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朱愛華</h3> <h3></h3><h1> 這是初秋的一個午后,這個季節(jié)雖然淡去了春暖花開的明媚,但卻迎來了秋的爽朗,秋的豐盈。9月1日,繼《記憶大連老街》之后,嵇汝廣的新書《青泥印記/時間中的大連》與讀者見面了。聽到這個消息,作為汝廣多年的朋友,為他高興,為讀者高興。</h1><h3></h3> <h1><b> 嵇汝廣新作,還有少量余書,有需要請留言。</b></h1> <h3><font color="#808080">嵇汝廣在新書發(fā)布現(xiàn)場</font></h3> <h5><font color="#808080">現(xiàn)場座無虛席 </font></h5><h1> 有了這本書,汝廣的文保旅途又站到了一個新的起點并多了一份美麗的珍藏,而熱愛大連老街的朋友,又多了一個追溯往日時光和慰藉心靈的地方!</h1> <h3><font color="#808080"> 在新書發(fā)布現(xiàn)場,發(fā)言者感嘆流逝的日子,抒發(fā)對陪伴自己長大的老街老屋的情感……左上圖的那位青年從熱河趕來,只為了表達對老大連的那份愛!</font></h3> <h3> 這是一個以癡迷老街為主業(yè),一個不會經(jīng)營人際關(guān)系的人。</h3> <h3><font color="#808080">為讀者簽字留念</font></h3> <h1> 雖然保護老街的活動我參加了許多,但是印象最深的當屬2010年前后,以汝廣為主組織的三次較大規(guī)模的城市記憶拍攝活動,人數(shù)多,主題明,效果好。當時熱血沸騰的我們不分夏日酷暑,還是數(shù)九寒天,懷著一顆對城市赤誠的心,奔走在勝利橋、鳳鳴街和南山等地,以拍攝老街、老建筑的方式,向市民宣傳保護老街的意義,支持城市申報“歷史文化名城”。</h1> <h3> 這座現(xiàn)在成為是市美術(shù)館的小洋樓,位于俄羅斯一條街街南口,建于1900年。俄占時期為東清輪船公司社址,日占時期先后為關(guān)東州民政署(1905~1908年)和日本橋圖書館。大連解放后為東北資源館的組成部分,后改為住宅。已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h3> <h3> 小洋樓正面,這是九十年代末改造后的樣子。舊屋改造,堪稱一個成功的案例。</h3> <h1> 2010年1月3日這天嗄嗄冷,是入冬后最冷的一天,拍攝隊到勝利橋(俄羅斯一條街一帶)拍攝俄式老房子。那天風很大,手放在外面一會就凍得生疼。起初我以為參加的人不會多,但到了現(xiàn)場一看,還是有六七十人來了,不僅有老人,還有孩子,不僅有攝影大腕,還有許多初學者。在那一年的活動里,文保志愿者很賣力,媒體很給力,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國青年報、大連日報、半島晨報、新商報等媒體的記者分別采訪我們。還有中國文化報、東北之窗等媒體也做了相關(guān)報道。</h1><h1> </h1> <h3><font color="#808080"> 2011年,一些大連老居民舉辦沙龍,研討老街保護。他們既嘆息民間文保聲音的羸弱,也為越來越多的人文保意識的覺醒而高興。</font></h3> <h1> 我的一位老領導總說我是個戀舊的人,這話說對了一半,其實我是喜新不厭舊。新與舊和諧相處,才是我的所求。我的童年、少年和中年都生活在高爾基路,緊鄰鳳鳴街,那一帶的老房子幾乎都是和風歐式風格,建筑十分精美,很少重樣??上У氖?998年,先是高爾基路以南的老房子動遷,時隔12年又開始扒鳳鳴街。這讓熱愛大連獨特風貌的人們很受傷,眼看著城市那些典雅的“老建筑”正被一些花里胡哨的“小鮮肉”所取代,讓人痛心疾首,又常無可奈何。</h1> <h3><font color="#808080"> 鐵錘砸碎的是老屋,破碎的是民心。</font></h3> <h3><font color="#808080"> 曾經(jīng)典雅的西式候船廳,在世界任何一個港口都不落后,九十年代拆了。</font></h3> <h3> 明照寺,設計者谷口素綠,1937年左右竣工。解放后用為旅大文工團,大連話劇團、大連歌舞團及大連藝術(shù)學校用房, 畫家劉小燕遺畫。九十年代,在任何一座城市,它都極可能被列為保護的對象,卻在1997年被敗家子拆了蓋大板樓〈見下圖〉。</h3> <h3><font color="#808080"> 有誰還記得它,星海公園這棟典雅別致的小白樓,九十年代消失了。和它一齊消失的還有旁邊的“將軍樓”。</font></h3> <h3><font color="#808080">大連青云街正在消失的老房子</font></h3> <h3><font color="#808080"> 建于五十年代的“大銅人”立在市內(nèi)廣場好好的,九十年代硬被坼遷至旅順。