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虎山麓下,蓮花池畔,汽笛長鳴。作為碧色寨車站之后又一個重要的中轉(zhuǎn)站,雞街火車站曾經(jīng)繁華熱鬧過,但它又隨著雞個線的停用,逐漸湮沒在歲月中,成為人們心中永恒的記憶。</h3><h3> 記憶中家里的長輩也常常說起,以前同伙伴相約,去鐵路上撿火車頭倒出來的煤渣,將還未燒盡的撿回去當(dāng)柴火,以此幫補(bǔ)家里。甚至有人還會當(dāng)起“鐵道游擊隊”,直接去扒貨廂里的煤炭。</h3> <h3> 當(dāng)火車要鉆7號洞時,因速度慢、煤煙嗆,有人竟跳下車,從小路跨過山箐,爬坡直達(dá)對面山腰的路段,等候鉆洞出來的火車, 居然為時不晚。平時在站上候車,許多小男青年,經(jīng)常等列車發(fā)動起步后,緊走幾步,拉著門旁扶手,才跳上車,以此表示自己跳車的膽大、熟練,同時也是對列車緩慢的輕視。</h3> <h3> 那時列車沒有配備餐車供應(yīng)旅客飲食,從個舊、建水、碧色寨開來的旅客列車,都安排足夠時間在雞街站下車吃午飯。那飯菜才叫物美價廉,供旅客飯菜憑塊小鐵牌領(lǐng)取,價值一毛五分錢一份;乘務(wù)人員用紙牌,價值一毛便可吃到鹵雞塊、紅燒肉、蒸雞蛋還有若干種時鮮小菜。另外還可添購,石屏的“烘豆腐”、蒙自的年糕、過橋米線、建水的汽鍋雞、烤紅薯、 燒餌塊等滇南名特小吃一應(yīng)俱全,價格都很便宜?;疖囈坏诫u街站臺頓時形成滇南美食一條街,吃飯的、喝酒的、品茶的,抽大煙筒的,還伴著叫賣聲、劃拳聲,呼朋喚友聲以及火車頭的排汽聲交織在一起,儼然是一幅寸軌鐵路所特有的人在小火車站風(fēng)俗畫。</h3> <h3> 那時上下班,站區(qū)職工都以機(jī)務(wù)折返段高架上的汽笛為號,一聲高歌,整個站區(qū)能看到的幾乎都是身著藏青蘭勞動服,手里提著開水壺或蒸飯鍋匆忙行走的腳步和身影。</h3> <h3> 今天,游走在空蕩蕩的老車站里,仿佛置身某個東南亞風(fēng)情的國度——法式的車站。</h3><h3> 站臺植物繁雜無比,明黃色的車站外墻,銹跡斑斑的門窗屋檐,都靜靜坐落在雞街的這寸土地之上,古拙 平整 肅穆 安詳,向經(jīng)過的人們敘述著過往的變遷。</h3> <h3> 一直以來,雞街火車站都以窄小的身軀和龍鐘的步伐,承載著太多的風(fēng)霜滄桑和斑斑血淚。若你有興可以去走上一走,觸摸一下它的紋路,聽聽雞街鐵軌上的灰色童話……</h3><h3> 像一條被腰斬的龍蛇,僵臥在寂靜的大山里。一段廢棄的,彎彎的路基。荒草叢生 、風(fēng)雨剝蝕。歷史借這墳塋埋葬了一個苦澀的記憶。</h3> <h3><font color="#ed2308"> 文字部分主要引自著名作家湯世杰的舊作《路》,詩人嘆惋的不是雞個鐵路,但它卻惟妙惟肖刻畫出雞個鐵路的桑榆晚景。</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