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醉臥鳴沙月泉側,千沙萬泉無顏色?!?lt;/h3><h3>6月29日上午,我們游覽了千年來泉映月而無塵,沙泉共處的奇景成為曠古之謎,沙泉共處,妙造天成,古往今來以“沙漠奇觀”著稱于世的鳴沙山月牙泉。</h3> <h3>鳴沙山月牙泉景區(qū),觀賞的方式多種多樣,任你選:有徒步的、騎駱駝的、騎摩托的、乘電瓶車的、乘滑翔機和直升飛機的。我隨王積富戰(zhàn)友乘直升飛機俯瞰鳴沙山月牙泉;老伴跟王明義戰(zhàn)友騎駱駝觀賞鳴沙山月牙泉,從不同視角欣賞這沙泉共處的“沙漠奇觀"。</h3> <h3>景區(qū)為游客準備騎駱駝觀賞沙漠奇觀的駱駝群。</h3> <h3>騎駱駝的游客在鳴沙山的沙漠中行進,我老伴在其隊伍中。</h3> <h3>乘滑翔機和直升飛機的游人俯瞰鳴沙山月牙泉,空中俯拍的照片。</h3> <h3>乘電瓶車游的,一邊觀賞沙漠美景,一邊觀看騎駱駝的游人,眼前閃爍著一幅一幅浩浩蕩蕩的沙漠駝鈴隊畫面。</h3> <h3>徒步觀看鳴沙山的,有的登上山頂遠眺,有的爬上山滑沙,體驗不同的感受。</h3> <h3>不論采用那種方式游的,都會聚到月牙泉畔,欣賞這沙泉共處的"沙漠奇觀",或者探索這沙泉共處的曠古之謎。</h3> <h3>我們在"沙漠奇觀"處,當然會抓緊拍下一張張銘記于心的靚影。</h3> <h3>6月29日下午,我們參觀了世界文化遺產(chǎn)莫高窟。我在其他地方看過一些石窟,但這里沒有來過,我老伴是第二次來參觀。當我一走進莫高窟,就被這巨大規(guī)模的石窟群所震驚。</h3><h3>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jīng)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guī)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zhì)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內(nèi)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h3> <h3>游覽的人如潮,排著長隊在耐心地等候。據(jù)說,每天1.8~2.4萬人,石窟每天只開放7~8個,因為排隊等候時間較長,每批游客只能參觀4~5個,不然輪不完。我和老伴是80歲以上的老人,可以不站在那里排隊等候,到前面坐在橙子上等候團隊到達一起進去參觀,也可隨其他團隊先進去參觀,我倆采用第二種方法,提前進去參觀,我們參觀結束,團隊的人才參觀一個窟。因此,我倆靈活機靈,看到有的窟門開著,但不給游客開放,是給大學美術系學生寫生的,我倆借機也進去參觀,比團隊的戰(zhàn)友多觀看二、三個石窟。石窟里的彩塑惟妙惟肖,富麗多彩的壁畫栩栩如生,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深感時間太短、太緊張,多么想住幾天慢慢欣賞、細細品味這些千年藝術瑰寶。</h3> <h3>九層樓</h3> <h3>晚上,我倆與幾位戰(zhàn)友一起到莫高窟數(shù)字中心西側《又見敦煌》劇場,觀看了被譽為最具創(chuàng)新精神的導演王潮歌,集合了國內(nèi)頂尖藝術家,歷經(jīng)兩年時間創(chuàng)作的室內(nèi)情景體驗劇《又見敦煌》,以全新的觀演模式進行一次"古今穿越"。在劇場中,行五十步,您已穿越百年;行百步,您已穿越千年;最后,您也許將與自己的心見面。在不知不覺中觀眾已被成了十六組,分別進入不同的"洞窟",與"古代人"對談。這是一次觀看,更是一次體驗。</h3><h3>謝幕啦!觀眾遲遲不愿離去,這是一次難得的藝術享受。確實是到敦煌必看的室內(nèi)情景體檢??!</h3> <h3>謝謝啦!敦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