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位于西南部非洲的納米比亞國土面積82萬平方公,居世界第34位,人口210萬人,是人口密度第二低的國家。這里有世界上最古老的紅色沙漠,形成于8000萬年前;沙漠直接沖入大西洋,形成1600多公里的海岸線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沙海相連的奇觀;這里是世界最大的野生動物園之一,地廣人稀,遇見的動物絕對比人多;這里是著名的黑暗星空保護(hù)地,群星璀璨在納米比亞星夜被重新認(rèn)識;納米比亞1990年才真正宣布獨(dú)立,這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現(xiàn)代文明與原始生存方式和諧共存。</h3> <h3>納米比亞首都溫得霍克,是納米比亞最大的城市,一座現(xiàn)代化而時尚的城市。納米比亞90%的人信奉基督教,這是溫德霍克歌特風(fēng)格的教堂。</h3> <h3>溫得霍克有個網(wǎng)紅打卡餐廳Joe's beer house,這里的德國烤豬蹄棒棒的。</h3> <h3>紅色沙漠是納米比亞最大的明信片。</h3><h3>蘇絲斯黎紅色沙漠在八千萬年的光陰中,風(fēng)是雕塑家,鐫刻打磨雕琢著這里氣勢磅礴、千嬌百態(tài)的畫卷。</h3> <h3>沙漠上的天氣要看風(fēng)的心情,可能瞬息萬變。一陣風(fēng)來,旅人的腳印立刻消失,沙丘漂亮、迷人的峰脊又妥妥地像刀鋒一樣呈現(xiàn)。<br></h3> <h3>風(fēng)起,紅色的沙粒穿過車道。</h3> <h3>45號沙丘因曲線優(yōu)雅登上《國家地理》雜志封面,成為蘇絲斯黎沙漠最經(jīng)典的標(biāo)志和最出名的打卡地。</h3> <h3>位于死亡谷的大爸爸沙丘325米高,是蘇絲斯黎紅沙漠最高的沙丘。死亡谷是沙漠中一片白色鹽堿地,里面的樹早已死去,卻不倒也不朽地立在那里。在藍(lán)色天空下,褚紅沙丘包圍中,唯有灰白鹽堿地和深褐色枯樹的空間,生命是孤寂的,靜默與荒原無限延展,而色彩卻強(qiáng)烈沖擊著視覺,讓人的呼吸不自覺凝重:人生太短暫,若流星,但若能見證那些歲月的奇跡,便是我們?nèi)松粝碌淖詈煤圹E。</h3> <h3>爬上沙丘是體力活,隨時坐下休息,眺望四方,蘇絲斯黎的壯闊美景讓人想變成雄鷹,俯沖而下,或盤旋高起。從沙丘頂一口氣垂直跑下去,是一件爽到不能再爽的事情。腳后跟著力踩下去,柔弱涼爽的細(xì)沙立刻包裹上來,可以踩得很穩(wěn)。只要心里不膽怯,兩三百米的陡坡只要一兩分鐘就能下去。變不了雄鷹,卻能體驗跳羚在沙丘自由飛馳的愉悅,帶著沙塵跳舞。</h3> <h3>沙丘頂部的小黑點(diǎn)是站在沙丘上的游客。</h3> <h3>沙丘上的小原住民,可愛!</h3> <h3>在納米比亞,無論是在紅沙漠,還是在公路上,是在私人牧場,還是在海邊,遭遇各種動物是日常的事情。我們在公路上就遇到鴕鳥健步穿過公路、跳羚速度跳過公路(四條腿同時30度往后蹬腿)、高過樹冠的蟻穴,以及猩猩、疣豬、珍珠雞、角馬。。。到后來,我們甚至覺得公路上遇到成群的大象才會有些驚喜。</h3><h3>這是納米比亞獨(dú)有的直角羚羊,納米比亞的國徽上有其圖案。</h3> <h3>成群結(jié)隊穿過公路的狒狒家族</h3> <h3>住宿的賓館占地都很大,或就在農(nóng)場中,和原野的分界線并不明顯。晨光中,遇到一些別樣的準(zhǔn)備早餐的家庭。