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西方有句諺語:“光榮屬于希臘,偉大屬于羅馬”。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是西方文化的搖籃,是世界文化史上兩座永恒的豐碑。</h3><h3> 羅馬是意大利的首都,也是意大利最大的城市和政治、經(jīng)濟、文化和交通中心。羅馬從建城至今已經(jīng)有2700多年的悠久歷史;另外古羅馬人英勇好斗,在建城后的幾個世紀(jì)里,通過幾次征戰(zhàn),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帝國,而這個帝國后來又成了文藝復(fù)興的光輝最先照亮的地方,誕生過愷撒大帝、奧古斯都大帝等雄視千古的帝王。羅馬城在前后近千年的時間里,成了西方的一大政治、經(jīng)濟、交通中心,故號稱“永恒之城”。</h3> <h3> 羅馬被稱為“永恒之城”,還要從羅馬的城徽說起。羅馬城徽的圖案非常奇特,那是一頭母狼腹下伏著兩個吃奶的孩子。傳說公元前8世紀(jì),羅馬國王努米托雷被其胞弟阿姆利奧篡位驅(qū)逐,其子被殺死,女兒西爾維婭與戰(zhàn)神馬爾斯結(jié)合,生下孿生兄弟羅慕洛和雷莫。阿姆利奧把這兩個孿生嬰兒拋入臺伯河。落水嬰兒幸遇一只母狼用奶汁哺喂成活。兩兄弟長大后殺死了阿姆利奧,并迎回外祖父努米托雷,重登王位。努米托雷把臺伯河畔的7座山丘贈給他們建新都。后兄弟反目,羅慕洛殺死了雷莫,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新城為羅馬,羅馬(Rome)即是羅慕洛(Romulus)這個讀音演化而來。這個傳說廣為流傳,羅馬也因此以“母狼乳嬰”圖案定為羅馬市徽。</h3> <h3> 從菲烏米奇諾機場坐出租進入羅馬市區(qū)途中,吸引我目光的就是這種造型奇特的松樹,羅馬人稱之為羅馬松,也有人稱之為“傘狀松”,我看可以叫“帝王松”,這是羅馬的特有景觀,給羅馬城平添了一份威嚴(yán)之氣。</h3> <h3> 羅馬松無處不在,是羅馬的重要城市象征,因此本文的配樂選用意大利作曲家雷斯庇斯作于1924年的交響詩《羅馬的松樹》。</h3> <h3> 游覽的第一個景點就是聞名已久的君士坦丁凱旋門。還沒到景點呢,首先看到的便是軍警和軍車,我覺得這是最別致的景觀??v觀世界各國,由軍警守衛(wèi)重要景區(qū)的國家并不多,看來意大利政府為保證旅游安全可是不遺余力喔。</h3> <h3> 君士坦丁凱旋門,巍然屹立在羅馬斗獸場邊,與宏偉的斗獸場互為襯托,相得益彰。它是為了紀(jì)念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12年戰(zhàn)勝政敵馬克森提烏斯而修建的,是古羅馬遺留至今的最著名的一座凱旋門,也是羅馬帝國統(tǒng)一的標(biāo)志。</h3><h3> 非常巧合,站在我這個角度,竟然能將兩者同框,太幸運了。</h3> <h3> 君士坦丁凱旋門,是羅馬現(xiàn)存的三座凱旋門中最壯觀精美的一座,這是一座三拱門的凱旋門,雖歷經(jīng)1700多年,卻依然恢宏大氣,高21米,闊25.7米,進深7.4米,大道兩旁還各有一排羅馬松襯托,更顯得氣勢雄偉。