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位于中亞中部。是著名的絲綢之路上的古國,國土面積44.89萬平方公里,人口數(shù)量3400多萬,主要民族是烏孜別克族、首都塔什干,1991年8月31日宣布獨立,成立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烏茲別克斯坦自然資源非常豐富,在獨聯(lián)體中是經(jīng)濟實力較強的國家。</h3> <h3>從塔吉克斯坦國家邊境小鎮(zhèn)貝克博得辦理了出境手續(xù),我們一行人推著行李箱??又到烏茲別克斯坦這方辦里入境,來來回回排好幾回隊,兩國之間的中心地帶距離足有四百多米遠,正中午冒著41度的高溫在無遮擋的太陽下行走,可以想像我們狼狽不堪的樣子。唯一得到欣慰的是辦理出入境手續(xù)沒有出現(xiàn)麻煩。</h3> <h3>過了海關,烏茲別克斯坦這邊的導游早已等在路邊,這時已經(jīng)下午兩點了,距首都喀什干還要開近兩個小時的車程,上車后我們急著問什么時候能吃午飯??,導游說要到喀什干,因為早已訂好了,導游是個烏茲別克斯坦小伙子,在中國山東師范大學學習了3年的中文,他己想到我們肯定又渴又餓了,所以剛開出邊境線遇到一個水果攤就讓司機停下車,買了一個西瓜我們一起吃了起來。這兒的西瓜??又大又甜還貝兒便宜,差不多30斤左右的西瓜才合人民幣10元錢,可惜太遠了,要不然帶回家?guī)讉€吃??。</h3> <h3>塔什干、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的首都,烏茲別克語意為"石頭城",中亞地區(qū)第一大且人口最多的城市,是該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商業(yè)樞紐之一,我國古代西域大使張騫、法顯、都曾在這里留下過足跡??,玄奘取經(jīng)也曾從這里走過,有文獻記載,塔什干已經(jīng)有2500多年的歷史了。寬寬的大馬路,上下都是四車道,現(xiàn)代化建筑被寬松地碼放在路兩旁,處處彰顯大城巿的氣質(zhì)。</h3> <h3>地震紀念碑。1966年4月26日凌晨,塔什干發(fā)生了一次九級大地震,此次地震幾乎摧毀了整個城市,死亡14人,使30多萬人無家??可歸,震后城市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重建,1976年由一名來自莫斯科的建筑師與當?shù)氐墓そ硞兒献?,在發(fā)生地震的市內(nèi)廣場上建立了一座特殊的紀念碑,以使人們永遠銘記那場重大的自然災害和死難者,紀念碑建筑主體造型宏偉:前面是一個男人勇敢地守護著自己的家,后來的女人手里報著一個孩子,突出展現(xiàn)了人類勇于與大自然災害進行斗爭的不屈精神,紀念碑的前下方是一塊方石,其中一面有裂縫并刻有地震發(fā)生的日期1966年4月26日,而另一面刻有一個石鐘,石鐘上的時間定格在5點24分,即發(fā)生大地震的那一刻?,F(xiàn)在這里也是一個街心公園,經(jīng)常有市民到這里敬獻鮮花來緬懷在地震中的遇難者。</h3> <h3>獨立廣場。為紀念烏茲別克斯坦獨立而建造的。</h3> <h3>游覽歷史氣息濃郁的Khazret伊瑪目建筑群,伊瑪目在阿拉伯語中是首領、領導人的意思。