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身未動,心已遠……。六月上旬我們偕北京、天津,南京、蘇州的旅友一同前往期盼已久的川西旅游。</h3><h3>從成都出發(fā)一路行駛穿越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跨越了數(shù)不清的山坡,整個行程2000余公里,收獲了行程中變幻的天空,俊美的山峰,蔥綠的草地,喘急的河谷,映入眼瞼的一幅幅靚麗畫面,也點綴了此次旅行的視覺享受,人們常說,最美的風景在路上,想必的確如此。</h3> <h3>大巴從成都一早出發(fā),第一個闖入的是這塊路牌,路牌上標志的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茂縣、映秀、汶川、都江堰。這使得我們想起十余年前這兒發(fā)生的一次特大地震,這條生命通道當時也曾遭到嚴重的破壞,但它仍然肩負起了與外界救護、輸送的重要使命。</h3> <h3>西行路上首個景點就是這塊:斯古拉神山的石碑,碩大碩高的石碑豎立在可以眺望四姑娘山的公路邊。斯古拉神山就是漢語四姑娘山的藏語的稱謂,說明四姑娘山也就在咫尺了。</h3> <h3>四姑娘山景區(qū)的雪山,美麗又驚艷!</h3> <h3>景區(qū)雙橋溝一幕,寧靜,空曠,悠遠的世外桃源般的環(huán)境,讓人留戀忘返。</h3> <h3>景區(qū)雙橋溝景區(qū)一堰塞湖形成的獨特的景觀(堰塞湖中已被淹的枯樹群仍然豎立在湖中央)。</h3><h3>四姑娘山景區(qū)的內(nèi)容因單獨另撰,這兒也就略簡了。</h3> <h3>大巴路經(jīng)丹巴一掠而過,聽導游介紹丹巴美女非常有知名度,差不多這兒每年要進行一次丹巴美女的盛大的評選活動,以推廣丹巴地區(qū)的知名度。</h3><h3>來到甘孜州藏族自治州的道孚縣,惠遠寺的指示牌告訴我們,前方就是惠遠寺所在。下車遠望惠遠寺,遠觀不能,只能意會。</h3> <h3>惠遠寺所處的地方為協(xié)德鄉(xiāng),相傳雍正年間清政府因西藏局勢不穩(wěn),而特意撥付銀兩,征地500余畝,修建廟宇,宮殿樓房請七世達賴喇嘛格桑嘉措避難于此。同時由于天時地利,十一世達賴克珠嘉措曾降生于此地,從此惠遠寺在藏民中的影響深遠,惠遠寺巨大的鎦金匾額還是清世宗欽賜。</h3><h3><br></h3> <h3>可惜的是惠遠寺的真容,遠遠望去隱陷在群山翠綠的樹叢中,倘若不睜大眼睛恐怕誰也不會知道遠處那一抹金色就是。</h3><h3>好一塊風水寶地!難怪清政府會選擇這作為達賴喇嘛格桑嘉措的避難之處,同時在這彈丸之地出現(xiàn)二位達賴喇嘛也是了不得了。</h3> <h3>協(xié)德神泉,一汪常年不斷的山泉。相傳七世達賴喇嘛格桑嘉措住在惠遠寺時就一直喝這里打來的水,并常用這眼神泉的水為村民治病。此后這個泉水被村民稱為“藥泉”。</h3> <h3>雖然“藥泉”只有一線細流,但名聲遠播。導游用礦泉水瓶裝了一瓶讓我們嘗了一下,頓感神清氣爽,心口甘甜。</h3> <h3>群山疊翠,草甸蔥綠的一路景象始終伴隨的車輪飛馳而不斷的刷新,闖入我們的視野。</h3> <h3>亞拉雪山,被稱為藏區(qū)四大神山之一?!皝喞痹诓卣Z里的意思是“舍得”,是代表犧牲和奉獻的神山,是八美地區(qū)的保護神。在藏民中有極高的威望。</h3> <h3>雪山最高海撥5884米,雪山積雪常年不化,是雅拉河的發(fā)源地</h3> <h3>在朝亞拉雪山方向的近處這邊山上,隨手拍下了這幀照片。