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我的當兵歲月

遙遠星空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流年似水,歲月無聲,不知不覺,年華漸漸地老去,心頭上多了些懊喪與惆悵。想了想,有些過往還是記錄下來,讓往事留下一點回憶。 </p><p class="ql-block"> 一一 題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 沉悶夜空憶往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時間過得真快,歲月的長河不經(jīng)意流向了2019,驀然回首,人生一輩子真的好短。</p><p class="ql-block"> 一直來,養(yǎng)成了看手機的壞嗜好,閑著的時候總是在上面瀏覽翻看,甚至經(jīng)常熬到夜深人靜。這個毛病早就想調(diào)整一下,而我卻沒有去改一改,依然當成了一種習慣,真是個頭疼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個炎熱的夏天,有點難入眠,手機也看不下去了,于是搬來一把睡椅,一個人靜躺在夜色下。</p><p class="ql-block"> 沉悶中,我點燃了一根煙,一口一口的吸著,煙霧在空中飄散,靜夜里,我孤獨地仰望著天空,星星悄悄眨著眼睛,仿佛在向我張望。</p><p class="ql-block"> 靜寧中,想起了當兵的往事,那過去的事情就象放電影一樣,一幕幕在腦海里浮現(xiàn),記憶的閘門從心頭打開了。</p><p class="ql-block"> 盡管筆墨不成熟,我決定用點時間把這段往事記錄下來,因為,這是我人生中的一段重要歷程,讓過去的事情留下一點回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 滿腔熱血去應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那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1978年臘月,對我來說,這是個難忘的冬天,那時候,每個村落的墻壁、集市街頭、馬路邊,到處張貼“一人參軍,全家光榮”的征兵標語,紅紙黑字,特別的耀眼。</p><p class="ql-block"> 其實,這次征兵與歷年并沒有什么區(qū)別,每年的冬季,黨和國家一年一度的征兵號角就會吹響。在這寒冷的臘月,我縣文、教、衛(wèi)部門,駐茶的湘東鎢礦、湘東鐵礦(隸屬省企)的“知青”,加上眾多社會青年,個個信心滿滿,積極響應。這期間,一張張要求入伍的“申請書”飛一般的落在各大隊干部的手上,有的年輕人甚至到處托“關系",表達決心,踴躍報名要參加體檢。</p><p class="ql-block"> 當時我和他們一樣,心情澎湃,熱血沸騰,又是寫申請,又是找大隊干部表決心,要求應征入伍去當兵,想通過這個機會,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鍛煉一下自己。</p><p class="ql-block"> 那時候,社會上的青年沒有念太多的書,但每個人都有一股火熱的激情,他們迫切期待能有一個機會走出去,到外面的世界去闖一闖,去另一個環(huán)境體驗一下不同的生活,都希望自己的青春年華得到綻放。</p><p class="ql-block"> 很快,一批政治思想合格的社會青年和“知青”,經(jīng)縣征兵辦審核通過,獲得參加體檢資格。隨后在各公社(鎮(zhèn))醫(yī)院進行了初檢和終檢。當時,我縣入伍參軍合格指標達530余人。</p><p class="ql-block"> 等待一段時間后,經(jīng)縣征兵辦審核批準,給所有體檢合格青年下發(fā)了《應征青年入伍通知書》,并告知12月21日前來縣黨校招待所接待處報到。</p><p class="ql-block"> 12月20日,我和全縣幾百名參軍青年一樣,在大隊干部一行敲鑼打鼓歡送下,胸前佩戴一朵大紅花,步行朝著公社方向走去。</p><p class="ql-block"> 我們公社入伍青年22人,一半為縣城“知青”,一半是當?shù)厣鐣嗄?。那天下午,幾乎都是準時趕到了公社,如期而至。并且當晚受到了公社黨委特別的招待,還開了歡送會。此時此刻,入伍青年人的臉上洋溢著無比的幸福與快樂,一個個欣喜若狂,熱血沸騰。</p><p class="ql-block"> 21日早上,我們在一輛縣人民醫(yī)院救護車的接送下,來到了縣黨校報名。</p><p class="ql-block"> 下午,所有的入伍新兵在部隊接兵首長的按排下,都換上了嶄新的綠色軍裝,并簡單的教給我們穿衣整理服裝和打背包基本要領。當時沒有發(fā)給帽徽領章,隨后在黨校招待所留宿一夜。</p><p class="ql-block"> 22日清晨,當我們還沉浸在喜悅的夢鄉(xiāng)里,突然被口哨聲驚醒,顯然是接兵首長發(fā)出了緊急起床的哨子。于是,從夢中醒來的入伍新兵們,個個手忙腳亂,又是穿衣服、又是疊被子打背包,盡管不熟練,大家的動作似乎有那么點模樣。行裝整理完畢,迅速跑去外面的操場上列隊集合。</p><p class="ql-block"> 這時候天空一片漆黑,星星俏俏眨著眼睛,聽完首長一番講話,入伍兵編成雙排隊伍,立即出發(fā)。</p><p class="ql-block"> 沒有料到當?shù)氐母咐相l(xiāng)親早早的起了床,他們顧不得天寒地凍,有組織有安排的守候在老城街邊,執(zhí)意要來歡送一下這批光榮入伍的青年。</p><p class="ql-block"> 隊伍由東向西前行在縣城老街上。</p><p class="ql-block"> 這里是古城茶陵,革命老區(qū),紅色的搖籃。1927年9月至10月,毛澤東創(chuàng)建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后,幾經(jīng)來到茶陵,在這座老城與當?shù)厝嗜酥臼刻接懜锩雎?。繼后來茶陵掀起了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火種,工農(nóng)革命軍(紅軍)與反動派進行了激烈的斗爭。同年11月28日,毛澤東在這里締造了中國第一個蘇維埃政府。</p><p class="ql-block"> 踏上革命先烈的足跡,行走在夜色撩人的路上,大家即將告別紅色模范縣城。</p><p class="ql-block"> 這時候街邊鞭炮齊鳴,鑼鼓喧天,父老鄉(xiāng)親在用他們的熱情方式歡送入伍青年的離別,熱鬧的氣氛激勵著大家奮勇向前。</p><p class="ql-block"> 隨著“豬呀羊呀送到哪里去……"的歡快歌聲,隊伍朝著茶陵火車站方向邁進。</p><p class="ql-block"> 漸漸地,東方欲曉,逐漸看清長長的行軍式隊伍,真有一種雄赳赳氣昂昂的陣勢,放眼望去,就像當年志愿軍跨過鴨綠江那般景象。