這里包括AruBakr-Shoshi陵墓、墓主人是最早的穆斯林伊瑪目之一,他也是16世紀著名的詩人和預言家。</h3> <h3>西班尼王朝的統(tǒng)治者Suyunid可汗修建的Barakhon經(jīng)學院。</h3> <h3>哈斯特伊瑪目清真寺???,這是塔什干最大的清真寺,主建筑有著綠色和藍色的優(yōu)美的彩繪圓形屋頂。清真寺里收藏著世界上僅存的三本7世紀古蘭經(jīng)的其中一本,《古蘭經(jīng)》也叫《奧斯曼古蘭經(jīng)》,據(jù)說這是現(xiàn)今全世界保留下來最古老的古蘭經(jīng)。</h3> <h3>中間玻璃柜里是世界上最大最早的古蘭經(jīng)之一。</h3> <h3>塔什干最著名的圓頂大巴扎。是一個大農(nóng)貿(mào)巿場,市場里主要物品是居民生活用品,物品豐富,價格實惠。</h3> <h3>從首都塔什干到撤馬爾罕我們乘坐的是烏茲別克斯坦的高鐵??,高鐵是由西班牙人建設的,坐在火車上真的感覺與我國的高鐵差遠了,鐵軌有很多接縫,咣當咣當?shù)木拖笞谖覈崴俚木G皮火車上的感覺,而且晃動的厲害,咣當了兩個小時后我們到了撒馬爾罕,這座城市也是中亞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是古代帖木兒帝國的首都,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通道,據(jù)今己有2200年歷史了。</h3> <h3>撒馬爾罕素有"中亞的雅典"之稱,2200年以來,印度、波斯、突厥、中國等國家都曾在此留下足跡,同時留下的還有燦爛的精神財富,這使撒馬爾罕成為公認的世界文明的十字路口,諸多古代文明交融碰撞,經(jīng)過歷史更迭和歲月發(fā)酵,將撒馬爾罕建造成一座美倫美換的古城勝景。烏茲別克斯坦有31處世界文化遺產(chǎn),其中撒馬爾罕就獨占11 個。</h3> <h3>撒馬爾罕也是烏茲別克斯坦首任總統(tǒng)卡里莫夫的故鄉(xiāng),是烏茲別克著名的旅游勝地、國家文化中心城市之一,市內(nèi)有許多高等學校和科研中心,獨聯(lián)體國家唯一的一所大卡拉庫爾羔羊??養(yǎng)殖研究所就在撒馬爾罕。這里是第一任總統(tǒng)上學的學校。</h3> <h3>撒馬爾罕古里.埃米尓陵,這里是帖木兒及其后嗣之陵墓,埃米爾.帖木兒出生在撒馬爾罕以南的碣石,今烏茲別克斯坦沙赫里薩布茲,帖木兒是中亞地區(qū)14世紀中下頁的統(tǒng)治者和軍事首領,在他的統(tǒng)治下建立了帖木兒帝國。這座建于15世紀的陵墓,造型非常壯觀,色彩鮮艷奪目,上方有著球錐形大圓頂,具有濃厚的伊斯蘭建筑特色,是世界上著名的中亞建筑瑰寶。</h3> <h3>陵墓最初是帖木兒為猝死的孫子穆罕默德.勞爾丹建造的,兩年后帖木兒征戰(zhàn)沙場不幸去世,本想將帖木兒遺體運回他的家鄉(xiāng)安葬,但是當時正值冬季大雪封住了回家的路,最后只得將帖木兒安葬在他孫子的陵墓里。后來這片墓園成為了帖木兒家族墓地。</h3> <h3>墓園前邊有經(jīng)學院,現(xiàn)在只能看到地基。</h3> <h3>陵墓的墓室內(nèi)有九個長方形的墓冢,其中有八個放在中間,分別是帖木兒、帖木兒的兩個兒子、兩個孫子、兩個重孫和孫子的宗教老師,宗教老師的墓冢放在最前方而且也最大,因為帖木兒非常尊重有學問的人,另外一個墓冢放在與這八個墓冢距離兩米多的臺階上,墓主人是一個阿訇,他的墓冢旁邊還立著一根木棍。