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9年9月16日,豐都縣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培訓在美麗的融智學校會議室拉開帷幕。本次培訓歷時兩天?;顒訉⒉捎糜^精品課、多形式評課、專家培訓模式展開!期待(?˙ー˙?)</h3> <h3>豐都縣教師發(fā)展中心小學道德與法治負責人趙福明老師,就本次培訓注意事項做了強調(diào)及要求!</h3> <h3>首先為我們培訓的是來自豐都縣實驗小學的余靈老師。余老師可以說是集智慧與美貌一體的女神。余老師對教材獨特的理解令人驚嘆!</h3><h3>今天,余老師著重就五年級上冊地理板塊教學為大家進行講解!</h3> <h3>課堂就應該大家一起,激起思維的碰撞??,瞧,陳老師的回答多精彩,點贊??</h3> <h3>認真的人兒最可愛(?? . ??)</h3> <h3>感謝余老師為我們帶來的講座!您讓我們知道了如何將抽象的東西具象化,相信讓大家豁然開朗!</h3> <h3>接下來為我們帶來講座的是教師發(fā)展中心趙福明老師!趙老師為我們培訓的主題是《把握課程理念,讀懂編者意圖》。</h3> <h3>宏觀上把握課程意圖,微觀上把握課程理念!</h3> <h3>蝦兵點將</h3><h3>中獎的老師,就課堂上如何給學生講“文化”這一概念,做了交流。陳老師從單純的概念入手,陶老師從方法入手……老師們各抒己見,激起了思維的火花??</h3><h3>美女老師發(fā)表點評“入腦了,但入心還差一點”!</h3><h3>妙?。?lt;/h3> <h3>趙老師從“餐廳吃飯遇蒼蠅,不同國家的處理方法”給大家分享了如何將“文化”入腦入心!</h3><h3>小結:給學生講道德與法治學科的任何東西,都應該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呈現(xiàn)這門德育課程。</h3> <h3>深度體驗</h3><h3>趙老師通過自己學車的案例,幫助大家理解深度體驗!</h3><h3>小結:教學中,不能老師唱獨角戲,要讓學生參與,深度體驗!要扎根、要入心!</h3><h3><br></h3> <h3>一、宏觀上把握課程</h3><h3>趙老師主要從以下八個方面進行分析。<br></h3><h3>1.整體看教材。(以四年級上冊教材為例)</h3><h3>學校生活———班級建設</h3><h3>家庭生活———家庭責任</h3><h3>國家生活———現(xiàn)代媒介</h3><h3>社區(qū)生活———環(huán)保教育</h3><h3><br></h3> <h3>2.價值導向(德育落腳點)</h3><h3>(1)明確各單位探索的典型問題。</h3><h3>(2)明確各單元的價值指向。</h3><h3>道德與法治這么學科的最終落腳點是為了解決孩子成長中的各種問題。</h3><h3>(1)探索班級與自我成長中的問題,培養(yǎng)集體意識、規(guī)則意識、公民意識。</h3><h3>(2)探索家庭生活中遇到的責任問題,培養(yǎng)家庭責任感。</h3><h3>(3)探索辯證,健康看電視的問題,培養(yǎng)新媒介素養(yǎng)。</h3><h3>(4)探索我們與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培養(yǎng)環(huán)保意識、責任和行動。</h3> <h3>3.編寫依據(jù)</h3><h3>(1)《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h3><h3>(2)《完善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指導綱要》</h3><h3>(3)《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h3><h3>(4)《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h3><h3><br></h3> <h3>4.《道德與法治》與《品德與社會》的區(qū)別</h3><h3>《道德與法治》不是將《品德與社會》棄之不用,不是全面改革,而是《品德與社會》的傳承與發(fā)展。更加突出法治教育,更加凸顯核心價值觀,更好融入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br></h3><h3><br></h3> <h3>5.