</h3> <h3> 無怪乎當(dāng)年拿破侖來到羅馬,見到了這座凱旋門,大為贊賞,之后命人以此為藍本,打造巴黎凱旋門。原來如此,巴黎凱旋門竟然是“仿制品”,可見建筑藝術(shù)也是有傳承的喔!</h3> <h3> 這座凱旋門本身的壯觀自不待言,但是當(dāng)我們凝視上面精美的浮雕時,卻會發(fā)現(xiàn)有諸多拼湊之處。立柱是弗拉維王朝的,蠻族戰(zhàn)士雕像來自圖拉真時代,圓形壁龕屬于哈德良,尤其是頂端的八塊浮雕,它們是從馬克?奧勒里烏斯皇帝紀(jì)念碑上拆卸下來,再把頭像換上君士坦丁的模樣,看來君士坦丁大帝急于標(biāo)榜自已的豐功偉績,有點迫不及待喔。</h3> <h3> 當(dāng)您親眼所見這座舉世聞名的羅馬斗獸場時,無論是遠觀還是近看,帶給您的第一個感受就是震撼!震撼它的古老滄桑,震撼它的宏大規(guī)模。</h3> <p> 雖說八年前也曾來過,但事先女兒策劃全家暑期同游意大利時,我仍然毫不猶豫地投了贊成票。</p><p> 一個恢宏的建筑奇跡,值得一看再看。再說八年前只是外觀,并未入內(nèi)品鑒,想來也是個彌補遺憾的機會。</p> <h3> 艷陽下,沿著斗獸場外圍走了一圈,很想找個好角度和這座宏偉建筑合個影。可惜啦,很難拍到全景,只能湊合吧。</h3> <h3> 去年游覽過希臘,發(fā)現(xiàn)古希臘時期的劇場大都傍山而建,呈半個圓形。而到了羅馬人這里,則進一步發(fā)展了,將兩個半圓連起來,建成了圓形劇場。這種人流量巨大的建筑設(shè)計一直沿用至今,世界各地各種大型體育場、館基本上都是這個模式。</h3> <p> 古羅馬斗獸場,也稱古羅馬競技場,建于公元72年,是古羅馬建筑中最卓越的代表,也是古羅馬帝國永恒的象征。</p> <h3> 但是建造斗獸場的初衷卻只為取悅王公貴族,可以觀看人獸大戰(zhàn)或角斗士之間的生死對決,帶來一種野蠻而刺激的快感。太殘酷了!</h3> <h3></h3><h3> 這所能容納9萬人的斗獸場設(shè)計時便融入了最古老的嚴(yán)格等級制度。一層是皇帝貴族專用,采用多里克式建筑;二層是羅馬市民席,愛奧尼亞式建筑;三,四層是科林斯式建筑,原是羅馬地位低下的人所處的站票區(qū)。目前僅一層的一部分和第二層向游客開放,頂層已有一半坍塌。</h3><h3><br></h3> <h3> 中央的角斗場地擁有覆蓋著沙子的木地板,可以上演角斗和斗獸,而沙子的作用是為了吸收角斗士和野獸留下的鮮血,防止他們跌倒。地板下面是由走廊、籠子等組成的地下迷宮,用來關(guān)押角斗士和野獸。</h3> <h3> 在二層設(shè)有博物館,展出了斗獸場保存下來的部分雕像和復(fù)原的斗獸場圖片。</h3> <h3> 二層是瀏覽斗獸場全景及拍照留念的最佳地方,一目了然,別錯過喔。</h3> <h3> 還有許多窗口可俯瞰場外的美麗風(fēng)光。</h3> <p> 如此巨大的古建筑體型,所用材料竟然就只有石頭、磚和三合土,不可想像。沒有鋼筋混凝土而經(jīng)歷千年不倒,不得不說實乃人類建筑史上的奇跡。雖說今天看到的只是殘缺的建筑,但仍能感受到它的恢宏大氣。</p> <h3> 也許文化上有差異,我們東方人看不慣這種人獸搏殺的場景,太血腥了。我突然想起羅馬城徽——母狼乳嬰的故事,也許祖先是喝狼奶長大的,古羅馬人骨子里就有那種驍勇好斗的天性吧。</h3> <p> 回望斗獸場,不虛此行。