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學了一個月的基礎(chǔ)國畫梅蘭竹菊,稍對國畫有點認知,便開始山水畫的學習。因用手機聽課,從未向知秋老師問聲好;但老師的付出與辛勤都看在眼里。如今學習山水已2月有余,剛有點感覺又要結(jié)束,雖有遺憾,卻也無奈;師生一場,心有不舍……</b></h3><h3><b> 謹以此文向知秋老師致敬!也謹以此文記錄我笨拙而辛苦的學畫過程。</b></h3> <h3><br></h3><h3> 懷著忐忑又期待的心情畫了平生第一幅山水畫,手忙腳亂,很有壓力;當然也有點小激動,從今以后俺也是有真跡的人了。呵呵。</h3> <h3> 以前不畫時,以為畫畫真是件恣意又灑脫的事兒,畫了才知道,原來畫畫是個體力活!<br></h3> <h3> 交作業(yè)的那幅不知道哪去了,為了完整的記錄下來又補畫了一幅。不過那棵紅色的樹是不是違背生長規(guī)律了?</h3> <h3> 本來顏色染的還好,干了后就想著能不能再重一點,又染了一遍,結(jié)果就成這樣了:石頭紅的晃人眼。</h3> <h3> 斧劈皴,所有皴法中最喜歡的一種,感覺只有這種皴法才能表現(xiàn)出山的冷峻與果敢;不過松枝的長短沒有把握好。</h3> <h3> 這顏色讓我染的,怎么看怎么俗,染不出老師的清新淡雅;山呆呆的、樹也呆呆的,還有,亭子中的那個,真的是一個人嗎?</h3> <h3> 花瓣落的很有規(guī)律啊,呵呵。</h3> <h3> 喜歡這幅畫的構(gòu)圖。遠山的那一抹嫣紅,給滿目的秋色增添了幾分盎然生機,山河起伏間,歲月靜好。只是房子蓋的有些方正。</h3> <h3> 這幅圖被老師推薦了,心里有點小竊喜。</h3> <h3> 自做主張的將斧劈皴用在這里,致使石頭和樹十分的不協(xié)調(diào)。</h3> <h3> 松針畫的太少,省墨的節(jié)奏……</h3> <h3> 老先生的臉有些營養(yǎng)不良,結(jié)果還被栗子老師推薦了,有點意外。</h3> <h3> 有沒有一種無關(guān)風月、不染塵埃、不喧不鬧、時間靜止的感覺?不過上學時幾何沒學好,直接導致房子一邊高一邊低。</h3> <h3> 這幅畫美的仿佛是從六朝煙雨中撈出的一片剪影,可是讓我一畫,真是一言難盡……樓閣愣是讓我畫少了一層,既無氣勢,更無韻味;遠山也很小氣。</h3> <h3> 一筆一筆畫出來的,雖然畫的不好,但還是有柔柔的歡喜從心田里慢慢滲出,只因這樣的生活令我向往……</h3> <h3> 下面這幅畫……啥也不說了,直接捂臉。</h3> <h3> 樹沒畫好,船沒畫好,山也沒畫好,感覺對不住知秋老師;因為老師帶病為我們上課。</h3> <h3> 老師說線條要方折,結(jié)果線條還是很溫柔;上面的顏色也染重了,顯得畫面很不協(xié)調(diào)。</h3> <h3> 這幅圖讓人想起李煜的“浪花有意千里雪”;不過這幅圖也真是考驗人的耐性,畫的膽戰(zhàn)心驚,小心翼翼,生怕哪個線條畫壞了,還好沒有畫亂套。</h3> <h3> 落英繽紛,是否點綴了畫中人的心境?</h3> <h3> 畫中的老先生喝高了。</h3> <h3> 老師推薦了這幅畫,真的很高興。感覺進步了有木有?單位組織書畫展,便拿去顯擺了。還花了一百多元錢裝裱起來,真是太能得瑟了,呵呵。</h3> <h3> 第一次畫大寫意。以前覺得畫寫意不定多瀟灑呢,盡情潑墨,肆意揮灑,酣暢淋漓,結(jié)果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這寫意畫的,上半部分亂云飛渡,下半部分就是染了墨的棉花。</h3> <h3> 這幅漓江歸舟圖必須、必須、必須顯擺一下,因為這是學畫以來第一次上熱門,很有成就感,呵呵。謝謝知秋老師,也謝謝栗子老師!</h3> <h3> 這幅畫畫了兩遍:第一遍,山畫完了才發(fā)現(xiàn)紙裁窄了5厘米,沒給云留地方;無奈又畫了第二遍。雖然畫得不好,但還是喜歡這幅畫的大氣磅礴和空闊瑰麗,那瀑布和河水在洗滌山石的同時,也洗滌了靈魂。</h3> <h3> 濃墨重彩說的就是這幅畫——青綠山水。知秋老師的最后一堂課,怎么也要好好畫,可是耗費了好長時間,還是沒有表現(xiàn)好,水要流到天上去了,水波紋也看著像柳枝,讓人十分郁悶。</h3> <h3> </h3><h3> 學畫的本意,只想閑暇時有點事兒做,畫畫花兒,畫畫草,卻從未想過畫山水;因是零基礎(chǔ),感覺山水好難。感謝知秋老師讓我對山水從認識到有興趣,再次感謝知秋老師!也再次感謝栗子老師和可可老師!</h3><h3><br></h3><h3> 于2019年中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