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本微《猴報》2019年07月27日</h3><h3>(第019期/總第170期)</h3><h3>主編:王紀民 美編:微信美篇開發(fā)商</h3> <h1><b><font color="#ed2308">退役老兵李文文的“雷鋒”緣</font></b></h1><h3> </h3><h3> 他是一位退役武警老兵,在部隊,他是一位好戰(zhàn)士,也是“雷鋒迷” ,收藏有關雷鋒文化的藏品1000多件。他擁有一個好家庭,在全國婦聯(lián)召開的表彰會上,他的家庭榮獲全國“最美家庭”。</h3><h3> 在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qū)豆芽巷社區(qū)外灘銘座小區(qū),李文文泡上一杯茶,坐在窗邊享受難得的陽光。杯子上印著一張他和雷鋒銅像的合照,那是他在參觀浙江省金華市雷鋒文化館以后拍下的。不僅是杯子,李文文家中有許多關于雷鋒的文化藏品,不管是刊有雷鋒文章的報紙雜志、印有雷鋒頭像的郵票,甚至是僅出現(xiàn)“雷鋒”二字的海報、筆記本、撲克、書簽、明信片、年歷片,都是李文文收藏的對象。6年時間,李文文收集到了1000余件有關雷鋒的藏品。</h3><h3> <b><font color="#b04fbb">1000多件藏品講述雷鋒精神 </font></b></h3><h3> 為了讓來訪者更直白地感受自己的收藏,李文文甚至將藏品鋪滿了整張床,就連地板上也到處都是。若是一不小心踩到了他的寶貝,他會大叫:“你踩到我的雷鋒了!” </h3><h3> 李文文的家中陳列著各種有關雷鋒的物件:掛在墻上的是歌頌雷鋒的宣傳畫,擺在桌上的是刊登了雷鋒故事的雜志和報紙,裝在塑料袋里的是印有雷鋒肖像或文字的明信片、徽章、筆記本、甚至是塑料袋等等,所有的東西都被完整保護?!斑@張印了雷鋒頭像的1966年的年歷片,是我花了100塊錢在南昌市古玩市場上買來的;這是1963年3月5日刊登了《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一文的江西日報,因為很珍貴,所以我特意將其用文件袋保護起來了?!闭勂疬@些寶貝,李文文神采飛揚,他說這其中最珍貴的就是三張有雷鋒頭像的部隊信封和一份是1963年3月8日的南昌市新建縣文教局發(fā)布的鋼板刻印的《向雷鋒學習的通知》文件。</h3><h3> 李文文說,“那三張部隊實寄信封是一位檢察官朋友以友情價賣給我的,60年代初的雷鋒物件很難找,當我得到那三枚信封時,頓覺信心倍增。較難的都找到了,我相信以后的收藏會更順利。” </h3><h3> 在很早以前,李文文就有搜集雷鋒文化藏品的習慣,但彼時的他只是把這當成一項娛樂,并未上心。直到2013年,他在奉新縣參加一年一次的江西省集報會議上遇到一位也喜歡收集雷鋒文化藏品的收藏愛好者-----江蘇省鹽城市郭建戎先生后,才正式踏上“雷鋒收藏”之路。 </h3><h3> 李文文為了“收藏雷鋒”,可謂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他的足跡遍布了江西的70多個縣市,以致全國各地,如浙江、安徽、江蘇、遼寧等,只要有雷鋒文化活動和有藏品交流的地方,都能看到李文文的身影。</h3><h3> 李文文告訴筆者“有一回我在一個小攤子上看到一張1966年的雷鋒年歷片,但是當時我身上沒有錢。因為怕被其他朋友買走,我求攤主先把東西藏起來,然后急忙去找銀行取錢。”這樣的事例在多年的收藏中已不是個例。</h3><h3><b><font color="#b04fbb"> “雷鋒”情緣由來已久</font></b></h3><h3> 1963年11月7日,國防部命名雷鋒生前所在的沈陽軍區(qū)工兵某團運輸連二排四班為“雷鋒班”,至今雷鋒班有歷任班長27名,李文文說“我已經和五任班長結緣并面對面相互交流過。</h3><h3> 李文文說“我1985年11月4日,成為武警江西省總隊笫二支隊的一名武警戰(zhàn)士,在部隊服役期間和到地方參加工作以后,經常參加學習雷鋒的各種活動,并堅持收藏雷鋒主題文化藏品”。這期間,李文文一直有個夢想: 尋找機會去“雷鋒班”參觀學習,面對面與“雷鋒班”的戰(zhàn)友。