</p><p class="ql-block"> 太約走了一個小時樣子,新兵隊伍來到了茶陵火車站。此時此刻,晚輩就要走,只見車站內(nèi)外歡送的親人、同學、朋友相互拉著手,各自送上勉勵的話語: “外甥,到了部隊要服從命令聽指揮,好好表現(xiàn)”。</p><p class="ql-block"> “孩子,到了軍隊里多聽首長的話,照顧好自己,不忙的時候別忘了寫個信寄回家,爸媽年紀大了,我們會掛念你……”孩兒就要出邊關,舍不得讓你走,一串串淚水從親人的眼角邊流了下來。</p><p class="ql-block"> “老同學,到部隊后加油干,好好表現(xiàn),我們等候你的佳音,以后書信多來往……再見!”同學寄予殷切的希望,此情此景,難舍難分。</p><p class="ql-block"> 憧憬著美好的理想,帶上親人的寄托,把祝福和理想承載。緊接著,入伍新兵一個個登上了快要遠去的悶罐火車,親朋好友揮淚相別。</p><p class="ql-block"> 頃刻,火車幾聲“嗚嗚”鳴笛,緩緩啟動,由南往北,奔向遠方。</p><p class="ql-block">故鄉(xiāng)茶陵,再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 興高采烈到京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幾天幾夜的路途顛簸,我們來到了祖國的首都----北京。</p><p class="ql-block"> 那天,我們是在豐臺站下的車,在帶兵首長安排布置下,大家站隊分別上了部隊的“解放”牌大篷車。座定后,車隊象趕鴨子式的一路駛向了都市大街。</p><p class="ql-block"> “鄉(xiāng)巴佬”進城,個個欣喜若狂,坐在軍車上的我們,一路不斷張望著都市風光,第一次看到大街上車流如梭的景象,心情特別的愉悅暢快??吹贸觯本﹨s是一個繁華的世界,這里的世面非同一般。</p><p class="ql-block"> 不知道汽車走了多少里程,穿過了多少條街道,眨眼間車子進入了市區(qū),一路上往北行駛,筆直的馬路上,兩邊白楊林整齊排列,似乎望不到盡頭。</p><p class="ql-block"> 也記不清車子跑了多久,只記得太陽尚未落幕之前駛過了郊區(qū),當走過一段不長的石沙路,來到了一個大院子,汽車便停了下來,帶兵的首長呼喚大家卸下行李,才聽說這里是部隊的農(nóng)場,這時候天已經(jīng)黑了。</p><p class="ql-block"> 接兵的干部叫大家列隊,按名單編排到各個班次站好隊,之后,我們分別被班長帶進了各班的篷房里。</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 兵營基地練兵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這里是我們新兵營訓練基地,位于現(xiàn)北京市昌平區(qū)的回龍觀(原中越公社),村落叫東沙各莊,當時的通信地址為: 北京市昌平縣中越公社00072部隊新兵三連。其他些老鄉(xiāng)分別分配在新兵一連和二連,都是在這里訓練。</p><p class="ql-block"> 一開始接觸兵營生活,感覺特別新鮮。這里是北京市郊區(qū),離鬧市不是很遠。兩個月訓練之后,如果沒有意外情況,安部隊歷來對新兵培訓慣例,大家就會分配到老連隊去。可是我們這批新兵沒有分調(diào)到老連隊去。</p><p class="ql-block"> 在訓練期間,也有過兩次去了市內(nèi)施工,當時我們的老連隊駐扎地是在北京市東三環(huán)的東直門,與前蘇聯(lián)大使館隔路相望。當時部隊是肩負北京市地鐵工程建設,各連官兵住的都是帳篷,屬于臨時性駐扎。邁出腿不遠就是門庭若市,街道上景象人流如織,如果是出外辦事或逛街,也是很便捷的。</p><p class="ql-block"> 部隊就象一所大學校、一個大熔爐,生活、紀律、作風等各個方面都是步調(diào)一致,人生軌跡將會在這所大學校進行蛻變。</p><p class="ql-block"> 走進了“新家”,新的生活也就從此開始了。按照新兵訓練的日程安排,每天清晨6點起床,10分鐘著衣,緊接著列隊跑步出操,約半小時后回到班里整理內(nèi)務(疊被子、整理床單、掃地、洗碗筷、清潔牙刷缸等)。被子必須疊成上下左右一條線,四角齊整。每天的早操后,就疊被子這個動作,可把新兵忙壞了。</p><p class="ql-block"> 洗漱完了,大家爭先恐后拿著飯桶去連隊食堂排隊,等待開飯。</p><p class="ql-block"> 北方都是以面食為主,一日三餐食用饅頭,這對一些南方兵來說,一時間真有點不適應。</p><p class="ql-block"> 半小時用餐后,接著又集合,跑步至附近的一個野外場地,開始是一些基本的軍事隊列訓練,如 : 立正、稍息、起步走、正步走、跑步走、向左向右轉(zhuǎn)、向前向后轉(zhuǎn)……每天的時間安排分分相扣,一切在“團結(jié)緊張、嚴肅活潑”中進行著。</p><p class="ql-block"> 晚上集合點名,開班務會,或安排其他學習,只有在星期三與星期五才是自習時間(看書看報、寫信寫日記),嚴格的軍旅生活步入正軌程序。</p><p class="ql-block"> 日復一日的軍事訓練,部隊的生活節(jié)奏總是那么的緊張,感覺特別的疲憊。并且,每天如此重復性的訓練,讓人覺得很膩,腦子里經(jīng)常開些小差,總想去市里逛逛街,想去看看大城市花花世界的景象,和古都的名勝古跡。尤其小時候在書本上念到過的北京天安門,那是我夢寐以求的夙愿,期盼早點去欣賞一下千百年來古皇宮的變遷,和那種神圣風貌??墒遣筷牪煌诘胤?,生活在軍營,決不能隨心所欲,必須嚴守部隊里的各項紀律。</p><p class="ql-block"> 后來,在一個星期天,連隊領導分批安排新兵以請假方式去市里游玩觀光。這時候我心情特別的開心,終于盼到了這一天了。</p><p class="ql-block"> 記得那天上午,我和幾個老鄉(xiāng)一道,來到了心中一直向往的地方---天安門。</p><p class="ql-block"> 步入波瀾壯闊、世界之最的北京天安門廣場,真是眼界大開,走在上面,心情卻是無比的愉悅。</p><p class="ql-block"> 廣場上游人如織。在這里,第一次看到了不同的膚色、不同的衣著、不同的語言的人,有的老外鼻梁比我們高很多,有的是藍眼睛,看上去就像貓眼一般,他們多數(shù)是漂洋過海而來。</p><p class="ql-block"> 茫茫人海,人流如織,無數(shù)游客悠閑自在的來回走動著,有的人在觀賞景色,有的人在選擇合適的位置拍照留影。那些外國人也不例外,他們手捧著相機,穿梭在游人中,東看看,西拍拍,或許是世界東方之都的美把他們吸引了。就在這時候,我與老鄉(xiāng)也擠進了長長的隊伍里,等待拍照,今天一定要在這里留下一個美好的瞬間。