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廣東省佛山愛心助學會”是由69位愛心志士自發(fā)匯集的民間組織,團隊旨在扶貧濟困,幫助貧困學子完成學業(yè),造就人才,傳承愛心。2019年7月27日,佛山愛心助學團第三屆頂著烈日、冒著酷暑來到他們殷殷垂念的岣嶁鄉(xiāng),為貧困家庭送上“雪中炭”,他們鍥而不舍在衡陽地區(qū)撒播愛心種,持之以恒于蒸湘大地傳承正能量。</h3> <h3> 上午9點,他們驅(qū)車從廣東風塵仆仆來到岣嶁鄉(xiāng),在鄉(xiāng)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帶領下,預計分兩組走訪岣嶁鄉(xiāng)39戶貧困學子,團隊們共同走訪第一戶是覺先村紫竹林組貧困學子伍藍家,伍藍目前在岣嶁鄉(xiāng)中學讀初二,妹妹伍靜為本村小學六年級學生,下期也將踏入初中的校門,父親伍敦華患腦梗塞病稍有好轉(zhuǎn),現(xiàn)無勞動能力,母親于2017年3月病逝,家里為治病已債臺高筑,目前家庭特別困苦。</h3><h3> 助學團隊來到他家詢寒問暖,送給伍藍書包及學習用品,捐助她姐妹4000元學費,鼓勵她們要克服當前困難度過難關,努力學習,叮囑父親伍敦華療養(yǎng)好身體,培養(yǎng)好女兒,努力從困境中走出來。</h3> <h3> 愛心助學團隊們又驅(qū)車來到下一戶覺先村龍?zhí)脹_組貧困學子陳思璐家,陳思璐姐弟是他們牽掛三年的學子,目前姐姐在南岳鎮(zhèn)中學讀初二,弟弟陳希文在南岳萬福小學上一年級,早年母親離家出走,加之父親陳躍發(fā)患上乙型肝炎需長期服藥,奶奶又患上食道癌,爺爺因久病而逝欠下大筆債務,家庭一時陷入貧困,兩個孩子就學機會前程緲茫,現(xiàn)靠父親在外打零工維持全家生活,助學團隊們每年捐助3500元給兩個孩子讀書,可謂雪中送炭、絕渡逢舟,使整個家庭又重現(xiàn)了生機。</h3> <h3> 愛心助學團隊們一路頂著烈日,爬山涉水,走入覺先村周老屋組貧困學子周佩家,女孩周佩現(xiàn)在岣嶁鄉(xiāng)中學就讀初二,母親于2006年8月離家出走,杳無音信,父親患病需長年服藥療養(yǎng),奶奶劉華菊為聾啞殘疾人,靠父親周家遠在廣東打零工維持生計,生活十分困難。</h3> <h3> 團隊叔叔、阿姨們給周佩送上書包、文具,捐助學費2500元,鼓勵她好好學習,今后成就大業(yè),回報社會,扶貧濟困。一番熱情洋溢的諄諄教誨使一向沉默寡言的女孩展露出燦爛笑容。</h3> <h3> 接下來,爬坡越嶺,團隊們好不容易地登上覺先村岣嶁寺,半山嶺上住著寒門學子吳志勇一家,吳志勇目前在岣嶁鄉(xiāng)中學就讀初一,姐姐吳麗偉在父親一人艱辛的養(yǎng)育之下現(xiàn)已考入幼師,母親早年嫌地形偏僻離家出走,杳無音訊,家里全靠父親吳桔云一人撐起這個家。</h3><h3> 吳志勇通過三年與叔叔阿姨的認識,一見如故,屈膝交心暢談,阿姨叔叔很是看好他的前景,為鼓勵他勤奮學習,送上3000元捐助紅包并遞給他書包文具交到他父親手中,叮囑一定要把孩子好好培養(yǎng)成才。</h3> <h3> 別看他父親老實巴巴,可他心靈手巧,很有園林藝術造詣,門前培育出的園林樹種,外形有的象烏龜、駱馬,有的象老虎、孔龍,各種動物千奇百怪、栩栩如生,仿佛門前田土里飼養(yǎng)著一園綠色的稀有動物。</h3> <h3> 愛心助學團隊分兩組察看孩子們成長變化,另一組同時也分別走訪了覺先村祝老屋組貧困學子吳彤、塔龍組汪理、汪銀兄弟,塘家?guī)X組祝子璇、祝艷琴姐妹,看著一個個從小學升初中,從高中走進名牌大學,他們心理感到無比欣慰,為繼續(xù)激勵這些孩子步步梯上,使這些貧困學子不荒廢學業(yè),他們?nèi)匀豢犊饽?,一如既往不同程度捐助學費3000一4000不等。