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圖/文:董敏</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2009年建國60周年之際,來自合肥的一群耄耋老人登上了北京人民大會堂的舞臺,他們用澎湃激情唱響了對祖國母親的熱愛,對幸福生活的贊美。帶領(lǐng)這些老人登上舞臺上的是來自合肥“彩虹合唱團”的合唱老師兼指揮,她名叫張健。</h3> <h3>年近八旬的張健老師,出生在知識分子家庭,從小受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高中畢業(yè)后考入當時的安徽師范學院藝術(shù)系。<br></h3><h3><br></h3><h3></h3> <h3>1961年,張健順利完成學業(yè),參加工作。</h3> <h3>畢業(yè)后的張健被分配到銅陵一中,后調(diào)入安徽體育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共任教41年之久,一直從事音樂教學工作。</h3> <h3>在職期間,張健勤勤懇懇地工作,在完成正常教學任務之后,課余時間又投身到學校的文藝活動中去,組織學生排練節(jié)目,多次獲得獎勵。</h3> <h3>她既是學生們喜愛的好老師,又是他們的知心朋友。</h3> <h3>2002年,張健正式退休。退休后的她發(fā)揮自己專業(yè)特長,多年來奔走于多所老年大學與合唱團之間,擔任合唱教學和指揮。江汽廠、43所、省建行、省電力公司、省軍區(qū)干休四所、鐵四局老大、合工大老教師合唱團等許多單位,都留下她的足跡。她用自己所學的樂理知識,給予大家在聲樂上的幫助和支持,豐富了退休人員的業(yè)余生活。圖為張老師在叉車廠老年大學的課堂上。</h3> <h3>2004年,張健在省婦兒中心女子學院歌唱班任教。隨著合唱班成員的增加,“彩虹合唱團”應運而生。</h3> <h3>2005年,時任全國婦聯(lián)名譽主席的彭珮云同志到婦兒中心看望大家。合唱班的學員在張健的指揮下,現(xiàn)場演唱《誰也不知道》、《大家唱》受到了一直好評。圖為彭珮云同志與大家合影留念。</h3> <h3>合唱班成立之初,也得到了省領(lǐng)導的支持和鼓勵。圖為時任副省長花建慧和省婦聯(lián)黃紅主席看望合唱班成員。</h3> <h3>在平時的教學中,張健老師會根據(jù)實際情況,帶領(lǐng)大家學唱許多膾炙人口的中外歌曲。</h3> <h3>團員們在張老師的帶領(lǐng)下,不僅僅是單純的學習唱歌,更是積極投身于公益活動。重陽節(jié)到福利院為孤寡老人送溫暖;08年汶川地震,他們踴躍捐錢捐物;奧運會期間,他們多次參加演出活動。圖為師生們?yōu)榘由鐓^(qū)貧困戶捐款。</h3> <h3>美妙的音樂也是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2009年5月,合唱團接待布隆迪國家領(lǐng)導人,張健老師現(xiàn)場演示教學。</h3> <h3>如今,合唱團團員保持在八十人左右,他們平均年齡六十多歲,其中年齡最大的一位八十六歲。每周兩次的集中訓練,大部分團員都是風雨無阻的趕來,他們對音樂的熱愛,常常感動著張老師。</h3> <h3>這是張老師在課堂上講解如何發(fā)聲,如何換氣。并分析歌詞的含義,怎樣在演唱中投入感情。細致耐心的講解,讓合唱團團員收益匪淺。</h3> <h3>上課的時候張老師與團員之間是師生關(guān)系,課余期間她們又變成親密無間的好朋友。大家都在合唱團找到了歸屬感,音樂更是豐富了他們的退休生活,日子變得豐富多彩起來,不再有無所事事的孤獨感。圖為節(jié)假日期間,師生共同外出游玩。</h3> <h3>漸漸地隨著“彩虹合唱團”的名氣越來越大,他們開始走出國門。2010年10月,赴韓參加“中韓中老年藝術(shù)愛好者演出慶典,獲得最佳表演獎;2012年5月,赴臺參加“樂享 .文化”兩岸三地中老年藝術(shù)節(jié),獲得金獎;2013年8月,赴俄羅斯參加“圣彼得堡—伏爾加合唱之旅”獲優(yōu)秀演唱獎;2014年11月,合唱團走進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唱《乘著歌聲的翅膀》、《葡萄園夜曲》獲得金獎;2017年,參加第四屆斯德哥爾摩國際藝術(shù)節(jié)暨“夕陽紅”第十六屆國際中老年合唱節(jié),榮獲金獎。張健老師還在圣彼得堡合唱節(jié)上指揮全場觀眾同唱前蘇聯(lián)歌曲《祖國進行曲》,臺下不少當?shù)赜^眾激動地邊流淚邊跟著節(jié)拍合唱,現(xiàn)場的氣氛達到高潮。</h3> <h3>最令合唱團難忘的是2009年8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新中國成立60周年全國中老年優(yōu)秀節(jié)目匯演,他們站在莊嚴的人民大會堂舞臺上,演唱的《雨后彩虹》、《安徽 我可愛的家鄉(xiāng)》,在40多個參賽隊伍中表現(xiàn)突出,得到了現(xiàn)場評委的一致好評,榮獲鳳凰金獎。</h3> <h3>這是在人民大會堂現(xiàn)場演出的實況。</h3> <h3>圖為張健老師代表合唱團上臺領(lǐng)獎。</h3> <h3>這是演出活動結(jié)束后,部分團員在人民大會堂前合影留念。</h3> <h3>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彩虹合唱團”一行60余人再次受邀赴京,參加“中華老人文化交流促進會”的活動,并登上國家大劇院的舞臺。在舞臺上他們用美妙動人的歌聲再次打動評委和觀眾,榮獲了“最美和聲”團隊獎。</h3> <h3>金色的獎杯在默默訴說著那個光榮的瞬間。</h3> <h3>張健老師經(jīng)常說:合唱團取得的每一次成績,與團員們的努力是分不開的。這些優(yōu)秀的合唱團團員,退休前都曾為國家建設(shè)獻出過一份力量。他,曾工作在科研院所,為祖國的軍事研究做出過重大貢獻;她,曾在抗美援朝戰(zhàn)場上出生入死,保家衛(wèi)國;他,曾工作在電力系統(tǒng),為千家萬戶送去光明;他,曾是新聞工作者,及時傳遞黨中央的決策。就是這樣一群曾在風華正茂的歲月里,為共和國的發(fā)展與建設(shè)做出重要貢獻的老人,退休后為了共同的愛好走到一起,他們相遇在彩虹之下。讓我們記住這些可愛的老人年輕時的模樣。</h3> <h3>在張健老師帶領(lǐng)下的“彩虹合唱團”之所以能發(fā)展到今天,是新時代的老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對音樂的熱愛和執(zhí)著,是對精神文化的追求,更是國家富強的體現(xiàn)。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樂,體現(xiàn)在彩虹合唱團每個人的身上。愿他們伴著美妙的歌聲,乘著歌聲的翅膀,幸福愉快地度過金色晚年。</h3> <h3>(感謝彩虹合唱團部分老同志提供的珍貴老照片,感謝張健老師提供的演出照片和珍貴圖片資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