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一方凈土梵凈山② 金頂好風光

川東人

<h3>從山腳到山頂,我走了足足四個小時,山頂的風光非常美麗,嚴格的說這不是山頂,應該叫做山梁。梵凈山有兩個山頂,一個是老金頂,另一個是紅云金頂,這兩個山頂就是長在梵凈山頂的兩座孤峰。</h3> <h3>梵凈山正式載于史冊,始于漢代。《漢書·地理志》稱梵凈山為“三山谷”;北魏《水經注》沿稱“三山谷”。唐代《元和郡縣志》改稱“辰山”。宋代《太平寰宇記》稱“思邛山”,佛教于此時傳入梵凈山。</h3> <h3>對面巖壁中有一個洞窟,名叫“九皇洞”。</h3> <h3>九皇洞位于梵凈山老金頂之下,紅云金頂北約1公里,為一天然石洞,面積100多平方米。</h3> <h3>洞口石墻依石壁而建,洞門為塊石砌成,扉崖的石墻上,刻有“洞天福地”四個大字,筆鋒雋秀。</h3> <h3>入門可見一方整齊的天井,傳說九皇娘修煉之處,洞內有皇娘梳妝井和磨簪石等。</h3> <h3>離開了九皇洞,我開始了登山的旅程。</h3> <h3>登山小道圍著老金頂腳下盤旋前進,還沒有到頂就把老金頂圍著走了一圈。</h3> <h3>剛才還在陰面,現在又走到陽面了。</h3> <h3>登山道從此巖縫中穿過,看看這層層疊疊的沉積巖,就像一摞摞巨型書卷一樣,這就是“萬卷書”,這就是具有貴州特色的梵凈山。</h3> <h3>這是黔山第一石。到達山頂草甸層后,立于山頭的一尊奇石,像人伸出大拇指:你是第一。據說清朝大書法家嚴寅亮(貴州印江籍人,書寫“頤和園”匾額者)書寫“黔山第一”也來自它的靈感!</h3> <h3>《貴州名勝古跡概說》云:“西巖有寺,宋跡也?!蔽鲙r寺建于北宋太祖趙匡胤乾德三年(965年),歷代多次重修,后毀于“文革”,是貴州境內一座有1000年歷史的著名古寺,實為梵凈山佛教的祖庭。</h3> <h3>明初,明朝政府在梵凈山地區(qū)開采朱砂與金礦,派有官員督辦。由于梵凈山風光神奇,佛教于是興盛起來,成為僧眾向往的“梵天凈土”,故正式得名“梵凈山”,民間則稱“大佛山”。</h3> <h3>明初在梵凈山重修西巖寺外,還修建了天馬寺等寺廟。明永樂十一年(1413),思南土司、思州土司為爭奪朱砂發(fā)生戰(zhàn)爭,明政府改土歸流,在梵凈山環(huán)山地區(qū)設立思南、銅仁、松桃、石阡四府。同年,貴州行省正式成立。</h3> <h3>明萬歷年間,梵凈山因有“古佛道場”而被稱為“古跡名山”。貴州巡撫郭子章(今江西省人)撰《黔記》(1608)載梵凈山云:“貴州山以梵凈山為第一,可比天臺。”明末浙江詩人謝國??骨迨『?,隱居梵凈山,便自號“天臺逸人”。</h3> <h3>到老金頂的道路非常陡峭,越是離峰頂越近的時候,道路越是陡峭,這段路幾乎是直上直下了,陡峭得異常了。</h3> <h3>盡管非常陡峭,但攔不住前來登頂的人群,人的好奇心有時就是一種動力,而且還是非常強勁的動力。</h3> <h3>從陡梯上爬上來,有一塊平地,還有一個殘存的寺廟遺跡,這里就是梵凈山的果然古寺。果然寺是一處明朝遺留下來的寺廟殘跡。</h3> <h3>梵凈山頂氣候變化無常,剛才還是晴空萬里,一會兒就云霧繚繞。</h3> <h3>這段陡石梯爬上去,離山頂不遠了。</h3> <h3>雖然老金頂山勢陡峭,但是景區(qū)在道路建設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h3> <h3>這種沉積巖一直到山頂都是,而且越到山頂越有個性。</h3> <h3>老金頂雖然看似很高,但是真正爬起來也要不了多久,從山梁上的蘑菇石到這里,只走了半個多小時。</h3> <h3>終于到了老金頂,這個標志碑上顯示老金頂海拔2494米。</h3> <h3>老金頂是梵凈山第二高峰,因月光下石壁經常出現彌勒佛為眾生說法的圖像,又名“月鏡山”。由于老金頂上大霧籠罩,下面一片白茫茫的,站在山頂什么也看不見。