</h3><h3>照片山的正上方,隱隱約約的我看到了,仿佛像蓮花玉佛一般,映現(xiàn)在我們面前,不知道你是否有緣看到?</h3> <h3>八美鎮(zhèn)的墨石公園,是中國唯一的高原石林景觀,這種因地殼活動帶來的地震帶,由于震級高,頻度大形成的巖石受到擠壓,剪切,發(fā)生破碎,糜化形成構(gòu)造糜棱巖,經(jīng)過大自然的侵蝕而雕塑成了千恣百態(tài),雄奇壯觀的石林景觀。</h3> <h3>遠處鑲嵌在山頭上的“墨石公園”白色字體醒目奪睛,下方的墨石林帶形態(tài)雄健美麗。</h3> <h3>傳聞八美鎮(zhèn)的墨石公園的石林具有獨特的變色現(xiàn)象。</h3><h3>隨四季不同而氣候條件變化而變化。春季和冬季呈淺灰色和藍色,夏天和秋天又現(xiàn)亮藍色。一天之內(nèi)也因氣溫高低而呈現(xiàn)出不同的顏色。</h3> <h3>糜棱巖標本展示</h3> <h3>以及墨石公園內(nèi)各種礦物質(zhì)的分布,特別是含鉛鋅礦居多。</h3> <p class="ql-block">車行途中不時有這個畫面呈現(xiàn)在對面山坡上,經(jīng)討教這應是藏語中的六字箴言,藏語為:嗡嘛呢唄咪哞,類似漢傳佛教中的:南無阿彌陀佛??</p> <h3>塔公草原,這塊豎立在塔公草原廣場中心的石碑地處海撥3750米,嬌陽曬得腦袋有點發(fā)暈,也許是高原反應,有點惰情什么也不想動。</h3> <h3>塔公草原石碑處旁有一位賣水果的藏族大姐,在她的腳旁我看到了這塊石頭,感覺線條流暢,圖案似乎是事而非,脫口說了一聲:這塊石頭不錯!大姐回應了我的話說:喜歡嗎?喜歡你就帶走。我此刻還沒反應過來,想大姐賣水果就一個水果攤,旁邊這塊石頭肯定有用處,怎么會輕易給我?</h3><h3>試著再問了一下,“是給我嗎”?大姐說,是的,你要你帶走吧!于是這塊與我有緣份的石頭我?guī)Щ亓思摇?lt;/h3><h3>不知你看了這石頭的畫面,你會感覺這像是什么?</h3><h3>像不像一條小狗仰著頭在叫喚?</h3> <h3>翻過來看,更像什么?莫非是一只蹲著的小京巴狗?</h3> <h3>另一個側(cè)面的畫面,你能猜猜看么?是否也像蹲在地上的一只長耳兔子?</h3> <h3>塔公草原遠處高坡上的平臺,可以全覽塔公草原景區(qū)的整個全景。走上去挺累的,且還要收費,懶得走,免了。</h3> <h3>夜宿新都橋,這個嘉戎藏民聚居地,是驢友愛好者中轉(zhuǎn)西藏旅行的棲息地。</h3><h3>傍晚時分的新都橋上空,五彩云霞映染了天空。</h3> <h3>翌日,行進在中國最美的318公路上,不時有赴藏的小車、摩托、山地自行車穿流而過,陽光燦爛,天空晴朗,對體驗者也是一個極大的考驗,盡管如此,高原仍吸引大批極限挑戰(zhàn)者蜂涌而至。</h3> <h3>熊宗卡,川藏線上的第一個著名山口,海撥4281米,它的下方就是著名的天路十八彎,剛剛經(jīng)過的地方。</h3> <h3>從熊宗卡一方往下看,川藏線著名的天路十八彎就是這番模樣。</h3> <h3>熊宗卡石碑的旁邊是這塊日照金山的石刻,滿屏的字未曾仔細看寫的是什么?</h3> <h3>天路十八彎的左上方遠處的五色群山,簡直就是畫家的調(diào)色板。</h3> <h3>藍天白云摻雜著烏云,近處蔥綠的樹木與遠處色彩各異的群山鑄就了一幅幅大自然美麗的油畫。</h3> <h3>云山相連,虛實一體,令人嘆為觀止、贊嘆不已!