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烏蓋草原因烏拉河而得名,地處錫林郭勒盟、興安盟和通遼市的交界處。發(fā)源于大興安嶺西側(cè)的烏拉蓋河在草原緩緩流淌,滋潤著無邊的綠野,使這廣袤的草原充滿了勃勃生機。</b></h3><h3><b> 草原最美的季拉節(jié)在夏季,一陣陣甘霖自天而降,使無邊的牧草蓬蓬勃勃地鋪滿了草原。草原的底色是綠色的,極目望去宛如綠色的海洋,清風徐來,小草便婆娑起來,泛起層層綠浪。草原的色彩不全是清一色的綠,綠草之間還點綴著紅的白的,紫色的黃色的小花,它們雖然沒有溫室的花卉那樣嬌艷嫵媚容榮華貴,也不需要花匠們的精心呵護,無論草原上的狂風驟雨,烈日暴曬,都能夠燦爛的綻放,整個草原都能看到那搖曳的身姿。就像一個樸實的村姑終年守候著草原。</b></h3><h3><b> </b></h3> <h3> 在牧羊女廣場上麤立著高大的牧羊女塑像,懷抱著一只小羊羔, 兩眼憐愛的注視著小羊羔,那種母愛之情油然而生,讓人為之動容! </h3> <h3> 一方昆侖玉石上雕刻著前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布赫親筆題寫的“可汗山”蒙漢兩種文字。兩位蒙元門神即成吉思汗的兩員大將(哲別、速不臺)雕像分列兩側(cè),守護山門。</h3> <h3> </h3> <h3> 前方是一組雕塑群,塑造的是成吉思汗的繼承人、蒙元時期其他16位可汗及皇帝,他們是元太宗窩闊臺、元定宗貴由和元憲宗蒙哥以及忽必烈的父親元睿宗拖雷,及成宗鐵穆爾、武宗海山、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英宗碩德八剌、泰定帝也孫鐵木兒、天順帝阿速吉八、明宗和世涑、文宗圖帖睦爾、寧宗懿璘質(zhì)班和惠宗(順帝)妥歡貼木耳等十位元代皇帝以及北元時期的兩位皇帝元昭宗愛猷識理達臘、烏薩哈爾汗脫古思帖木兒。16帝王由5米至9米高不等,錯落有致的排列在可汗山山腰處。</h3> <h3> 草原牧民的氈房不遠處臥著幾只駱駝,遠處是牲畜的圍欄,圍欄里空著,大概是牛羊去草場吃草去了,這里一切都那么靜謐安詳。</h3> <h3> 勒勒車,是草原牧民之舟,他們逐水草而居,每當轉(zhuǎn)場遷徙到新的草場之時,勒勒車便承載著一家人,行走在綠色的草原上,風吹草動,綠浪滾滾,宛如航行的船。我行走在廣袤的草原,近距離看到了牧民的生存方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