</h3> <h3>老金頂上建有燃燈殿,供奉燃燈古佛。這個是老金頂上唯一的寺廟。</h3> <h3>燃燈古佛屬過去佛之一,此佛初生之日,四方皆明,日月火珠復不為用。因此又被稱作定光如來、普光如來、燈光如來。</h3> <h3>這就是寺廟里供奉的燃燈古佛。老金頂山頂地勢窄小不平,能夠建寺廟的地方并不多,能夠在這里建一座小殿也非常的不容易。</h3> <h3>站在老金頂坑洼不平的山頂上,再看看山頂的燃燈殿,能把這崎嶇不平的山頂建成一方樂土,真的很佩服這方土地人民的智慧。</h3> <h3>在山頂等了一會兒,云霧逐漸散去,山下的景色可以看見了。</h3> <h3>透過云霧,終于可以俯瞰到美麗的梵凈山。</h3> <h3>不管老金頂還是新金頂,由于道路狹窄,同時游客眾多,為了游客的安全,上山和下山分別是兩股道,所以我下山走的是另外一股道,這是下山經過的一線天,實際上就是老金頂上的一條縫隙。</h3> <h3>下山途中經過萬名洞,萬名洞是石質山洞,有數萬信士捐資修建和無數教徒投放自己和親人姓名于此求佛保佑之意。</h3> <h3>明朝明然如泰大師是貴州佛教禪門宗擘,一生在梵凈山弘揚佛法,后人在山上建了僧塔予以紀念。</h3> <h3>明萬歷四十六年,戶部郎中李芝彥奉神宗圣旨撰寫功德碑,稱梵凈山為“古佛道場”。拜佛臺,參佛殿,誦經洞等等無一不印證著“古佛道場”的真正。</h3> <h3>現在的萬名洞內掛了一些似神似鬼的神像,感覺宗教的氣氛少了,迷信的色彩多了,估計這是景區(qū)為了吸引游客的到來,故意這樣布置的吧。</h3> <h3>出了萬名洞,再看群山美景,千層巖萬層石,在這里成了梵凈山的代表,讓人們永遠記得梵凈山的獨特風貌。</h3> <h3>根據梵凈山的游覽路線,我們從南邊走上老金頂,然后從北邊下來,兩面景色差異很大,北邊景色明顯趕不過南邊的美景。</h3> <h3>這是從老金頂下山經過的游客休息點,下山的游客可以到這里歇歇腳,游客可以在這里的觀景臺看看風景,但是整個建筑空空蕩蕩的,給人一種荒涼的感覺,估計是配套服務還沒有跟上吧。</h3> <h3>回過頭來再看看老金頂山峰全貌,游客們正沿著游覽步道向紅云金頂走去。</h3> <h3>前面就是梵凈山最顯眼的明星山峰--紅云金頂,山峰下的寺廟就是梵凈山上最大的寺--廟承恩寺。</h3> <h3>有的游客走到這里就犯迷糊了,我究竟是先爬山還是先進廟,這里是梵凈山山頂景區(qū)的中心點,是游客最集中的地方。</h3> <h3>梵凈山新金頂,也是武陵山脈的最高峰,又叫紅云金頂,因其晨間常見紅云瑞氣環(huán)繞,故得其名。</h3> <h3>新金頂海拔2336米,從峰腳到峰頂垂直高差94米,遠眺金頂,恰似農家蒸飯用的甑子,又像云海中高高聳起的一只巨大的驚嘆號,奇險無比。</h3> <h3>這是站在山上回望老金頂的景色。</h3> <h3>這是紅云金頂腳下的承恩寺全景。</h3> <h3>攀登紅云金頂,需由右側沿從絕壁上鑿出的狹窄石蹬,借助鐵鏈,手腳并用才能攀援而上,倘若不慎,便會墜入萬丈深淵。金頂是梵凈山人文景點和自然景觀的“聚景盆”,品位高,絕世僅有。</h3> <h3>即使在這上不沾天下不挨地的地方,稍有一塊平地就是一座寺廟,或者一所供人祭拜的場地。</h3> <h3>紅云金頂的登山道可以用驚悚來形容,不但陡峭,而且也非常驚險,如果你有恐高癥的話,建議你還是別去。</h3> <h3>站在登山道上俯瞰承恩寺,有一種坐在飛機上航拍的感覺。</h3> <h3>攀鐵索而上,四面懸崖峭壁、一路古廟摩崖,中途經過靈官殿、龍頭石,到達觀音洞。觀音洞是絕壁上的一處石穴,依山懸空建成石屋,石屋下面是萬丈深谷,供奉觀音菩薩。觀音洞又叫做“打兒洞”,傳說長期未生育子女的善男信女向金頂磕三個響頭,再帶一小石頭丟入金頂半腰這個洞中,必得佛賜子女并健康成長。</h3> <h3>越接近山頂,道路也更加陡峭。從觀音洞往上為“金刀峽”、“一線天”,峭壁上有一天然泉眼“定心水”。