站在如此驚世駭俗的建筑面前,無論如何都應(yīng)是羅馬之行不可或缺的一站。</p> <h3> 也許會有游客覺得羅馬斗獸場太過血腥,那么建議您可游覽卡拉卡拉浴場,也是座恢宏的建筑遺跡,位列古羅馬七大奇觀之一。</h3> <h3> 卡拉卡拉浴場是古羅馬的公共浴場,建于公元212年到216年,卡拉卡拉在位期間。浴場占地16萬平方米,可同時容納近2000人洗浴。除浴場外,還有圖書館、競技場、散步道、健身房等各種設(shè)施,絲毫不亞于現(xiàn)代的大型休閑中心。浴場內(nèi)分為冷水、溫水、熱水浴室和蒸汽室及更衣室,從殘存的馬賽克鑲拼地板、直徑30米的浴池、高達30米的墻壁,可以想象當(dāng)時規(guī)模宏大、賓客云集的場面。</h3> <p> 卡拉卡拉龐大的浴場建筑群遺跡是羅馬最令人嘆為觀止的遺跡之一,兩千年前就有如此規(guī)模的洗浴場,不可想像。</p> <p> 細細描述已做不到了,首先是復(fù)原圖與遺址現(xiàn)場面目全非,哪是溫水、冷水、桑拿浴場,已經(jīng)傻傻地分不清,只能簡略介紹卡拉卡拉浴場的幾個特點了。</p><p> 一是規(guī)模龐大,外廊長412米,寬393米,相當(dāng)于一個小城鎮(zhèn)。</p> <h3> 最大的拱頂高度為38.1米。</h3> <h3> 二是古羅馬人在大型建筑方面從來是不計成本,追求空間效果和華美裝飾,極其奢華。</h3> <h3> 四面的窗戶寬大透亮,確保充足的陽光能照射進來。</h3> <h3> 浴場的地面和墻壁都用精美的馬賽克鑲嵌而成。</h3> <h3> 三是整座建筑具有先進的供熱系統(tǒng)和輸水系統(tǒng),這在當(dāng)年還是蠻高科技的。</h3> <h3> 直到公元537年(西羅馬已經(jīng)滅亡),使用了三百多年后,浴場遭哥德人入侵水道被毀而停止使用,并逐漸荒廢。</h3> <p> 查閱資料后方知,當(dāng)年的羅馬享樂至極,公共浴場超過一千家,特大型的有11家,其中戴克里先(另一個羅馬皇帝)浴場規(guī)模比卡拉卡拉浴場還大,同時能容納3千人使用,只是戴克里先浴場一部分已改建成教堂和修道院,一部分改為博物館了,想看較完整的浴場就只能去卡拉卡拉浴場了。</p> <h3> 哎!一個嗜血成性而又奢靡成風(fēng)的王朝焉得不亡。</h3> <h3> 換頻道吧,不說這些嚴(yán)肅的話題了。接下來,我們跟隨女兒搭地鐵、坐公交;走大街、串小巷;逛廣場、吃冰淇淋,感受永恒之城的萬種風(fēng)情。</h3> <p> 有人說,認識羅馬,必須從認識羅馬的廣場開始。這話一點也不假,查閱過地圖,羅馬大大小小的廣場,數(shù)不勝數(shù),要想全部走到,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wù),我們也只是挑選幾個重要的廣場看一看。</p><p> 首先到的廣場是離我們居住酒店最近的共和廣場,兩座扇形的古建筑環(huán)抱著一座仙女噴泉,有意思的是,共和廣場也是曾經(jīng)的戴克里先浴場遺址的一部分。</p> <h3> 那座褚紅色建筑就是戴克里先浴場遺跡。</h3> <h3> 接著來到納沃納廣場,是由昔日的競技場跑道改造而來,呈巨大的橢圓形,號稱是羅馬最美麗的廣場。</h3> <h3> 果然一大早游客不多,只有孩童們在廣場上快樂的嬉戲。