核心理念</h3><h3>回歸兒童生活。</h3><h3>出發(fā)點上的回歸(教學起點)。換言之,基于兒童現(xiàn)有生活開展教學。</h3><h3>歸宿點上的回歸(教學終點)。換言之,教學目的是為了解決兒童教學前遇到的問題,以及未來生活中遇到的問題。</h3> <h3>6.法治定位:</h3><h3>(1)不是機械地將法律條文和案例進行灌輸。</h3><h3>(2)傳播法的理念、精神和價值。</h3><h3>(3)融入具體的“生活事件”。</h3><h3>(4)關注“童言童語”。</h3><h3>(5)關注“生活經(jīng)驗”。</h3> <h3>7.兒童立場</h3><h3>站在兒童的角度思考問題。</h3><h3><br></h3> <h3>8.學習方式</h3><h3>生活中學習:他人的、自己過去的生活。</h3><h3>活動中領悟:體驗中領悟意義與智慧。</h3><h3>榜樣學習:身邊的、教材中的榜樣。</h3><h3>批判與反思:辨析欄目、故事追問。</h3> <h3>二、微觀讀懂教材</h3><h3>以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與班級共成長》中第一課《我們班四歲了》為例。就教材邏輯?教材邏輯?已有經(jīng)驗?———新的經(jīng)驗?德育落點?進行培訓。</h3> <h3>一、如何從教材邏輯到教學邏輯</h3><h3>依據(jù)是德育點,其次是教學中所有的活動都要緊扣教學目標。</h3><h3><br></h3> <h3>《我們班四歲了》這一課,德育點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意識。德育情感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熱愛班集體,為我是班集體的一員而自豪。</h3> <h3>二、從已有經(jīng)驗到新的經(jīng)驗。</h3><h3>從學生已有經(jīng)驗到新的經(jīng)驗是學生生長點的體現(xiàn)。既是德育情感生長,也是技能生長,知識生長、方法生長。</h3><h3>這一過程,老師要為學生搭建橋梁,追問、體驗等都是不錯的方法。讓學生的經(jīng)驗豐富,豐滿。</h3> <h3>三、如何落實德育落腳點。</h3><h3>1.以《我們班很棒》為例教材的邏輯是我們班的優(yōu)點,我們班存在的問題,為班級獻計獻策。</h3><h3>教材邏輯跟教學邏輯一致!</h3><h3>2.第一副圖及文的取舍。</h3><h3>書上的案例是為了喚醒學生對班級生活的回憶,是可取的。在用的時候我們采用什么方法呢?</h3><h3>第一步,代入法。把學生放在教材中的人物中去評價去感受,這就叫代入法。如你是班集體的一員,你對崗位輪換制的評價和感受。這里就可以達到“集體意識”的目標。</h3><h3>第二步,分享自己班級棒在哪里。分享之后,一定要進行追問。將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上升到德育點。</h3><h3>3.文本留白,該怎么處理?</h3><h3>如,在上班級存在哪些問題時,首先分享列舉班級體中的不足。其次老師可以這樣點評“同學們,你們發(fā)現(xiàn)班集體這么多的不足,也是對班集體的熱愛和關心呀”老師心中要時刻緊繃德育弦,緊扣德育目標進行點評和指導。最后學生說說自己的建議。這一板塊,老師要將學生凌亂的回答進行梳理,從班級制度、班級管理方法等方面進行梳理。這也是知識技能的增長點。</h3><h3><br></h3> <h3>下午,為我們授課的是來自名山中心校的李桂蓉老師,李老師是道法學科的骨干教師,是道法學科的資深評委。期待李老師的課程!</h3> <h3>李老師從以下方面為我們講解《道德與法治》學科里的法治教育怎么教。</h3><h3>一、為什么教?</h3><h3><br></h3> <h3>二、教什么?</h3><h3>小學法制專冊目標:</h3><h3>使學生初步了解重要法治理念與原則,初步樹立法治意識。養(yǎng)成規(guī)則意識和尊法守法的行為習慣,初步具備依法維護自身權益,參與社會生活的意識。為培養(yǎng)法治觀念,樹立法治信仰奠定基礎。</h3> <h3>講知識還是講理念?