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上世紀五十年代之前,在鄉(xiāng)間阡陌之中座落著大大小小的宗祠(又稱祠堂)。宗祠是宗族供奉先祖、安頓先祖靈魂和祭祀先祖的祖廟,也是宗族事務活動的重要場所。</p><p class="ql-block"> 宗祠記錄著家族的輝煌與傳統(tǒng),既是家族的圣殿,又是家族的族徽。它代表著一種家族文化,一種植根于百姓骨髓的儒家傳統(tǒng)文化。</p><p class="ql-block"> 宗祠興于漢代,盛于明清。它集族權與神權于一體,具有宗法制家國一體的特征。國內(nèi)的宗祠主要集中在廣東、福建、江西、浙江、皖南、蘇南等比較重視儒家傳統(tǒng)文化的地域。無論在什么地方,宗祠都是城鄉(xiāng)中規(guī)模比較宏大、裝飾比較華麗、巍峨壯觀的建筑群體。</p><p class="ql-block"> 2018年4月我再次行江南之旅,有幸瞻望久負盛名的龍川胡氏宗祠。導游兼司機陪送我冒雨到了龍川。到了之后,方知道龍川胡氏宗祠竟然還是胡錦濤主席的族祠。自然要瞻望胡錦濤主席的老宅——他的祖父胡炳衡老先生的故居。因為不對外開放,只好在外面望著這座普通的老宅浮想聯(lián)翩。</p><p class="ql-block"> 龍川是古徽州績溪縣的一個村落,胡氏宗祠座落在這里。</p><p class="ql-block"> 遠在晉代,胡氏的先祖胡焱開始在此定居。一千多年來,龍川的胡氏家族先后有十多人中了進士。在家族最輝煌的明代,出了兩位六部尚書——戶部尚書胡富、兵部尚書胡宗憲。延續(xù)到當代,胡氏家族的傳人胡錦濤先生榮任了共和國主席。</p><p class="ql-block"> 龍川胡氏宗祠始建于宋代。明嘉靖25年(1547年),里人兵部尚書胡宗憲倡導捐款擴建。清光緒24年(1898年)做了一次大的修繕,主體結構、內(nèi)部裝飾仍保持了明代的藝術風格。宗祠坐北朝南,以山帶水,前后三進,氣勢飛動。它是由照壁、泮池、廣場(又稱露臺)、門樓(一進)、天井、廊廡、正廳(二進)、廂房、寢樓(三進)幾部分有機地組合成的一個規(guī)模巨大、相互連接、配合的建筑群體。平面布局上,宗祠的長度正好是寬度的兩倍,展現(xiàn)了嚴肅、方正、井井有條的理性精神;空間上保持了嚴謹均衡、靈活舒暢的格調。宗祠占地1724平方米,建筑面積1564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宗祠的照壁與門樓相距25米,被視作泮池的龍川溪從照壁和門樓之間流過。這樣的布局,既順應了自然環(huán)境,又巧妙地利用了自然環(huán)境,由此構成了宗祠空間上寬松、和諧、舒暢、均衡的美感。</p><p class="ql-block"> 泮池與門樓(一進)間有100余平方米廣場。宗祠場基和廣場場地、階揮、欄桿,均由清一色的花崗巖雕砌、鋪設而成。</p><p class="ql-block"> 宗祠的一進是一座寬22米的高大門樓。門樓前、后兩向各有六根石柱、五根月梁和四根方梁,結構嚴謹,布局勻稱。方梁梁面雕刻有精致圖案,前向中間一梁為“九獅滾球遍地錦”,后向中間一梁為“九龍戲珠滿天星”。</p><p class="ql-block"> 門樓后面是天井,天井進深13.77米,寬13.10米,天井地面由花崗巖鋪就。20根石柱和20根月梁相配接,列于天井四周,擎起東西兩廊和一、二兩進的南北房檐。