<br></h3> <h3> 下午,團隊們爬山越坡,冒著烈日走入白石峰村豐林沖組貧困學子劉春露家,劉春露母親弱智離家出走多年,音訊全無,父親患有間歇性精神病,勞動能力極度有限,還需天天服藥維持健康,奶奶年老多病無勞動能力,一家主要靠爺爺做農(nóng)活維持生計,家里極度貧寒。團隊們捐助3000元,并衷心希望她一家能早日擺脫困境,也祝福劉春露今年下期愉快地踏入初中校門。</h3> <h3> 助學會隊員們從白石峰一路又輾轉(zhuǎn)到福星村陳灣組貧困學子何文峻家,何文峻現(xiàn)就讀小學三年級,妹妹何文娛也一同在上小學,母親因殘基本上散失勞動能力,靠父親何在建一人在外打零工及家庭低保金維持全家生計,為解決他家住房困境,鄉(xiāng)村兩級籌資為他家建了一層平房,目前家庭經(jīng)濟還是非常困難,助學團隊為他家捐上3500元真乃是為他送上雪中之炭。</h3> <h3> 接著,又步入福星村鐘大屋組貧困學子鐘凱家,鐘凱母親患糖尿病、腦梗塞需長期服藥己無勞動能力,父親多病又不能外出務工,靠低保金維持家計,在團隊們一路幫助之下鐘凱高中已畢業(yè),即將踏入大學門檻,這次捐助的3500元又為他鋪墊了大學求學之路。</h3> <h3> 接下,團隊們又驅(qū)車趕到鄉(xiāng)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登上五樓步入福星村由高塘組劉聃一家,劉聃現(xiàn)在市十六中讀初一,由于母親患癌癥于2014年去世,父親患糖尿病長期服藥,家里靠父親撿廢品維持生計和小孩讀書,叔叔阿姨們送上2000元助學款,解決了他家一時的擔憂,他父親特別感動。</h3> <h3> 團隊們又登上安置房福星村里下組貧困字子賓宇慱家,賓宇博父母離異,與母親已無聯(lián)系,父親賓盛生患有肝腹水長期服藥治療,奶奶彭桂秀七十八歲雙目失明,靠父在外打零工維持生活,孩子今年小學畢業(yè),叔叔阿姨們閑聊中詢問這次升學考試成績怎么樣,他想了很久才說“沒考好”,內(nèi)疚得哭出聲來。叔叔阿姨們鼓勵他繼續(xù)拼博,下次考出好的成績向我們報喜,當即拿出3500元捐助紅包為他加油鼓勁。</h3> <h3> 接著又步入住在安置房里福星村梁大屋組貧困學子麻振華家,麻振華在本村小學就讀,姐姐麻麗也正在上初中,小孩學習成績優(yōu)異,活潑樂觀,見到叔叔阿姨給他送上助學紅包,他不停地連聲道謝!</h3> <h3> 告別那一戶,又登上住在安置房白石峰村紅巖組學子汪洋之門,汪洋現(xiàn)就讀小學五年級,母親離家出走,音信全無,爺爺奶奶年老多病全靠父親汪松吉在外打零工支撐著這個家。當助學團隊們落座時,孩子很懂禮貌,端著家中事先準備的西瓜一一遞給叔叔阿姨們。</h3> <h3> 日落西山,天空在晚霞映襯下金黃一片,團隊們還不辭勞苦繼續(xù)走訪高峰村鐵沖組寒門學子麻心茹家,女孩在本村小學讀四年級,哥哥麻旭在縣職業(yè)中專就讀,父親2013年因車禍去世,母親一走了之,留下71歲奶奶趙娥英成為家庭主婦。人窮志不窮,兩個孩子發(fā)奮就讀,品學兼優(yōu),奶奶提起孩子學習狀況一時很欣慰,談起家庭困境痛哭流涕。助學團隊送上捐助紅包她感動說不出話來。</h3><h3> </h3> <h3> 另一組同時走訪白石峰村丹沖組唐琦玉、唐浩姐弟、何家坪組盛湘鈞、盛湘娟姊妹、何家坪組劉操、劉福蓉、劉恣敬兄妹,兩隊匯合時看得出個個疲備不堪,可談起走訪情形,仍然談笑風生,流露出內(nèi)心深處那自然的欣慰。</h3> <h3> 7月28日清晨,團隊們早早準備,分兩組繼續(xù)走訪預定的18戶,他們驅(qū)車來到鳳山村王祖堂組貧困學子王梅芳家,王梅芳在愛心助學會的支助下長沙財經(jīng)學院明年將畢業(yè),弟弟王歡為弱智之人,父親屬聽力殘疾,母親患腦膜炎后遺癥無勞動能力,在政府的支持下建起了一層平房,她的學費全靠親朋鄰居及助學團隊的捐助。今天助學團象往年一樣又為她捐助學費2500元。</h3> <h3> 接著,團隊們又驅(qū)車來到鳳山村玉皇觀組寒門學子王煒杰家,玉煒杰就讀小學一年級,哥哥王巍博讀初中二年級,父親早年病逝,母親外嫁,靠奶奶陳華菊撫養(yǎng)著孩子,家庭無其他經(jīng)濟來源,以民政低保金維持著生計。