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阿蘭?德波頓在《旅行的藝術》一書中說道:“如果生活的要義在于追求幸福,那么除卻旅行,很少有別的行為能呈現(xiàn)這一追求過程中的熱情和矛盾。”</p><p><br></p><p> 風停了,是一幅畫。</p><p><br></p><p> 天亮了,是一首歌。</p><p><br></p><p> 風停了,天亮了,如此甚好。請卸下平日里所有的偽裝,帶上最簡單的行李,帶上最簡單的自己,去一個陌生的城市,拋開過往煙云,尋找最初的自己;去一個未曾去過的地方,用心去感受異國他鄉(xiāng)的風景和文化。如是,生活中的柴米油鹽亦是詩,而遠方不在那么遙遠。</p><p><br></p><p> 風停了,天亮了,如此甚好。如果你已經(jīng)厭倦了車水馬龍的繁華世界,厭倦了往日的瑣碎雜事,很久沒有開心的笑過又不知為何,那么請你一路向西去喀什吧!</p> <p> 喀什,喀什噶爾的簡稱,維吾爾語譯為“寶石集中的地方”,古稱疏勒。三面環(huán)山,南依昆侖山脈,西靠帕米爾高原,東望塔克拉瑪干沙漠,天山橫臥北部,是絲綢之路中國段內南北中三路在西端交匯的商阜重鎮(zhèn),也是中國對西方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交通樞紐與門戶之地,乃歷史上著名的“安西四鎮(zhèn)”之一。</p><p><br></p><p> 物換星移,滄海桑田,時代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jīng)的輝煌已被歷史的長河湮滅,但亙古不變的是喀什這顆包容、開放的心,如遠處的雪山一般永恒,依舊張開雙臂迎接著世界各地的來客。</p> <p> 喀什是一座擁有2100多年文字記載的歷史古城。是四大文明、三大宗教的交匯之地,也是絲綢之路南、北、中線的交匯點。</p><p><br></p><p> 這里是漢代張騫、唐代唐玄奘、元代馬可.波羅都曾迷戀過的一方熱土,也是中國第六個內陸經(jīng)濟特區(qū)。</p> <p> 在喀什老城迷宮式的小巷里走一走,看看沿途的風景,體驗當?shù)氐娘L土民情。</p><p><br></p><p> 如果走累了,可以隨處找個地方坐下,聽聽音樂或者和老人小孩閑聊,仿佛就能忘卻自己的煩惱與疲勞。時間立刻慢了下來,你就能在這慢生活里享受著此時此刻的美好。</p> <p> 老城核心區(qū)的居民群體是世界上最大的生土建筑群之一,也是中國唯一的以伊斯蘭文化為特色的迷宮式城市街區(qū)。老城區(qū)街巷縱橫交錯,布局靈活多變,居民大多為土木,磚木結構,不少傳統(tǒng)民居已有上百年的歷史。</p><p><br></p><p> 其實現(xiàn)在我們所看到的老城是在2010年始歷經(jīng)5年改造完成的,說是改造,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風貌保護和加固建設,所以仍然留存著那種原有的,融合了漢唐,古羅馬遺風和維吾爾族現(xiàn)代生活的文化特點。</p> <p> 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夜幕下的喀什,別有一番魅力,散發(fā)著濃郁民族風情,沉淀著厚重歷史氣息。</p><p><br></p><p> 流光溢彩映襯著特色建筑、美食、美景、歌舞,街巷里隨處可見小古麗、俊巴郎嬉戲的身影,耳畔交織著古樸熱瓦普與現(xiàn)代電吉他的琴聲,空氣里處處流淌著歡快與熱情,一幅夜晚的喀什畫卷慢慢展開,燈火璀璨、神秘奇特,讓人流連忘返。</p> <p> 大街小巷,只要進了老城便分不清東西南北。未到老城時會做許許多多的打算,比如踏尋追風箏的人的足跡,從南到北,從東到西踏遍它的每一條石磚堆砌路,吃遍所有美食,看盡每一樣民俗??烧娴囊娏怂呓怂?,思維便不再那么井然有序,只想隨意走走停停,無問東西。