</p><p class="ql-block"> 過天井是二進,二進是祠堂的正廳。正廳進深17.47米,寬22.16米,高9.3米,為抬梁穿斗式木結構。由14根圍粗1.66米的古銀杏圓柱架著19根冬瓜梁構成大廳的主體骨架,使大廳顯得軒敞高闊,飛檐飄逸,氣勢恢宏。大廳上首正中懸掛著正襟危坐、神采奕奕的胡氏始祖的肖像。正廳每根屋梁的兩端皆配有楕圓形梁托。正廳兩側為高近4米的窗門;正廳上首是一排落地門窗。正廳內(nèi)處處雕飾如畫,各種花鳥魚蟲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 三進是寢樓,寢樓有上、下兩檔,與中進相間一狹長天井。寢樓用作供奉烈祖烈宗的牌位,顯得肅穆、寂然。據(jù)導游介紹,寢樓內(nèi)已陳列著胡錦濤主席的祖父胡炳衡老先生的牌位。</p><p class="ql-block"> 龍川胡氏宗祠享有“木雕藝術殿堂”的美譽。它的木雕主題鮮明,氣韻生動,藝術精湛,內(nèi)涵豐富。各個建筑物的大額枋、小額枋、斗拱、楓拱、雀替、梁托、平盤頭、槅扇、柱基,甚至小小的梁臍,無不精雕細鏤,臻于至美,以展現(xiàn)胡氏家族的審美情趣,表達其希望與追求。用代表傳統(tǒng)道德觀念的戲文人物,用象征吉祥如意的龍獅動物、松柏翠竹、蝙蝠鹿獸、荷花博古、如意菱紋等一件件精致秀麗的木雕藝術作品,把先祖?zhèn)兊木窈颓楦袔нM了宗祠,為巍峨壯闊的宗祠增添了逸秀美感和藝術感染力。</p><p class="ql-block"> 龍川胡氏宗祠以典型而強烈的徽派建筑風格,屹立在中國古代建筑之林,其厚重的建筑文化內(nèi)涵讓人驚嘆,讓人景仰。1988年列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p> <h3> 瞻望龍川胡氏宗祠,在景仰它蘊涵的胡氏家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厚重文化、贊嘆它的建造和雕刻藝術之余,不禁感慨萬千!</h3><h3> 偉人在《湖南農(nóng)民運動考察報告》中,把祠堂的代言人——族長的族權,與政權、神權、夫權,一起列入封建宗法制度,并尖刻地批評它們“是束縛中國人民特別是農(nóng)民的四條極大的繩索?!彼怨埠蛧闪⒑螅陟舯粡U絀,被取締;十年文革動亂,宗祠遭徹底毀壞。龍川胡氏宗祠能完好保存下來,實在不容易!</h3><h3> 鄉(xiāng)間阡陌中的宗祠,是宗族的圣殿。一代代傳人在宗族的祠堂里序昭穆、崇功德、敬祖尊親、追遠睦族、遵族規(guī)循家法,猶如枝葉在吸納來自根的滋養(yǎng)。</h3><h3> 一座座宗祠,盡管輪廓、眉眼不同,卻都有著莊重肅穆和威嚴和睦的神態(tài)。年復一年,它們從庒重的儀式、叩拜的身影、喃喃的低語、靜寂或轟烈的塵煙中接受跨越千百年不渝的供養(yǎng)。這供養(yǎng)不是單向度的逆時光而上的反哺,而是雙向度的。蘊含在儀式、身影、低語、煙塵這些簡單的供養(yǎng)之中的,還有自遠古的先祖而來的綿長豐厚的滋養(yǎng)。這滋養(yǎng)便是另一個向度和另一層意義的供養(yǎng)。</h3><h3> 建于漢代至明清的宗族祠堂,極少有挺而不朽的。木質構件和磚石場基與身軀,抗不住風雨的剝蝕、蟲蠹的噬咬、時間粉塵的掩埋,抵不過朝代更迭、兵燹炮火、人間動亂的肆虐和破壞。然而能保存下來的就是珍貴的!