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h3><h3> 婀娜花姿碧葉長,風來難隱谷中香。</h3><h3> 不因紉取堪為佩,縱使無人亦自芳。 </h3><h3> ——題記 </h3><h3> 在這個夏天多雨的庭院里,幾盆蘭花悄無聲息開起花來,一朵朵都是心思簡靜,冷艷而芬芳,不清高也不張揚,幾片潔白的小花瓣,溫柔地依靠在一起,一簇一擁地向上開放著,花葉交融,飄韻有致。像一個素色的女子,沒有遺世獨立,也不輕易傷感,只是以溫婉清美的姿態(tài),以靜謐吐芳、攝人心魄的魅力,將一種小格局的生活撐得格外飽滿,撐得別具情味。</h3><h3> </h3><h3> </h3><h3> </h3> <h3> 蘭花,代表著堅貞不渝的愛情。蘭花的花語是:淡泊、高雅、美好、高潔、賢德。蘭花的象征是:高潔、典雅、愛國和堅貞不渝。蘭花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志同道合”的寓意。蘭外形簡潔素雅、葉形細長柔軟,花姿優(yōu)美、素淡幽香,具有“色清、氣清、神清、韻清”氣質,非常受古今文人的喜愛,被稱之為“花中君子”。人們喜歡將詩文之美喻為“蘭章”,把友誼之真喻為“蘭交”,把良友喻為“蘭客”,對友情契合而結拜成兄弟稱“金蘭之好”等。蘭花也比喻為美人,故素有“空谷佳人”之譽。世稱松、竹、梅為歲寒三友,蘭花還與梅、竹、菊一起被稱為花中四君子,其中暗含的君子之風別有韻味,可見蘭花的寓意之美好。</h3> <h3> 畫家取蘭潑墨以寓志,詩人詠蘭賦詩以言志,蘭花已深入心。蘭,身為草而不甘平庸,雖無骨卻絕不靡弱,它生于幽谷但從不自棄,這就是蕙質蘭心的雅潔。蘭花風姿素雅,花容端莊,幽香清遠,歷來作為高尚人格的象征。詩人屈原極愛蘭花,在他不朽之作《離騷》中,多處出現(xiàn)詠蘭的佳句。“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蘭花與中國傳統(tǒng)四君子中梅的孤絕、菊的風霜、竹的氣節(jié)不同,蘭花象征了一個知識份子的氣質,以及一個民族的內斂風華。蘭花那飄逸俊芳、綽約多姿的葉片,高潔淡雅、神韻兼?zhèn)涞幕ǘ?,純正幽遠、沁人肺腑的香味是植根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的一種文化,是一種藝術、是一種情懷、是一種精神與境界。</h3><h3><br></h3> <h3></h3><h3> 蘭花有一種讓人沉醉的清香,那朵朵盛開的花姿,有的簡約,有的張揚,有的玲瓏潔雅,巧笑嫣然燦爛著生命的美麗。在曾經的年少時光和伙伴們進到大山,一股郁郁的幽香在山野間盡情的彌漫、沁人心脾,停駐腳步嗅著蘭香撥開了枝繁葉茂,那如蝶的綠色花瓣,那如劍般墨綠的莖葉,那含苞待放垂首的花骨朵,那簡簡單單的溫婉矗立在泥土里,循著蘭的幽香就著枯枝銳石,讓三五株的蘭承載起我們滿載而歸的喜悅。</h3> <h3> 忘不了有蘭的日子,那首臺灣校園歌曲《蘭花草》有如生命里的神曲,演繹著我對蘭的心情,靜心呵護著。蘭葉劍氣如霜,或置書桌或擱陽臺,細長蔥翠的草葉自然舒散開來,柔美曼妙,怡然之情頓生。