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br>每次經過張店中學(原屬淮陰市灌南縣,1996年灌南縣劃歸連云港市)門前,透過那高大的樓房,我仿佛看到了那紅磚青瓦的舊跡,目光循著那熟悉的小路,我的思緒也回到了 從前。往事點點滴滴,依依稀稀,時斷時續(xù),涌上心頭,眼前不由自主地閃現出那難忘的八十年代。<br>八十年代的張店中學大門朝東。<br>校園建筑與道路呈棋格型分布。校園的周圍與外邊隔開:東邊是大門和圍墻,南邊、北邊、西邊是環(huán)繞的水溝。<br>校園中間有一條東西方向的主干道,干道兩旁是楊樹或是松樹。<br>東西主干道路南是一字排開的帶圓柱走廊的坐北朝南的三幢紅磚青瓦教室。從東往西依次是,高二教室、老師辦公室、教導處、廣播室在最東邊那一幢,老師辦公室前邊空地兼做校園升旗集會的小操場。中間第二幢是高一和初三教室,最西邊第三幢是初二初一教室。最南邊靠近圍溝的是門朝北的男生宿舍,后來由于老舊,又新蓋成一長排的紅磚瓦房。<br>東西主干道路北邊從東往西依次是女生宿舍區(qū)、會計室、教師宿舍、教師小家庭生活區(qū)。再北邊是東西分布的兩個大方塘。<br>校園南北方向有兩條主干道:東邊那一條由兩排教室的間隙向北通到東塘邊的廁所,西邊主干道由兩排教室的間隙向北通往西塘北邊的食堂。<br>師生食堂在校園的西北角。<br>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學校也是這樣。一屆一屆步履相催,老師或調動,或升遷,或退休,大家云散而去。畢業(yè)時,同學在一起拍一張畢業(yè)照,道一聲珍重,說一聲后會有期,然后各奔東西。<br>在這里度過了幾年青春,那人、那屋、那樹、那水,在我心中留下了揮之不去的印跡。<br>升到初三,大家都感覺到緊張了許多。<br>我們是甲班,剛開學,班里來了一些新同學,也換了一批新老師。新來的一位男同學叫賀學亮,是李老師的姨侄;一位女同學叫李文玲,是趙老師的親戚。他們的到來,給我們教室?guī)砹艘唤z活潑的空氣。課間時,向窗外遠眺的目光收回時,經常從這幾位新鮮人物身上再打量幾眼,然后才掏出課本,等待老師的到來。我想起初二時班上來了一位女同學叫王慧,很洋氣,在我們農村中學的環(huán)境中顯得有些突出,不知什么原因,她只呆了短暫幾天,和我們一聲招呼也沒有打,就不告而別了。我心里甚至想為我們環(huán)境的局促和同學的禮貌不周和她溝通一下,可是來不及了,沒有機會了!至于升初三剛來的這幾位同學,看來是常駐,不會走了。<br>我們班語文課堂新來了一位楊老師,楊榮浩老師,三十多歲,白皂鄉(xiāng)板溝村人,是我們村封家的姑爺。他著裝考究,特別是穿著一條帶條紋的褲子,線條挺括,輪廓分明,可謂是領鄉(xiāng)村潮流,開風氣之先。楊老師上課說話慢條斯理,幽默風趣,聽起來一點也不累,他原來教過英語,有時脫口幾個英語單詞,給大家?guī)砹藲g笑。他待人和氣,一般不發(fā)脾氣,但是他一旦發(fā)起脾氣,脾氣也不小!我記得他講晉祠那一課時,抑揚頓挫地引用李白的詩句:“晉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龍鱗莎草綠”。多少年過去,耳畔還經常響起他老人家講課的聲音。如今的楊老師,住新文化小區(qū),做了一次小手術,兒女均事業(yè)有成,老倆口無憂無慮,安享晚年。