人在霧中</h3> <h3> 上板市留影。</h3><h3> 天冷,霧退樹綠。</h3> <h3> 上板市云霧中</h3> <h3> 太白山巔舞衣紅</h3> <h3> 太白山巔繪“同心”</h3> <h3> 太白山3200m處,風大,天冷。耄耋之年,登臨如此高度已屬不易,見好就收,留影后即下山。</h3> <h3> 中國南北分界,氣候、植被、動物分布南北各不相同。</h3><h3> 因時間所限及體力不濟,而未能登臨!????</h3> <h3> 海拔3767m,惜未能登臨</h3> <h3> 惜未能登臨</h3> <h3> 下山后,返回太白游客服務中心大廳。然后出服務中心,乘大巴返回寶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