(此視頻由同行薛平友情提供)</h3> <h3>跳羚</h3> <h3>埃托沙國家公園曾有1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動物園,現(xiàn)在有4萬多平方公里面積,也是南部非洲最大的野生動物園。非洲五霸:大象、花豹、獅子、野牛、黑犀牛在這里都有蹤跡。而最常見的是長頸鹿、斑馬、角馬、狷羚、跳羚、直角羚羊、鴕鳥、鬣狗等動物。</h3> <h3>埃托沙的鳥類也非常多,認(rèn)知有限,只能按大類猜,這個應(yīng)該是一種雕。納米比亞的國鳥是紅胸黑鵙,很好辨認(rèn),胸部是大紅色,非常亮眼,可惜沒拍到正面。</h3> <h3>納米比亞分旱季雨季??磩游镆嗽?一10月的旱季,埃托沙那些水塘成為所有動物的生命線,而游客可以守株待兔,在水塘邊靜侯一波又一波過來飲水的動物。當(dāng)然,游獵是埃托沙的傳統(tǒng),現(xiàn)在每年會發(fā)放一些狩獵牌照,絕大多數(shù)游客只能用眼睛去發(fā)現(xiàn)。</h3> <h3>非洲旋角大羚羊</h3> <h3>長頸鹿是天生的高血壓患者,喝口水可不容易了:劈腿,低頭,喝水,抬頭,收腿,吞咽,突出一個慢字。因為緩慢,突顯優(yōu)雅。</h3> <h3>在戈壁上看到蜜獾易常驚喜。這個生物簡直就是世間熊孩子大集成,突出一個能打和不慫,可以和獅子打架,被眼鏡蛇咬了,兩小時自我解毒。叫蜜獾是這個生物特喜歡掏蜜蜂窩,喜歡吃蜂蜜,順便也會吃蜜蜂的幼蟲。吉尼斯世界紀(jì)錄把它命名為“最大膽的動物”。外號平頭哥!</h3> <h3>擼豹子是納米比亞的一項旅游項目。全世界現(xiàn)存大約一萬只獵豹,40%生活在納米比亞。納米比亞有4個動物保護(hù)中心,收養(yǎng)被拋棄的幼獸或者年老患病的動物,獵豹是其中主要的物種,哈納斯動物保護(hù)中心是德國人建立的規(guī)模最大的一家,常年有世界各地的青年申請到這里當(dāng)志愿者,為期12天至3個月。志愿者需要照顧保護(hù)中心分配的動物,還需要為所有動物制作食物、打掃水池,而且他們的食宿費(fèi)用自理,折合人民幣大約600元/每人/每天。</h3><h3>管理員說在納米比亞,保護(hù)中心的動物是不能人工繁殖的。獵豹與花豹在體貌上最主要的區(qū)別除了豹紋不同,獵豹臉上有兩道很明顯的淚痕?;ū欠侵尬灏灾?,很兇猛,獨(dú)居,而獵豹喜群居,膽子小,一般不攻擊比它高大的動物,叫聲像貓。所以擼豹子的安全性很高。中國人很多人知道這樣一個活動,是通過陳柏霖參加《花兒與少年》的納米比亞旅行了解的,更有名的明星擼豹活動是安吉娜朱莉為《時尚芭菲》150周年拍攝的與豹同行。安吉娜朱莉的行為被動物保護(hù)人士詬病,認(rèn)為保護(hù)動物不能作為商業(yè)用途。但這種活動仍被廣大游客追捧。</h3><h3><br></h3> <h3>參加擼豹子這天,我一早丟了在摩洛哥買的項鏈,又摔壞新買的p30,原來只為舍財免災(zāi):5歲公豹突然用爪子抱住大腿。豹頭頂在小腹,可以感覺豹子呼吸、卻不敢尖叫的經(jīng)歷還是挺嚇人的。上一次是在峨眉山,一只腰比我粗的猴子攔路打截,站起來前爪搭在我肩上,露出獠牙,好在僵持片刻有其他游客過來,潑猴放過我。這次有管理員迅速過來分開我和豹子,比較后覺得峨眉山那次更無助。只是兩個管理員的緊張,讓我感到還是挺危險的。有驚無險,特別的擼豹經(jīng)歷。 管理員解釋①豹子到發(fā)情期,情緒不穩(wěn)定。②有風(fēng),我的裙子在飄,引起豹子興趣。③豹子想和我耍,不是要傷害我。