因為,我們中國的天安門是全世界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而且這里還是全球最大的城市中心廣場(占地面積44萬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一番溜達后,我們來到了天安門城樓,站在上面,視野非常開闊,俯瞰廣場全景,游人熙來攘往,就象螞蟻似的在地面來回的轉(zhuǎn)悠著??粗粗?,不禁想起了1949年10月1日那一天,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站在這里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這歷史性一刻的豪言壯語仿佛又在耳邊回蕩。此時此刻,我站這里沉思良久,心情一時難以平靜,一種無法形容的自豪感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 北京,全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科技、教育中心,一個令人向往的地方。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中,北京作為中國的古都,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具有無與倫比的輝煌,在國際社會上享有崇高的歷史地位。</p><p class="ql-block"> 經(jīng)歷了數(shù)千年的歲月沉積,北京這座文化名城有大多的古跡、典故。今日的北京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對外開放的景點有200多處。來北京游覽,有兩句話是這樣說的:北京旅游300處,怕你一生走不完。</p><p class="ql-block"> 八達嶺長城氣勢磅礴,宏偉壯觀,無論是歷史典故還是旅游欣賞,在世界風光景點乃是首屈一指,而且充滿著古老與神秘。據(jù)資料,在大空鳥瞰地球,唯一能看見地球上物體輪廓是中國的萬里長城和埃及的金字塔。</p><p class="ql-block"> 北京主要名勝古跡有故宮、八達嶺長城、頤和園、圓明園、天壇、北海、十三陵等。北京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旅游景點數(shù)不勝數(shù),處處見勝地。多少年來,無數(shù)的國際友人不遠萬里來到這里,參觀欣賞即具古老又顯時尚的東方中華之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無論春夏秋冬,北京的各個景區(qū)游人如織,絡繹不絕。</p><p class="ql-block"> 我們登樓之后便進了故宮,里面古老典雅,氣派非凡,突顯歷代皇權(quán)至尊的歷史地位。據(jù)史料記載,里面共有大小房間9999間半,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我想,既是花三五天時間去逗留,恐怕是難以覽盡千百年來宮廷的歷史變遷和她的歲月滄桑。</p><p class="ql-block"> 游覽中,還沒有逛看到皮毛,整個人卻感到了疲憊,兩腿特別勞累。接下來,我們只好走走停停,休息一會繼續(xù)前行。說是旅游,其實是走馬觀花式的閑逛,“外行看熱鬧”而已。</p><p class="ql-block"> 小憩后,盡管疲勞,我與老鄉(xiāng)還是堅持去了《中山公園》和《北海公園》,東看看,西望望,不知不覺太陽西斜,這時候必須急速返連隊。</p><p class="ql-block"> 一天下來,感覺旅游是一樁很辛苦的事情,盡管勞累,但心情還是快樂的。累歸累,倒是陶冶了情操,增加了見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五) 待命半載何處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生活在兵營里,一切緊張有序。經(jīng)一段時間的訓練后,總覺得自己還是沒有調(diào)整狀態(tài)。在部隊這個大熔爐里,沒有歷經(jīng)千錘百煉,不可能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連隊里的生活方式與地方有所不同,每天的訓練與學習都是在嚴肅活潑中進行,即便是星期天外出逛街,必須請假,未經(jīng)準許,決不可以自由泛濫,一切均在嚴厲軍紀制約中。一旦出現(xiàn)違規(guī)違紀現(xiàn)象,就會受到批評,甚至要寫檢討書,情節(jié)較嚴重者,得由班長找談心,幫助“改正錯誤”,這是部隊里貫用的“治病救人”方式。</p><p class="ql-block"> 在部隊按排下,由老兵帶領大家來到東直門參加施工,在工地現(xiàn)場推水泥翻斗車,一個個累得滿頭大汗。當時的施工作業(yè)是采用“掘地三尺”式的操作方式,用黃河翻斗車將泥土運出,然后用鋼筋混凝土進行灌輸而成,只見這一片街面挖得零亂不堪。據(jù)說其他工地用的是機械在地下鉆井挖掘施工,因為沒有親臨現(xiàn)場,無從說起。無論怎樣,北京地鐵的施工建設,在當時應該是一項浩大的工程。</p><p class="ql-block"> 在新兵連閑著的時候,班長告訴我們,那時的毛主席紀念堂也是這支部隊修建的,常給我們講一些老兵的故事。班長是貴州人,個子不高,身材偏瘦,瓜子型臉,雖然長的并不帥,但性格和藹可親,特別關心新兵,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兵。</p><p class="ql-block"> 時間過得好快,一眨眼在這里生活了6個多月,而我們卻仍然在部門農(nóng)場訓基地待命,沒有下連隊消息,不知何去何從。</p><p class="ql-block"> 后來聽到小道消息,上面決定將我們這批新兵調(diào)往新疆,去到西北邊緣增援天山公路的建設,原因是部隊精簡整編。這時候大家心里涼了半截,說實在的,誰都不想離開這個地方,原因很簡單,這里是北京,是首都,環(huán)境好,世面大,而且生活了近七個月,讓人有一種難分難舍的情結(jié)。</p> <p class="ql-block"> ?。? 依依不舍別京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切行動聽指揮”是軍人執(zhí)行命令的天職。</p><p class="ql-block"> 那是1979年7月份的一天,我們奉命整理行裝立即集合,當連隊領導宣布“命令"后,所有新兵登上部隊“解放”牌篷車,一會兒汽車緩緩開出了大門。這時候,大家默默無語,只是不停地回望,直到訓練營地從眼睛里消失。</p><p class="ql-block"> 篷車行駛在郊區(qū)的馬路上,兩邊的白楊樹從眼前晃過,似乎在向我們作別。