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安徽亳州何氏第11代掌教何國安阿訇書寫的《臺思米》</p> <p class="ql-block">奉至仁至慈安拉乎之尊名!</p><p class="ql-block">恭喜安徽亳州何氏支脈! 在“離譜”300余年后,重新回歸到何氏族親大家庭。我謹(jǐn)以伊斯蘭最完美的祝安詞,向所有關(guān)注我們的何氏族親們,敬道一聲賽倆目:</p><p class="ql-block">按賽倆目阿萊庫目!</p> <p class="ql-block"> 安徽亳州回族何氏,祖籍北京,先祖爾林,明時在北京東四牌樓清真寺任教,明末清初離開北京,受聘于安徽亳州北京寺。由于諸多歷史原因,逐漸與祖籍失去了聯(lián)系,而且漸行漸遠(yuǎn),至今已300余年。 </p><p class="ql-block"> 大約在2002年左右,我們看到了大廠民宗局辦公室楊寶軍主任編寫出版的“大廠回族史話”,并特別關(guān)注了其中的“何氏家譜”。因為我們世代相傳來自北京,而且還是北京何氏先祖長門的后人。</p><p class="ql-block"> 此何氏家譜注明“長門已絕”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如按家譜上所說,何氏“長門已絕”,那么我們這一支世傳北京何氏長門的后人是來自哪里?為了尋根溯源,我堂兄何忠武攜其兒子何光宇曾經(jīng)兩赴大廠,但遺憾的是:在大廠并沒有見到何氏宗族親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安徽亳州北京清真寺(何玉珍搜集)</p> <p class="ql-block">安徽亳州北京寺提供的北京籍何氏掌教排序名單【何玉珍搜集保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據(jù)安徽亳州北京寺史料記載: 我們是明末清初自北京來到安徽亳州,并在亳州北京清真寺經(jīng)學(xué)傳承了十一代掌教阿訇。如今亳州北京寺懸掛有清乾隆三年何氏(維)字輩掌教掛匾一塊;另有清乾隆二十八年及五十六年何氏(永)字輩掌教古石碑兩塊;民國十年何氏(景)字輩掌教石碑一塊;民國十七年何氏(鳳)字輩掌教石碑一塊。 亳州城里寺有清乾隆四十三年何氏(美)字輩掌教古石碑一塊;光緒三十四年何氏(景)字輩掌教掛匾一塊。另:民國二十年出版的《月華報》“全國清真寺調(diào)查表之安徽亳州”,刊登有何鳯洲,何炳濤父子二位掌教;民國三十二年何鳳崗,民國三十四年何國安祖孫兩位教長,被收錄在《安徽蚌埠地方志》。</p><p class="ql-block"> 安徽亳州北京籍何氏,祖祖輩輩當(dāng)阿訇,住的是清真寺。何氏雖然在安徽亳州300余年,因沒房沒地沒產(chǎn)業(yè),故清朝亳州州志,民國亳縣縣志都沒有被收錄在冊。</p> <p class="ql-block">【經(jīng)學(xué)系傳譜】記載亳州掌教何孔煥(何玉珍搜集)</p> <p class="ql-block"> 清乾隆三年安徽亳州北京寺何維先掌教的掛匾(何玉珍搜集)</p> <p class="ql-block"> 清乾隆二十八年亳州北京寺記載有何永升掌教的古石碑(何玉珍搜集)</p> <p class="ql-block">清乾隆四十三年安徽亳州城里寺記載有何美欽掌教的古石碑(何玉珍搜集)</p> <p class="ql-block">清乾隆五十六年安徽亳州北京寺記載有何永吉掌教的古石碑(何玉珍搜集)</p> <p class="ql-block">清光緒三十四年安徽亳州城里寺何景壁掌教的掛匾(何玉珍搜集)</p> <p class="ql-block">民國十年安徽亳州北京寺記載有何景興掌教的石碑(何玉珍搜集)</p> <p class="ql-block">民國十七年安徽亳州北京寺記載有何鳯洲掌教的石碑(何玉珍搜集)</p> <p class="ql-block">民國二十年“月華報”《全國清真寺調(diào)查報告之安徽亳州》記載何鳯洲,何炳濤父子兩代掌教(何玉珍搜集)</p> <p class="ql-block">安徽亳州義門清真寺,禮拜大殿上梁鐫刻有何鳳崗阿訇的名字。