</font></h3> <h3><font color="#808080"> 老建筑改造要慎之又慎,要修舊如故,不能留下敗筆,像2016年進行的勝利橋維修,就是一個大敗筆。我不多說,大家有興趣自己百度出勝利橋老照片,對比維修后的橋,一看便知,知后想哭!</font></h3> <h3><font color="#808080">鳳鳴街之殤!</font></h3><h3><font color="#808080">圖為同一幢小樓被扒前后。</font><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span></h3> <h3><font color="#808080"> 鳳鳴街拆下的“鋼磚”都去了哪里,許多被曰本韓國人買去作裝飾墻。精明的商人從這些有歷史,質(zhì)量好的磚頭里嗅到了商機。我在現(xiàn)場也以一元一塊的價格從碼磚垛的農(nóng)民工手中買了兩塊,用小鏟輕敲磚頭,傳來悅耳的金屬聲,</font></h3> <h3><br></h3><h3><font color="#808080"> 鳳鳴街的拆除,傷了許多市民的心!2011年1月4曰,人民日報發(fā)表了一組我采寫的圖文《鳳鳴街該不該拆?》,在大連文保界弄得動靜挺大。隨后人民日報又派了兩名記者來大連,以城市老街保護為話題用了一個整版做了深度報道。這段往事歷歷在目,恍若昨天。</font></h3> <h3><font color="#808080">遠去的鳳鳴街,揮不去的美麗。</font></h3> <h3><font color="#808080"> 鳳鳴街上過去有近200棟不重樣的和風歐式小洋樓,八十多年前,這些小洋樓就有了煤氣,暖氣,飄窗,地板,水沖式廁所等現(xiàn)代元素。這樣成規(guī)模的老街,在大連市內(nèi)已十分罕見。2010年冬老街拆了,九年過去了,拆后啥樣現(xiàn)在啥樣。</font></h3> <h3><font color="#808080"> 緊鄰鳳鳴街的高爾基路曾槐花飄香,后來梧桐成蔭,綠樹掩映的幾十棟小洋樓,目前僅存下郭安娜、劉長春舊居〈上圖〉和部隊產(chǎn)權(quán)的五六棟小洋樓。</font></h3> <h3><font color="#808080"> 老體育場一帶的日本屋。版畫作者陳豪的前半生就居住在這里。</font></h3> <h3><font color="#808080"> 大連黑石礁星海老房子,它們和太陽溝一樣,產(chǎn)權(quán)大多屬于部隊。拜托戰(zhàn)友們,好好保護呀!它們之于城市來講,堪比金子一樣珍貴。</font></h3> <h3><font color="#808080"> 兩次世界大戰(zhàn),上百名猶太人流亡到大連。這棟位于南山的建筑居住過立陶宛猶太人。</font></h3> <h3><font color="#808080"> 看過電視劇《懸崖》吧,這是劇中中共諜報員的“家”,去南山能找到它。</font></h3> <h3><font color="#808080">當年美國領事館深藏在南山。</font></h3> <h3> 全國重點保護文物,沙俄占據(jù)大連時最早的市政廳,如今是這個樣子。</h3> <h3><font color="#808080"> 大連唯一的木刻楞,有近百年歷史了,就在俄羅斯一條街北頭市政廳舊址后身,鐵路產(chǎn)權(quán)。大連許多老建筑能留下來,得感謝部隊和鐵路。</font></h3> <h3><font color="#808080">木刻楞內(nèi)景</font></h3> <h3><font color="#808080">南山老宅</font></h3> <h3><font color="#808080">勝利橋老宅</font></h3> <h3><font color="#808080"> 甘井子山中村老屋</font></h3> <h3><font color="#808080"> 五二三廠石頭住宅</font></h3> <h3><font color="#808080"> 旅順406醫(yī)院的老建筑由一百年前的沙俄工程師設計監(jiān)造,使用至今。</font></h3> <h3><font color="#808080">躲在進步電影院身后的老房子</font></h3> <h3><font color="#808080"> 媒體人在采訪</font></h3> <h1> 保護者的行動在2010年加快了腳步,大家在與時間賽跑,汝廣總是跑在前面的那個人。他常拿青島比大連,感嘆我們在保護城市特色上的落后。為了這些老街老宅的保護,他可謂是傾盡心力,先后找了許多相關(guān)部門的領導,人大代表和政協(xié)委員,撰寫了數(shù)不清的提案,在報紙、電臺、電視上不斷發(fā)聲,講述老街故事和保護的意義。