</h3> <h3> 充滿浪漫情調(diào)的酒吧、快樂的兒童、還有那廣場上與游人互動的山寨藝術(shù)家,使這座古老的廣場成為快樂的海洋。</h3> <h3> 四河噴泉位于廣場中央,是貝爾尼尼的精典作品,于1651年落成。</h3><h3></h3><h3> 矗立在噴泉中央的是一座埃及方尖碑,貝爾尼尼在方尖碑頂部加上一只口銜橄欖枝的鴿子,寓意世界和平。</h3> <h3> 方尖碑下方的四河噴泉,稱得上是貝爾尼尼的巔峰之作了。基座的大理石上雕刻了四尊雕像,以四個巨人的雕像代表以中世紀(jì)時期歐洲地理學(xué)家所謂的四大河,分別為非洲尼羅河、亞洲恒河、歐洲多瑙河、以及美洲的拉普拉塔河。精美的雕像栩栩如生,潺潺的泉水聲悅耳動聽,讓人不舍離去。</h3> <h3> 方尖碑北端的是海神噴泉,建于1574年。</h3> <h3> 展現(xiàn)的是一幅非常具有動感和人物肌肉線條美感的海神波塞冬與章魚決斗的場面。</h3> <h3> 方尖碑的南端是摩爾噴泉,1575年由博爾塔設(shè)計,后來貝爾尼尼又加上了立在中間,肌肉健壯的摩爾人騎著海豚的雕像,人物形象非常傳神。</h3> <h3> 繼續(xù)走街串巷,在前往許愿池的路上途經(jīng)議會廣場,廣場上的方尖碑,也是公元前六世紀(jì)古埃及的珍貴文物。據(jù)悉現(xiàn)在留存于世的古埃及方尖碑僅29塊,埃及本土只有9塊,而意大利卻有11塊,且大部分在羅馬。</h3><h3> 方尖碑是古埃及燦爛文化的代表,是國家強盛和榮耀的象征,而羅馬就擁有這么多的古埃及珍品,可以看出古羅馬在世界歷史舞臺上曾經(jīng)的霸氣和強盛。</h3> <h3> 方尖碑正對著的建筑是蒙特奇特利歐宮,為巴洛克式建筑,現(xiàn)在是意大利眾議院所在地。</h3> <p> 相鄰不遠就是圓柱廣場,因聳立在廣場上的科隆納記功柱而得名,建于公元二世紀(jì)。柱身擁有螺旋狀的浮雕,不僅圓柱外的雕刻華麗,且巨大的圓柱體內(nèi)是空心結(jié)構(gòu),顯示了古羅馬高超的建筑技術(shù),令人嘆為觀止。</p><p> 記功柱是羅馬人首創(chuàng),為紀(jì)念戰(zhàn)爭勝利而建的柱式紀(jì)念物,又稱凱旋柱,它和方尖碑一樣,常建立在城市的主要廣場上,是炫耀其戰(zhàn)爭功績的一種形式。據(jù)悉,這樣的紀(jì)功柱羅馬有五處,以圖拉真廣場上的圖拉真紀(jì)功柱最為著名。</p> <h3> 終于來到特萊維噴泉了,又稱少女噴泉,但它最著名的名字還是許愿池。特萊維噴泉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典噴泉之一,也是羅馬眾多巴洛克風(fēng)格的噴泉中最有魅力的噴泉。</h3> <h3> 電影《羅馬假日》中的格里高利派克和奧黛麗?赫本在這里扔下一枚硬幣,使許愿池再次成為全世界渴望愛情與羅曼蒂克的人們心中的圣地,風(fēng)靡全球,導(dǎo)致這里人滿為患,想要拍個照、投個硬幣還真的很困難。</h3> <h3> 再擠再難也要在此打卡留念,估計這兩位漂亮姑娘就是這么想的吧。</h3> <h3> 我們也不能免俗,拍照打卡,趕緊走人。</h3> <h3> 看到這人山人海的場景,繼續(xù)游覽的興致一點也沒有了,大家一致決定網(wǎng)紅景點西班牙廣場不去了,改去冰淇淋店,哈哈……最開心的就是Popo了,他的眼尖,已經(jīng)看見一家冰淇淋店了。