</h3><h3> 今年5月24日,李文文終于找到趕赴撫順的機會。5月28日下午,他有幸成為“雷鋒精神尋根之旅”團隊的一員走進了中國人民解放軍31699部隊——雷鋒旅。這是一處雷鋒生前所在的部隊,李文文參觀了“雷鋒班”,在“雷鋒精神腹地”接受雷鋒精神的洗禮,聆聽雷鋒感人事跡。</h3><h3> 李文文說“在與雷鋒班現(xiàn)任班長張陽近一個小時的生動講解下,我和參加活動的雷鋒藏友們對雷鋒生平事跡、雷鋒精神有了新的更深刻的認識,對雷鋒班歷任班長更加敬佩。”</h3><h3> 李文文還動情地說: 2014年6月14日,25位雷鋒班班長個性化郵票首發(fā)(贈送)儀式在浙江省金華市舉行。李文文作為活動參與者,與雷鋒班的第一任班長張興吉、第五任班長楊東順、第十五任班長李仕庫聚首金華,兩天時間,李文文與三位雷鋒班長零距離接觸,并與當?shù)厥忻褚约爸驹刚咦劺卒h精神,走訪“雷鋒小學”……</h3><h3> 李文文不僅得到三位雷鋒班長簽名題詞,還與他們和合影留念。</h3><h3> 面對筆者,李文文打開自己的筆記本上,展示在我們面前的首先是“雷鋒班”張興吉班長的題詞:雷鋒精神永恒!楊東順班長的題詞是:學習雷鋒從自身做起,從本職工作做起,在自己身上充分體現(xiàn)雷鋒精神!李仕庫班長的題詞是:用雷鋒精神干好雷鋒事業(yè)!</h3><h3> 在5月27日上午舉辦雷鋒精神尋根之旅的活動開幕式現(xiàn)場,李文文有幸見到了“雷鋒班”第十九任班長李有寶,并為他簽名題詞合影留念。</h3><h3> <b><font color="#b04fbb"> 雷鋒文化藏品情結的修養(yǎng)</font></b></h3><h3> 收藏不僅僅是物質的追求,更是精神的情結和文化的修養(yǎng)。李文文孩提時,與大多數(shù)同齡人受到的不同的影響是,他的父親是一名教師,經常幫助別人,往往是直接把錢給人家,因為自家并不富裕,每當父親將錢借給別人的時候,李文文的母親總免不了一番數(shù)落,因為這些錢通常是“有去無回”了。李文文說“我15歲那年,父親病危,家中已花去大量醫(yī)藥費,可即便在那樣的情況下,父親還是把口袋里僅有的幾十塊錢借給了一名病友?!?lt;/h3><h3> 如果說以前的李文文對父親的舉至并無太多感覺,但父親在病房里的慷慨則給了他很大的觸動。 </h3><h3> 1990年2月14日,李文文在武警江西省總隊第二支隊入黨,此后,他對雷鋒的仰慕與日俱增,還經常報名參加各種社會公益活動。后來李文文加入了江西省紅十字會無償獻血志愿者協(xié)會,只要一有時間便會跟著獻血車當志愿者;并被聘任為南昌市抗癌協(xié)會新聞部部長,他積極為南昌市的抗癌宣傳活動鼓與呼,采訪撰寫的文章時常在《江西工人報》、《江南都市報》等報紙上刊登。他周末還會跟著一些慈善機構去SOS兒童村、兒童福利院、太陽村、敬老院送一些慰問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務......</h3><h3> 李文文用一點一滴的行動踐行著一名退役武警老兵對雷鋒的崇拜。</h3><h3> <b><font color="#b04fbb"> 辦雷鋒藏品展宣傳雷鋒精神</font></b></h3><h3> 這些年里,李文文在雷鋒文化藏品的收藏上的精力與財力的付出,妻子盡管頗有微詞。但她理解自已的丈夫,她知道文文是在從事有意義的事。</h3><h3> 妻子與女兒對自已“雷鋒文化藏品”的興趣,也是在李文文日久天長的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她們。李文文說“我們小時候學習雷鋒多熱烈啊,現(xiàn)在的年輕人不應該忘記雷鋒”。 </h3><h3> 為了宣傳雷鋒,今年3月,李文文在社區(qū)以及其他地方辦關于宣傳雷鋒精神的文化藏品展覽,把所收藏的“寶貝”全部陳列出來,他說“希望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人能重拾學習雷鋒精神的熱情?!庇谑墙衲?月1日,李文文的雷鋒文化藏品巡回展首次走進樂安縣第四小學。</h3><h3> “對待同志要象春天般的溫暖,對待工作要象夏天一樣火熱,對待個人主義要象秋風掃落葉一樣,對待敵人要象嚴冬一樣殘酷無情。”