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八一”建軍節(jié)來了,選編部分 1 974 年1~3月西沙群島執(zhí)行測繪任務時的老照片制作成為“美篇”圖冊,緬懷我們在八一軍旗下的青春與奉獻。感恩軍營旅途,我們成長的搖籃!感恩軍旅生涯,教會了我們堅強!干杯,我的戰(zhàn)友,那些生死與共的兄弟們!</b></p> <h3> 上面的視頻是“測繪兵之歌”</h3>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西沙海戰(zhàn)”戰(zhàn)前、戰(zhàn)時態(tài)勢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 9 7 4 年 1 月 11 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發(fā)言人發(fā)表聲明,譴責南越當局對中國領土主權的肆意侵犯,重申中國對南沙、西沙、中沙和東沙各群島擁有領土主權,中國政府決不容許南越當局對中國領土主權的任何侵犯。南越當局不顧中國政府的嚴正警告,于1月15日派驅逐艦16號,侵入西沙的永樂群島海域,對在甘泉島附近從事捕魚生產(chǎn)的中國402、407號漁輪挑釁,無理要求漁輪離開甘泉島海域,并炮擊甘泉島;1月17日上午8時許,南越西貢當局軍隊侵占我金銀島;下午3時又強占我甘泉島,公然取下我國旗。與此同時,我動員永興島漁民組成民兵排守衛(wèi)琛航島和廣金島,我南海艦隊派出的艦艇亦奉命至永樂群島執(zhí)行巡邏任務。1月18日下午,南越西貢當局的兩艘艦艇蠻橫無理地沖撞我402號和407號漁輪,在羚羊礁北側,將我407號漁輪駕駛臺撞毀。17~18日,又增派驅逐艦4號(“陳慶瑜”號)、5號(“陳平重”號)及護航炮艦10號(“怒濤”號)侵入上述海域,強占金銀、甘泉兩島,企圖作為繼續(xù)侵占其他島嶼的據(jù)點。1974年1月19日(四天后的1月23日即中國春節(jié)),由于南越西貢當局憑借其艦船的優(yōu)勢沖撞我漁船,侵占我西沙島嶼,從而引發(fā)了“西沙自衛(wèi)反擊戰(zhàn)”。19日海戰(zhàn)后,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南海艦隊遵照上級指示,為輸送、掩護陸軍分隊收復被南越軍隊侵占的島嶼,并準備打擊可能再次入侵的南越艦艇,迅速調集各型艦艇15艘,運載4個步兵連,于20日8 時以前,分批抵達永樂群島海域。9 時35分,步兵分隊由海軍艦艇和漁輪輸送并在海軍航空兵掩護下,向被南越軍隊侵占的甘泉、珊瑚和金銀三島逐島發(fā)起攻擊,至13時45分收復三島,全殲入侵的南越軍隊。此戰(zhàn)以中國人民解放軍完勝告終,從此中國牢牢控制西沙群島。 中國人民解放軍獲勝 ,傷亡情況: 南越海軍被俘49人 ,解放軍犧牲18人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西沙緊急戰(zhàn)備測圖背景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 9 7 4 年 1 月 19、20 日爆發(fā)的中越西沙海戰(zhàn)的硝煙雖然散去,但越南對南海諸島掠奪和侵占并沒有結束。1974年1月21日,面對越南在西沙諸島的新的挑釁,廣州軍區(qū)司令部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4測繪大隊組成22人精干的戰(zhàn)地測圖隊,趕赴西沙群島對所轄31個島嶼進行緊急戰(zhàn)備測圖,保障對越自衛(wèi)反擊作戰(zhàn)需要。經(jīng)過緊張、有序的戰(zhàn)前準備,戰(zhàn)地測圖隊于1974年1月27日從衡山出發(fā),乘軍列經(jīng)衡陽、黎塘,29日下午6:30抵達湛江(霞山)南海艦隊司令部第三招待所;2月2日上午9:05登上海軍354運輸艦;2月3日中午12時許抵達“前指”~西沙群島珊瑚島海面待令;2月4日離開354運輸艦,乘坐隨艦的兩棲坦克登島,夜宿珊瑚島。 </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四測繪大隊赴西沙群島緊急戰(zhàn)備測圖隊22名隊員于1974年2月2日上午9:05登上海軍354運輸艦;2月3日中午12時許抵達“前指”~西沙群島珊瑚島海面待令。2月4日離開354運輸艦,乘坐隨艦的兩棲坦克登島,夜宿珊瑚島。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 月 5 月各組按照指定的任務,各自分赴島嶼進行測繪。</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圖中老者為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四測繪大隊副大隊長劉啟祥同志,在1974年1月24日~3月22日期間擔任赴西沙群島緊急戰(zhàn)備測圖測繪隊隊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珊瑚島上有一座不起眼的土地廟保存完好,土地廟一副對聯(lián)“金波碧浪朝聖廟,沙聚銀灘立古庵?!