</h3> <h3>這個陵墓最引人入目就是帖木兒的孫子兀魯伯為帖木兒建的墨綠色玉石墓冢,墓碑內(nèi)的碑上寫著"誰掘我的墓,誰就遭殃"。1941年6月21日有人挖掘了帖木兒的墓,1天后德國法西斯入侵蘇聯(lián)。</h3> <h3>這個墓地在1996年進行了維修,其中室內(nèi)裝飾就用了8公斤多的金薄。</h3> <h3>Rurhobod陵墓,據(jù)說在該建筑穹頂?shù)暮凶永锇l(fā)現(xiàn)了先知穆罕默德的七根頭發(fā),它是這座城市現(xiàn)存最古老的建筑。</h3> <h3>雷吉斯坦廣場,被稱為撒馬爾罕之心??,這是撒馬爾罕最主要的廣場,位于市中心,整個廣場包含著三座經(jīng)學院,左側(cè)是建于1417年,以帖木兒孫子兀魯伯命名的,兀魯伯曾在這所學校教授過學,右側(cè)是建于1619年的希爾.達爾經(jīng)學院,學院建筑外墻墻上方是以怒吼的貓科動物作為裝飾的,正面是意為"頂部用黃金覆蓋"的建于1646年的季里亞.卡利經(jīng)學院。</h3> <h3>這三座經(jīng)學院建筑高大壯觀,氣勢恢宏,內(nèi)有金壁輝煌的清真寺???,其在頂部和墻壁上都有精美的裝飾,有些地方甚至超越了其他中亞有名的建筑物。三座學院隨然建筑于不同年代,但風格組合相得益彰,不虧是中世紀中亞建筑的杰作。</h3> <h3>這座是兀魯伯經(jīng)學院,兀魯伯是帖木兒的孫子,他非常愛學習,在他那個年代只能是有錢人才上的起學,但是為了能讓更多有才干的窮人也能上學,兀魯伯學院每年舉辦一次全國考試,考試合格的窮人家孩子,兀魯伯會替他們交學費供他們念書,可見兀魯伯是一個很愛教育愛人材的學者。</h3> <h3>這是內(nèi)部用黃金裝飾的清真寺,金碧輝煌花紋圖案非常精致,據(jù)導游介紹,在維修時用了十幾斤的黃金金薄進行裝飾。</h3> <h3>比比哈努姆清真寺,位于撒馬爾罕市中心,離雷基斯坦廣場三四百米遠。這座清真寺在帖木兒時代被公認為東方最雄偉的建筑物,也是撒馬爾罕最大的清真寺,是于1399一1404年,在帖木兒出征印度并征服德里后建成的。這座清真寺外觀壯觀,具有濃郁的中亞伊斯蘭風格,是伊斯蘭世界里最知名的建筑,它的建成將當時的建筑藝術(shù)風格推至頂端。</h3> <h3>比比哈努清真寺院內(nèi)的石書架,當年在上邊架著很大的古蘭經(jīng),戰(zhàn)在誦經(jīng)臺上邊的人可以看到古蘭經(jīng)書,一邊看一邊誦。</h3> <h3>傳說比比哈努姆清真寺???也是一座關于愛情??的清真寺,相傳帖木兒有個叫比比哈努姆的妻子,她為了給常年在外征戰(zhàn)的帖木兒一個驚喜,于是她找到當時最有名的建筑師設計建造一座清真寺,她每天都去工地督促檢查建造情況,沒有想到由于接觸時間長了,這名建筑師瘋狂地愛上了她,他對王妃提出要求,只要王妃吻他一下才能讓清真寺按期完工,王妃開始沒有答應,一晃幾個月過去了,建筑師一直沒有建造。為了能盡快把這件禮物送給帖木兒,比比哈努姆就吻了建筑師,很快宏偉的清真寺按期完成了,帖木兒歸來見到精美的清真寺后非常高興??,但當他聽說建設清真寺背后的秘密后怒發(fā)沖冠,于是他不問青紅皂白將王妃從清真寺的高處推了下去,同時處死了建筑師。并下令女人自此以后必須帶面紗以免勾引男人,但是沒過多久,帖木兒非常后悔,因為比比哈努是他最愛的妻子,于是,他用愛妃的名字命名了清真寺,還在清真寺的對面給比比哈努姆建了一座墳墓。