</p><p class="ql-block"> 很快,汽車來到了沙河車站,這時候,與我們相處了這么久的班長、排長和連隊領導,眼看著戰(zhàn)友一場馬上就要分別,大家情不自禁,相互的拉著手擁抱著,舍不得大家走。班長眼眶濕潤,心情難過,只是對大家寄托希望和祝福:“ 到了那里團結(jié)戰(zhàn)友,尊敬領導,好好表現(xiàn),常來信,常聯(lián)系,期待你們能帶來佳音……” 此時此刻,戰(zhàn)友相逢就要分手,大家心情很是難受,眼角邊泛出滴滴淚花,或許這是一場永久的告別。</p><p class="ql-block"> 相見時難別亦難,很快火車緩緩啟動,大家不停地揮看手“班長,再見!" 、 “排長,再見!”、“連長再見!”。</p><p class="ql-block"> 就這樣,我們登上了開往烏魯木齊的悶罐火車,再次踏上新的征途,隨著火車一聲鳴笛,車輪滾滾徐徐奔西而去。再見,北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七) 一聲令下赴邊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們臥在空蕩蕩的貨箱內(nèi),沒有座位和凳子,車門緊閉,車箱墻上方有幾個小窗口,有點高,不能觀看外面的景色,似乎有種被囚禁的感覺,車上大家的大小便極不方便,那種感覺真不是滋味。</p><p class="ql-block"> 幾天幾夜的路途奔波,還是順利抵達終點站----烏魯木齊。</p><p class="ql-block"> 緊接著,我們在帶兵指導員安排下,又上了部隊的綠色“解放”牌篷車。</p><p class="ql-block"> 不一會,汽車駛出了烏魯木齊市街。路上車隊排列有序,朦朦朧朧地感覺到,車是往西方向行駛。記得當天的天空還是晴朗,新戰(zhàn)士坐在車箱兩側(cè),情緒穩(wěn)定,一路歡歌笑語。</p><p class="ql-block"> 車隊一路順利向前奔跑著,只見公路兩旁人煙稀少,走過很遠的路程,才看到零散的村落從眼前晃過。極目遠眺,一路是蒼涼荒蕪的景象,象一片凄涼之地。</p><p class="ql-block"> 幾小時后,車隊來到了石河子市,停留在那里。在街上閑逛一會后,我們回到了被按排的兵站招待所。聽人說,石河子市還是新疆的“小上?!???梢韵胂?,那時候的石河子在新疆也算得上是個繁華城市。</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車隊繼續(xù)出發(fā),進入烏蘇境內(nèi),印象中有一地段是在翻山越嶺中穿越,而且還遇到了陰雨綿綿的天氣,但并不阻礙車隊的前行。</p><p class="ql-block"> 一路顛簸,經(jīng)過了石河子、烏蘇、精河三縣,接下來到了天山的一個草原牧區(qū)。 </p><p class="ql-block"> 這里是新疆維吾爾伊犁哈薩克州,屬于新疆第二大城市,景色優(yōu)美,瓜果飄香,素有“伊犁蘋果”之鄉(xiāng)的美譽。伊犁也是我國少數(shù)民族分布最多的地區(qū),有47個民族成份。伊犁的春夏,雨量較充沛,被稱為中亞濕島或塞外江南。我們在伊犁留宿一夜。</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餐后,車隊繼續(xù)前行,途中,片片草場晃過入眼簾,馬兒在歡快地跳躍奔跑, 成群的牛羊在牧場悠閑的啃著嫩綠的“酥油草”,有的抬頭張望著車隊,仿佛在歡迎遠方客人的到來。</p><p class="ql-block"> 遠處,天山山脈崇橫錯列,山峰被厚厚積雪覆蓋,森林灑滿山丘,郁郁蔥蔥。</p><p class="ql-block"> 車隊一路不停行駛,廣袤延綿的伊犁草原上,有一條聞名遐邇的伊犁河谷,岸邊草綠油油,一些楊林間或出現(xiàn)在岸邊。一路行來,大小棵的柳楊或斜倚或直立依依在河旁,讓河谷的面孔變得更加秀美。</p><p class="ql-block"> 走在伊犁草原牧區(qū),時不時會看到金發(fā)藍眼的哈薩克姑娘身著艷麗的裙裝,她們騎著馬兒,唱著歌兒,或是在驅(qū)趕著羊群、或是在悠閑的游蕩。此情此景,構(gòu)成草原一幅旖旎的立體畫卷,襯托著牧區(qū)秀美的景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八) 天山深處是我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三天,我們來到了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那拉提。盛夏時節(jié),這里陽光明媚,綠草如茵,牛羊成群,馬路邊綠樹成蔭。正當中午時,我們在這里用餐小憩。</p><p class="ql-block"> 車隊往東繼續(xù)前進,不一會走進了鞏乃斯原始森林境內(nèi),很快就到了獨庫公路中段南北分界線的零公里。</p><p class="ql-block"> 汽車走了進深澗地段,這時候渾身感覺到幾分涼意,這里的溫差與內(nèi)地有著明顯的區(qū)別,怪怪的,沒有走進天山深處,這種氣候怪異氣候是體驗不到的。</p><p class="ql-block"> 車隊從零公里往北方向前行著,不經(jīng)意間上了高山峻嶺,沿著蜿蜒的山峰緩緩爬行,繞過一彎又一彎,讓人感覺車子總是在山峰上轉(zhuǎn)悠。</p><p class="ql-block"> 巍峨天山,浩瀚無垠。當汽車爬到了險要地段的崖壁處,鳥瞰其下,收入眼底卻是萬丈深淵,我們坐在車箱內(nèi)心驚膽戰(zhàn),全身有點發(fā)抖,真懸哩!無不佩服這些鐵軍司機們的膽魄和駕駛技術。</p><p class="ql-block"> 盤旋中,尾隨在后的車隊就像鐵龜在翻山越嶺。一路上,山崖、雪峰、花草、森林從眼前中晃過,置身于原始自然景區(qū),倒也賞心悅目。</p><p class="ql-block"> 山腰上一片片森林滿目蒼蘢,蔥綠的雪嶺云杉粗壯挺拔,一棵棵直逼藍天,原來這里就是新疆鞏乃斯原始森林的故鄉(xiāng)。</p><p class="ql-block"> 汽車仍在爬行,峽谷中漂浮的流云把車隊籠罩,坐在車上的我們,雖然有點顛簸,邊走邊看景,宛如仙中游。</p><p class="ql-block"> 高原之上,看蒼茫天山,巍峨峻拔,沿途峭壁聳立,危崖層疊。</p><p class="ql-block"> 一路景色險峻而壯麗,云卷云舒,風光無限,雄奇的峽谷地貌,盡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讓人無不贊嘆江山如此多嬌。</p><p class="ql-block"> 汽車仍在繼續(xù)攀爬,不知道繞了多少個彎。當走到一個較大的拐彎處,我們坐的這輛車忽然停了下來,這里稱為“27公里"。這時帶兵領導點名叫我們下車,此刻我心中一驚,尋思著,我們的青春時光難道要在這荒蕪之地的雪山高原度過,這時候我的情緒有點低落下來。