<br>初二時的物理課老師是徐永年老師,他身材高大英俊,工作負責,讓我們印象深刻。此時初三新來了一位周老師,和徐老師一樣,他也非常敬業(yè)!周慶剛老師是一家子調來的,愛人吳老師,教英語,兒子還在襁褓之中。周老師中等身材,性格溫和,和藹可親。上課條理清晰,板書工整,講解細致,如話家常,課后對學生勉勵有加,有問必答。記得周老師講電學的一節(jié)課,一個手搖發(fā)電機,讓大家輪流體驗,我也上去搖了一把,親眼看見燈泡被點亮,既鞏固了知識,也感受到了科學的神奇!周老師擅長書法,寫一手漂亮的毛筆字,他還會吹口琴,一次他為我們表演,還吹出了很多花樣,讓我們感到很佩服。周老師樂于育人,堅守教壇,一直在李集中學工作在第一線,教學之余,他潛心詩詞,經常有詩詞見諸報端,每次拜讀,我都能從字里行間感覺到周老師那執(zhí)著的精神、縝密的思維,不由得肅然起敬!<br>班主任仇錦成老師,原來教我們代數,初三時教我們幾何,他身材高大,愛好體育,面容嚴肅,不怒自威,班級管理井井有條。他講課思維嚴密,條理清晰,重點特出,重視基礎。整個班級形成了團結友好、好學上進的氣氛,與他的嚴格管理和教育是分不開的。仇老師的妹妹仇錦香也是我們同學。仇老師后來在陳集、李集做了多年校長,誨人不倦,桃李滿園。至今我仍要對老師表示感謝!<br>中考沖刺時,仇老師經常擠時間到教室黑板上給我們抄題目做,幾何圖都是隨手畫成,有一次,他謙虛說隨手畫的一個圓形是“二五扁”,我記住了“二五扁”這個詞,現在還經常用。 <br>記得教室后邊一口磚井,供應全校師生做飯洗漱。為了節(jié)約時間,減輕擁擠,同時也防止米糧雜物掉落井底導致井水變質,學校在井西邊砌了一個水泥蓄水池,每天各班級派男同學輪流值日,用吊桶打水把水池蓄滿,淘米洗漱在水池邊即可完成。每次輪到我們班男同學值日時,仇老師經常親臨現場督陣觀察,對勞動積極,表現好的同學,他會用“火線入團”來進行激勵。<br>代數老師常發(fā)桃老師,是校長夫人,多年帶畢業(yè)班,教學經驗豐富。她課堂上善于啟發(fā),課后加強輔導,兢兢業(yè)業(yè),不辭勞苦,課堂上雖然常老師笑容滿面,一團和氣,但是下邊沒有人敢做小動作開小差,她的耐心細致,苦口婆心,讓我們受益匪淺,印象深刻!特別是她那帶有灌云常蕩口音的方言,如今還時常清晰地在我耳畔回響。<br>化學老師楊開勤老師,那時兩鬢已經有少許白發(fā),他上課一絲不茍,耐心細致,講練結合,統(tǒng)攬全局,面面俱到,在教學的同時,也會教給我們許多做人之道,勉勵我們珍惜光陰。臨近中考時,楊老師還經常為我們補課,查漏補缺。那時老師有事請假,會請同年級老師代課。乙班的化學老師汪傳德老師在臨近畢業(yè)時也曾經帶過我們幾節(jié)課,他對我們一視同仁,非常負責。<br>王元金王老師,已經是我們父輩的年紀,當年是淮中的高材生,他帶我們法律常識課。他知識淵博,博聞強記,講課時聲音洪亮,表情嚴肅。他講《智子疑鄰》這篇寓言故事,有聲有色,我至今記憶猶新。多年以后,還能夠時刻感受到他的正直與威嚴!<br>體育老師是孟令標老師,籃球打得非常好!<br> 英語老師是尹美庚老師,那時是一個帥小伙,一口流利的英語口語,教學認真負責??上耶斈甑挠⒄Z基礎薄弱,始終進步不大。尹老師熱愛運動,擅長文藝,特別是二胡,課余時拉得有滋有味。一天傍晚,校園里傳來一陣悠揚的樂器聲,其中有一種樂音類似嗩吶,那和諧的聲音在操場上穿行,在圍墻邊回蕩,如同天外之音。我們一聽,聲音不是喇叭里傳來的,是誰在演奏呢?