</h3> <h3>這是比比哈努的墓?,F(xiàn)在這里是一處非常安靜的庭院,被歲月模糊了的雕刻透露著一種復古的情懷。</h3> <h3>建于14世紀到15世紀的夏伊辛達陵墓群,是由13座陵墓和一個清真寺組成,陵墓被滿眼的藍色瓷磚裝飾起來,這里也是中亞地區(qū)非常著名的陵墓之一。夏伊辛達有"永生的國王"之意,在這陵墓群中最主要的一座墓是伊斯蘭創(chuàng)始人默罕默德的堂弟庫薩姆的墓,另外帖木兒大帝的兩個妻子和姪女也葬在這里。</h3> <h3>夏伊辛達陵墓群是由三組結(jié)構(gòu)組成的,建筑的整體色調(diào)為藍色,并以彩色瓷磚作為裝飾材料,是撒馬爾罕的執(zhí)政者及其家族的陵墓,還有設計和建造這個陵墓的設計師也葬在了這里。</h3> <h3>帖木兒的雕像聳立在市中心的廣場上,由綠蔥蔥的花木圍繞著。</h3> <h3>這是古代撒馬爾罕的城墻遺址。</h3> <h3>吃完晚飯后,導游又帶我們看了一下夜景,真是漂亮。</h3> <h3>從撒馬爾罕游覽完我們?nèi)跗潉e克斯坦的另一個城市布哈拉進行參觀。這是坐落在距布哈拉城幾公里外的埃米爾夏宮。</h3> <h3>埃米爾夏宮,是布哈拉最后一位皇帝薩伊德.阿拉木罕為自己建造的宮殿,是迄今為止留存的一座布哈拉統(tǒng)治者的宮殿,建于1917年,在布哈拉城外幾公里處,兼具歐洲和中亞風格。具說在當時建筑夏宮時有一個小故事,布哈拉地處平原地區(qū),夏天特別熱,黃帝令下署找一個涼爽的地方蓋個宮殿避暑,可是怎么才能知道哪里涼快點呢,于是一個聰明人想出一個辦法,他殺了一頭牛,把牛肉分成若干塊,分別放在布哈拉的各個地方,最后宮殿地址選在了最后壞了的牛肉的地方。夏宮除了宮殿建筑外,與其他國家的皇家宮殿一樣,還建有超大的花園、噴水池、池塘,以及連接宮庭與花園的廊橋。</h3> <h3>宮殿的后花園,這里建有一座兩層樓閣,樓前有一個大的游泳池,據(jù)說黃帝坐在樓閣上吃著水果納涼,看著游池中的嬪妃們戲水,他把吃一半的水果??扔到水里,搶到水果的那個妃子當晚就可以侍寢,如同我國清朝皇帝翻牌子。</h3> <h3>布哈拉市,位于烏茲別克斯坦西南部,是全國第三大城市,有2500年的歷史,他也是中亞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布哈拉市是前往克孜勒庫姆沙漠中的綠洲,9至10世紀時期是薩曼王朝的首都,布哈拉市曾在1220年被成吉思汗所侵占,1370年又被突厥人帖木兒所征服,布哈拉有老區(qū)和新區(qū),老區(qū)主要是歷史古跡,新區(qū)把老區(qū)包圍起來,城外有十四個城門。</h3> <h3>布哈拉市現(xiàn)在是布哈拉州的首府,是州經(jīng)濟、文化中心,地處歐亞交通要道的布哈拉也是絲綢之路上的名城,有"中亞麥加"之稱,是一個比較發(fā)達的城市。這是布哈拉老城最熱鬧的地方。</h3> <h3>布哈拉在烏茲別克斯坦是最出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在兩千多年的歷史變遷中,它奇跡般的保留了幾乎每個時期的建筑物,是中亞建筑藝術(shù)使上的瑰寶,其中相當一部分建筑物可以追溯到中世紀時期,它們向世人展示出了一派近乎完美的中世紀風貌。