3月1日“學雷鋒紀念日”前夕,為弘揚雷鋒精神,引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樂安縣文明辦、樂安縣第四小學、南昌市樂安商會義工站與南昌市樂安商會的會員——退役武警老兵李文文在樂安縣第四小學聯(lián)合舉辦“雷鋒文化藏品巡回展”活動,讓雷鋒文化藏品首次與樂安縣的學生近距離接觸,將雷鋒精神永遠裝在心中,引導小學生們爭做新時代的美德少年,推動學雷鋒活動常態(tài)化,譜寫文明之美、和諧之美、使弘揚雷鋒精神成為引領文明向上的時代風尚。</h3><h3> 學校寬敞的閱覽室里,1985年10月在樂安縣第二中學高中畢業(yè)以后參軍入伍的李文文熱情地向同學們介紹自已收藏了20年的“寶貝”。1000多件文化藏品吸引了同學們的熱切的目光,有刊有學習雷鋒文章的報紙雜志、印有雷鋒頭像的郵票、筆記本、撲克、書簽、明信片、年歷片等,這些展品仿佛有了生命力,向同學們娓娓道來雷鋒的一生。參觀活動過程中,同學們和“雷鋒迷”李文文熱烈地交流互動,講訴了收藏背后的故事,同學們好奇地問“你為什么要收藏關于雷鋒的東西”,李文文向同學們免費贈送了在南昌市設計印制好的“雷鋒”書簽并表示,他希望通過藏品巡回展這種方式,喚起更多的人學習雷鋒,引導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將雷鋒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常為義善之舉、常做有益之事,積小善為大愛,使學雷鋒、做雷鋒成為行動自覺、時尚追求。</h3><h3> 李文文在妻子和女兒的配合下已到南昌市的豆芽巷居委會、世紀中央城居委會、高新萬科北區(qū)居委會、紫金城居委會等5個居委會,豫章小學二部、濱江學校、南昌縣蓮塘第七中學、南昌大學、樂安縣第四小學等7個學校開展了12場雷鋒文化藏品公益展活動,觀展人員兩萬余人,讓雷鋒精神永遠發(fā)揚光大,30家媒體進行了宣傳報道,還被冠有一個充滿正能量的頭銜------“雷鋒迷”。</h3><h3> 李文文不僅將雷鋒精神放在心中,更是體現(xiàn)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中,專門成立了豆芽巷社區(qū)李文文學雷鋒志愿服務隊,先后赴南昌市SOS兒童村、太陽村、南昌市福理院、敬老院開展獻愛心送溫暖的志愿服務活動,去年和今年春節(jié)前參加了赴樂安縣的牛田鎮(zhèn)和湖坪鄉(xiāng)幫扶100多名農村貧困戶的活動,讓更多的人加入到做公益的行動中來,用一點一滴的行動踐行著一名退役武警老兵對雷鋒的崇拜,用自己的行動做一名“活雷鋒”。</h3><h3> <b><font color="#b04fbb"> 家庭獲評全國“最美家庭”</font></b></h3><h3> 今年5月15日是國際家庭日,全國婦聯(lián)在北京召開了2019年度全國“最美家庭”揭曉會,江西省李文文、黃家駒、鄧小紅等30戶家庭入選,20日在南昌市受到表彰。</h3><h3> 緣來李文文,不僅僅是學雷鋒,收藏與宏揚雷鋒文化與精神的使者,他還是中國報業(yè)協(xié)會集報分會常務理事,是一位武警江西總隊第二支隊的退役武警老兵,1990年2月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服役期間還榮立三等功一次。</h3><h3> 1995年開始,作為一名退役老兵、年少當兵的經歷讓李文文對于雷鋒的敬仰與日俱增,李文文在妻子詹竹蘭和女兒李蔚的積極支持下利用業(yè)余時間收藏有關刊有雷鋒文章的報紙雜志、印有雷鋒頭像的郵票、筆記本、撲克、書簽等1000余件雷鋒文化藏品。為了讓雷鋒精神更加深入地在社區(qū)廣為流傳,讓廣大市民傳承雷鋒精神,在南昌市東湖區(qū)董家窯街道的推動下,豆芽巷社區(qū)居委會、雷鋒主題收藏愛好者李文文和李文文學雷鋒志愿服務隊三方力量創(chuàng)辦了南昌市首家雷鋒精神傳承館,南昌市市委殷美根書記、南昌市政協(xié)周關主席、東湖區(qū)委劉闖書記和近5000名市民、500多名黨員到雷鋒精神傳承館參觀學習交流,得到好評!