敝两裼洃洩q新。</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珊瑚島位于中國西沙群島永樂群島中永樂環(huán)礁西北部,瀕臨南海主航道,在甘泉島東北2海里、全富島西南4.5海里處。該島坐落在礁盤西南側,最高點海拔9米。島上周高中低,島內(nèi)圓心周圍地勢低平為干涸潟湖演化而來,土壤主要是磷質石灰土,島外圍環(huán)繞有沙堤帶。島上沙層厚有淡水可飲用。島上植被繁茂,鳥類眾多。</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甘泉島坐落我國西沙群島永樂環(huán)礁上,在珊瑚島西南2海里處,島上有我國最南端的文物保護單位---"西沙甘泉島唐宋遺址"。該島為西沙群島中,顯露海面時刻最晚的島嶼。我國漁民也稱該島為"圓峙"、"圓島",因島上有甘泉井水而聞名。</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全身心投入,精準測戰(zhàn)圖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西沙群島雖已是春天,但天似火燒,氣溫高達40多度,島四周沙地作業(yè),踏著灼熱的沙,觀測、跑標尺,那標尺點與汗水點交織在一起,腳燒起了血泡,走一步退三步,烈日暴曬得無處藏身,油煎難熬,汗透全身,深桶橡膠水靴都可以往外倒水,有時只好爬在測傘三腳架下棲息片刻,幾天下來,身上手臂肌膚都脫了幾層皮,加上帶有鹽分濕度很大的海風刮起,鉆心的疼。測繪官兵發(fā)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在艱苦惡劣的條件下,堅持連續(xù)作戰(zhàn),全身心投入,精準測戰(zhàn)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張正輝)</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鴨公島位于中國西沙群島的永樂環(huán)礁北部,在銀嶼仔西南500米、全富島東3公里處,處于全富島所在礁盤與銀嶼所在礁盤之間的“銀嶼門”的通路上,是一個完全由珊瑚礁堆積而成的微小島,面積約0.01平方公里,島中有一個隨海潮漲落的小湖。</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咸舍島是西沙群島中的一個島嶼,咸舍島按海南語為“什么也沒有”的意思、即貧島之意。這海島也是一個大礁墩,多由珊瑚礁所成,即大部分為石質,小部分為沙地(如沙灘、沙堤等),由于面積小,礁盤不發(fā)達,故不能形成繁茂的珊瑚生物群叢。島的短徑只45米,呈橢圓形。</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西沙的春天象夏日一樣炎熱,沙灘上滾燙滾燙的,氣溫髙達44攝氏度,測繪官兵頭頂烈日,一天下來皮膚曬得黑乎乎的,衣服全被汗水滲透,太陽一曬,全是白白的汗?jié)n,從頭到腳都是汗,深桶套靴都可以倒出汗水來,官兵們發(fā)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吃的是壓縮餅干與罐頭,連蔬菜也吃不上,晚上睡帳篷,帳篷內(nèi)溫度很高,蚊子又多,休息不好,還要防止敵人偷襲,測圖又不能停歇,官兵們齊心協(xié)力,連續(xù)作戰(zhàn),為了盡早完成戰(zhàn)備測圖任務,拼著命干。</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銀嶼島位于中國南海西沙群島永樂群島北部,鴨公島東北約 1 海里,全富島西南 4.5 海里,為一小沙洲,面積0.01 平方公里,海拔 2 米多。礁盤上有一深坑,水呈藍黑色,水溫較低,被稱為“龍坑”。1 9 3 5 年公布名稱為 “觀察灘” ,1 9 4 7 年公布名稱為 “森屏灘” ,1 9 8 3 年公布“銀嶼”為標準名稱。中國漁民俗稱“銀峙”。</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永興島,又名“林島”,因島上林木深密得名,1 9 4 6 年國民政府永興號軍艦接收西沙群島,以艦名命名島名以示紀念。東西長約 1 9 5 0 米,南北寬約1 3 5 0 米,面積 2.6 平方公里,平均海拔 5 米。該島屬于中國南海西沙群島東部的宣德群島,是一座由白色珊瑚貝殼沙堆積在礁平臺上而形成的珊瑚島,呈橢圓形,是西沙群島陸地面積最大的島嶼。永興島是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三個群島的經(jīng)濟、軍事、政治中心。</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1 9 7 4 年 3 月 9日 組織施測西沙宣德群島永興島三、四等水準;3月11日~13 日連續(xù) 3 天計算與檢查。</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1 9 7 4 年 3 月1 3 日晚上 2 2 時乘南海艦隊海軍274號獵潛艇赴西沙永樂群島最南端、海拔高度最低的島嶼~中建島測繪。