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黃山腳下的富堨村是一個人杰地靈的地方。村子不大,但很有歷史。唐乾符二年,也就是公元875年,越國公汪華11世嫡孫汪遇游黃山途經鳳凰嶺,見此地遠峰環(huán)繞,溪水清碧,平野寬闊,大可安居,便率族人來此開村,辟野為田,攔河成堨,引流灌溉,漸至五谷豐稔,人丁衍盛,富甲一方,里人稱村名曰富堨。</h3> <h3> 富堨村的木榨老油坊,也有百來年的歷史了,已經被定為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br></h3><h3> 相比機榨的油,用老辦法木榨的油沒有經過高溫高壓,植物的本質本色本味保存完好,香氣濃郁,可口益身,當地的民眾十分喜歡,盡管成本很高,卻也保存延續(xù)下來了。</h3> <h3> 老油坊大概200多平方米。高高的木架子上面布滿了蜘蛛網,沉重的大石塊懸吊在架子上。兩個巨大楓木做成的油槽橫臥兩側。用當地生產的芝麻、花生或者菜籽兒等原料,經過炒.、蒸等工序之后,做成餅狀,一塊一塊整齊的排放在木槽內,然后工人會拉起大石塊將黃檀木做的楔子一根一根打進去,直到把油榨出來為止。</h3><h3><br></h3> <h3> 工人們大都40多歲,他們肌肉強壯,骨骼堅硬。在盛夏高溫下,光著膀子干活,一身黝黑的肌肉汗水淋淋,線條凸突,十分搶眼。打楔過程中,他們高舉巨石,變換步法,有力準確地打入楔子。同時,隨著步伐的變換和力量的大小不時喊出各種號子。這種出自胸腔的吼聲,帶著爆發(fā)力奪口而出,驚天地,泣鬼神,氣勢無限,十分震撼。這是一個展示男子漢力量的活兒。<br></h3><h3> </h3> <h3> 從蒸煮原料,到亮閃閃的新油流出,整個場面沖擊力十分強,充滿了豐富的人文底蘊和強烈的歷史感,本來縱向的歷史似乎變成了平面。歷史在此定格。自身其中,就像在一個穿越時空的強大磁場中,不由自禁的熱血沸騰,深深地感到生活的無限推力和人類追求美好的力量。</h3> <h3> 我仔細觀察過,工人舉巨石打楔是有特定步伐和節(jié)奏的。從拉石、推石、轉身、舉石,到送石打向木楔,走出一個長形的八字。身體協(xié)調,筋骨強壯,腳步優(yōu)美,影過風起。整個過程中,工人身上的肌肉凸起,加上滿身的汗水,陽剛之壯,美輪美奐,百看不厭。特別是舉石過頂時一聲大吼,滿室震顫,置身現場,真是有一種力挽北斗,氣吞山河的感覺。特別是他們拉送巨石轉身的動作,就是相片中的單腳為軸360度轉身,節(jié)奏感特別強,而且十分有技巧,稱得上是充滿陽剛之氣的油坊華爾茲。要知道那塊石頭有240斤之重!</h3><h3> </h3> <h3> 木榨油是有季節(jié)的,并不是天天都有。一般來說,半個多月左右開榨一次。一次大概三五天不等,看原料的多少。在富堨油坊做木榨的一般有4個工人,他們身材并不高大,但看上去渾身是勁兒。</h3> <h3> 這種古老的榨油方式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工人們的豪爽,粗獷,純樸,直率,在物欲橫流的濁混社會顯得至清至碧,光彩耀人,極為寶貴。當汗水隨著他們赤裸的膊背流淌下來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一代一代中國傳統(tǒng)的傳承,是人與自然相輔相成的發(fā)展,是勞動中力量的展示和凝固。。<br></h3> <h3> 美在大眾之中,亦在勞動之中。</h3><h3> 風起于清萍,美孕于平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