我接受豹子想和我玩的說法,腿上的抓傷不嚴(yán)重。朋友們戲說我的經(jīng)歷是豹紋→豹吻→抱吻?? ,我是豹妹。</h3> <h3>在哈納斯的咖啡廳用餐,小驢、小鹿、矮腳馬、羊駝、貓、狗、珍珠雞、孔雀、大烏龜、鸚鵡。。。就在身邊,膽大的小驢還和我們一塊兒搶餐盤中的三明治吃。</h3> <h3>哈納斯志愿者們每天的工作從喂養(yǎng)貓鼬開始。</h3> <h3>在野外很難清晰看到獸獸們的活動,而在哈納斯正好近距離觀察。哈納斯的猛獸有獅子、花豹、貍貓、野狗、獵豹、狒狒、長尾猴。貍貓是跳高冠軍,平均跳躍3.5米,極致可達(dá)4.2米。成年雄性狒狒的戰(zhàn)斗力可以對抗4名成年男子。最令人恐怖的是野狗,這種長相巨丑的動物善于集體作戰(zhàn),可以咬死非洲野牛,對于那些受傷或者老去的同類,它們也不會放過。</h3><h3>在哈納斯除擼豹子外,還有一項活動是在獅吼中看夕陽。其實,住在園區(qū),每天都是在動物的吼叫聲中睡去又醒來。</h3> <h3>進(jìn)食的花豹</h3> <h3>撲食的獵豹</h3> <h3>撕咬中的野狗</h3> <h3>鯨灣,納米比亞第二大城市,曾是南非的飛地,1994年南非歸還給納米比亞,是大西洋著名的不凍港,鹽業(yè)發(fā)達(dá)。綿長的制鹽瀉湖灘涂,給火烈鳥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這里大約有5萬多只火烈鳥長期居住。(此航拍由同行小海友情提供)</h3> <h3>灘涂上的水鳥很多,可以與火烈鳥一爭容姿的只有大嘴鵜鶘。</h3> <h3>十字角海灘聚集了大量的海獅、海狗、海豹,因為缺少天敵,海中的食物又很豐富,這里的海獅海狗海豹多得成災(zāi)了,有密集恐懼癥的人最好不要前往。</h3> <h3>大西洋邊的沉船</h3> <h3>從鯨灣去三明治灣看沙海相連,穿過廣闊的鹽場,要坐改裝越野車。因為沒有路,越野車需要在沙丘間沖出一條路來。司機(jī)是個牛仔大叔,車?yán)镆恢被胤胖切┌俾牪粎挼睦细瑁惨宦窔g快地跟唱。細(xì)聊下,才知道大叔居然是約翰斯特勞斯的后人,他的父親和祖父也都是音樂人,而車?yán)锓诺腃D,是他兒子錄制的歌曲。牛仔大叔帶我們沖上45度角的沙丘,又從70度的沙丘滑下,起起伏伏,越野車飆到嗨。enjoy!</h3> <h3>到三明治灣看沙海相連,沙流倒灌。越野車司機(jī)為我們準(zhǔn)備了冷餐、水果、飲料和汽泡酒。一段歡樂時光。尤其是路上看到成千上萬的火烈鳥像跳動的音符從車邊閃過,又正好看到豺捕食海豹。一切都是最好的遇見!</h3> <h3>捕食的鏡頭有些血腥。</h3> <h3>正午的鹽湖變成紅色。</h3> <h3>(此航拍由同行小海友情提供)</h3> <h3>納米比亞是多民族國家,奧萬博族是最大的民族,占總?cè)丝诘?0%。其他主要民族有:卡萬戈、達(dá)馬拉、赫雷羅、卡普里維、納馬、布什曼、雷霍伯特、茨瓦納族、辛巴族等。白人和有色人約占總?cè)丝诘?2‰。</h3><h3>辛巴部落,是主要分布于納米比亞的一個行將消失的原始社會族群。這個部落維持著500年前的生活方式和自己的語言,終年用紅土混合黃油涂抹在皮膚上和頭發(fā)上,因此一般稱之為紅泥人。由于遺傳基因的緣故,辛巴人部落的男女比例嚴(yán)重失調(diào),以一夫多妻制維持著生育水平,2010年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僅余2萬人左右。這是一個即將消亡的部落。這個部落的人習(xí)慣赤裸上身,用貝殼、農(nóng)作物種子制作裝飾品佩戴。