</h3> <h3>布哈拉市以池塘為中心,整個老城都是世界遺產(chǎn),有幾十座經(jīng)學院,幾十座清真寺???和多個博物館,還有高聳的宣禮塔,布哈拉也是伊斯蘭教七個朝圣的城市之一,號稱是第二個麥加,每到新年,大批的穆斯林信徒就會到這里來朝圣。這里也是阿凡提的故鄉(xiāng)。</h3> <h3>薩馬尼陵墓是城內(nèi)最古老也是最堅固的的伊斯蘭式建筑,從公元892年開始建造,于905年建成,共用了51年才建成,它是為伊斯姆爾.薩馬尼及其孫子修建的。薩馬尼是薩曼王朝的開國君主,是波斯人,陵墓建在一座公園里,規(guī)模不大,但很有特色,外墻是用燒陶瓷磚砌成的名種各樣的鏤空花紋,簡潔中蘊含著豐富的內(nèi)涵,這些瓷磚會隨著光影的移動而變化,是中亞地區(qū)珍貴的建筑藝術(shù)代表。</h3> <h3>這是建于公元12一16世紀之間的Chashma.Ayab陵墓,它也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據(jù)《約伯記》中記載,約伯用他的權(quán)杖敲打地面,于是這里出現(xiàn)了一個泉眼。</h3> <h3>這是泉眼,現(xiàn)在這里依然還有泉水供人們飲用。</h3> <h3>科隆清真寺和宣禮塔,科隆宣禮塔居古城的中心位置,宣禮塔高約57米,其中地上有47米,地下有10米,是布哈拉古城最高的、最精華的建筑,也是布哈拉的象征,宣禮塔建于公元12世紀,是典型的伊斯蘭風格,從市區(qū)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它。據(jù)說當年成吉思汗征服布哈拉時,也被它的魅力所征服,成為唯一保留下來的建筑,塔身還能看到一些明顯的修補痕跡,在古代宣禮塔也是絲綢之路上的燈塔,夜晚塔頂會燃燒柴火??,指引草原沙漠上行進的商隊。聽導游介紹,每到傍晚古塔在晚霞的映襯下更加美麗,美倫美喚,另人難忘。緊挨著宣禮塔是科隆清真寺???,清真寺以翡翠圓頂為特色,是建于8世紀的一個小教堂,但已毀于戰(zhàn)亂,現(xiàn)在的清真寺是16世紀重建的。</h3> <h3>果然是夜幕下的宣禮塔美輪美奐,無論你從城里的哪個地方都能看到它。</h3> <h3>科隆廣場,這個廣場被稱為"最尊貴的地方"。正面是宣禮塔,右邊是科隆清真寺,左邊是經(jīng)學院。</h3> <h3>科隆清真寺???。</h3> <h3>科隆清真寺的內(nèi)部。</h3> <h3>米爾-阿拉伯經(jīng)學院,在一片廣場上屹立著兩座巨大的建筑物一一米爾-阿拉伯經(jīng)學院和科隆清真寺,這片廣場被稱為帕伊卡蘭,意思是"尊貴的地方"。東側(cè)的米爾-阿拉伯經(jīng)學院是布哈拉汗國時期修建的最早的一座經(jīng)學院,也是那個時代伊斯蘭建筑的典范之作。米爾-阿拉伯是一位來自也門的著名傳教士,后來他成為了納克什班迪亞教團的領袖,對當時布哈拉汗國統(tǒng)治者奧拜杜拉有深刻的影響,經(jīng)學院入口處有兩個藍色的穹頂,北邊的那個穹頂是清真寺???,南邊的穹頂下是米爾-阿拉伯和奧拜杜拉的陵墓。這座經(jīng)學院至今仍然在使用,不許游客深入?yún)⒂^,只可以站在大門入口處透過鏤空圖案裝飾的窗欞看內(nèi)部庭院的景觀。</h3> <h3>中亞地區(qū)最古老的兀魯伯經(jīng)學院,它與撒馬爾罕的兀魯伯經(jīng)學院大同小異,而且基本建于同時代,歷經(jīng)地震、戰(zhàn)爭等不斷的損毀,又經(jīng)過各階段的修復變成今天這樣。