(何玉珍搜集)</p> <p class="ql-block">民國二十年中期何國安阿訇在安徽亳州義門清真寺任教,寺內(nèi)石碑有記載</p><p class="ql-block">(何玉珍搜集)</p> <p class="ql-block">民國三十二年何鳳崗阿訇,民國三十四年何國安阿訇,祖孫兩代在安徽蚌埠黃莊清真寺任教,被收錄在蚌埠【地方宗教志】【何玉珍搜集】</p> <p class="ql-block"> 民國三十年,何氏第十一代掌教何國安阿訇“穿衣掛帳”的圖片(右起第三人為何國安阿訇)(何玉珍保存)</p> <p class="ql-block">1962年何國安阿訇在河南博愛西關(guān)清真寺任教,寺內(nèi)石碑有記載(何玉珍搜集)</p> <p class="ql-block">1972年何國安阿訇在開封東大寺任教,寺內(nèi)石碑有記載(何玉珍搜集)</p> <p class="ql-block">安徽亳州《北京清真寺》何氏十一代掌教名單排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曾在“中穆網(wǎng)”服務(wù)多年,自2009年起借用“中穆網(wǎng)”搭建的網(wǎng)絡(luò)平臺,專門組建了兩個“安徽好友交流群”,并得到了安徽各地阿訇和多斯提們的大力支持(特別感謝北京寺坊上)。他們陸陸續(xù)續(xù)為我提供了以上有關(guān)亳州何氏掌教的石碑,掛匾,地方宗教志,報刊等文獻(xiàn)資料及歷史圖片。我們兄妹僅憑搜集過來的資料信息及世傳下來的歷代掌教名單,順藤摸瓜,逐代追尋,只有參與了才能體會到其中太多的不易與艱難。在此向曾經(jīng)熱心幫助過我們的安徽阿訇,多斯提們表示感謝!祈求安拉乎臺而倆:賜福于幸福安康!兩世吉慶平安!阿米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5年從安徽亳州帶回來的原始資料(何玉珍保存)</p> <p class="ql-block">河南焦作何忠義珍藏的有關(guān)資料</p> <p class="ql-block">河南商丘何忠春珍藏的有關(guān)資料</p> <p class="ql-block"> 2015年亳州何氏族親在兩位(國)字輩何國蘭,何國英長輩的帶領(lǐng)下,到安徽亳州北京寺為何氏先輩何維先掌教掛匾,并為何氏歷代掌教爾林過“乜貼”。事后兩位長輩又從亳州義門(廟集)帶回何氏先祖的原始資料,交由本人保存。</p><p class="ql-block"> 清乾隆三年官府贈予的“誠沛甘霖”之原匾,在文化大革命中丟失,后經(jīng)本人(何氏嫡傳后人何玉珍)多次與亳州北京寺及各方聯(lián)系溝通,搬請安徽著名民族書法家,原合肥清真寺教長許治海老阿訇親筆賜墨,始而又重新復(fù)制懸掛在亳州北京寺。 </p><p class="ql-block"> 2016年,我在“中穆網(wǎng)六安社區(qū)”發(fā)表一篇題為《何氏家族老曬海軼事傳聞》的帖子,引起了正在續(xù)修“何氏家譜”主編何培忠教授的注意,立即想方設(shè)法聯(lián)系我們?!?lt;/p><p class="ql-block"> 2017年11月22日,我堂兄何忠武經(jīng)北京東四清真寺何琪阿訇引薦,在東四清真寺會見了中國社科院研究員,主修何氏家譜的何培忠教授,雙方在親切友好的氣氛中,進(jìn)行了交流與溝通,最終達(dá)成了亳州何氏與大廠何氏是【同宗兩個支脈】的共識。