</h3> <h3>梵凈山金頂山峰直立高達百米,中部裂縫名金刀峽,將金頂一分為二,上有天橋相連,長4米,寬1米,是從50千米以外運來的塊塊巨石砌成,為明代所建。兩邊各建有一廟,一邊供奉釋迦佛、一邊供奉彌勒佛。</h3> <h3>終于到山頂了,從山腳下的承恩寺到山頂,我用了僅二十來分鐘。</h3> <h3>金刀峽將新金頂從峰頂至山腰劈為兩半,唯有一線峽谷援鐵鏈可攀,其上峽頂飛橋相連,險峻至極。古人的創(chuàng)造讓紅云金頂更加的絢麗多彩,也更加的神秘。</h3> <h3>紅云金頂海拔雖然只有2336米,比老金頂低了158米,但是新金頂更是孤峰高聳,直刺云天,比老金頂更加險峻,更加美觀。</h3> <h3>站在金頂天橋上,腳踏金刀峽,峽口處藍天白云,下面深不可測,此刻好似在云間。白云無際,濃密處如堆積的新絮;稀疏時像薄洗的輕紗。面對此景,清人有詩云:“轉眼風云相會處,憑空移步作神仙。”</h3> <h3>由于紅云金頂名聲在外,來這里觀摩和游覽的游客非常的多,與老金頂形成了鮮明的對照。</h3> <h3>山頂雖然狹小,但在這一畝三分地的山頂上,橋梁、石梯、寺廟、廣場應有盡有,宛如一個小集市。</h3> <h3>紅云金頂分東西兩座山頂,中間由天橋相連接,西面建有釋迦殿,東邊建有彌勒殿。兩殿相對,香煙繚繞。由于山頂風大,寺廟門前都建有擋墻,用于遮擋大風。</h3> <h3>這是東邊的彌勒殿,里面供奉彌勒佛,梵凈山是彌勒佛的道場,因此此山可以沒有其他佛像,但必須有彌勒佛像。</h3> <h3>明清以來,彌勒與梵凈山的傳說在當地民間廣為流傳,古人在新金頂巔峰之上建釋迦、彌勒兩殿,作為梵凈山佛教的最高象征。</h3> <h3>彌勒殿外的小廣場,既可以休息也可以觀景。</h3> <h3>山頂上原有的石峰全部保留,這些突出山頂平臺的巖石,失去了以往的險惡霸氣,成了游客遮風擋日的屏障。</h3> <h3>明代《敕賜碑》中,對彌勒與梵凈山作專門記載,并稱梵凈山是“無邊法界,極樂天宮”。明萬歷、清康熙年間,兩次敕封梵凈山,要求官府保護梵凈山“一大正殿、四大皇庵、48大腳庵”,清末又設“都司衙門”加以保護。</h3> <h3>梵凈山彌勒道場有神奇的自然景觀相印證。在新、老金頂附近,常常可以看見奇妙的“佛光”和“幻影”,古人認為“佛光”和“幻影”就是“彌勒顯像”,莫不虔誠跪拜。</h3> <h3>金頂上的彌勒殿和釋迦殿都始建于明朝,幾百年來香火旺盛,是這方山民思想的寄托,成了一方山民的神山。</h3> <h3>站在觀景臺的懸崖邊沿,傾聽古老的傳說,欣賞白云下面美麗的梵凈山風光,這種神仙似的生活不是天方夜譚,而是在梵凈山。</h3> <h3>古人云:“天下名山僧占多?!贝笞匀辉炀土髓髢羯降钠娈愶L光,而佛教徒則揚名了梵凈山的靈山秀水。</h3> <h3>當宋代的第一個來到梵凈山的和尚,是被梵凈山自然風光所震撼,不自覺被它的神奇所牽引,頓悟了佛家真理,才決定留在這里,才有了現在香火鼎盛的梵凈山。</h3> <h3>擋墻內,紅云金頂西端的釋迦殿,透著神秘的色彩。</h3> <h3>在明朝萬歷以前,梵凈山作為“古佛道場”,早已聲名遠播。</h3> <h3>在梵凈山的滴水巖附近,有一塊奉萬歷皇帝的詔令而專門豎立的石碑。碑文中寫道:“此黔中間之勝地有古佛道場,名曰梵凈山者則又是天下眾名岳之宗也?!?lt;/h3> <h3>明朝萬歷皇帝之所以要下詔重建梵凈山金頂正殿(寺廟),是鑒于曾經興盛一時的梵凈山“古佛道場”,因長年戰(zhàn)亂而日趨衰落破敗。</h3> <h3>即碑文所言:“天哀名山之頹,而賜以欽命僧妙玄重建金頂正殿,足為萬圣臨鑾。”</h3> <h3>碑文中把盛極之時的梵凈山“古佛道場”比作“極樂天宮”,記載梵凈山佛教自開辟以來,香火旺盛,信奉朝拜的信徒如云流水涌,連王公大人都十分向往。</h3> <h3>梵凈山的聲名早已傳入了南京、北京,傾動了13個行省的地方長官。</h3> <h3>梵凈山這個山名,具有濃厚的佛教色彩,它是從“梵天凈土”點化而來。