</h3> <h3>紅泥人生活簡單,但很愛美。特別喜歡看他們的照片和影像,還喜歡吃糖。</h3> <h3>載歌載舞,熱情歡快</h3> <h3>這個小姑娘很有國際模特范,像個戰(zhàn)士</h3> <h3>已婚婦女胸前有白色錐形飾品</h3> <h3>雖然語言、生活習(xí)俗、膚色有很多不同,但母親對孩子的關(guān)愛是一樣的。</h3> <h3>紅泥人用薰香去體味,清潔皮膚。(此視頻由同行薛平友情提供)</h3> <h3>達(dá)馬拉族是一個很有商業(yè)頭腦的民族,他們在怪石林立、地貌特征豐富的頹廢方丹建立歷史博物館,再現(xiàn)他們的歷史文化和傳統(tǒng)生活:。達(dá)馬拉人熱情奔放。</h3> <h3>這是博物館的講解員</h3> <h3>赫雷羅族以養(yǎng)殖牛羊為主業(yè),女人們?nèi)韵矚g戴這種像犄角一樣的帽子和穿這種富有殖民時期特色的盛裝。</h3> <h3>小朋友的眼睛又大又亮。</h3> <h3>在納米比亞的每一個夜晚,都與繁星約會,銀河肉眼清晰可辨</h3> <h3>在納米比亞拍到流星反而不容易,閃耀的明星太多太璀璨,一閃而逝的流星太不明顯。</h3> <h3>蘇絲斯黎沙漠帳蓬營地</h3> <h3>箭袋樹莊園的星空</h3> <h3>箭袋樹其實就是一種蘆薈,它適應(yīng)了納米比亞沙漠地區(qū)幾乎永不下雨,全年降雨量不足60毫米,而且熱得要命的自然環(huán)境,是納米比亞獨(dú)有的蘆薈品種。</h3> <h3>納米比亞路景</h3> <h3>非洲草原</h3> <h3>夕陽中的納米比亞</h3> <h3>南回歸線</h3> <h3>納米比亞索利泰爾小鎮(zhèn)用廢棄車輛作裝飾</h3> <h3>納米比亞的各種人像:這是一個服裝店售貨員。</h3> <h3>學(xué)生</h3> <h3>街頭小販</h3> <h3>加油站工作人員</h3> <h3>酒店的客房服務(wù)員</h3> <h3>一個獨(dú)自帶4個小孩候機(jī)的媽媽</h3> <h3>這是哈納斯保護(hù)中心里面唯一酒店的咖啡廳。</h3><h3>納米比亞是一個貧富懸殊、文明程度相差很大的國家,一方面缺少糧食,需要國際救助,另一方面保持了德國、英國殖民時期歐洲人生活的傳統(tǒng)。酒店環(huán)境非常舒適,西餐類食物豐富,牛排、羊排、牛排、雞排,從海里的漁蝦蟹,到濕地的鱷魚肉、陸地的各種羚羊肉,還有各種甜品、水果,應(yīng)有盡有。除首都和鯨灣有公寓外,都住獨(dú)棟或雙拼別壁,但因為各個景區(qū)都嚴(yán)控入園人數(shù),客房數(shù)非常有限,需要提前預(yù)訂。</h3> <h3>重慶前往納米比亞需要至少兩次轉(zhuǎn)機(jī),可選擇上?;蛘呦愀鄢鲂?,經(jīng)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轉(zhuǎn)機(jī)溫德霍克,或者經(jīng)卡塔爾首多哈轉(zhuǎn)機(jī)南非首都約翰內(nèi)斯堡再轉(zhuǎn)機(jī)溫德霍克。</h3><h3>納米比亞車輛右舵,路況并不差。但人煙罕見,所以要會自己檢修車,以防備萬一出現(xiàn)狀況。</h3><h3>自駕游的白種人很多,每個景區(qū)都有露營地,配備衛(wèi)生間、洗澡間,有熱水,有充電樁,可以自己做餐飯,也可以到景區(qū)餐廳就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