失望歸失望,命令必須服從,于是我與老鄉(xiāng)加上一些內(nèi)蒙和遼寧兵,大家把行李卸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車后,我環(huán)顧周邊,只見一些戰(zhàn)士在這里的施工,現(xiàn)場是在蓋建一棟公路養(yǎng)護站。接著,班長叫我們把鋪蓋行李整理一下,這時候天色已晚了。</p><p class="ql-block"> 官兵就住宿在路邊的帳篷里,都是戰(zhàn)士們自己搭架而成。這種狀況,讓人感覺不是滋味。開始入伍到京城,萬萬沒想到命運之神竟然跟人開了個大玩笑。如今卻來到了西北邊疆的天山深處,如何度過幾載的兵役時光,一時難以想象。</p><p class="ql-block"> 雖然一路上面景色不錯,但這里除了筑路官兵,幾乎沒有其他人煙,是個與世隔絕的無人區(qū),往后的日子恐怕是艱苦寂寞的,想一想真是后怕。</p><p class="ql-block"> 眼下已經(jīng)是“兵臨城下”,由不得你左思右想,后悔與悲觀都無濟于事,作為一名軍人,必須服從命令,既來之,則安之。</p><p class="ql-block"> 就這樣,第二天我們在老兵帶領下上崗施工了。</p><p class="ql-block"> 因為我們連隊肩負的任務是建房,戰(zhàn)士們干著搬磚塊、和水泥沙漿活,有的人當大工,有些人做小工。當整棟房子蓋好后,房頂上鋪蓋好一層油粘,然后將柏油用大鐵鍋燒溶化,淋上一層,每天堅持這樣的施工,卻是辛苦勞累。</p><p class="ql-block"> 初秋的天山,綠草油油,鮮花遍野,景色宜人。每當西陽西斜,氣溫急劇下降,晚上寒氣尤其逼人。</p><p class="ql-block"> 帳蓬里點燃了爐子,炊煙裊裊,緩緩升騰。夜色中,戰(zhàn)士們在里面看書看報,寫信寫日記。如果是開班務會,大家放歌一曲,嘹亮的歌聲讓寧靜的天山深處充滿著詩意,一幅軍人高原戰(zhàn)歌的畫卷綻放開來。</p><p class="ql-block"> 在天山深處施工,最多只能待上五個月的時間,到了十月份,山上便是白雪皚皚,天氣逐漸變冷,氣溫降到零下二十多度,部隊無法在上面施工和生活,各單位必須回到原來的過冬基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第二年的五月后,西北邊疆氣溫回暖,冰雪消融。這時候,筑路部隊才能奔赴天山南北,分布在各個地段,盤踞在各個山腰路旁,就地支架帳篷,扎根雪域高原。</p><p class="ql-block"> 在不到半年的“黃金”施工期間,部隊官兵夜以繼日,與冰天雪地斗、與惡劣氣候斗,忍受著寂寞和千難萬險,在斷崖絕壁上作業(yè),經(jīng)常遭到泥石流、山體塌方、冰川滑崩的危險,戰(zhàn)士的生命隨時可能會發(fā)生不測。</p><p class="ql-block"> 茫茫天山, 高聳入云, 無論春夏秋冬,遠山銀峰皎白。上面空氣稀薄,嚴重缺氧,官兵飲用水均是冰塊融化,放置煤爐灶上燒至80度即開。在海拔3000多米的冰達坂上,那怕肩扛幾十斤物件,也會讓人氣喘吁吁,呼吸困難,可以想象生活工作在上面是多么的艱難。</p><p class="ql-block"> 既是炎熱的夏季,天山上空經(jīng)常落冰雹,忽而漫天飄著雪花; 忽而云霧繚繞,忽而碧空萬里。有人把吐魯番吐天氣形容“早穿棉,午穿紗,晚上圍繞著爐子吃西瓜”,此話用來概括天山高原氣候卻是恰到好處。對于這種環(huán)境,我想只有在上面生活過的人,才能真正體驗到天山“十里不同天,一天有四季”的奇幻變化。當你置身其間,才能感受其中。</p><p class="ql-block"> 那些年,00一二三部隊各機關單位、各連隊的生活蔬菜、肉食類、面粉、大米、油鹽醬醋都是從遙遠的伊犁州(市)采購,需途徑兩天才能運抵天山深處,這時候的蔬菜差不多腐爛一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九) 蘊藏資源寶藏的新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到五月份,邊疆大地才慢慢長出綠草,這時候,部分少數(shù)民族牧民打起行裝,攜老婆孩子乘坐木制拉車,或騎在馬背上驅(qū)趕牛羊群,直奔天山深處。他們在溪流邊、在山坡上搭起包房,放牧天山南北。</p><p class="ql-block"> 夏季到來,天山綠草如茵,鮮花盛開。這里是大自然賞賜牧民的一份厚禮。那些年,伊犁州人借改革的春風順勢而為,大力發(fā)展畜牧事業(yè),一直來,他們在牧業(yè)、棉花、農(nóng)林等各方面的經(jīng)濟迅速騰飛。牛羊禽類常年供應內(nèi)地,羊毛、棉花等走向了國際市場。麥穗金黃稻花香,風吹草低見牛羊,遼闊的生態(tài)草原,帶給伊犁州畜牧業(yè)得天獨厚的發(fā)展空間,源遠流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山遍野生長著多種植物,藥才種類多,最出名的是天山雪蓮,又名“雪荷花",多生長于天山山脈海拔4000米左右的懸崖陡壁之上、冰漬巖縫中。上面氣候奇寒,終年積雪不化,一般植物根本無法生存,而雪蓮卻能在零下幾十度嚴寒中和空氣稀薄的缺氧環(huán)境中傲寒斗雪,頑強生長,這種獨有的生存習性和獨特的生長環(huán)境使其天然而稀有,并造就了它的藥理作用和神奇的藥用價值。人們奉雪蓮為“百草之王“外,它更是一種頑強與高貴品質(zhì)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除了雪蓮花,在一些綠絨的草灘、荒野的山坡、平地,生長著野當參、手掌參、貝母、黃蓮等,山蔥、野韭菜(有毒)處處可見。</p><p class="ql-block"> 天山深處還是野生動物的樂園,天山雪豹、天山虎、天山馬鹿、、天山雪雞、長頸鹿、梅花鹿、棕熊、黃羊、白羊、野貓、狼等,珍稀動種類繁多。長時間生活在上面,會看到它們出現(xiàn)在山坡、深澗,偶爾也會走進人的眼簾,如果碰得巧,就會有這份眼福。國家把天山南北列入野生動物自然保區(q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 一支鐵軍駐守天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追溯基建工程兵歷史,起源于1965年,老戰(zhàn)友告訴我說,當時是在內(nèi)蒙成立并授軍旗,隸屬軍委建筑工程兵,兵種司令員陳士渠,政委李真??偛狂v地:北京市太平路十四號。1976年前隸屬基建工程兵一六八團,1978年改為基建工程兵十二支隊(師級)、00一二九部隊(師級),我部為三大隊(即00一二三部隊),后編入武警交通二總隊。后來再次改編,00一二三部隊為六支隊。</p><p class="ql-block"> 筆者在隊期(1979~1982年)前后,00一二三部隊主要肩負天山獨庫公路中段的后期工程施工,當時有的連隊駐扎在海拔3200多米冰達坂,承建開鑿玉希莫勒蓋隧道的重任。他們一部分在獨庫公路中段的42公里(南口),一部分在49公里(北口)施工,戰(zhàn)士們頭佩鋼盔,腳穿雨靴,每天鉆進隧道里作業(yè),特別辛苦勞累。