</h3><h3> 至今,李文文在愛人和女兒的配合下已到南昌市的豆芽巷居委會、世紀中央城居委會、紫金城居委會等5個居委會,樂安縣第四小學、豫章小學二部、濱江學校、南昌大學等7個學校開展了12場雷鋒文化藏品公益展活動,免費贈送了設計印制好的“雷鋒”書簽,觀展人員達兩萬余人,希望通過藏品巡回展這種方式,喚起更多的人學習雷鋒,引導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將雷鋒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學雷鋒、做雷鋒成為行動自覺、時尚追求,新華社、江西日報、江西電視臺等30家媒體進行了宣傳報道,還被冠有一個充滿正能量的頭銜------“雷鋒迷”。</h3><h3> 李文文的一家人不僅將雷鋒精神放在心中,體現(xiàn)在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上,更是體現(xiàn)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中,他還專門成立了豆芽巷社區(qū)李文文學雷鋒志愿服務隊,他們先后赴南昌市SOS兒童村、太陽村、南昌市福利院、敬老院開展獻愛心送溫暖的志愿服務活動,李文文還是江西省紅十字無償獻血志愿者協(xié)會的會員,去年和今年春節(jié)前參加了赴樂安縣的牛田鎮(zhèn)和湖坪鄉(xiāng)幫扶100多名農村貧困戶的活動,讓更多的人加入到做志愿服務的行動中來,用一點一滴的行動踐行著一名退役武警老兵對雷鋒的崇拜,用自己的行動做一名“活雷鋒”是李文文的精神追求。<font color="#ed2308">(</font><b><i><font color="#ed2308">附圖:李文文與 “雷鋒”)</font></i></b></h3><h3> 作者: 王紀民</h3> <h1><b><font color="#ed2308">家庭獲評全國“最美家庭”</font></b></h1><h3> 今年5月15日是國際家庭日,全國婦聯(lián)在北京召開了2019年度全國“最美家庭”揭曉會,江西省李文文、黃家駒、鄧小紅等30戶家庭入選,20日在南昌市受到表彰。</h3><h3> 緣來李文文,不僅僅是學雷鋒,收藏與宏揚雷鋒文化與精神的使者,他還是中國報業(yè)協(xié)會集報分會常務理事,是一位武警江西總隊第二支隊的退役武警老兵,1990年2月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服役期間還榮立三等功一次。</h3><h3> 1995年開始,作為一名退役老兵、年少當兵的經歷讓李文文對于雷鋒的敬仰與日俱增,李文文在妻子詹竹蘭和女兒李蔚的積極支持下利用業(yè)余時間收藏有關刊有雷鋒文章的報紙雜志、印有雷鋒頭像的郵票、筆記本、撲克、書簽等1000余件雷鋒文化藏品。為了讓雷鋒精神更加深入地在社區(qū)廣為流傳,讓廣大市民傳承雷鋒精神,在南昌市東湖區(qū)董家窯街道的推動下,豆芽巷社區(qū)居委會、雷鋒主題收藏愛好者李文文和李文文學雷鋒志愿服務隊三方力量創(chuàng)辦了南昌市首家雷鋒精神傳承館,南昌市市委殷美根書記、南昌市政協(xié)周關主席、東湖區(qū)委劉闖書記和近5000名市民、500多名黨員到雷鋒精神傳承館參觀學習交流,得到好評!</h3><h3> 至今,李文文在愛人和女兒的配合下已到南昌市的豆芽巷居委會、世紀中央城居委會、紫金城居委會等5個居委會,樂安縣第四小學、豫章小學二部、濱江學校、南昌大學等7個學校開展了12場雷鋒文化藏品公益展活動,免費贈送了設計印制好的“雷鋒”書簽,觀展人員達兩萬余人,希望通過藏品巡回展這種方式,喚起更多的人學習雷鋒,引導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將雷鋒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學雷鋒、做雷鋒成為行動自覺、時尚追求,新華社、江西日報、江西電視臺等30家媒體進行了宣傳報道,還被冠有一個充滿正能量的頭銜------“雷鋒迷”。