許多近代名人在大連鮮為人知的陳年軼事,在他和大家的不懈努力下浮出水面,讓大連更富歷史感。如果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熱愛,誰會把挖掘、粘接這些歷史的碎片當成事業(yè)干?</h1><h1> 有一年,我不經(jīng)意間看到一個人在中山公園華宮古玩市場安靜地站著,腳下有些書冊,地上鋪個藍色橫幅,上面寫的是“保護城市歷史文脈,申報歷史文化名城”。陽光下,他單薄的身軀顯得很高大,但那一刻,我也感覺他很孤獨。他是嵇汝廣。</h1><h3> 老街老建筑保護,還是要喚醒更多人的覺悟,只靠幾個人孤軍深入不行。</h3> <h3><font color="#808080"> 孩子,記住這是咱的老家〈設計臺詞〉。</font></h3> <h3><font color="#808080">圖為建筑師廖原在辦老街講座。</font></h3> <h3>圖為十年前市電視臺舉辦的一項活動。</h3> <h3> 走在西方古的老街道上,仿佛讓人感覺是在夢中行走。老舊的街道和建筑,豐富的文化沉淀和精神內(nèi)涵,讓舊城有著令人肅然起敬的美麗。而這,恰恰是我們所缺乏的。長期以來,許多城市重GDP增長而輕文化財富的積累,重短期的奢華而忽略長久的規(guī)劃。雖然,舊城不斷被新城取代,但人們的歸宿感卻在降低,千城一面的窘境,讓城市景觀變得越來越難看,人們的內(nèi)心也越來越焦慮。我們?yōu)槭裁床荒芤园倌甑难酃鈦硪?guī)劃我們的城市呢?</h3> <h3><font color="#808080"> 五二三廠老俱樂部</font></h3> <h3> 說到舊城改造和保護老街,走筆至此的我突然想到了剛剛過去的那場臺風,一下子讓許多城市的寬大街道變成了河道。為什么會這樣?因為我們的城市管理理念落后,往往把精力放在地面,而忽略了“下水”,看看我們的城市,如果一條街道三年不挖,似乎就是奇跡,各種管道大多浮皮潦草地埋在地下。大家知道,德國等許歐洲國家在一百年前,其下水道就寬敞得令人瞠目。不折騰的百年下水道,在悄無聲息中節(jié)約著城市的財富,提升著城市的運行效率和人們的生活質(zhì)量。老建筑保護也是這個道理,或許留下了那些有保留價值的老街老建筑,政府少賣了幾塊地,少蓋了幾棟樓,但從長遠看,厚重的文化積累,可觸摸的歷史,受益的還是這座城市和住在這兒的居民。</h3> <h3> 因此,我們在城市規(guī)劃方面,就是要多汲取研究機構(gòu)和公眾的意見建議,作出一個真正具有長遠戰(zhàn)略眼光的規(guī)劃,一旦通過,即賦予其法律效力,任何人都必須按照規(guī)劃進行城市建設,不能胡來。這次東關(guān)街終于得以保留,我們?yōu)槌鞘泄芾碚咭?guī)劃者點贊,更為保護這條老街做出貢獻的人們點贊!??????</h3> <h3> 我的同事林蔚說得好:總有些人和事讓人難忘,而承載著這氣息的老物件,老建筑,老街是會說話的,這就是念想兒。別讓孩子們找不到家!</h3> <h1> 城市建筑比什么?比的是文化而不是高度。保留好大連的老建筑,不僅僅是為城市留下比較完整的歷史街區(qū),而是留下城市凝固的記憶,保護好城市文脈的同時也為發(fā)展旅游增添了歷史文化資源歷史建筑是全人類的文化遺產(chǎn),是城市凝固的記憶,是一座城市區(qū)別于其它城市的標志性符號,是地域文化的代表,是城市的魂。在目前被人們詬病的“千城一面”式的城市化改造中,保護好老建筑、老街區(qū)顯得彌足珍貴。</h1><h1> </h1> <h3>這兩圖選自颯颯美篇</h3> <h1> 有人說,那些房子太舊了,不適宜人居。這話也有一定道理,但絕不是扒老房的絕對理由。我們?yōu)槭裁床荒軐⒂写硇缘睦险獠啃夼f如故,內(nèi)部進行現(xiàn)代化裝修呢?再貨幣疏散部分居民,還老宅合理的人居密度,如果這樣不就兩全真美了嗎?!<br></h1> <h3><font color="#808080">老鄰居</font></h3> <h1> “假如能夠回到往日時光,哪怕只有一個晚上”是《往日時光》里的一句歌詞,我很喜歡??焖倭魇诺娜兆?,匆匆忙忙的生活,我們太需要好好地靜下心來,哪怕只用一個晚上,認真想一想,我們到底需要一座什么樣的城。</h1><h3> </h3><h3> 2019年9月1日</h3> <h1> 我們高興地看到,這座城市從管理者到廣大市民,越來越意識到有特色的老街老建筑對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突出城市風貌的極端重要性。愿我們以東關(guān)街和太陽溝保護為契機,像保護眼晴一樣愛護好現(xiàn)有老街老建筑,乃至每一塊磚,每一片瓦,讓老大連與新城市相互輝映,攜手前行!</h1> <h3> 有部分照片來自嵇汝廣和網(wǎng)絡,謹表感謝。</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