</h3><h3>普及法治知識,養(yǎng)成守法意識</h3><h3>規(guī)范行為習慣,培養(yǎng)法治觀念</h3><h3>踐行法治理念,樹立法治信仰</h3> <h3>六年級上冊法治教育主要內(nèi)容:</h3><h3>第一單元樹立憲法意識,崇尚憲法精神</h3><h3>第二單元公民與法,感受法律</h3><h3>第三單元國家與法,認知規(guī)范</h3><h3>第四單元社會與法,了解作用</h3><h3>落腳點:知法守法,依法維權</h3> <h3>三、怎么教?</h3><h3>1.研讀教材</h3><h3>看清教材內(nèi)容</h3><h3>理清教材聯(lián)系</h3><h3>讀懂編者意圖</h3><h3>確定教學目標</h3><h3><br></h3> <h3>2.利用教材</h3><h3>將書本知識合理開發(fā),用多種形式(圖片,視頻,談一談,說一說等)轉(zhuǎn)化成學生樂于接受的教學內(nèi)容。</h3><h3><br></h3> <h3>3.用好教材</h3><h3>區(qū)分概念</h3><h3>公民</h3><h3>人民</h3><h3>居民</h3><h3>權利</h3><h3>權力</h3><h3>......</h3><h3>這些概念性東西學生容易混淆,老師要講精準,法律是神圣的,不容忽視!</h3><h3><br></h3> <h3>4.拓展教材</h3><h3>拓展教材一定緊扣教學目標,要與德育點相契合。</h3><h3><br></h3> <h3>5.重組教材</h3><h3>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教案設計、課件;案例,視頻;其他疑問。</h3><h3>開發(fā)身邊教學資源。</h3> <h3>教學設計———法治教育五化</h3><h3>生活化</h3><h3>情境化</h3><h3>案例化</h3><h3>規(guī)范化</h3><h3>體驗化</h3> <h3>??法治教育注意陷阱</h3><h3>1.處處維權</h3><h3>2.過度維權</h3><h3>人人依法享有權利,人人依法履行義務。</h3><h3>我們要告訴學生,依法享有權利之前,首先要依法履行義務。</h3> <h3>最后,趙老師就《道德與法治》課程常見的幾個問題給大家做了強調(diào):</h3><h3>1.教材使用上,要源于教材,超越教材。既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棄之不用。取舍之間,以目標來衡量。</h3><h3>2.道法課程是一門活動課程,但教學不能為了活動而活動。活動設計要思考活動與德育目標的關系。活動既可以是顯性活動,也可以是隱性活動。</h3><h3>3.法治教育呈現(xiàn)的案例或故事,不能講了就完了。課堂要有追問,要關注案例背后的價值,探索價值背后的依據(jù)。</h3> <h3>精彩繼續(xù)????</h3><h3>今天的培訓主要以觀精品課,研課的模式展開。</h3><h3>期待????</h3> <h3>第一節(jié)執(zhí)教的是來自南天湖中心小學校的王彩霞老師,王老師執(zhí)教課題是《爸爸媽媽多辛苦》。</h3> <h3>一、賞圖片,導入課題</h3><h3>賞圖片集余老師——“我的一天”,談談你的感受。</h3><h3>生:辛苦。</h3><h3>生: 每天都要工作</h3><h3> 生:太累了</h3><h3>......</h3><h3>師:你們身邊有這樣的人嗎?</h3><h3>生:爸爸</h3><h3>生:媽媽</h3><h3>生:環(huán)衛(wèi)工人</h3><h3>生:老師</h3><h3>......</h3><h3>二、品表格,體會父母辛苦</h3><h3>師:今天,我們重點來體會爸爸媽媽的愛。老師昨天給大家布置了一個表格,你有這么發(fā)現(xiàn)。</h3><h3>學生交流不同時刻父母在干什么。體會父母的辛苦,勞累,為我們付出得太多。</h3> <h3>三、閱讀故事———話“辛苦”</h3><h3>1.聆聽閱讀角小娟爸爸的故事。</h3><h3>師:小娟爸爸的辛苦你從哪里看出來的。</h3><h3>生:接我放學</h3><h3>生:做早飯</h3><h3>生:照顧媽媽</h3><h3>......</h3><h3>2.聯(lián)系生活,談感受</h3><h3>師:想一想,你的爸爸媽媽有沒有做過哪一件事,或者哪一個時刻,觸動你的心弦,讓你感動呢。跟同桌分享分享。</h3><h3>生:出水痘,爸爸抱我去醫(yī)院,輸液時,陪著我。</h3><h3>師:你注意到爸爸的表情嗎?</h3><h3>生:大汗淋漓,鼓勵我,告訴我不要害怕。