據史料記載,梵凈山原先的正名是“三山谷”,后來不知何時變成了“梵凈山”。這大概只有去問當年的佛教高僧們了。</h3> <h3>從紅云金頂下來,來到了梵凈山上最大的寺廟承恩寺。</h3> <h3>首先來到了天王殿,這是所有正規(guī)寺廟的規(guī)格。</h3> <h3>天王殿內兩邊供奉四大天王,中間坐的彌勒佛,這幾乎是所有寺廟的建制。</h3> <h3>穿過天王殿,上幾級臺階就是大雄寶殿,這和其它寺廟不一樣,按規(guī)矩天王殿后面是圓通殿,是供奉觀音菩薩的圣殿,但是這里省略了,估計是因地勢的原因。不過金頂上面有一個觀音洞可以彌補這個遺憾。</h3> <h3>承恩寺,原名上茶殿,位于貴州梵凈山新老金頂之間?!胺鸾涛宕竺健辫髢羯降某卸魉率冀ㄓ诿鞒酰?009年在原遺址上重建,2011年完工,是梵凈山頂寺廟群的主體建筑。</h3> <h3>承恩寺俗名“上茶殿”,正殿面闊13.7米,進深9米,石墻厚0.5米,殘墻高2米,殿門尚完好,門額陰鐫“敕賜承恩土寺”五字。兩側配殿八間,僅存部分殘墻,建筑占地面積1250平方米,始建于明初。現仍未完全修復。</h3> <h3>重修后的承恩寺,最大的建筑就是這大雄寶殿。</h3> <h3>大雄寶殿建筑雄偉壯觀,殿內佛像慈祥莊嚴,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h3> <h3>從承恩寺看紅云金頂,就像一根佛祖伸出的大拇指,這是在告訴世人,這里就是梵天凈土的佛教圣地,這里就是大山深處的世外桃源。</h3> <h3>梵凈山為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中唯一的彌勒菩薩道場,佛教文化為蒼蒼茫茫的梵凈山披上一層肅穆而神奇的色彩。</h3> <h3>梵凈山的聞名起源于佛教,佛教也借梵凈山生輝,因是全國著名的彌勒菩薩道場,所以與山西五臺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浙江普陀山并稱中國五大佛教名山。</h3> <h3>由于梵凈山禁止進行非環(huán)保的建設,山上沒有旅館酒店,人們在山上只有自帶干糧,住宿只有自帶帳篷,因此山上條件非常艱苦。</h3> <h3>在游覽了山頂所有景點后,我決定乘坐索道下山,如果原路徒步下山,估計也要三個多小時,而且這樣身體會更加疲乏。</h3> <h3>由于有了坐索道下山的決定,所以下山一點也不著急,盡情的在山上慢悠悠的行走,仔仔細細的欣賞梵凈山的美景。</h3> <h3>路邊有一座涼亭,可以在這里小憩,不過這個涼亭和常見的涼亭不一樣。</h3> <h3>這座涼亭名叫龍鳳亭,是一座三角形的涼亭,只有三根柱子,這種造型我還是第一次看見。</h3> <h3>繼續(xù)下行來到了靜心池,路邊塑著一尊觀音菩薩的雕像。</h3> <h3>念佛人,要心靜,靜心念佛靜心聽;</h3><h3>心即佛,佛即心,成佛無非心靜定。</h3><h3>自古朝山拜佛之人,上到此地,皆飲泉洗面,排出雜念,以示虔誠與靜心。</h3> <h3>離開梵凈山之前,再看一眼紅云金頂。</h3> <h3>上山走了四個小時,下山乘坐索道也就二十分鐘左右,終于下山了。</h3> <h3>在山下乘坐景區(qū)交通車,一會兒就來到景區(qū)大門。</h3> <h3>當天下午在梵凈山下的太平鎮(zhèn)乘坐公交車,終于在五點鐘趕到了貴州銅仁市火車站,在這里乘坐晚上八點到重慶的火車,我的海南廣東貴州三省游終于結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缺一不可,讀書給你知識,旅行給你膽識,只有把二者結合起來,你才是真正的旅游達人。感謝大家觀看我的旅游紀實文章,請繼續(xù)關注我的美篇,我將向大家繼續(xù)奉獻出我的下一次旅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