并在島豎立由我們親手制作、用紅油漆書寫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神圣不可侵犯!”木牌,3 月 1 4 日下午 1 5 時返回永興島。</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中國西沙群島東部的東島(又名和武島),位于宣德群島東邊的東島環(huán)礁(屬于宣德群島),在永興島東南約50公里 ,是西沙群島中面積第二大島。該島呈長方形 ,島周圍有沙堤環(huán)繞 ,島中部地勢低洼,面積 1 . 7 平方公里 。該島是上升礁和珊瑚貝殼沙體復合組成的島嶼 。屬于熱帶海洋氣候,終年高溫多雨 ,是中國水熱條件最優(yōu)越的地區(qū)之一 。東島的野牛群:是 1 6 5 9 年前后 4 0 年( 明末清初 )的時代流亡者從海上出逃 ,帶入東島的 。1974年3月2日東島測繪時,張正輝擔任全島的外業(yè)調繪工作,實地調查分析,當時野牛存量在30頭左右。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東島不愧是浩瀚南海中名副其實的鳥島,也是中國鳥類密度最大的保護區(qū)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白鰹鳥,全身潔白,漁民們稱為 “鳥白”。是西南中沙群島的主要鳥類。主要集中在西沙群島的東島。屬鰹鳥科,是大型海鳥 , 列為國家第一級保護動物。白鰹鳥頗善飛行 ,早出晚歸 ,飛行方向隨季風變化很有規(guī)律 ,被漁民親切地稱為“導航鳥”。即可根據(jù)鰹鳥的飛行規(guī)律確定航行方向和島嶼位置。它們體重一公斤左右 , 兩翼較長、發(fā)達 , 善于飛翔 , 常成群在海面低飛尋食魚類 。白鯉鳥的生活習性是白天飛離海島 , 到大海深處去捕食 , 夜歸宿于島上。</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東島的野牛群:是 1 6 5 9 年前后 4 0 年(明末清初)的時代流亡者從海上出逃,帶入東島的。1 9 7 4 年 3 月 2日東島測繪時,張正輝擔任全島的外業(yè)調繪工作,實地調查分析,當時野牛存量在 3 0 頭左右。</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高尖石位于中國西沙群島宣德群島的東島環(huán)礁中,在東島西南約 7 海里處,是西沙群島唯一的露出水面的火山島。它的巖石構成是玄武巖質火山角礫巖。是西沙群島最老的島嶼。該島呈圓柱狀塔形, 三級海蝕階地清晰, 在 - 14 米處形成裙礁。周圍陡峭壁立,遠望似帆船,故古時就被稱為“雙帆"。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高尖石長 2 0 米,寬 1 5 米,島平面成三角形,海拔 7 米多,陸地面積 0.0004 平方公里。高尖石由火山熔巖構成,是南海低潮時面積近 1000 平方米,是宣德群島中面積最小的島嶼。</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險 遇,不 知“ 險 ”!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74年3月19 日,我們一行22名測繪人員,歷時近兩個月時間,圓滿完成上級交給的西沙群島緊急戰(zhàn)備測圖任務。于3月20 日中午12時,乘南海艦隊“海冷380號”運輸艇離開西沙永興島,途中遇7級風浪,風急雨大,艇小浪高,驚心動魄,生死考驗。3月21日下午17時30分平安抵達海南島三亞榆林軍港。下艇時,偶然聽到“海冷380號”運輸艇上的一名海軍戰(zhàn)士說,途中該艇一臺發(fā)動機壞了,在當時那種情況下,一個巨浪就可以隨時隨地把小艇打翻。到榆林軍港碼頭后才告訴我們,大家撿回了一條命,我們都還蒙在鼓里。這就是“無知者無畏”的道理。(張正輝)</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1974年3月21日從海南三亞榆林軍港乘車轉三亞鹿回頭招待所下榻休整。</b></p> <h3><br></h3>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再見,戰(zhàn)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再見,軍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再見,測繪軍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再見,綠色軍裝!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老兵 張正輝)</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當年(1974年3月)參加西沙群島將急戰(zhàn)地測圖時,協(xié)助我們測繪工作的西沙民兵(漁民)采集的“虎斑貝”。