</h3><h3>......</h3> <h3>四、設身處地———悟“辛苦”</h3><h3>1.閱讀采訪實錄,談體會。</h3><h3>2.交換角色,體會辛苦。</h3> <h3>五、設計提綱———問“辛苦”</h3><h3>【訪問對象】-------- 職業(yè)---------</h3><h3>【訪問人】------------ 訪問時間------------</h3><h3>【問題一】------------</h3><h3>【問題二】------------</h3><h3>【問題三】-------------</h3><h3>1.伴隨著音樂完成表格。</h3><h3>2.生分享表格內(nèi)容。</h3> <h3>第二節(jié)執(zhí)教的是來自濱江小學的邱雄鷹老師,邱老師執(zhí)教課題是《遼闊的國土》。</h3> <h3>游戲互動,活躍氣氛。</h3><h3>搶答</h3><h3>1.中國的首都是( )</h3><h3>2.中國的全稱是( )</h3><h3>3.拿筆在書上畫出中國的版圖</h3><h3>4.世界上面積第一的國家是( )</h3><h3>生:俄羅斯</h3><h3>師:你怎么知道的呢。</h3><h3>生:看數(shù)據(jù)。</h3><h3>師:那你能用這種方法知道中國的國土面積排第幾嗎?</h3> <h3>你還能用什么來說明我們祖國的國土面積大呢?</h3><h3>1.數(shù)據(jù)</h3><h3>2.詩歌</h3><h3>3.旅游經(jīng)歷</h3><h3>......</h3> <h3>認識我們的鄰國</h3><h3>俄羅斯????</h3><h3>哈薩克斯坦????</h3><h3>越南????</h3><h3>老撾????</h3><h3>緬甸????</h3><h3>尼泊爾????</h3><h3>印度????</h3><h3>朝鮮????</h3><h3>......</h3><h3>小結:中國有14個陸上鄰國,中國的鄰國可真多呀,中國的國土面積可真大呀!</h3><h3>師:你還能找到與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嗎?</h3><h3>韓國????</h3><h3>日本????</h3><h3>菲律賓????</h3><h3>馬來西亞????</h3><h3>印度尼西亞????</h3><h3>文萊</h3><h3>中國四大海域</h3><h3>渤海、黃海、東海、南海</h3><h3>小結:中國的海岸線可真長呀,咱們中國的國土面積可真大呀!</h3><h3><br></h3> <h3>認識中國行政區(qū)</h3><h3>二十三個省</h3><h3>五個自治區(q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西藏自治區(qū)、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寧夏回族自治區(qū)。</h3><h3>四個直轄市:北京、天津、重慶、上海。</h3><h3>特別行政區(qū):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澳門特別行政區(qū)。</h3><h3>小結:中國區(qū)域真多!</h3><h3>出示香港回歸交接儀式視頻,了解“一國兩制”。</h3> <h3>你了解臺灣嗎?</h3><h3>出示臺灣省地圖。</h3><h3>說說,臺灣的什么最讓你感興趣。</h3><h3>觀看臺灣剪輯片。</h3><h3>小結:臺灣自古以來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h3><h3>出示香港暴亂事件資料,談感受。</h3><h3>課堂末尾,一齊唱起《我和我的祖國》</h3> <h3>第三節(jié)執(zhí)教的是來自名山中心校的朱龍梅老師,朱老師執(zhí)教課題是《認識居民身份證》。</h3> <h3>辨一辨正反</h3><h3>1.社會保障卡</h3><h3>2.硬幣</h3><h3>3.身份證</h3><h3>小結:身份證,印有國徽的那一面是正面,個人信息那一面是反面。</h3> <h3>活動一:身份信息我知道</h3><h3>溫馨提示:</h3><h3>1.請打開課本第25頁,小組學習書中的相關鏈接。</h3><h3>2.每個小組從以下三組號碼中任選一個填在手中的人物卡1上。</h3><h3>3.把選定的號碼所具有的信息標注出來。