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 “永安”小站》</p><p class="ql-block"> ——紀(jì)念22連知青上山下鄉(xiāng)五十周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歲月匆匆,光陰荏苒。轉(zhuǎn)眼我們共同走過了五十年,依舊難忘那遠方的小站——永 安!</p><p class="ql-block"> 一個方圓不大的地盤,一個不起眼的小站??伤谖覀冎嗟男闹?,卻永遠抹不去, 忘 不 了!</p><p class="ql-block">?。『檬煜さ男≌?,那標(biāo)志性的碉堡建筑,那一排極其簡陋的站臺,那沒有柵欄的檢票口……至今我們難以忘懷!</p><p class="ql-block">見到你哦,禁不住想起“北上”報到的那一天。想起44團副團長張松年, 他一身戎裝,亮著高嗓兒,宣讀著知青分配去往各連的名單;想起 同校學(xué)友傷心落淚依依不舍在小站分手的場面;想起那天乘坐著“大解放”,將我們送往邊陲連隊——南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搖搖晃晃 簸簸顛顛,一幅幅陌生而朦朧的畫面映入眼簾。第一次見到北大荒呦;第一次領(lǐng)略那一望無際的良田;第一次感受到廣闊天地的氣息……有多少個第一次哦,數(shù)也數(shù)不完。這 里便是我們度過青春年華的邊疆最前沿!</p><p class="ql-block"> “永安”,好親切的小站。又一次來到你面前,是我們多年的期盼。今雖已修飾打扮,卻也忘不了你舊時的容顏。見到你哦,仿佛又想起當(dāng)年……往事歷歷 一切就像在昨天。</p><p class="ql-block"> 十年下鄉(xiāng) 曾幾度在此輾轉(zhuǎn);連隊運貨時 我們曾歇息于小站旅館;農(nóng)閑放假時我們曾來此尋友 休憩聊天;千里探親 是你將長長的路 連 線。知青返城時 又在此將我們的行囊送往故鄉(xiāng)家園……</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啊! “永安”小站,無論時空如何穿越,歲月怎樣變遷,我們對那方土地的掛牽依然;無論離你有多遠,“永安” 你永遠是我們心中的小站!愿你伴著時代的節(jié)拍,一路向前,永 遠 平 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于2007年9月重返北大荒隨筆</p><p class="ql-block"> 2019年5月修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h3>戰(zhàn)斗集體——張桂芝班全體</h3> <p>袁金蘭于四營營部留影</p> <p>孫銀娥 徐芬蘭 沈靜娟合影</p> <h3>陳元珍 謝雅琴</h3> <p>周美琪 朱惠娣</p> <p>孫銀娥 李錦芳合影</p> <p>謝亞珍 王品芳</p> <p>上海知青 周忠玉</p> <p>上海知青 詹庭森</p> <p>22連果園飄香的季節(jié),戰(zhàn)友們一定還記得收獲海棠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西山果園合影前排左起:趙忠元 工作組韓同志 朱舜通</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趙玉茹 劉成寶 王秀蘭 馮 波</p><p class="ql-block"><br></p> <h3>珍貴的歷史資料——1969年5月30日上海知青奔赴東北的集體乘車證。</h3> <h3>1969年上海知青下鄉(xiāng)戶籍遷移檔案。</h3> <p>當(dāng)年的獎勵品——筆記本</p> <p>參加?xùn)|海農(nóng)場首屆黨代會紀(jì)念本。</p> <p>廣闊天地 大有作為 紀(jì)念本……</p> <h3>袁金蘭1971年五好戰(zhàn)士獎狀。</h3> <p>吳浩翔邊防證</p><p>具有歷史紀(jì)念意義</p> <h3>馮寶珍邊防證</h3> <p>徐蘭英1971年五好戰(zhàn)士獎狀</p> <p>戰(zhàn)斗友誼</p> <h3>44團4營籃球??代表隊比賽合影</h3> <h3>1972年國慶節(jié)于邊疆留影</h3><h3>陸建民 王鴻慶 吳浩翔 陳正浩 徐建國</h3> <p>戰(zhàn)友合影,珍貴的影像,記錄了我們的青春歲月……</p> <p>紅磚墻上還留著當(dāng)年的宣傳標(biāo)語——</p><p>團結(jié)起來,準(zhǔn)備打仗!</p> <p>——備戰(zhàn)備荒為人民!</p><p> 抓革命,促生產(chǎn)!</p><p><br></p><p><br></p> <p>22連酒廠,如今已 沒了當(dāng)年的模樣……</p> <h3>四營郝家屯邊防站</h3> <p>一張張稚嫩的面龐,洋溢著青春的芬芳。</p> <p>金菊蘭 宋桂榮合影</p> <p>那時候,我們也曾年輕過!</p> <p>四營宣傳通訊培訓(xùn)班合影。</p><p>左起二排第三孫篩娣; 左起三排第二吳可輪。</p> <p>于1977年7月20日歡送孫向東等七名老團員退團合影留念!</p> <p>徐建國于四營營部留影</p> <p>北京知青劉金順 王燕生于1969年1月31日留影</p> <p>于寶喜 趙忠元合影</p> <p>崔國榮于北京天安門留影</p> <h3>馬先娟 郭學(xué)明 王雨娣于豬舍旁留影。</h3> <p>哈爾濱知青合影</p> <p>炊事班合影</p> <p>邵 玉 楊桂芝合影</p> <p>我們曾是不戴領(lǐng)章帽徽的軍人,曾是黑龍江沈陽軍區(qū)生產(chǎn)建設(shè)兵團的一名戰(zhàn)士!</p><p>一手拿鎬,一手拿槍,擔(dān)起了屯墾戍邊,建設(shè)邊疆,保衛(wèi)邊疆的重要任務(wù)!</p> <p>上海知青肖文雄練習(xí)打靶</p> <p>歲月老去,青春永駐!</p> <p>吳國申——手握鋼槍保邊疆</p> <p>韓小網(wǎng) 孫篩娣 趙鴻秀合影</p> <p>北京女知青合影</p> <p>難忘的知青歲月,難忘的青春記憶!</p> <p>馬先娟 郭麗君 邵 玉于北京天安門留影!</p> <p>22連副連長顧本杰</p><p>愿顧連長天堂安好!</p> <h3>22連機務(wù)副連長郭寶祥。</h3> <h3>22連農(nóng)業(yè)技術(shù)員楊秉貞。</h3> <h3>22連機務(wù)排蔣立發(fā)。</h3> <p>炊事班 于寶喜</p> <h3>22連本地青年姜廣榮、于寶英。</h3> <h3>22連職工朱舜善、朱舜通全家福。</h3> <p>22連職工董明森全家合影</p> <p>李慶芳 、關(guān)克權(quán)、于明濤、梁殿生,于1975年10月參觀大寨留影。</p> <p> 在此,我們深切緬懷曾經(jīng)同甘苦 共患難 已故的戰(zhàn)友們!</p><p> 愿你們天堂安好!</p> <p class="ql-block">向所有為北大荒開發(fā)建設(shè),作出奉獻的人們致敬!</p><p class="ql-block">愿北大荒精神永存——艱苦奮斗,勇于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美篇于2019年7月shaidi制作</p><p class="ql-block">——于2020年5月、2021年5月修改</p><p class="ql-block"> 謝謝大家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