</h3> <h3>隨著向西藏方面前往,海撥也越來越高。川藏線上的第二個著名山口卡子拉山石碑,4718米的海撥,感覺胸有些悶,這就是高原地區(qū)的環(huán)境狀況。</h3> <h3>人們?yōu)槭裁匆f318國道是中國最美的公路,因為這一路西行,無論山水,草木都給人賞心悅目的畫面,令人遐想。</h3> <h3>每一個畫面都能刺激到人的感觀,帶給人視覺與靈魂的沖擊。</h3> <h3>路過藏區(qū)最大的水瑪尼經(jīng)一景區(qū),五彩的經(jīng)幡經(jīng)文迎風飄飛,溪下成片的瑪尼經(jīng)不規(guī)則的散落在溪邊,路口。形成一道獨特的景觀。</h3><h3>這些用一塊塊石塊為背景描寫的經(jīng)文堆,在藏民中被稱為“朵幫”,漢語名叫瑪尼堆,雖說是一種簡單的小祭壇,但在藏民心目中是神圣之舉。</h3> <h3>這些經(jīng)文大多是藏文中的六字箴言</h3> <h3>這些作品是平凡的藏民長年累月一塊一塊的描寫下來的,可見其對佛的虔誠。</h3> <h3>五彩的礦物質(zhì)顏料描制的經(jīng)文與菩薩,長年累月經(jīng)風吹雨打不腿色,用“真”最能說明問題,用“心”最能代表虔誠。</h3> <h3>滿山遍野的尼經(jīng)堆遍了山谷、河灘,這得要多少人力的繪制與多少年月的積累才呈現(xiàn)出如今的場景,著實令人震憾!</h3> <h3>又是一個山口兔兒山,這個海撥4696米的山口上,到處座落著一只只像極了兔子的石頭,固被人們稱為兔兒山。</h3> <h3>這塊兔兒山傳說的碑文,描述了兔兒山一個關(guān)于友愛,奉獻,期待的美好故事,為人們描繪了人和動物如何和諧相處的期待。</h3> <h3>站在這片山頭或許你會不經(jīng)意的看到一只野兔,也許莫一塊石頭像一只兔子的形狀。</h3> <h3>稻城縣了,這塊稻城亞丁的碑石高高的聳立在山坡上,氣勢宏偉。</h3><h3>這是稻城海子山園區(qū),整個園區(qū)有大小不等的海子布滿在這片區(qū)域,有點讓人不解的是這片海子不在低洼處,而是在整片山坡上。</h3> <h3>藏民將自己對宗教的信仰,用自己的不懈努力將一塊塊的石頭壘成了形態(tài)各異的瑪尼造型,虔誠的向大自然傾述自己對神的敬畏。</h3> <h3>這塊巨石也是,上面壘著的一堆堆瑪尼,寄托著自己的祈愿。而遠處一條線帶似的就是海子。</h3> <h3>這片海子規(guī)模令人不可思議</h3> <h3>今晚入住的日瓦,人們稱之謂香格里拉,遠處的藏式建筑與群山相得益彰。</h3> <h3>藏式建筑群厚重,莊嚴。與青山依托又顯得那么和諧。</h3> <h3>這個稻城印象創(chuàng)意文化體驗中心設在地下一層。</h3> <h3>亞丁景區(qū)的平面圖,到了景區(qū)大門還得坐景區(qū)交通車才能到達景區(qū)觀賞點,門票,景交費有點小貴,畢竟是朝覲神山,且又是高原地帶,徒步上去還得有體力和時間允許方可。</h3> <h3>稻城亞丁自然保護區(qū)的洛絨牛場的標志牌。</h3><h3>好大的一片草場,所謂的農(nóng)場卻看不到牛和任何牦牛。</h3> <h3>央邁勇景點,藏語中央邁勇的譯意為“文殊菩薩”,為亞丁自然保護區(qū)“三怙主”雪山的南峰,海撥高度5958米。</h3><h3>文殊菩薩在佛教中是智慧的化身,雪峰像文殊菩薩手執(zhí)智慧之劍直指蒼穹,插入云端。</h3> <h3>亞丁三神山!如果了解它的內(nèi)容,你或許會肅然起敬,它就是“三怙山”藏語傳說中的(自左至右)夏諾多吉、仙乃日、央邁勇神山。