那情那景,蘭印記了諸多生命色彩和等待,希望蘭的開花帶來分外的驚喜。然而,蘭還是慢慢枯萎焦渴于盛夏之中,疼惜之余,惆悵了對蘭生命的摯愛,把那份永恒的情愫和深深的眷戀,連同蘭的品質烙印在心底,黯淡了那些沒有花蕾的時光,也無法演繹我對蘭的心事,當夢里的花瓣徐徐綻放,卻撫不平失去蘭的憂傷。</h3> <h3> 一年又一年,一季又一季,帶著些許的無奈也帶著些許的不知所措,就這樣日漸成熟、日漸變老。光陰在流水落花間和季節(jié)輾轉中悄然逝去,成年后的我們多了一份責任、多了一份擔當、多了一份隱忍……也無可避免的少了許多快樂。也正是因為如此,很多時候我們才會越發(fā)的懷念少不更事時的自己,可以任性、可以調皮、可以搗蛋的那些年少時光,可以有權利拒絕不喜歡的人、不喜歡的事、不喜歡的物,卻唯獨不可以拒絕成長。</h3><h3> </h3> <h3> 那是一段美好的曾經,在腦海中靜靜的浮現(xiàn)又隱去,無聲無息,把心交給那場失落的憂傷,在憂傷里沉醉,在憂傷里思索,在憂傷里體會另一種別樣真實的美麗......我的先生是位初中數學教師,他沉靜的外表溫文儒雅,靜靜地在生活中綻放著脈脈柔情。我們喜歡的光陰是飽滿的,人生是豐腴的,心里自然而然也是知足的,我們都喜愛蘭花靜靜地綻放自己的生命,一年四季茂盛的翠綠令我們對蘭情有獨鐘,從少年到成年,從幼稚到成熟,從容的腳步,淡定的微笑,一路走來細細品味著。閑暇的日子里帶著胖滾滾的小巴哥狗一起散步,我們一起種植許多的花草,種植幾株心儀的蘭花,那剛柔相濟的葉叢,有端莊素雅的風韻,有清新飄逸的幽香,它低調卻蘊含高貴。在不開花時賞它的葉,開花時品它的香,品味蘭花的風骨節(jié)操,品味蘭花的藝術情懷,感謝它恰如其分的點綴著我們平淡安靜的生活,這一切的美好都是四季光景應有的模樣吧!</h3><h3> </h3> <h3> “陋室何須大,花香不在多”。蘭花之貴,貴在高雅脫俗,做人,做官,做事也理應像蘭花那樣潔身自好,優(yōu)雅脫俗,遠離塵世的喧囂浮躁,在清貧中實現(xiàn)高尚的完美人生價值。蘭屬半陰性植物,依據蘭株蒸騰情況,考慮到季節(jié)、天氣、溫度、濕度等因素,要作出每天少澆或不澆的決定,預防細菌爛根的情況,并適當地遮蔭?;ㄍㄈ诵裕瑢λ恋墓芾砩杂胁簧骶蜁斐蓚?。蘭花雖不會說話,但它以枯萎或蔥蘢的表象,來述說生長的委屈或愜意、抗議或褒揚。蘭花吸收著空氣中的水分,吸收著養(yǎng)花人等待的目光,從容淡定地開始吐出芽葉,長成青葉,繼而悄悄的探出了花梗。于是當你突然發(fā)現(xiàn)又多了一個花蕾,當你看到花莖一點一點往上生長時,你就會把平日里的煩惱、疲勞、甚至不愉快都忘記。假如你能把它和寧靜安詳的幸福,萬千恩愛集于心,相知相守貴于誠的感覺連在一起的話,就真有一種“人在云上走,暗香幽谷中”的境界了。</h3><h3> </h3> <h3> 如果說水仙是花中的“凌波仙子”,那么蘭花一定是“花中的皇后”了。嬌柔的花瓣,優(yōu)美的身型,純白的紗衣,構成了一朵圣潔而又美麗的蘭花。她奔放著,飄逸著又沉靜著,比荷花更出淤污泥而不染。高貴而含蓄,作而不嬌,遜而不俗,可謂之謙謙君子也;虛懷若谷,潔高而不自傲,孤芳而不自賞,在冷雨中挺立,在寒風中怒放,清幽淡雅,樸素中自有其獨特風韻。