大家循聲找去,在辦公室西邊的播音室,夏正平老師彈風琴,尹美庚老師拉京胡,周春耀老師(我們初二英語老師)主唱,那類似嗩吶的聲音原來是小小的京胡發(fā)出來的。他們的合作,好似一臺文娛晚會,給單調的校園增添了活潑的色彩!記得有一首歌是<br>這樣唱的:“遼闊草原美麗山岡 群群的牛和羊 白云悠悠彩虹燦爛 掛在藍天上 有個少年手拿皮鞭 站在草原上 輕輕哼著草原牧歌 看護著牛和羊”,門里門外,窗里窗外,師生們一起唱和“看護著牛和羊”。大家的心,此刻都飛到了草原。<br> <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校園的歌聲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調劑!</p><p class="ql-block">繼《梅花巾》《駝鈴》《牧羊曲》和《牡丹之歌》這些電影插曲之后,又有一批流行歌聲飄進了我們的校園,王潔實謝莉斯的二重唱在校園里風靡一時。每天清早,住校生在懵懵懂懂的睡眠中,在突然的起身鈴和廣播喇叭的轟鳴中醒來,揉眼,穿衣,洗漱,出操,早飯吃過,元氣逐漸恢復,然后再三三兩兩,在“沿著校園熟悉的小路,清晨來到樹下讀書,初升的太陽照在臉上,也照著身旁這棵小樹!”的歌聲中,大家來到校園東邊的田埂上、大路邊,沐浴著朝陽,開始了晨讀。</p><p class="ql-block">校園里精通音樂的是馬永如老師。馬老師據說是無錫人,原來在劇團工作。馬老爺子,五十多歲,四方臉,表情嚴肅,黑白相間的頭發(fā),整齊地向后梳成背頭發(fā)型,戴一副塑料框近視眼鏡,經常有威嚴的目光從眼鏡框向外邊泄露出來,透露出馬老師那儒雅的內涵和豐富的藝術修養(yǎng)。清晨,校園的東西主干道上,馬老師經常一邊聽收音機,一邊往返跑步,成為一道風景。</p><p class="ql-block">當年,校園里傳唱的《牡丹之歌》《軍港之夜》《鄉(xiāng)間的小路》《外婆的澎湖灣》,大都是馬老師教唱的。</p><p class="ql-block">有一次,馬老師教我們學唱《媽媽的吻》這首歌。他的嗓子有些低沉沙啞,那應該是常年用嗓過度導致的,但是他的歌聲特別富有磁性,飽含感情,音準節(jié)奏非常專業(yè),那動聽的旋律一下子就抓住了大家的情感,打動了同學們!“在那遙遠的小山村,小啊小山村……”。大家在校讀書,背后都離不開父母的辛勤勞作,離不開家人的默默支持。雖然,我們住校生離家有八里、十里遠,一周可以回家一次。但是對于十幾歲的青少年,那種離情別緒,一下子渲染開來。我們好象一個個離家久別的游子,面對遙遠的家鄉(xiāng),唱起了這首動人的歌曲。</p><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南方的邊疆正炮火紛飛。電視機里、收音機里《十五的月亮》剛剛唱響。馬老師就在音樂課上向我們教唱。馬老師先介紹一下歌曲的背景和意義,然后對照簡譜,表情仍然嚴肅,一絲不茍地,嚴肅認真地教唱起來。記得那時正是冬季,晚間天上高掛一輪明月,寒風撲面,有時會飄起雪花。放學回家時,一邊哼唱歌曲,一邊想起邊關、冷月,大雪滿弓刀,單于夜遁逃!一股衛(wèi)國戍邊的豪氣在心中升騰!</p><p class="ql-block">校園的歌曲,越來越多元了。除了老師教唱的歌曲,社會上流行的港臺歌曲,也進了校園。