也許,在某一個長巷里,能邂逅到一段故事,有人也會對我說一句“Foryou,athousandtimesover”。</p><p> 為你,千千萬萬遍!</p> <p> 喀什西邊是帕米爾高原,中國的西大門所在地,也是世界上的最后一片凈土!</p><p><br></p><p> 帕米爾,古稱蔥嶺。是天山、喜馬拉雅山、喀喇昆侖山、昆侖山、興都庫什山等多條山脈的匯集之地,有“萬山之祖”之稱。古絲綢之路的南道、中道都是通過這里,通往西亞、南亞和歐洲各地。</p> <p> “帕米爾”塔吉克語為“最高”之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境內有公格爾峰、公格爾九別峰和有“冰山之父”之稱的慕士塔格冰峰,最高峰公格爾峰,海拔7649米。有“世界屋脊”之稱!</p> <p> 帕米爾,古稱不周山。中國人都知道“共公頭觸不周山,使得天塌地陷,女媧采石補天”的故事。到了漢代,帕米爾有了一個新名字叫“蔥嶺”,《漢書·西域傳》記載:”出陽關.逾若羌.乃蔥嶺”,并解釋了蔥嶺乃是“因山中遍生野蔥而名”。</p><p><br></p><p> 到了唐代它又出現(xiàn)了新名字叫帕米爾,最早見于史籍《大唐西域記》。唐代高僧玄奘從印度求法返回途中路經(jīng)此地,越蔥嶺時稱那里的群山為“波謎羅”,稱那里的峽谷為“波謎羅川”,這種音譯已與現(xiàn)代帕米爾的發(fā)音十分接近了。</p><p><br></p><p> 聽著那樣的名字就讓人產(chǎn)生一種癡迷。巍巍的昆侖山脈、天山山脈交匯的地質地貌山結里承載著的神話串連起連綿逶迤的雪山輪廓和線條,像首古老動聽的樂曲不斷彈撥起我的心弦,這里的一切都讓人對帕米爾產(chǎn)生許多幻想。</p> <p> 喀拉庫里湖海拔3500米,與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相依相伴。</p><p><br></p><p> 慕士塔格被約瑟夫·洛克命名為“冰山之父”。塔吉克語里,慕士塔格是“蒙著面紗的女人”,大意為這座山大部分時候云霧繚繞很難看見它的全貌。也有人說在塔吉克人心里,慕士塔格峰前掛著條條冰川似銀色的胡須像父親一樣,故有了“冰山之父”的美稱。</p><p><br></p><p> 站上4270米的觀景臺從卡拉庫里湖欣賞慕士塔格峰是最好的角度。寒風蕭瑟,吹皺了雪峰下的卡拉庫里湖,湖水波瀾不驚,那個著名的湖光山色倒影幻影幻現(xiàn)游移不定,很難將它拍攝。據(jù)說卡拉庫里湖是個變色湖,天晴時湖水五彩斑斕,天陰時湖水色如黑墨。今天晴天有風,湖水吹起一片湛藍。</p><p><br></p><p> 與慕士塔格峰(7546)遙相對望的是昆侖山最高峰和次高峰公格爾峰(7719)和公格爾九別峰(7595),三山雄偉屹立在帕米爾高原上,是帕米爾高原的標志和代表。</p> <p> 來到帕米爾,就走到了我國西極的邊境。終于能站在這里將自己的理想與現(xiàn)實結合在一起。</p><p><br></p><p> 記得有人曾說:當歷史與神話糾結不清時,我更愿意置身在神話里。</p><p><br></p><p> 我贊同此話!神話,先歷史而存在,不是詩歌散文。帕米爾的本身就是造物主留在地球上的神話。</p> <p> 神秘的喀什,純凈的帕米爾,是我心底最美的詩篇,雖然已經(jīng)離開,但那里依然是我日思夜想的精神家園,是我夢里常回的溫暖港灣……</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喀什古城拍于2019年7月</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帕米爾高原拍于2019年10月</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均整理自手機隨拍</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