其珍貴,不只是可見、可觸的樓宇、雕花、字畫、匾額,更有蘊涵其中那些飄浮的影像、記憶、追念,以及意志、訓導和勸誡。</h3><h3> 古代中國,人們聚族而居。姓氏如同一根無形的錦線,把有著相同血脈、親緣的人們維系在一起,聚集在一起。盡管他們中的不少人在社會發(fā)展進程中不斷遷徙,在千徙中不斷繁衍,足跡遍及中華和世界,支脈龐大,子孫眾多,而姓之一字,派之一脈,始終是彼此“相認”的依據(jù)。這“相認”,跨越國界,跨越語言的溝壑。每個年頭的重要時間節(jié)點,大家從天南地北聚在一起,以莊重肅穆的儀式祭祀同一先祖,表達對先祖的緬懷和敬仰,對賢德的認同與追慕。這就是一個宗族綿延千年不變的信仰。這信仰一直在宗族的血管中流淌,流淌。</h3><h3> 祭拜先祖的處所,就是人們從小依傍的宗族的宗祠。宗祠承載著子子孫孫對先祖的思念之情,延續(xù)著從古至今關于天地人倫的樸素之理。每一次歸來,每一次祭拜,如同清水洗塵,洗去精神的塵垢,讓心靈再一次獲得力量和滋養(yǎng)。</h3> <h3><br></h3><h3><br></h3><h3> 龍 川 胡 氏 宗 祠 圖 片</h3> <h3> 一 . 胡 氏 宗 祠</h3><h3> 1 . 龍川的地理環(huán)境和胡氏宗祠在龍川的方位</h3> <h3> 2 . 胡氏宗祠外景</h3> <h3>胡氏宗祠西南前向外景觀</h3> <h3>胡氏宗祠前向外景觀</h3> <h3> 3 . 胡氏宗祠門樓——一進</h3> <h3>門樓前向上部外景觀</h3> <h3>門樓室內(nèi)景觀</h3> <h3>門樓后向外景觀</h3> <h3>門樓后向與西廊廡</h3> <h3>門樓后向與東廊廡</h3> <h3>門樓后向與天井</h3> <h3>從大廳內(nèi)看到的門樓、天井和東、西兩廊的景觀</h3> <h3> 4 . 胡氏宗祠門樓與正廳之間的天井與廊廡</h3> <h3>連接門樓與正廳的東、西廊廡</h3> <h3> 5 . 胡氏宗祠正廳——二進</h3> <h3>正廳前向外景觀</h3> <h3>正廳內(nèi)景</h3> <h3>正廳上首懸掛的龍川胡氏家族始祖的肖像</h3> <h3>大廳梁柱的結構體系</h3> <h3> 6 . 胡氏宗祠寢樓——三進</h3> <h3>寢樓的扁額</h3> <h3>寢樓前向外景觀</h3> <h3>寢樓有上下兩檔(兩層)</h3> <h3>寢樓與大廳之間的狹長天井</h3> <h3>寢樓內(nèi)陳列的烈祖烈宗的牌位</h3> <h3>胡氏家族族系簡譜</h3> <h3> 7 . 胡氏宗祠雕刻藝術</h3> <h3>大、小額枋雕刻藝術</h3> <h3>梁托、雀替、平盤頭雕刻藝術</h3> <h3>斗拱、楓拱雕刻藝術</h3> <h3>槅扇雕刻藝術</h3> <h3>柱基雕刻藝術</h3> <h3><br></h3><h3> 二 . 龍 川 掠 影</h3><h3><br></h3><h3><br></h3> <h3> 1 . 奕世尚書坊</h3> <h3> 2 . 胡錦濤主席的祖父胡炳衡老先生的故居</h3> <h3>胡炳衡老先生故居前的小徑和花木</h3> <h3> 3 . 龍川小街一景</h3> <h3> 4 . 流經(jīng)龍川,并視為胡氏宗祠泮池的龍川溪</h3> <h3> 5 . 龍川東邊的登源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