香港電視劇《霍元甲》的主題歌的“萬里長城永不倒”,鄧麗君的“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那些港臺粵語,那些軟綿綿的歌曲——靡靡之音,像潮水一樣涌了進來。</p><p class="ql-block">有一天,馬老師走進教室,要教大家唱一首京劇《智取威虎山》選段,歌名叫《共產黨員》。他說,這首歌,是廣大文藝工作者集體的智慧,是他們勞動汗水的結晶。他沙啞的聲音堅定地唱道:“共產黨員時刻聽從黨召喚,專揀重擔挑在肩……”、“立下愚公移山志”。教室里同學們用鏗鏘有力的語調跟唱。那一陣子,課余時間,教室內外,宿舍里、操場上,都響起了“共產黨員……”這樣的歌聲?,F在回想起來,這是馬老師對同學們的一種信仰教育,是一次品德熏陶,是他對信念的堅守。由此也可見當年教育界的老前輩們普遍具有高尚的操守和愛國的情懷。</p><p class="ql-block">《智取威虎山》的歌聲逐漸少有人唱了,唱得少了。越來越多的歌聲擠進了校園。我和存兵老同學經常到街上居民家去蹭電視劇,擠在一團人群的外圍,在人縫中看十四吋的黑白模糊畫面??催^《霍元甲》《陳真?zhèn)鳌贰渡虾贰痘魱|閣》《射雕英雄傳》,于是有同學唱“浪奔,浪流,江水滔滔永不休!”,“好小子,這是你的家國仇……”。一本八開本的《射雕英雄傳》的書,也在宿舍里暗暗流傳開來。宿舍臥談會,有同學唱一些來自于縣城中學的啟蒙歌曲,讓人久久難眠。張店中學男生宿舍一排東邊有幾間房住著老國民黨員賀老先生一家,他家經常開著電視,我和存兵發(fā)現這一好地點,于是舍遠取近,經常去看《霍東閣》,看文藝欄目。至今,我還記得《霍東閣》里有一集,熊英翹下樓來,未見其人,先聞其聲,那旁梳著的麻花辮,那驚鴻一現,讓我們驚為天人,身處窮鄉(xiāng)僻壤的我們,心靈上帶來了極大的震撼!還有一次看香港歌手奚秀蘭的專訪,一個畫面,海面上波光粼粼,一只漁船在搖晃,漁家女打扮,扎著長辮子,身著藍布碎花衣衫的奚秀蘭唱著:“搖蕩著漁船,搖蕩著漁船……”給我的視覺也帶來很大的沖擊。</p><p class="ql-block">不久,電影《搭錯車》的插曲《酒干那淌賣無》,《蝦球傳》的插曲《游子吟》,《阿里山的姑娘》又在我們教室東邊高一高二年級那邊回蕩:有人唱得如泣如訴,有人唱得聲震瓦屋。</p><p class="ql-block">春天里,我和祥勇、王曄、根成等同學到李集中學參加競賽,住在李集東西街路北,一個門朝南的旅舍里,清早起床,就聽到一個小伙子跟著錄音機唱:“竹子開花嘍……請讓我來保護你,就像保護我們自己……這世界,會變得更美麗!”在喧鬧聲中,揣著惴惴的心情,邁著緊張的步伐,我們走向了李集中學考場。</p><p class="ql-block">初夏,收音機里的一首每周一歌,一個流行歌手陳琳的《風雨兼程》,在教室里傳唱開來:“今天你要去遠行,也在風雨中,風濃,雨濃,情更濃!祝你早成功!”那時的我們,面臨即將畢業(yè),未來的路,風風雨雨是免不了的。于是大家經常圍坐(站)在永超的收音機旁,面色凝重的一起唱起這首歌,想象著一起走進未來的風雨之中。</p><p class="ql-block">對校園歌曲回憶這么多,可見當年,在八十年代,七十年代的文藝形式沉寂之后,新興起的流行歌曲、港臺歌曲、影視歌曲,對校園里學生的精神生活的影響是巨大的!雖然,這些影視劇和歌曲,當年豐富了我們的生活,給我們帶來了快樂。但是,港臺風太盛,那種曖昧的情感過早過多地介入了涉世未深的中學生的生活,對學生的世界觀帶來的沖擊是巨大的!