</h3> <h3>庫克達西經(jīng)學院,布哈拉城市中最大的經(jīng)學院,建于1569年阿卜杜拉二世時期,這座經(jīng)學院雖然很大,但除了拱門、庭院由黑色的磚砌成的圓形屋頂和彩色浮雕外,沒有什么讓人印象深刻的東西了,學院里有一個小型博物館,展覽一些可能與此學院有關的老照片。</h3> <h3>這是建于1718年的塘上清真寺,塘上清真寺意思是蓄水池上方,它所處的位置過去是布哈拉的市中心,但是這里的建筑基本都毀于二十世紀上半葉的戰(zhàn)亂,所以它的存在更顯珍貴。</h3> <h3>換個角度看很好看。</h3> <h3>Maghor-Attat清真寺,這座清真寺位于市區(qū)兩個市場內(nèi),當?shù)厝艘卜Q它為調(diào)料清真寺???,因為過去周邊集市是販賣調(diào)料的。調(diào)料清真寺是最古老的清真寺,建于公元9世紀,并于16世紀重建,據(jù)說在16世紀以前,猶太人將這座清真寺作為晚了集會的教堂。現(xiàn)在這個清真寺里有一個博物館,里面展示著一些布哈拉精美的地毯和坐墊。在清真寺的前面,是一片遺址,據(jù)說是在20世紀30年代考古工作者發(fā)現(xiàn)了一個建于5世紀的佛教神殿和一座佛教寺廟的遺址。</h3> <h3>遺址。</h3> <h3>內(nèi)部的掛毯。</h3> <h3>來比哈斯廣場,建于1620年,是市內(nèi)最安靜的地方,廣場圍繞著池塘而建,廣場周邊綠樹成蔭,成片的桑樹和水池一樣古老,當?shù)厝朔浅O矚g到這兒蹓灣納涼。池塘邊建有很多的餐廳和酒吧。</h3> <h3>夜晚這里更具魅力。</h3> <h3>今天晚上??,我們一邊吃飯一邊欣賞烏茲別克民族特色的表演,當?shù)厮囆g(shù)家們身穿鮮艷的民族服裝,佩戴傳統(tǒng)的民族飾品,跳著歡快的舞蹈,迎接前來的游客,她們穿的衣服所用的材料都是自己紡織出的絲綢。</h3> <h3>這是一座皇家的城中城Ark城堡,城堡始建于公元5世紀,很可惜在1918年毀于蘇聯(lián)紅軍伏龍芝部隊的炮襲,現(xiàn)在城內(nèi)只殘留著一些皇宮的殘舊的房子了。</h3> <h3>城堡內(nèi)的房子沒有一個釘子。</h3> <h3>城堡的各個屋里都成為了展覽室。</h3> <h3>這是古城堡皇帝召見大臣們和眾官員的大廳,所有建筑沒有一顆釘子,現(xiàn)在看這把龍椅有點太簡單了。</h3> <h3>城堡里面的閣樓。</h3> <h3>這是城堡的外墻,基本都是后來修復的。</h3> <h3>這是城堡前的清真寺???,是皇帝做禮拜的地方,旁邊還有一個宣禮塔,但是讓樹給遮檔住了。</h3> <h3>清真寺內(nèi)裝飾的富麗堂皇。</h3> <h3>清真寺前的20根柱子各不相同,是由20個地方的人敬送過來的。</h3> <h3>這里古代販賣奴隸的市場。</h3> <h3>這個清真寺在一個不起眼的深居陋巷里,很不被人能輕易發(fā)現(xiàn),很幸運我們的行程中有這個景點,雖然它沒有象其他有名的清真寺那樣宏大壯觀,外部又相貌平淡無奇,但這座清真寺的上方的四個穹頂很有意義,四教合一。</h3> <h3>希瓦古城。這座古城有"中亞露天的博物館"之美譽,有2500多年歷史,這座具有童化般的中亞古城,它的獨特性在于有著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群,美麗的宮殿、清真寺、經(jīng)學院、軍事設施、具有民族特色的住宅等,這些奇妙的古跡有著伊斯蘭鮮明的建筑特色。"