冰水滲透了戰(zhàn)士們的衣裳,他們學會了堅強,不訴苦衷,不喊痛傷,沒有怨言。尤其是隧道里經(jīng)常遭到塌方的危險,官兵隨時隨地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價。</p><p class="ql-block"> 每天下班走出隧道,戰(zhàn)士們滿身塵土,看上去就像個泥人。但為了爭取提前完成仼務,連隊實行兩班倒,經(jīng)常二十四小時堅守在隧道里,他們戰(zhàn)風雪、斗嚴寒,夜以繼日,以苦為榮,長年奮戰(zhàn)在風雪彌漫的天山深處。</p><p class="ql-block"> 由于這種特殊的施工,一些戰(zhàn)士因此患上了風濕病,也有因塌方事故犧牲在這里,為鞏固國防奉獻了寶貴的青春芳華,英雄的生命永遠定格在天山深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山獨庫公路的建成堪稱是一個奇跡,是凝在天山南北的神話。由于罕見的公路工程建設,新疆自治區(qū)黨委、軍區(qū)首長、交通部正副部長等有關政府部門的領導先后親臨現(xiàn)場視察,對官兵們的頑強拼搏,不怕流血犧牲無私奉獻的精神,地方政府的領導和兵種首長都給予了高度肯定和表揚。</p><p class="ql-block"> 十年天山筑路期間,許多文人墨客、軍旅記者相繼來到現(xiàn)場采訪,走訪連隊和當事人,記者奮筆疾書,歌頌部隊頂風冒雪英勇奮戰(zhàn)的斗志,謳歌獨庫公路上的英雄事跡和那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一個又一個驚天動地的天山佳話陸續(xù)見諸報刊雜志。新疆軍區(qū)軍旅作家李斌奎撰著長篇紀實文學《天山深處的“大兵"》連載發(fā)表在當時的《解放軍報》,引起軍界震撼。后改編成電影文學劇本《天山行》,故1982年八一電影制片廠攝制組一行來到天山深處,一部由李斌奎編劇、景慕逵執(zhí)導的《天山行》影片在天山深處開機拍攝。劇中主要人物以筑路部隊烈士姚虎成為化身(姚虎成,原十二支隊一一一團一營副營長,1978年4月9日,在天山獨庫公路110公里處組織施工中,因雪崩犧牲,時年28歲。1979年2月20日,中央軍委授予姚虎成“雷鋒式的好干部”榮譽稱號)。經(jīng)藝術化塑造,影片突出了人民解放軍筑路部隊指戰(zhàn)員不畏艱難險阻,不怕流血犧牲,浴血奮戰(zhàn)斗天山無私奉獻的精神 ??截愔谱魍瓿珊箫w送部隊公演,更加激勵著官兵奮力拼搏的堅強斗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11年,根據(jù)軍旅作家黨益民原劇《守望天山》改編拍攝。影片主人公以陳俊貴真實故事為典型,弘揚當代中國軍人的道德典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故事簡介: 陳俊貴,遼寧省遼東人,1978年冬入伍至北京,1979年7月來到天山深處,分配在00一二三部隊五連,戰(zhàn)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0年4月2日,一場爆風雪將前方施工部隊隔離在天山獨庫公路42公里的玉希莫勒蓋冰大阪,由于高原厚厚積雪,交通被阻斷,施工官兵面臨斷糧的境地。陳俊貴與班長奉命一行四人執(zhí)行此次通信任務,他們在高山雪原爬行三天三夜,由于上山前僅攜帶20多只饅頭,結(jié)果斷糧,四個人只能挨餓受凍,最后精疲力盡的趴在雪地奄奄一息。這時候,班長支撐著無力的身軀,從挎包里拿出最后一個硬邦邦的饅頭,有氣無力遞給陳俊貴吃,希望陳俊貴能夠活著完成任務。接下來,班長與副班長相繼倒在了雪地……后陳俊貴與戰(zhàn)友被當?shù)啬撩窬绕稹?lt;/p><p class="ql-block"> 療傷三年多后,部隊以陳俊貴傷轉(zhuǎn)回鄉(xiāng),后安排在縣電影院做放映員。陳俊貴與班長這場生死之交的往事,刻骨銘心,深感內(nèi)疚。后來陳俊貴說服妻子,決定辭掉工作重返天山,去為班長護靈守墓三年,以彌補良心上的虧欠。</p><p class="ql-block"> 時光如梭,歲月如歌,不經(jīng)意間陳俊貴為班長守墓已30多個年頭。幾十年來,陳俊貴為班長守墓的道德情操震撼了中華民族。2013年,陳俊貴被評為《感動中國》道德模范人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按: 有關陳俊貴的故事,筆者以記實性撰文制作了美篇,標題為《天山深處守墓人》。請查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十一) 草原上的苦與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拉提東行約二十公里處為天山獨庫公路中段,稱為“零公里”,也是公路南北分界的起點。獨庫公路,顧名思義,北起獨山子,南至庫車,全長562公里。</p><p class="ql-block"> 零公里依山傍水,鞏乃斯河從這里流過。周圍環(huán)境幽靜,云杉林,白楊林,大小棵的柳楊直立在河岸邊,也慢慢的變換著顏色,給這里提供了秀美的一幕。</p><p class="ql-block"> 清澈的水,從容有力地流淌著,悄然從石隙中跌落,匯入水中。</p><p class="ql-block"> 那時候零公里也居住有少戶人家,有家地方公路養(yǎng)護段設在這里,當時只有夫妻倆守候維護,他們是山東人。那年筆者幾次去到他們家做客,女主人略顯胖,春風滿面卻很好客。依然得那時她用白線鉤制了一對枕頭墊送給我做為紀念,當時看上去卻是很漂亮。后來我退役回到家鄉(xiāng),一直放在枕頭上墊著。一針一線,難斷思念之情。</p><p class="ql-block"> 光陰荏苒,一轉(zhuǎn)眼三十多個春秋劃過,往事只能回味。如今他們何去何從,杳無音訊。人生的一場萍水相逢,也是一種緣分,一直想念他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82年的上半年,按照部隊部署,我們連來到了和靜縣境內(nèi)的巴音布魯克,這里是高山草原,空曠遼遠。我們連隊負責在鎮(zhèn)附近的公路旁邊筑建一所公路養(yǎng)護站的任務。官兵在這里耐受高寒地區(qū)的惡劣氣候,服一切困難,每天按時上下班。施工中一個個滿身塵土,從不叫苦叫累,為建設邊疆,戰(zhàn)友們默默奉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巴音布魯克位于天山的中部,在冰峰雪嶺的環(huán)抱之中,是蒙古族人的住居地,牧民常在草地撿來干牛糞烤制面包,喝的是奶牛身上擠下來的鮮奶。</p><p class="ql-block"> 每當星期天,士兵們喜愛到外面去閑逛,偶爾也會走進蒙人的包房,這時他們會客氣地為你敬上一碗奶茶,品嘗時,卻有一種難以吞咽的牛羊臊味,南方人不習慣,由此感覺到民族人的生活習性與漢人有著明顯的區(qū)別。