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文章:來自網絡</h3><h3>音樂:越戰(zhàn)老馬</h3><h3>圖片:來自網絡</h3> <h1><font color="#ed2308"> 我 的 戰(zhàn) 俘 觀</font></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岳恒俊廣寧</h3><h1> 有共和國以來,子弟兵數次離開本土作戰(zhàn),由于作戰(zhàn)環(huán)境遠離大后方、遠離大部隊、遠離人民的支持,令身陷絕境最可愛的人,不幸被俘。當他們受盡鐵窗之苦、千辛萬苦地回到祖國的懷抱時,國人收起了黑眼仁,全是白眼看歸來者。</h1><h1> 之所以這樣,也許,有人說,寬容和敬重戰(zhàn)俘,會助長軍人投降傾向。這,只是一種推測、一種不光亮的推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試想,這種白眼看人法,就能鼓舞軍人殺敵?如果我們歧視、處置被俘軍人。</h1><h1> 那么,不想當戰(zhàn)俘者,或者可以逃避兵役,不當兵,肯定當不了戰(zhàn)俘;或者戰(zhàn)場上畏縮不前,哪里危險哪里不去,肯定當不了戰(zhàn)俘;亦或是被俘后投敵,讓你白眼看不到。這些負面想法,家人對其也會有相應的影響,影響面不可小覷。這些想法,也許會發(fā)生,也許發(fā)生了,是我們更不愿意看到的。</h1><h1> 抗美援朝中的180師,解放金門的251團,對越還擊戰(zhàn)中的448團,都是沖鋒在前,深入敵境,被敵重重包圍,我方無法救援情況下,英雄末路,被敵俘虜。這些優(yōu)秀的將士,服從指揮,一心殺敵,一心向前,沒有考慮給自己留退路。</h1><h1> 被圍后,望眼欲穿盼救兵,從失望到絕望,這種心路歷程,誰體驗過?誰體驗誰英雄。沒有救兵,誰高興,自然是我們的敵人,我們不自覺地做了讓對手高興,讓戰(zhàn)友難受的事。</h1><h1> 試想,如果在后方、在后梯隊,不是沖鋒在前,怎么可能成建制被俘。在此,曾經身為軍人者,深感對不住被圍戰(zhàn)友、對不住被俘戰(zhàn)友。被俘戰(zhàn)友可歌可泣、可悲可壯、可英可雄。當我們無法挽救絕境中戰(zhàn)友生命時,他們自救的選擇,應該讓民族尊重。</h1><h1> 境外作戰(zhàn),遠離祖國、英勇殺敵,誤入絕境,無奈被俘。除此外,何來投降?何來投降動機。投降與投敵、叛敵本質不同。前者在鐵窗度過,或被殺害、或交換,后者與敵為伍、為虎作倀。細細想來,莫過于此。</h1><h1> 有流言蜚語,局外者言,苛求浴血奮戰(zhàn),沒有倒在敵人槍彈下、絕境中的指戰(zhàn)員們,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如此謬論,喪失起碼的人道,還遑論軍人生命的取舍。不懂得珍惜軍人生命的指揮員,一定不是合格指揮員。不懂得珍惜軍人生命的民族,一定不是優(yōu)秀民族。</h1><h1> 共和國70載,老兵老矣,敬重軍人、敬重老兵,敬重敵境鐵窗歸來老兵,為時未晚矣。讓老兵們恢復戰(zhàn)爭創(chuàng)傷、減緩戰(zhàn)爭后遺癥,安享晚年,行民族之道義,施民眾之善舉,時不我待也。</h1> <h1> 我不是此文的作者,我是450團的老兵,與文中提到的448團同屬150師揮下,也參加過那場戰(zhàn)爭。從心里為曾經被俘的戰(zhàn)友喊冤叫屈,他們在越南的牢籠中呆過,受盡酷刑,萬萬沒想到的是,他們回到祖國又進了自己祖國的禁閉室,天天有人讓你交代問題,日復一日,無休止的傷害。挨過了審查,回到部隊就讓你復員回鄉(xiāng)。</h1><h1> 家鄉(xiāng)人也是勢利眼,總是白眼看他們,他們不敢向政府要工作,更不敢讓政府部門照顧自己的家人,家人也被他們帶來影響,找個老婆過日子都難。我認識幾個被俘的戰(zhàn)友,談到那段經歷,他們總是淚眼婆娑,說實話,我曾經也瞧不起他們,當我知道了他們的故事以后,我才發(fā)現自己真的錯了……</h1><h1> 今天,在文章的下面寫下自己的觀點,為那些被俘的戰(zhàn)友說公道話。讓我們用善良的心去理解他們,關心他們,我們這代人老了,祖國的未來要靠你們年輕人,年輕的戰(zhàn)友們,當祖國需要你們的時候,希望你們勇敢的面對戰(zhàn)爭,祖國人民會理解你們。</h1><h3><font color="#b04fbb"> 一一越戰(zhàn)老馬</font></h3><h3><font color="#b04fbb">2019.08.13號寫于南京</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