好的歌曲,能激勵人向上!靡靡之音,能給人帶來消沉!精神上無節(jié)制的娛樂化,甚至會影響到一個人一生的選擇。</p> <h3>(以上三張圖片是我根據記憶手繪的)</h3>(三)<br>再說點物質的。那時的生活真是儉樸?。〈蠹疑疃疾粚捲?。<br>早晚是玉米稀飯和蒸籠蒸的白面卷子,中午自己用飯盒蒸飯。<br>那經常帶著糊味或者生澀的玉米粥,給口腔和腸胃帶來矛盾的兩難的選擇,是難以言說的記憶。用木槽模子做出來的白面卷子,酥松綿軟,經濟條件差的訂的是二兩三兩,條件好的同學訂的是三兩四兩,那是美味的記憶。中午蒸的盒飯,如果用磚井水來蒸,經常帶著那久漚的泥味。如果是人多取水擠不上,用學校溝邊的水來蒸米飯,那水是校園里百川匯集,更是百味雜陳。中午的青菜湯,浮著一層菜籽油花,還有很多像芝麻一樣的小菜蟲,菜湯下面經常撈出一些意外的東西?;蛘呤氢套訙?,馓子泡得發(fā)白已經吃不出馓子味,如果偶爾獲得幾根尚未泡軟的馓子節(jié),那必定是細嚼慢咽,久久回味的?;ㄒ幻X,從街西頭老頭店買來的大頭芥,經常是早晚飯就飯(搭飯)的必備,增添營養(yǎng)的佳肴大都是從家里帶來的咸菜炒黃豆(那時每人一兩只用來提米口袋和咸菜玻璃瓶的塑料提籃網兜是標配),用以補充油脂蛋白質和鹽分,在夏季,咸菜黃豆經常保存不到一周(一般不用一周就吃光了),到了周四周五,極少數精打細算的同學會依依不舍地把剩余的倒掉。<br>即使生活條件差一些,學校的主題仍然是學習和運動。經常打籃球的是我班的運動健將:桂成、永超、沈安。大白籃、回力鞋,是愛好運動同學的標配。乙班同學打籃球的比較多,丙星、富德、建國等同學經常在籃球場上揮灑青春。長跑項目,要數我班的加培第一,擅長短跑的,要數乙班的華西。春季運動會,是他們大顯身手的時候,在中學東邊新開辟的大操場(本來是獸醫(yī)站的田地,操場東南角是逢集時的露天豬市糧行)上,楊樹綠蔭環(huán)繞,伴隨著運動員進行曲,他們邁著矯健的步伐,拋灑著汗水,面帶笑容,接受四周同學們的鼓勵、吶喊和掌聲,在領獎臺上一遍又一遍地領取獎狀獎品。<br>回到學習的話題上,從初二開始的時候,我參與了桂成組織的學習小組,就是幾個人,在一起做作業(yè),統(tǒng)一目標進度,互相檢查促進,這樣的活動持續(xù)了一階段,每個人都有收獲。<br>在冬夜里,一件大棉襖、一盞罩燈,是每個同學的標配,用于早自習前或者晚自習熄燈后加班學習。沒有最早,只有更早,在我的記憶中,初二的時候,初三班的存學同學(中國礦大畢業(yè)),是我班同學存衛(wèi)的哥哥,那是起早貪黑,廢寢忘食,學得昏天黑地,成為我們效仿的榜樣。到了初三,冬夜更是沒有理由睡早覺,常常是這樣的情景,當三五同學在朦朧的睡眼中相約起床來到教室時,教室里早已經有一兩個同學點亮了燈火。三更燈火五更雞,是那時學習生活的寫照。晚自習熄燈后,往往會有一場解題的競賽,那時,教室燈火明晃晃,人影憧憧,不時有人頭發(fā)不小心被燈火燎焦的糊味傳來,然后是一陣哄笑,每個人的眉毛鼻孔,常常被油煙熏得黑黑的。一班五十多人,門派眾多,高手林立,范宏、頂孝的幾何證明,是一大擅長。加培、祥勇、開玉、展孝、永健、范超、存衛(wèi)幾位,基礎好,潛力大,名列前茅,后勁十足。一時多少豪杰,各領風騷!桂成、沈安、承杉、永超幾個,仍然是班級各項活動的主心骨,學習也毫不含糊,江湖大旗一直屹立不倒。<br>冬學期,記得大雪紛飛,天寒地凍,期末考試結束后,一伙人曾經用稿紙、舊書、淘汰凳腿,在教室里燃起了一堆火,雙手烤得暖烘烘的。