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夏末秋初,四川陽光藝術(shù)團在我市上演了一臺大型詩樂舞劇《川江花雨》,這一視覺盛宴,極大地給人以視覺的沖擊和震撼,讓人們不僅重新了解了巴蜀大地的經(jīng)年歷史底蘊,也給人們的生活予以新的啟迪。</b></h1><h3><b><br></b></h3> <h1><b style=""> </b></h1> <h1><b> 燈光漸亮,高亢的號子聲,把人們的思緒帶入那遙遠的年代,</b></h1> <h1><b> 洶涌激蕩的長江之水,沖刷著巖石,留下了不朽的歷史印痕,</b></h1> <h1><b> 纖夫的繩索在磐石上刻下的條條深溝,向人們展示著不屈民族頑強拼搏經(jīng)久不息,戰(zhàn)天斗地的豪邁氣概。</b></h1> <h1><b> “湯谷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于鳥”傳說中太陽女兒的化身,飛臨古蜀大地,她的歌聲落入山野,群山綠樹成蔭,衣袖掠過枝頭,便香漂四溢,花團錦簇,羽翼飄落山間便有了蜿蜒的川江,她那溫暖的陽光灑遍大地,便有了古蜀天地不朽的蒼生。</b></h1> <h1><b> 一灣江水天上來,兩岸青山接畫檐,春江歲月,天府初成,智慧和勤勞,繪作都江堰的不朽,桃源結(jié)義,羽扇綸巾的傳奇故事,繼往開來的三峽大壩的輝煌,不斷續(xù)寫著新的樂章</b></h1> <h1><b> 紅燈漫舞,水袖羅衫,輕歌曼舞,麗人婀娜,再現(xiàn)了盛唐婉韻,那年月的福光盛世,令人不知今日是何年。</b></h1> <h1><b> 不朽的歷史,在勤勞人民的奮發(fā)下續(xù)寫著新的篇章,滾滾的川江水潤育出一代代商賈名人,在風(fēng)雨中間行,在天地間掘取,在歷史的進程中不屈不撓,博天斗地,</b></h1> <h1><b> 川江的文化,無不浸潤著巴蜀大地,人杰地靈,英雄輩出,儒家,道家,相輔相成,山水間的亭臺樓閣,飽含了濃墨重筆的雕琢,演繹著紅塵序曲的新篇章,顯現(xiàn)著古老智慧和文化底蘊。</b></h1> <h1><b> 水為萬物之源,那川江經(jīng)久不息之水,滋潤了巴蜀大地,養(yǎng)育著一方生靈,勤勞的人們,用它澆田灌地繁衍生息,并用那甘甜釀造出醇香四溢的酒,名揚四海,醉了山,醉了地,給生活平添了幾分曼妙,</b></h1> <h1><b> </b></h1> <h1><b> 雨打芭蕉,綠了山,綠了水,天地間生機盎然,忙碌的人們採那茶山上的嫩葉,田間地頭的收獲,歡愉的笑語蕩漾在山崗田間,祝福又一個豐收年。</b></h1> <h1><b> 勤勞智慧的巴蜀人家,在歷史的進程中用三尺三的黃楊扁擔(dān)擔(dān)過山,挑過河,挑出了一個幸福的新生活</b></h1> <h1><b> 一蓑一笠一扁舟,不釣江南水里游,瘦竹在手臨風(fēng)握,笑看蜀南竹海樓,青翠的竹海,孕育了稀世的珍寶,熊貓,憨態(tài)可掬</b></h1> <h1><b> 天府之國,依山而建,寬不寬窄不窄,高低相間,左鄰右舍,巷子內(nèi)外,一壺清茶,伴著春秋冬夏,講述著古往今來,演繹著市井變化。</b></h1> <h1><b> 青石板路上的雨水,刷不盡歷史刻下的年輪,今天的故事依然會有未來人流傳千古,淅瀝瀝雨給世間沖刷的更清澈,</b></h1> <h1><b> 巴蜀大地,歷史長河激蕩豪邁,多少故事講不盡春秋史,多少章節(jié)演繹不完未來韶華,掬川江之水化春雨,灑向大地盡飛花</b></h1> <h1><b> 編 后 語</b></h1><h1><b> 曲終人散,然而這一史詩般的樂章給人不僅是視覺上的盛宴,更感嘆和欽佩其中的藝術(shù)內(nèi)涵及演員的刻苦努力。全體演員來自北京,成都,昆明,呼和浩特四地四百多名退休人員,年齡最大的70歲,最小的57歲,并且決大多數(shù)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知青。</b></h1><h1><b> 由此可見,他們的排練很是艱難,但經(jīng)過堅持不懈的努力,達到很高的水準(zhǔn),不得不為他們點贊。</b></h1><h1><b> 同時也從他們身上看到對人生對生活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和永不言敗的正能量</b></h1><h1><b> 祝福陽光藝術(shù)團把他們的藝術(shù)作品像春雨灑遍大江南北,不斷創(chuàng)造輝煌。</b></h1><h3><b> </b></h3> <h1><b> 編輯 奧斯卡</b></h1><h1><b> 攝影 奧斯卡</b></h1><h1><b> 文字 奧斯卡</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