我愿出一袋黃金,但求看一眼希瓦"這句古諺語代代流傳于中亞的大草原上,可見希瓦的魅力所在。希瓦古城有5.6公傾,就是轉(zhuǎn)一天也看不完,我們只能選擇性的看了一下有代表性的地方。目前希瓦古城內(nèi)還居住著3000多原住民的后代子孫。</h3> <h3>進入古城都是走西邊的門,導游介紹,這座門在1920年被毀壞,現(xiàn)在的西門是上世紀七十年代重修的,在西門的城墻上掛著一張絲綢之路的巨大地圖,團員們圍著地圖聽導游介紹希瓦的故事。</h3> <h3>我們的午餐是在一位古代將軍的府底吃的。</h3> <h3>一進入古城,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巨大的非常漂亮的宣禮塔,這座宣禮塔顯得非常結(jié)實,據(jù)說在18世紀中葉,當時的希瓦可汗要建這座宣禮塔,他要站在宣禮塔上能看到他的城池所有的地方,但動工到第四年還沒完成他就去世了,他的兒子繼位后不想再繼續(xù)建下去,因為宣禮塔的名稱是他父王的不能更改,于是這座塔也就半途而廢了。</h3> <h3>這是聳立在希瓦城市中心,建于公元10世紀的"珠瑪清真寺",它是中亞最古老的建筑物之一,它的獨特之處在于寺內(nèi)有216根珍貴木材做成的木柱,這些木柱支撐著屋頂,木柱不僅形態(tài)各異,而且每根柱子上都有精美的雕刻,其工藝堪稱完美。</h3> <h3>Islom-Hoja宣禮塔,塔高有47米,這座宣禮塔建于1910年,是一座最年輕的塔,其高度為希瓦宣禮塔之冠。</h3> <h3>希瓦可汗的要塞和王宮,這是古代希瓦統(tǒng)治者居住的地方,最初建于12世紀,在17世紀時又進行了擴建。王宮的宮墻為土黃色,沒有窗戶,整座宮殿象一個豪華的碉堡,這種建筑模式可能是與古代戰(zhàn)爭有關吧。這里有宏偉的殿堂和鮮艷色彩的馬賽克裝飾,還是珍貴的木材雕刻的精美的梁柱。</h3> <h3>宮墻上沒有一扇窗戶。</h3> <h3>這座經(jīng)學院是1851年開始建,1876年完成,是希瓦最大的經(jīng)學院,是以向俄國投降的可汗Mohamned.Rakhin.Khan命名的。</h3> <h3>這座宮殿命名為"石屋",它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非常奢華,宮殿里可罕的房間后暗室能通往任何一個妃子的房間,它是阿洛求可汗在1832年至1841年修建的,對面是宮女們的住所。</h3> <h3>Rahlavon.Mahmud陵墓,它是希瓦城市中最美的地方,陵墓的主人是一位詩人、哲學家和傳奇的摔跤選手???♀?,也是希瓦的保護神。陵墓群建于1326年,又于19世紀進行了重建,后來在1931年被當時的可汗征用,作為皇家陵園。</h3> <h3>真象人們所說的,希瓦古城猶如一座露天的博物館,巨大的城內(nèi)有幾十個座古老的清真寺???,幾十座經(jīng)學院,所有建筑古色古香,進入古城宛如到了童話般的世界,又好像進了時光隧道,回到遠古時代,所看到的一切讓人嘆為觀止,令人留戀。站在希瓦的城樓之上(另付費)古城一切盡在眼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