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9年7月5日我和媽媽乘坐G8513成都東_重慶北的高鐵17:10從內(nèi)江出發(fā)前往重慶四妹家</h3> <h3>小吃</h3> <h3>7月6日早上7點半準時從東原香山四妹家出發(fā)自駕前往北海,走過銀白高速(銀川-百色高速公路)于傍晚7:40點到達廣西南寧,8點入住湘桂國際大酒店。</h3> <h3>欽州</h3> <h3>熱帶水果</h3> <h3>欽州</h3> <h3>北海老街</h3> <h3>北海</h3> <h3>7月7日早餐后離開南寧前往北海欽州,中午在七十二涇海鮮廣場吃海鮮。下午游玩北海老街。</h3> <h3>北海老街</h3> <h3>北海老街——珠海路是一條有近二百年歷史的老街,始建于1821年,初建時稱為升平街,只有200米長,4米寬。隨著各歷史時期的不斷發(fā)展,現(xiàn)已成為長1.44公里,寬9米,沿街全是中西合璧騎樓式建筑的商業(yè)老街。這些建筑大多為二至三層,主要受19世紀末葉英、法、德等國在我市建造的領(lǐng)事館等西方卷柱式建筑的影響,臨街兩邊墻面的窗頂多為卷拱結(jié)構(gòu),卷拱外沿及窗柱頂端都有雕飾線,線條流暢、工藝精美。臨街墻面部不同式樣的裝飾和浮雕形成了南北兩組空中雕塑長廊。這些建筑臨街的騎樓部分,既是道路向兩側(cè)的擴展又是鋪面向外部的延伸,人們行走在騎樓下,既可遮風擋雨又可躲避烈日;騎樓的方形柱子粗重厚大,頗有古羅馬建筑的風格</h3> <h3>北海老街</h3> <h3>北海老街</h3> <h3>北海民宿</h3> <h3>潿洲島一花一世界民居</h3> <h3>7月8日坐10點半的海船前往潿洲島</h3> <h3>潿洲島</h3> <h3>潿洲島總面積24.74平方千米,島的最高海拔79米。島內(nèi)景區(qū)包括鱷魚山景區(qū)、滴水丹屏景區(qū)、石螺口景區(qū)、天主教堂景區(qū)和五彩灘景區(qū)等。</h3><h3>潿洲島是火山噴發(fā)堆凝而成的島嶼,有海蝕、海積及溶巖等景觀,有“蓬萊島”之稱,是中國地質(zhì)年齡最年輕的火山島,也是廣西最大的海島。</h3> <h3>潿洲島日落</h3> <h3>8日下午5點半的日落</h3> <h3>潿洲島日出</h3> <h3>潿洲島</h3> <h3>7月9日早上5:20去海灘看日出</h3> <h3>潿洲島海邊</h3> <h3>媽媽與菠蘿蜜</h3> <h3>擁抱大海</h3> <h3>7月10日下午游圣堂景區(qū),潿洲島圣堂景區(qū)(原天主教堂景區(qū))位于潿洲島盛塘村,是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盛塘天主教堂為中心的文化型旅游景區(qū)。教堂由法國傳教士始建于1853年,由法國巴黎外方傳教會傳教士歷時十余年修建而成,為法國文藝復興時期哥特式建筑,總面積近2000平米,是廣西沿海地區(qū)最大的天主教堂、晚清四大天主教堂之一。因其獨特的建筑風格和濃郁的宗教文化色彩,受到游客的親睞,成為游客在潿洲島的必游景區(qū)之一。</h3> <h3>景區(qū)內(nèi)的天主教堂是典型的文藝復興時期法國哥特式教堂</h3> <h3>島民教徒逢星期天都到教堂做禮拜</h3> <h3>五彩灘</h3> <h3>潿洲島五彩灘</h3> <h3>五彩灘原名芝麻灘,是因沙灘上有許多像芝麻一樣的黑色的小石粒而出名。退潮后的芝麻灘格外的漂亮,巨大的火山巖石一層一層的,在陽光的照射下特別的壯面。大片大片的火山熔巖裸露出來,特別的寬闊。許多地方雖然海水退了,但還是留下了大片大片的一洼一洼的水,在藍天的映射下,一洼一洼的水在視線中也變成了藍色,和裸露的巖石一起,很是迷人。遠處藍藍的天和藍藍的海水成了一色,白白的云點綴藍藍的天,讓天空更生動;海水時而很溫柔地親吻著火山巖石,時而遇到巖石便跳躍起來,飛濺成白色的美麗的浪花。</h3> <h3>五彩灘上戲水</h3> <h3>海鮮大餐</h3> <h3>教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