</h3> <h3> 雖未找到赫本去的那家店,但這家DELLA PALMA也不錯啦,冰淇淋口味超過150種且價格合理,也是羅馬當(dāng)?shù)氐闹放啤?lt;/h3> <h3> 威尼斯廣場,這是羅馬最大的廣場,是五條大街的匯合點,從統(tǒng)一紀(jì)念堂頂部看廣場,就有那種條條大路通羅馬的感覺。</h3> <h3> 威尼斯廣場上最重要的建筑是意大利統(tǒng)一紀(jì)念堂,是為紀(jì)念意大利的統(tǒng)一以及促成統(tǒng)一的埃曼紐爾二世于1911年建成的。因為造型和顏色的關(guān)系,紀(jì)念堂也被戲稱為“結(jié)婚蛋糕”或“打字機”,意大利人也蠻會調(diào)侃的。</h3><h3><br></h3> <h3> 中央騎馬的人物塑像就是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的維克多?埃曼紐爾二世。</h3> <h3> 雕像下總有兩名士兵紋絲不動地在這里守護著無名戰(zhàn)士之墓。</h3> <h3> 還有兩盆熊熊燃燒的火炬,永不熄滅。</h3> <h3> 紀(jì)念堂內(nèi)有維托里安諾博物館,也舉辦各種臨時藝術(shù)展,有興趣者可免費入內(nèi);也可以登頂紀(jì)念堂,欣賞那壯觀的羅馬城風(fēng)光。</h3> <h3> 距離威尼斯廣場不遠,還有圖拉真廣場,不過那已成遺跡,被保護起來了。</h3> <h3> 圖拉真廣場邊上就是著名的圖拉真柱,是羅馬皇帝圖拉真所建,以紀(jì)念圖拉真征服達契亞,于公元113年落成。</h3> <h3> 走著走著,終于見到羅馬的母親河——臺伯河了。廣為流傳的母狼哺嬰故事里,被遺棄的雙胞胎羅幕洛兄弟倆就是被裝在一個籃子里扔進這條河的。</h3> <h3> 圣天使橋邊,見到兩位搞怪藝人,他們的頭藏到哪去了呢?有意思,看來街頭藝人也得有創(chuàng)新才能有飯吃耶!</h3> <h3> 圣天使橋橫跨臺伯河,橋上有12座生動精美的天使雕像,據(jù)悉大部分也是貝爾尼尼的作品,不過,我們在橋上看到的是復(fù)制品,真品在博物館呢。</h3> <h3> 天使雕像。</h3> <p> 橋的盡頭就是圣天使城堡了。</p><p> 好累呀,沒有力氣游覽了,還是找餐館解決肚子問題吧。</p> <p> 在羅馬的四天時間里,就數(shù)這次晚餐最為溫馨。也許是我們已融入羅馬市民的生活了,也許是羅馬人已接受了我們這些外來游客吧,我們在拍攝全家福時,鄰桌的老外、酒店的服務(wù)生齊齊搶鏡,為我們助興,令我好生感動。</p><p> 謝謝你們!謝謝羅馬!</p> <h3><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2a2pqfqj?share_from=self&share_depth=1&v=5.0.1&share_user_mpuuid=3833d425918e6c9ee998181ed9168916&v=5.0.1&share_user_mpuuid=3833d425918e6c9ee998181ed9168916"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圣彼得大教堂,一座偉大的藝術(shù)殿堂</a><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