它們依次海拔高度5958、6032、5958米。</h3><h3>藏語中的這三座神山,佛教中則以金剛手菩薩、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加持,仰望眼前這三神山的雄姿,不由得感嘆造物主的神意。</h3> <h3>非常喜歡仙乃日神山的造型,像金字塔似的豎立在我們面前,也因為它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忍不住就想虔誠的膜拜!</h3><h3>仙乃日神山下方的是“卓瑪拉措”圣湖,海拔3980米,卓瑪拉措在藏語中譯義是珍珠湖,也是仙乃日神山融化雪水形成的湖。</h3><h3>藏語中總是把湖稱之為海子,自進川西旅行以來我總在想這個問題?百度了一下原由,海子其實是蒙古語中湖泊的意思。只是這個解釋,讓海子與湖泊兩個詞會產(chǎn)生聯(lián)想。</h3> <h3>仙乃日神山近影,仿佛更走近了菩薩的身邊。</h3> <h3>茂密的樹叢中沖古寺隱身其中,顯是格外醒目,它占據(jù)在亞丁自然保護區(qū)最佳位置。頭頂藍天,腳下綠黃相間的草地,遠處是終年不化的雪山,身后是沉睡萬年的峽谷,宛如天堂之門,噬手就可接近神的世界。</h3> <h3>亞丁自然保持區(qū)還有兩個非常著名的景點:牛奶海,五色海。實在因為體力與稍有高原反應而與之失之交臂,沒能再上去觀賞,遺憾就不用說了。</h3><h3>(這個圖片是網(wǎng)上下載的)。的確美麗,海撥在4600米。美不勝收,潔白的雪像牛奶一樣撒落在湖周圍,所以被稱為牛奶海。</h3> <h3>回程途中的風景依然多姿多彩。遠處天空中的云朵像極了一只掌心向上托舉的手,不知要托住上面的何物?</h3> <h3>山坡上零零落落的牦牛在安靜的吃草</h3> <h3>車窗外都是這美麗寧靜的景色,令人陶醉</h3> <h3>兩個山丘之間一條溪流像一條白色的哈達逶綩柔和地飄向遠方。</h3> <h3>成片的草甸披蓋在一座座山坡上,恰似給群山披上了厚厚的綠色被子</h3> <h3>陽光偶爾穿過云層照射在山坡上,給群山賦于了另外的一種色彩。</h3> <h3>西出折多石碑,海撥4298米,折多是彎曲的意思,是川藏線上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往西是高原地帶,往東是高山峽谷地帶。</h3><h3>因為是回程,所以過了折多山,下一個景區(qū)就是瀘定、海螺溝</h3> <h3>折多山埡口特別的造型,旁邊的經(jīng)幡隨風飄揚</h3> <h3>各式經(jīng)幡上的經(jīng)文代表了人們美好期待與祈求,想必,人是要有一點寄托的。</h3> <h3>折多山埡口遠處山坡上的霧,沉沉的飄浮在群山之間,空氣中濕度有點大,仿佛要下雨的感覺</h3> <h3>海螺溝景區(qū),這兒是海螺溝景區(qū)埡口海子景點,原始的植物群,紅色的石頭群組成了海螺溝埡口原始古樸的特點</h3> <h3>海螺溝紅石灘,一處非常罕見又奇觀的景點,河溝里布滿了大小各異表面血紅色的石頭,點綴了整條河溝,這種大自然的奇觀,真有點讓人匪夷所思。</h3> <h3>這一景區(qū)獨有的地理自然環(huán)境及地質(zhì)地貌,讓海螺溝增添了一道靚麗的色彩,引路人驚嘆不止。</h3> <h3>海螺溝雅加埂高山植物園景區(qū)石碑</h3> <h3>海螺溝埡口的植物帶,高寒潮濕的山坡上生長著這種低矮的植物,似乎永遠也長不大,長不高。