</p><p class="ql-block"> 每年的8月份,會有成千上萬的人云集來到巴音布魯克鎮(zhèn)上,他們在這里舉行一年一度的東歸那達慕盛會,屆時,不但可以欣賞賽馬、摔跤、射箭、歌舞等精彩表演活動,還可以在物資交流會上購買頗具民族特色的紀念品?,F(xiàn)場車水馬龍人滿為患,頗具熱鬧。據(jù)傳,這里曾有一匹駿馬在一次全國賽馬會上嶄露頭角,奪得桂冠。 </p><p class="ql-block"> 廣袤遼闊的巴音布魯克草原,象一張碩大的地毯,草綠茵茵,地勢平坦。這里牛羊成群,拱山環(huán)抱,河流如帶,水草極其豐美。</p><p class="ql-block"> 巴音布魯克鎮(zhèn)向東有一條開都河,她是新疆大河之一,也是一條著名的內(nèi)陸河,流域包括和靜、和碩、焉耆、博湖等縣。開都河全長約610公里,流域面積2.2萬平方公里,總落差1750米,每平均流量33.62億立方米,它或彎延或直流,洶涌澎湃,激起層層波浪。</p><p class="ql-block"> 河床里生長著多種野生魚類。根據(jù)河的流域及地理位置,各地段的水域面寬窄在不一,河流純凈地滋潤了巴音布魯克這片綠色的土壤。</p><p class="ql-block"> 因巴音布魯克草原屬濕地帶,并且這些地方水生植物和魚蝦較豐富,引來許多鳥類來此棲息覓食。</p><p class="ql-block"> 夏日的一個星期天,我獨自來到了河邊,鳥瞰波光潾潾的河面,聆聽驚濤拍岸的怒吼,使人頓覺心胸開闊。</p><p class="ql-block"> 眺望彼岸,危崖聳立,山與水的融合,給草原添色不少。在這里欣賞高山草原的秀麗景色,會讓心情輕松很多。</p><p class="ql-block"> 我特別喜歡轉(zhuǎn)悠河岸邊那種悠然自在的感覺。漫步在白云之下的草灘上,忽然有一群大雁驚現(xiàn)上空,它們在廣袤草原上翱翔飛舞,不停地鳴叫。雁叫聲聲心欲碎,天空上,雁何往?故鄉(xiāng)是南方,牽起我的思鄉(xiāng)之情。</p><p class="ql-block"> 走著走著,忽見小溪里群群的小魚游蕩著,心中一喜。于是,我急促回到連隊駐地,通過老鄉(xiāng)搞到幾只雷管和炸藥,提上兩只打飯的小鐵桶,急速返到溪流邊。這時候,我將一根炸藥分成兩半,使用半截,然后把導火線露出雷管半公分即可,找一塊長方形的小石頭用繩子捆綁,程序弄好后,點燃導火線扔在淺湖里,頓時“轟”的一聲巨響,魚兒受震即亡,一條條小魚漂浮在水面,這時候我迅速潛入水中,手忙腳亂的撈著魚,很過癮,年少時在家鄉(xiāng)河流里經(jīng)常玩炸魚,手法還是老練的。</p><p class="ql-block"> 忙活了半天后,收獲了差不多有兩小鐵桶的小魚(不知名)。由于水質(zhì)如冰,兩腳凍得又麻又紅。</p><p class="ql-block"> 回到班里后,當我把其中一小桶送給排長所在班,排長見之,只是意思性說一下: 咋弄到這么多魚?面對排長的話語,我笑而不答,也領會其中之意。官兵相互尊重,戰(zhàn)友之間的團結(jié)尤為重要。</p><p class="ql-block"> 我此次單獨出行炸魚,雖然是違紀現(xiàn)象,但也為戰(zhàn)友們品嘗了一頓美味,不失為是一種改善伙食之舉,或許這是我的“理由”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巴音布魯克草原有一個東西長三十公里、南北十公里的高山湖泊,它是我國珍禽天鵝的主要聚集地---天鵝湖。這里的湖水由四周雪山上的雪水匯集而成,湖水清澈見底,四周草綠花紅,遠處銀峰巍峨,宛如一個巨大的翡翠盤。湖中有許多小島,島上鳥語花香,成為天鵝春秋棲息理想的故鄉(xiāng)。 </p><p class="ql-block"> 每年三、四月間,數(shù)以萬計美麗的天鵝飛過千山,跨越萬水,遠渡重洋,結(jié)隊從南亞大陸飛到這里繁衍生息。它們或結(jié)伴在湖中暢游,激起層層漣漪; 或引頸長翼,翱翔于藍天白云之間; 或歌嘎戲鬧于巢窩旁。天鵝那潔白的羽毛,飄逸的體態(tài),翩躚的舞姿,高雅的性格,給潔靜碧綠的高山湖泊更增添無限的詩情畫意。 </p><p class="ql-block"> 天鵝湖是我國聚集天鵝最多的地方。它們來此安居,這是由其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和氣候條件所決定的。這里海撥2300多米,氣候沒有明顯的四季,只有寒季和暖季之分,夏季這里平均氣溫是攝氏八至十度,雨量充沛,氣溫濕潤,適宜天鵝生長。豐茂的水生植物和魚類是天鵝的天然食物。天鵝湖畔還生活著許多珍禽異鳥。引來禽類專家慕名前來采風,考察研究。馳名中外的"天鵝湖"就是在新疆的和靜縣巴音布魯克境內(nèi)。因此,這里是集山丘、盆地、草原、濕地為一體的生態(tài)旅游景區(qū),素有“天山南麓最肥美的牧場"的美譽。因此,我國把天鵝湖列為自然保護區(q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十二) 無悔軍旅歲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隨著嚴冬的到來,天山南北氣溫驟降,高原上白雪皚皚,公路被阻斷,溫度逐漸降至零下20多度,山上施工無法進行,這時候天山獨庫公路必須“封山”,各連隊清理全部裝備“收兵回曹",各單位返至山下基地宿營,在天山腳下學習和訓練,以度過漫長的嚴冬。</p><p class="ql-block"> 連隊的營房構(gòu)建,墻壁是一邊夾一塊木板,后就地取土填滿夯實的土墻,約30公分左右一層,依次升到所需高度 ; 屋頂放入方木做橫梁,然后用柳條編成笆蓋上,再用碎草沫和泥抹平(這樣一種建房過程,因為沒有親身經(jīng)歷,為此特咨詢了連隊老領導,是這樣回復的)。至于其他部隊的營房建造是采用哪一種形式,無從贅述。</p><p class="ql-block"> 民族人住宅也不例外,建造形式應該是大同小異,只是室內(nèi)裝飾不同罷了。如果去到野外牧民包房,里面家具擺放還是整齊清潔的,當然全是他們的民族風格。包房里,中間安放一個灶臺,煙囪從中央穿過,點燃著爐子,炊煙裊裊,灶臺上沸騰的奶茶散發(fā)出一股羊臊味的清香。</p><p class="ql-block"> 走在上面,遠處一堆堆白色的包房象繁星點點散落在草場,這種草原牧歌充滿了民族生活氣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幾個月的冬季訓練,連隊每天都有課程安排,或?qū)W習專業(yè)知識、或?qū)W習部隊條例條約。每當漫天飛雪的時候,全連士兵拿起鐵鏟,把操場厚厚的積雪裝上推車,一車接一車的拉至兵營圍墻外,當一一清掃干凈后,訓練繼續(xù)進行。在這風雪彌漫的天山腳下,官兵頑強的堅守在冰天雪地。</p><p class="ql-block"> 新疆南北,與內(nèi)地有兩個小時的時差,當祖國內(nèi)地中午十二點時,在新疆已是下午二點鐘了。