<br>春學期,宿舍門前有一汪殘余廢舊的淺石灰塘,雨后積了一池水,我們經常用淺塘里的雨水洗漱,蒸飯,水有點火辣辣地燒眼,飯也有點生硬,好處是取水方便,節(jié)約時間,更讓人驚奇的是,那一階段臉上的皮膚變白了。<br>面對種種壓力,我的頭開始疼了起來,經常暈乎乎的。加培和潘連忠同學是學習好友,我看到他們飯后經常拿出一些藥丸,一問,知道是蜜環(huán)片和腦靈素,是治療頭痛的妙藥。請教常老師,常老師也推薦這兩種藥,于是我到供銷社醫(yī)藥柜臺買了兩瓶,飯后和加培同學好像比賽似的,爭先恐后地吞下藥丸。不久,我的頭痛好像緩解了。<br>同學陳X能,家住供銷社,他曾經和我一起背書時,向我介紹一個正在散步的年輕人,是供銷社新分配的大學生。這位大學生老大哥身材高挑,舉止文雅,他向我們展示了他的詩詞書法作品,其中有一句:“長安道上菊花謝”,如今那詩中的菊花不知盛開在何方?<br>春天的某一天,劇團到我們學校招人,當時乙班有一個家住在南閘上的王同學和一個二莊的姓楊的女同學參加了考試,考場設在教師辦公室,幾位劇團的老師坐著當評委。兩位同學唱得不錯,唱得很努力!不知他們后來有沒有錄取。<br>春暖花開的時候,我和祥勇經常到校園東邊的南北大路邊去背書,間歇時,經常伸拳跩腿,來一段歐陽鋒周伯通式的對攻,算是勞逸結合的調節(jié)吧。在校園里,我和成兵經常在油菜花地里互相追逐打鬧,他那靈活矯健的武術身手,也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br>胡可軍的武術動作和武打片上惟妙惟肖,好像功夫深厚的樣子,我們經常是幾個人圍攻他一個人,他笑瞇瞇地一邊后退,一邊頑強地做出很多花樣動作,一雙肉掌,轉得如風車一般。<br>初三轉來的同學阮景峰,是成兵的舅舅,為人溫文爾雅,寫得一筆好字,經常為班級出墻報,他的字,獲得了擅長書法的周慶剛老師的贊許。<br>性格開朗的再東同學、德齊同學,為人和氣,樂于助人,和每個同學都相處得很好。<br>還記得幾位我班的女同學,她們都是善良的實誠人。徐紅同學、徐錦秀同學、仇錦香同學、初三轉來的金美同學,那都是學習踏踏實實,為人端端正正,為班級任勞任怨的好人!<br>記得畢業(yè)后我有一次去找鎮(zhèn)辦廠去找沈安,正好徐紅也在,徐紅看見我,客客氣氣地和我打招呼,一點生分也沒有。其實,在學校的時候,我們還從來沒有說過一句話哩。<br>我畢業(yè)后去過沈安家?guī)状?,沈伯伯和我父親也是同學,在他家,我得到盛情接待,收獲到滿滿的溫暖!<br>這一說,都是幾十年前的事了!<br>麥田金黃,楊葉嘩嘩,驕陽似火,轉眼到了畢業(yè)的季節(jié),青春的躁動,不安的心情,大家又期待,又不舍。拍照,贈送照片,街西頭小杜家的照相館,門庭若市,一陣陣熱鬧起來!<br>天熱難耐時,幾個同學曾相約到街西頭那條南北走向的大鹽河洗澡,感覺到鹽河水很涼,水流也急。<br>中考時,張店、大圈、陳集三個鄉(xiāng)鎮(zhèn)的考點設在張店,我們住宿還在張店中學初三宿舍,我和桂成、永超幾個同學住在一起。我和存兵在張店小學的同一個考場,監(jiān)考老師之一是盧健華老師。不管考得如何,大家都是盡了最大的努力。<br>三天中考結束后,我和祥勇在教室門前討論了試卷。在沂河堤上,和沈安互相道別分手。<br>在這個閉塞偏僻的校園天地里,我們畢業(yè)了!初中生涯,就這樣過去了!在這方寸之地,我們奮斗過,青春沒有虛度!