</h3><h3> 李文文的一家人不僅將雷鋒精神放在心中,體現(xiàn)在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上,更是體現(xiàn)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中,他還專門成立了豆芽巷社區(qū)李文文學雷鋒志愿服務隊,他們先后赴南昌市SOS兒童村、太陽村、南昌市福利院、敬老院開展獻愛心送溫暖的志愿服務活動,李文文還是江西省紅十字無償獻血志愿者協(xié)會的會員,去年和今年春節(jié)前參加了赴樂安縣的牛田鎮(zhèn)和湖坪鄉(xiāng)幫扶100多名農村貧困戶的活動,讓更多的人加入到做志愿服務的行動中來,用一點一滴的行動踐行著一名退役武警老兵對雷鋒的崇拜,用自己的行動做一名“活雷鋒”是李文文的精神追求。(附圖:李文文全家)</h3> <h3>李文文家庭榮獲中華全國婦女聯(lián)合會2019年度全國“最美家庭”證書。</h3> <h3>李文文在營口與“雷鋒”</h3> <h3>李文文在營口與“雷鋒”</h3> <h3>李文文參觀“雷鋒展”</h3> <h3>李文文與“雷鋒班”</h3> <h3>李文文與“雷鋒”</h3> <h3>李文文與兩任“雷鋒班”班長</h3> <h3>第一任“雷鋒班班長”張興吉為李文文題詞</h3><h3><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e48jyyb?share_from=self&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集報人“撲克牌上的風采”</a><br></h3> <h3>李文文與雷鋒戰(zhàn)友喬安山(左)。</h3> <h3>李文文與雷鋒生前連司務長楊豐普(左)。</h3> <h3>李文文與雷鋒生前輔導過的學生劉靜(左)。</h3> <h3>李文文向祖國的花朵灌輸“雷鋒”精神。</h3> <h3>李文文與榮獲“全國最美家庭”的成員在一起</h3> <h3>李文文積極參與“雷鋒”精神文化推廣活動</h3><h3><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14xqf1t9?share_from=self&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中華雷鋒報》的魅力</a><br></h3> <h3>漫畫家楊全勝為李文文創(chuàng)作的漫像</h3> <h3>李文文的“雷鋒”精神文化藏品推廣</h3> <h3>李文文的“雷鋒”精神文化藏品推廣</h3> <h3><b><font color="#167efb">本微記者王紀民與李文文</font></b></h3><h1><b><font color="#b04fbb">編后: 我與李文文報友情</font></b></h1><h3> 第一次與李文文見面是1995年10月的北京。因同為江西人,我們不僅相互握手,還一并合影留念。</h3><h3> 此后,我與文文還相約出席了1996年的“鄭州集報會議”,2000年的“蘇州集報會議”以及2015年的“江西(撫州)集報年會”。</h3><h3> 這些年來,因了集報之情,與李文文始終保持著“以報會友”之情,特別是2015年10月,我與李文文一起參加了江西(撫州)集報年會,會后,我將這次年會的情況以《撫州行》為題發(fā)表于《江西工人報》的“鄱陽湖”副刊。李文文及時將樣報郵給我。</h3> <h3>1995年10月,李文文在北京</h3> <h3>2015年10月,本微記者與李文文與會“江西(撫州)集報年會”?!督鞴と藞蟆房l(fā)《撫州行》予以介紹。</h3><h3><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1p5mr8qk?share_from=self&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撫州,集報年會新動向</a><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