奶奶知道廣東叔叔阿姨今天會來到她家,早早帶著孫子在門前等候,其中團隊一位叔叔發(fā)現(xiàn)孩子不但長相與自已酷似,而且與他詢情時聊得很投緣,當場送給他愛心助學款3000元,鼓勵他好好學習,聽奶奶的話,并當即留下聯(lián)系電話,要隨時關注他的學習成績及生活狀況。</h3> <h3> 接下,助學團隊們又來到杉云村堰頭組寒門學子陳佩玲家,陳佩玲現(xiàn)已考入市二中高中部,弟弟陳贊也就讀初中,爺爺與父親2017年雙雙因自駕車出車禍一同身亡,母親王芳已外嫁,全靠奶奶在市內(nèi)早餐店打工維持兩孩子的生活。兩婆孫一提起往事傷心流淚,把在場所有人都融匯到他家痛苦之中,助學團們捐資3000元解囊她一時之困,不斷鼓勵孩子一定要從悲痛中早早走出來,愉快地走好人生新程。</h3> <h3> 接著團隊們來到臘樹萬老屋組因房子在暴雨期倒塌一家住在杉云村的貧困學子陳寧溪家,陳寧溪現(xiàn)在本鄉(xiāng)中心小學就讀,父母離異,母親再無聯(lián)系,父親受打擊也離家出走,杳無音訊,奶奶在家照顧孩子,生活非常困苦,助學團隊一直關注她家,為她捐助了學費3500元。</h3> <h3> 走過那家,又來到杉云村凌角塘組朱艷這家,朱艷父親早年在外務工意外身亡,母親改嫁多年,本人因心臟病曾做過手術,家中全靠奶奶照顧,靠政府低保及親友借款維持全家生活,在助學會的支持下,現(xiàn)就讀衡陽市幼師學校,明年將畢業(yè)走入工作崗位。團隊們一間間房子地觀察,可謂家中一盆如洗,連坐的凳子都難找?guī)讞l,只有安排在隔壁的伯父家接待著大家。助學團為他家捐助4000元,希望她家能度過一時難關。</h3> <h3> 這一隊走完杉云村預定的幾戶,又驅(qū)車來到環(huán)洞村丁老屋組貧學子戴安琪家,戴安琪父親戴升龍及伯父戴升華都是先天矮小,父親又患有腦梗塞、糖尿病,生活極度困難,母親2008年離家出走,一去不歸,至今無聯(lián)系,家庭靠政府的低保金及村扶貧產(chǎn)業(yè)入股分紅來解決生活之困。戴安琪現(xiàn)已就讀高二,這次助學團隊捐助學費真如久逢干旱的一場"及時雨"。</h3> <h3> 愛心助學會另外一組在此同時也分別探望了貧困學子松柏村堂家塘組鐘濤、三星場組屈慧文、臘樹村書房組胡啟標、益沖組屈健、神皇村兩頭塘組王歡歡、楊灣組成吉旺、環(huán)洞村新屋組粟洋、下彭組曹旺、粟祠組粟志馨、粟燦亭姊妹,高峰村柏葉組祝姣、祝俊熙、祝燕姐弟,唐龍組?;菝簟㈢娂医M麻宇澤、福星村元家組黃啟程。不同的寒門學子、不同的情況遭遇、不同的程度清貧,糾纏著每一位愛心人士的心,會員們慷慨解囊分別為他們捐助學費2000至5000元不等,可謂為貧困家庭送上一顆充滿希望的暖熱愛心。<br></h3> <h3> 助學團隊看到一個個小孩大都在鄉(xiāng)中學就讀,極度關心學校的學習環(huán)境和條件。中午,應鄉(xiāng)政府、鄉(xiāng)學區(qū)領導的邀請,助學團隊們來到鄉(xiāng)中學察看了學校校舍條件,目睹農(nóng)村山區(qū)跟不形勢的操坪和運動場,心中有種說不出味的感嘆,他們萌生出在助學會條件成熟的基礎上也盡上自已的綿薄之力的構想。</h3> <h3> 兩天爬涉,體累心樂; 一段佳話,感天動地。愛心助學會在王會長的引領下,一屆屆無私幫助我鄉(xiāng)39戶貧困學子,使貧困家庭的孩子一個個茁壯成長,學業(yè)有成,為岣嶁鄉(xiāng)扶貧事業(yè)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岣嶁鄉(xiāng)人民為表致謝,鄉(xiāng)人民政府決定授予每位會員們"愛心人士”榮譽獎牌,雖牌輕而情意厚、份量重。它是岣嶁鄉(xiāng)扶貧事業(yè)的豐碑,是一代偏遠山區(qū)少年崛起的見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