<br> (四)<br>中考后幾天,我經過灌云縣王集鎮(zhèn),順便到王集中學,看到了在校園小路上背書的加培(他回本縣參加中考),同學分別又重逢,百感交集,說了很多互相鼓勵的話,我還和加培通過信,去灌云親戚家出禮時,也曾到他家作客。<br>畢業(yè)后的那個暑假,曾經到殿亞同學家、存兵同學家玩過,也去過頂孝、展孝家。<br>存兵畢業(yè)后學習修理鐘表電器。有一次到存兵家,正趕上存兵相親,留下來吃了午飯。存兵的大媒是個奇人,他一邊說話喝酒,一邊伸筷吃魚,然后,不經意間,魚刺整整齊齊地排成一排,從嘴角里吐出來,再用手拿下來放在桌上,就像變魔術一樣。<br>剛畢業(yè)時,有一次在灌南看見桂成,我們老同學緊緊地握住了雙手!后來,還坐過桂成的車。再見面,已經是二十年后,去他家作客,我住院期間,他還去看過我。這一晃,又是十幾年過去了。<br>由于我結婚時沒有拍照片,婚后不久,老同學再東把他的專業(yè)相機借給我,我拿回去拍了一些照片,算是補上了結婚照,老同學對我的信任,讓我深深感動。<br>老同學頂孝還參加了我的婚禮。小學同學、初中同學、高中同學、同事,都有!很齊活!<br>樊東同學以前開車載客,曾經見過。友輝同學曾經在一次喝喜酒的場合和我同桌,老同學見面很高興。<br>沒有見過面的鳳強目前是成功的老板,他姐姐鳳珍曾經也是我的同學。<br> 有一次騎摩托車回家,車子半路出了故障,正好看見樹高同學,是樹高同學幫我修好了車。<br>祥勇已經調動到市里工作。展孝也在市里。<br>開玉還是他在西南交大讀書的暑假期間,在再東家里見過。<br>乙班的吉根成同學和顧玉榮同學英語經常得高分,讓我們非常敬佩。根成后來又和我同學幾年。<br>乙班的慶華同學,退伍后在新華書店工作,是我們甲班慶富同學的二哥,慶華同學和我經常見面,他待人和氣,非常珍重同學友誼。<br>去年我看見了多年不見的永生同學,他也曾經投筆從戎,工作之余筆耕不綴,作品頗豐,如今已是某省作協(xié)會員,經常參與高層次讀書交流活動。<br>……<br>時光荏苒,三十多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張店中學的校園里,園柳鳴禽,芳草又發(fā),舊日池塘春波綠,疑是驚鴻照影來!年年歲歲花相似,那婆娑多姿的柳枝,那年年生發(fā)的芳草,曾經見證了我們青春的友誼和足跡!歲歲年年人不同,惟一不變的,是掩藏在我們內心深處的一顆童心。時常擦拭的,是我們在陋室里朝夕相處的共同記憶。那夏日的蟬鳴,秋天的落葉,春天的細雨,冬季的落雪,有我們共同奔跑的身影! 那里,就是那里,是我們夢想和情懷的起點!淌過這條河,大家才走向更廣闊的的海洋,看到更遼遠的天空!<br>前幾天,老同學胡可軍打電話給我,說老同學幾十年沒有見面了,是否要聚一聚?我當然贊同。由于我身體多年有恙,戒煙酒麻辣咸,多種菜忌嘴不能吃,我很少和外界溝通聯(lián)系,社交場合基本不去,和同學朋友見面也少了??绍娡瑢W提出這件事,我也非??释嗑郏财诖习嚅L桂成能促成其事!<br>套用《雪山飛狐》的結尾,同學們,大家是聚會還是不聚會?你說呢?<br><h3>能記得的同學還有:喬增軍、喬增紅,孫成及其姐姐孫芹,徐焱、孫存國。宋耀武初三不知是不是同學。乙班的王安雨同學,曾經在白皂鄉(xiāng)重逢,乙班的高學軍同學后來和我又成了同學。</h3> <h3>如今的校園是當年的操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