</h3><h3>500230199511055301</h3><h3>500236200808122062</h3><h3>50023020110307311X</h3> <h3>全民闖關</h3><h3>1.身份證上最獨一無二的信息是----------?</h3><h3>2.12歲的張恒現(xiàn)在去辦理身份證,他能領到-----年有效期的身份證。</h3><h3>3.1996年的朱老師前去辦理身份證,她的身份證是----年有效期。</h3> <h3>活動二:小小卡片本領高</h3><h3>播放張恒暑期旅行身份證做了些什么的音頻。</h3><h3>感受身份證作用大,與生活息息相關。</h3> <h3>探究與分享</h3><h3>你還在哪些地方看到了人們使用身份證呢?請拿出任務卡2,小組交流說一說。</h3><h3>任務卡2</h3><h3>場景一:在----辦理 ----。</h3><h3>場景二:在----辦理 ----。</h3><h3>場景三:在----辦理 ----。</h3><h3><br></h3><h3><br></h3><h3><br></h3> <h3>活動三:警察查驗配合好</h3><h3>播放青海警察依法查驗身份證視頻。</h3><h3>師:警察為什么要查驗我們的身份呀?</h3><h3>小結:警察依法查驗是權利,我們要依法配合,是我們的義務。</h3><h3>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第十五條,人民警察在五種情形下可以依法查驗身份證。</h3><h3><br></h3> <h3>活動四:重要信息保管牢</h3><h3>出示:</h3><h3>案例1,探討:借用身份證是否正確?</h3><h3>案例2:老師讓學生家長教復印件,交了 是泄露信息,不交也不行,怎么辦?</h3><h3>小結:不得不將身份證信息外泄的時候,記得用馬賽克將重要信息屏蔽,復印件上寫清用途,類似車票、超市小票、外賣訂單等含有身份信息的資料不能亂丟,需妥善保管。</h3><h3><br></h3><h3><br></h3> <h3>欣賞了三節(jié)優(yōu)質(zhì)課,下面進入研課環(huán)節(jié)。</h3><h3>首先研討的是第一節(jié)《爸爸媽媽多辛苦》。感謝吳克儉老師給大家分享自己的真實感受。</h3> <h3>老師們各抒己見,趙福明老師做了如下點評:</h3><h3>亮點:</h3><h3>1.教學回歸兒童真實生活,聚焦了父母生活中的細節(jié)。德育目標要落小,才能避免假大空。</h3><h3>2.達成目標的時候,采用了兩個唯度。一個是時間維度,不同時間父母在干什么,二是空間維度,生活方面,工作方面等。</h3><h3>3.教學合理開發(fā)了本班教材資源。</h3><h3>思考:</h3><h3>1.德育課程最終的歸宿是解決孩子生活中的困惑??墒潜竟?jié)課,是否解決了孩子生活中的困惑。</h3><h3>2.體驗性教學是德育課程的重點。孩子體驗過少,沒有讓孩子親身體驗,對于爸爸媽媽的辛苦只是停在口上,沒有入心!課堂可以讓孩子適當體驗。</h3><h3>3.教學邏輯和教材邏輯的處理有待提升!可以采用感受——辨析——拓展的邏輯。教學要直面問題,深入體驗!</h3> <h3>老師們對第二節(jié)《遼闊的國土》紛紛發(fā)表自己的感受。</h3><h3>亮點:</h3><h3>1.生動。地理板塊本身是冷冰冰的課題,但是邱老師讓孩子們動了起來。手、口、腦都動了起來。</h3><h3>2.實效。地理板塊基礎知識要讓孩子掌握;借教材培養(yǎng)孩子的基本技能。</h3><h3>3.德育視角。道德與法治課程里的地理內(nèi)容,不能上成地理課,要通過多維度感受祖國的遼闊,從德育視角將對祖國的熱愛入腦入心。</h3><h3>思考:</h3><h3>1.恰當時機,課程可以稍微走深一點。比如講到重慶直轄市時,作為重慶人,可以稍微多點一下。</h3><h3><br></h3> <h3>法治板塊課程,非常難駕馭。老師們對第三節(jié)《認識居民身份證》展開研討。</h3><h3>亮點:</h3><h3>1.課堂做到了情景化、規(guī)范化、情境化、案例化、體驗化。</h3><h3>2.目標精準,達成度高。</h3><h3>思考:</h3><h3>法治內(nèi)容,教學時一定要精準。</h3> <h3>活動雖結束, 但道法一直在路上!<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