夏秋季節(jié),內(nèi)地晚上八點鐘時刻已經(jīng)是夜幕降臨,而在新疆你會依然見到下午八點鐘的太陽高掛天邊,沒到過新疆,是一生感受不到這樣一種不同地域的天象差異。</p><p class="ql-block"> 連隊伙食以面食為主,在禮拜天時,能享用一餐米飯,大米都是國家糧倉儲存已久的陳年米 ,食用時著實有點乏味。即便是這樣,無論南北方兵還是北方兵,吃上這種陳年大米飯,一個個卻是狼吞虎咽,津津有味。</p><p class="ql-block"> 冬春季節(jié),連隊里的萊肴多以咸菜、白菜、土豆為主,這些菜均是上半年留守士兵種植,一一收入地窯儲藏,用來過冬備用。年復一年,官兵都是在這種艱苦條件下走過來的,一直沒有改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想當年,一波又一波的熱血青年,在祖國的召喚下,從五湖四海走到了一起,為建設邊疆,他們將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華奉獻在西域邊疆。</p><p class="ql-block"> 十年筑路天山,有168位英雄的生命永遠定格在守望獨庫公路,英雄戰(zhàn)友的離開,讓我們寄托永遠的哀思。</p><p class="ql-block"> 短暫的兵營時光里,相互間建立的戰(zhàn)友兄弟之情,在每個人的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記。</p><p class="ql-block"> 部隊雖然是一個大熔爐,現(xiàn)實問題無法回避,一年一度的退伍潮不得不使老兵離開軍營,人生走過的一段軍旅生涯必將結(jié)束。</p><p class="ql-block"> 1982年12月,我向連隊支部申請退伍,得到批準。那時我與一些老鄉(xiāng),還有其他省份的老兵一道,光榮退役,各自回到了久別的家鄉(xiāng)。</p><p class="ql-block"> 回憶當年老兵離開的時候,往事歷歷在目,當戰(zhàn)友快要摘下領章帽徽時,大家相互擁抱,這是一個難分難舍的時刻,心情無法平靜。戰(zhàn)友就要走,淚水靜靜的流,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戰(zhàn)友難解離別愁。此時無聲勝有聲,一切祝愿在心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年輕的時候,讀過蘇聯(lián)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寫的一部小說,叫《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里面有幾句很著名的話:</p><p class="ql-block"> 人的生命應該是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p><p class="ql-block"> 那些年,為強化國防,建設邊疆,我們扎根邊疆,把汗水和熱血灑落在天山深處,將青春年華奉獻在獨庫公路;</p><p class="ql-block"> 那些年,我立志過,奮斗過,崢嶸歲月,青春無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編后 : </p><p class="ql-block"> 上世紀末的1999年深秋,我重返北京,在那里從事藝術玻璃加工行業(yè),直至2006年上半年。</p><p class="ql-block"> 近七年的北漂時光,我走遍了京城的東南西北,也跑遍了周邊的幾個郊區(qū)。巧合的是,我在當年入伍的新兵訓練基地的回龍觀(原昌平縣的中越公社)建材市場租居過一段時間。2000年初,回龍觀已建設成為北京市最大的居民區(qū),處處樓海一片。</p><p class="ql-block"> 那時,我們新兵訓練基地的東沙各莊周圍,如今全是花園小區(qū)。市內(nèi)東三環(huán)的東直門原來的老連隊基地,現(xiàn)在亦是高樓林立,一座座直逼云天。</p><p class="ql-block"> 時光飛逝,十幾個春秋一晃而過。我想,今日的北京,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恐怕是更加令人驚艷的都市面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段興濤</p><p class="ql-block">2019年6月株洲初稿</p><p class="ql-block">2023年年末重新修改</p> <p class="ql-block">30多年前,老一代筑路官兵冒著生命危險在懸崖上進行“飛線”(無法實地測量,地圖上只能用虛線標出)作業(y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64年4月毛主席發(fā)出了“要搞活天山”的指示。1974年4月21日,毛主席親自批準了國務院、中央軍委《關于加快天山公路建設的命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4年5月,軍委工程兵第四工區(qū)從湖北宜昌調(diào)入兵力13000人挺進西北邊疆。于是一批大軍扎根邊疆,開始了一場修建天山公路的偉大壯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年,人民解放軍基建工程兵部隊發(fā)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zhàn)斗精神,為鞏固國防、建設新疆,他們堅定信念、甘于奉獻、頑強拼搏、爭創(chuàng)一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為筑路天山,部隊官兵長年扎根邊疆,風餐露宿,高原是家。為獨庫公路早日貫通,他們?nèi)找箞允卦跉夂蚱婧奶焐缴钐帯?lt;/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照片拍攝: 汪金元 劉培仁等</p><p class="ql-block">配 文:段興濤</p> <p class="ql-block">獨庫公路橫亙崇山峻嶺,穿越深澗峽谷,連接了眾多少數(shù)民族聚居區(qū)。它的貫通,使得南北疆路程由原來的1000公里縮短了近一半,堪稱是中國公路建設史上的一座豐碑。</p> <p class="ql-block">后來,無數(shù)中外游人不畏路途遙遠來到新疆天山,走進獨庫公路,見證筑路部隊創(chuàng)造的奇跡。</p> <p class="ql-block">作者(2021年8月)</p> <p class="ql-block">本篇視頻圖片來源:戰(zhàn)友、游客、網(wǎng)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