</p> <p class="ql-block">安徽著名民族書法家哈吉許治海老阿訇,親筆賜墨</p> <p class="ql-block">安徽亳州太守官印</p> <p class="ql-block">2017年11月22日何培忠教授與我堂兄在北京東四清真寺會面</p> <p class="ql-block">編修安徽亳州《何氏家譜》三兄妹</p><p class="ql-block">(何忠武. 何玉珍. 何忠惠)</p> <p class="ql-block">2017年12月3日,商丘何氏族親長輩帶兩個兒子到開封共商修譜事宜。</p> <p class="ql-block"> 安徽亳州何氏支脈,系何氏太始祖何也思答兒京城嫡出子祠之遺脈。始祖不花帖木兒承襲太始祖“武德將軍”封號,在京為官《金吾左衛(wèi)右所正千戶》,數(shù)十年后,其后代一支棄官退出軍籍,走上“替主言法,替圣傳教”的道路。多年來,在亳州何氏(國)字輩長輩親人的關(guān)心支持下,安徽亳州何氏家譜,根據(jù)我從安徽各地搜集過來的資料(包括從義門帶回來的祖輩原始資料)經(jīng)過我們兄妹三人近十余年鍥而不舍的堅持和努力,終將各個支脈捋順理清,由我堂妹何忠惠編輯整理,并與大廠何氏宗譜無縫對接融入了一體! </p><p class="ql-block">萬贊全歸調(diào)養(yǎng)眾世界的主!</p> <p>安徽亳州何氏與河北大廠何氏輩分對照表</p> <p class="ql-block">感謝中國社科院研究員何培忠教授,在亳州何氏支脈《認(rèn)祖歸宗》的過程中,對亳州何氏支脈的每一個信息資料,都仔細(xì)研究,認(rèn)真分析,反復(fù)推敲,考核求證,最終使我們何氏同宗兩個支脈無縫對接成功!</p><p class="ql-block">何老師:您辛苦了!</p> <p class="ql-block">感謝大廠民宗局辦公室楊寶軍主任,及時為我提供了大廠“何氏家譜”,給予我們的支持和鼓勵!</p> <p>感謝原中穆網(wǎng)北京社區(qū)首版何廣慶兄弟,于多年前提供的大廠何氏次門代際排字,給予我的支持和鼓勵!</p> <p class="ql-block">亳州何氏三位健在的(國)字輩老人</p> <p class="ql-block">感謝我們的堅強(qiáng)后盾,亳州何氏(國)字輩長輩親人,多年來給予我們的關(guān)心,支持和鼓勵!</p><p class="ql-block">感謝所有關(guān)注我們的何氏宗親!祈求安拉乎賜福于我們及何氏后代子孫!阿米乃!</p><p class="ql-block">恭喜我們何氏家族大團(tuán)圓!</p><p class="ql-block">恭喜安徽亳州何氏支脈!</p><p class="ql-block">我們同喜同賀!</p><p class="ql-block">艾里哈目都林倆希!</p><p class="ql-block">蘭比里阿萊米乃!</p><p class="ql-block">亳州何氏嫡傳后人:</p><p class="ql-block">哈吉,阿米娜提,何玉珍</p><p class="ql-block">2010年9月10日于鄭州</p> <h3>2019年11月18日何氏族親相聚在鄭州</h3> <p>本次修譜續(xù)的十個字:</p><p>繼 賢 沐 圣 宗,</p><p>闊 懷 安 鴻 生。</p><p>* * * * * * * * * * *</p><p>勿 忘 再 接 續(xù),</p><p>世 代 永 傳 承。</p> <p> </p> <p class="ql-block">續(xù)修《何氏家譜》工作組名單</p> <p class="ql-block">安徽亳州何氏族親為續(xù)修《何氏家譜》出散的善款(乜貼)</p> <p class="ql-block">共計:一萬兩千元整</p><p class="ql-block">哈吉. 阿米娜提. 何玉珍</p><p class="ql-block">2021年2月16日整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