</h3> <h3>這種植物叫;栒子。是一種高山耐寒,抗風的地表植物,非常有特色。</h3> <h3>車行中隨手拍的海螺溝植物保護區(qū)的原始樹木,其原生態(tài)的古樸造型,極似大自然的天然盤景。</h3> <h3>不遠處的海子隱約在人們的視線中,神秘又驚魂。</h3> <h3>還有這山坡下的海子,靜靜的躺了或許有億萬年,如今依然。</h3> <h3>貢嘎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海螺溝景區(qū),由這前往景區(qū)還需坐景區(qū)公交車才能到達。</h3> <h3>海螺溝景區(qū)黑松木冰川挑戰(zhàn)徒步路經(jīng)處,由此處上山徒步挑戰(zhàn)上山終點可以到達冰川之處,天空中濕濕的,霧有點大,不知能否如愿看到冰川?</h3> <h3>黑杉林這棵碩大的杜仲樹或許己有上百年的歷史,高聳挺立在臺階路邊顯得鶴立雞群,引人醒目。</h3> <h3>原生態(tài)的杉樹林在云遮霧罩中亭亭而立</h3> <h3>山坡的臺階路上,幾個轎夫正在費力的抬著竹滑桿轎,掙一點體力錢。</h3> <h3>原始古樸的黑杉林中還生長著許多高大挺拔的各種植物。</h3><h3>只是原本想徒步翻越黑杉林看冰川的奢望落空,由于霧大,冰川方向白茫茫一片,最后只能無功而返。</h3> <h3>折返徒步去海螺溝另一景點月牙湖,這個形狀像月牙子樣的湖靜臥在山腳,湖水碧綠。</h3> <h3>靜靜的月牙湖與一旁冰川消融后滔滔的溪流形成反差,一邊寧靜,一邊洶涌;一邊碧綠,一邊泛白。</h3> <h3>冰川上游河邊的紅石,依然還是那么靚眼,紅的美麗,襯的另類。</h3> <h3>海螺溝景區(qū)月牙湖的冰川河,喘急的河水嘩啦嘩啦的流淌,發(fā)出日夜不息的喧囂聲,空氣中濕濕的,有小雨,遠遠往上望去仍看不到邊。</h3> <h3>近處河灘,遠處青山籠罩在一片白茫茫的云霧之中。</h3> <h3>感覺雨也越下越大的趨勢,伴隨著陣陣冷風,高原之處能感覺到絲絲的寒意隨之襲來。</h3> <h3>越往上霧氣越大,越冷,天氣非常的不作美,盡管雨具在身仍無濟于事,孤寂,涼意,難行,不由得讓我們再次放棄徒步前行的欲望。</h3> <h3>雖然沒有看到、拍到海螺溝貢嘎山的雄姿和冰川的真容,但能感受到云霧飄繞的意境,人在霧中游的虛幻,仍然讓我們興趣盎然,意欲未竟。</h3> <h3>徒步沿冰川河一路直下,觀賞海螺溝特有的草海子。</h3><h3>冰川河在這兒形成了一個長長的海子,由于自然原因,這兒植被豐富,水土富含營養(yǎng),氣候溫度適宜,在湖面上生長著幾乎能涵蓋整個湖面的水生草被,這種現(xiàn)象被人們叫做草海子。</h3> <h3>海螺溝景區(qū)的草海子,青綠的草靜臥在海子上構(gòu)成了海螺溝另一番景象。</h3><h3>海螺溝景區(qū)作為此行最后一個景點,游覽完畢之后我們將踏上回程的路途。</h3><h3>此行川西旅行,環(huán)繞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沿著中國最美景色的318國道及省道一路西行,飽覽了多彩多姿的壯麗景色,將它記錄下來,給自己,給喜歡旅游的旅友,也給過往留下一個記憶,由此編了這個小輯。</h3><h3>路上的風景最美,這就是做這美篇的初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