</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當年(1974年3月)參加西沙群島將急戰(zhàn)地測圖時,協(xié)助我們測繪工作的西沙民兵(漁民)潛入永興島礁盤外海水中采集的“珊瑚”(俗稱海石花)。</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美麗的西沙我的“家”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74年2月參加西沙群島戰(zhàn)地測圖親歷記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西沙群島位于海南島東南亞約330公里處,由宣德、永樂兩個群島和其他島礁組成。西沙地貌特征可分為島嶼、沙洲、暗礁、暗沙和暗灘,其中露出水面的島嶼、沙洲26座,隱伏水面以下的暗礁、暗沙和暗灘11座,共有37個。整個西沙群島面積不到10平方公里。其中宣德群島由永興、趙述和石島、東島、北島及南島組成。永興島最大1.85平方公里,是西沙的主島,是南海諸島的皇冠;石島最高海拔14.9米,兩者位于同一礁盤上。中建島最年青,最大高程不過3.0米,時為特大潮所淹沒。當年我和戰(zhàn)友特意制作的“中國領土神圣不可侵犯”木牌立于該島。永樂群島由甘泉、珊瑚、金銀、琛航和晉卿等島嶼組成。這里,不僅是中國與東南亞各國海上交通必經(jīng)之地,也是通向非洲、歐洲和大洋洲的重要航道,還是軍事戰(zhàn)略要沖。這些島嶼自然資源極其豐富,不僅盛產(chǎn)海參、海龜、燕窩、梅藻及其他各種魚類,是中國的優(yōu)良漁港,而且還蘊藏著極為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和其他礦物資源,有“第二個波斯灣”之稱。在政治、經(jīng)濟和軍事上,都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西沙群島和東沙、中沙、南沙群島一樣,是中國人最早發(fā)現(xiàn)、開發(fā)和經(jīng)營的。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代,我國造船技術就已達到一定水平;漢武帝時,便發(fā)現(xiàn)西沙和南沙兩大群島,爾后便開始在這里開發(fā)經(jīng)營。宋代時,我國將指南針應用于航海,使船舶能橫跨大洋,從此開始了對這兩個群島的有效管轄。明代時,從1405年(永樂三年)到1433年(宣德八年),大航海家鄭和曾率數(shù)萬人“七下西洋”,并在這兩大群島上豎旗立石一一命名?,F(xiàn)在西沙群島的“永樂”、“宣德”,就是那時命名的。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鄭和遍歷西沙群島,比哥倫布發(fā)現(xiàn)美洲早了幾十年。至于伽馬發(fā)現(xiàn)好望角,麥哲倫繞地球航行,那更是以后的事了。因此“西沙自古屬中國”。我國勞動人民曾世世代代在那里捕撈、創(chuàng)業(yè),留下了許多名勝古跡,只是到了近代,西方列強屢屢從海上踐踏中華文明,使中國一度呈現(xiàn)出“有海無防”狀態(tài),“二戰(zhàn)”前西沙曾被日、法帝國主義侵占,但戰(zhàn)后即已歸還中國。中國人民從來就沒有放棄過對西沙的主權。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附:1974年2月2日上午9:05從廣東湛江港乘354號運輸艦出發(fā),2月4日日晚凌晨隨兩棲坦克登珊瑚島,隨即展開戰(zhàn)地測圖,歷時月余,3月20日中午12時乘南海艦隊海冷380號運輸艇返回海南島榆林港。(張正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金盞子令》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海冷運輸艇遇驚濤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導語:上世紀末,1 9 7 4 年 1 月 21 日,面對越南在西沙諸島的新的挑釁,廣州軍區(qū)司令部命令,總參測繪局第 14 測繪大隊組成 22 人精干的戰(zhàn)地測圖隊,趕赴西沙群島對所轄 3 1 個島嶼進行戰(zhàn)地測繪。經(jīng)過緊張、有序的戰(zhàn)前準備,戰(zhàn)地測圖隊于 1 9 7 4 年 1 月 2 7 日我與戰(zhàn)友受令出征,歷時兩月余,3月 2 0 日下午班師回營,乘座南海艦隊“海冷”運輸艇,途遭險遇一幕,觸目驚心,今已 4 7 年過去。今賦《金盞子令》· “海冷運輸艇遇驚濤”銘記。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西沙永興,氣清天朗上歸程。登輪“海冷”,起錨波萬仞,頻睹鯊鯨。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天文叵測,濤嗥浪嘯,海倒天傾。舵手昏,艙埋浪下,屢夢常驚。 </b></p> <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