怎能不叫人為之傾倒,為之著迷?怎能不叫人去憐愛它,為之贊美?魯迅先生曾寫過一首詩:“椒焚桂折佳人老,獨托幽巖層素心。豈惜香馨遺遠者,故鄉(xiāng)如醉有荊榛?!睆聂斞赶壬@首詠蘭詩中,可以深深地體會到魯迅先生鐘愛蘭花的情懷。詩中托蘭詠賢,把蘭花芳馨比作革命者的偉大精神,寄情于深山幽谷的素心佳蘭,用荊棘榛木叢生的險惡環(huán)境,來襯托蘭花的高潔、素雅。</h3><h3> </h3> <h3> 蘭有四清:“氣清、姿清、神清、韻清”。 儒家以蘭與茶為君子之道,可以清心雅志。佛家以蘭與茶為禪之道,可以明心見性。道家以蘭與茶為自然之道,可以修身養(yǎng)性。</h3> <h3> 蘭的姿態(tài)優(yōu)美,芳香馥郁?!疤m”稱為王者之香還有一段動人的故事。據《孔子家語》中載,孔子周游列國,從衛(wèi)國返回魯國,看見幽谷之中“蘭香獨茂”,便感慨道:“蘭當為王者?!惫屎笕朔Q“蘭”為“王者香”。淡泊、美好、高潔,花中真君子。清高不自傲,孤芳不自賞。高貴含蓄,卓而不驕,遜而不俗,謙謙君子。所以,國色天香,乃牡丹之富貴;冰肌玉骨,乃梅萼之清奇。菊為隱逸之士,蘭為王者之香!</h3> <h3> 蘭花不因世人好惡而榮謝,不以處境優(yōu)劣而興衰,不與桃李爭艷,不因霜雪變色,無曲意奉迎,更不拒人于千里。蘭花有剛柔相濟的葉叢,有端莊素雅的風韻,有清新飄逸的幽香,低調卻蘊含高貴,身披淡雅之色彩,給人們帶來一種幽靜,沁人心脾的花香,冷艷而芬芳?!皡矃厕ゲ菟?,綠葉陰深半欲遮。”蘭花如此,為文亦如此。蘇東坡在與侄兒談詩詞創(chuàng)作時,談到了文章的絢爛與平淡,他說:"凡文字,少時須令氣象崢嶸,采色絢爛,漸老成熟,乃造平淡……”蘇東坡認為,平淡是文字成熟的體現(xiàn),是事物發(fā)展的必然,是作別舊我、回歸自然的從容。指出詩詞創(chuàng)作要如蘭的意境,乃“ 問天莫笑總無知,也惜幽蘭鬢漸絲。當戶已愁鋤欲盡,入山又恐負芳時。”</h3> <h3> 總會怦然心動于身姿綽約的蘭花,聞著蘭花清新的氣息和那氤氳著淡淡的花香,心情也隨之跟著綻放亮麗......萬物新陳代謝,花草因季節(jié)而盛衰,“幽懸蘭草遇凈土而生,不因無人而不芳?!卑烟m花放在“歲寒三友”的松、竹、梅之上說:“歲稱三友,竹有節(jié)而無花,梅有花而無葉,松有葉而無香,唯蘭獨并有之。”蘭為了能守住一份質樸與純真,不為世俗,不為富麗,只為自己傲然綻放。即使遭受風雨摧殘,“零落成泥輾作塵”,也會給人們留下“香如故”。當遇順境,處之淡然;當遇逆境,出之泰然。不管是久別重逢,還是終日廝守,蘭報于人們的永遠是幽幽的綠,盈盈的碧,在不同的季節(jié),都表現(xiàn)出欣欣向榮的生命活力,用盡每一次感動和付出,巧笑嫣然地燦爛著生命的芳華多彩。</h3><h3> </h3> <h3> 蘭花以綠為妝,不用葉作陪襯,綠蕾展瓣,清麗動人,藏不住的靈動秀氣別具一格,這才是青春的色彩,洋溢著蓬勃的生機,歡樂的氣息,高情遠致的情懷。愿我們那些所有停留不了的愛,都潔白如蘭花,縱使明日又遠隔天涯,也能氣若蘭兮長不改,心若蘭兮終不移。(2019年8月2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