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光榮的空軍十六航校

金 中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謹以此文獻給人民空軍建軍七十周年</h3></font></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人民空軍空中領航、通信飛行人員的搖籃</b></h3><h5 style="text-align: left;"> </h5><h5 style="text-align: left;"> 三十年前,在巍峨的秦嶺腳下,富饒的關中平原腹地,渭河支流澇河之濱的戶縣曾經(jīng)有一所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校,它就是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十六航空學校。</h5><h5 style="text-align: left;"> 為了加強空軍航校的系統(tǒng)化、專業(yè)化和正規(guī)化建設,加速培養(yǎng)更多的航空兵轟炸機飛行人員。1958年6月22日,根據(jù)中央軍委決定,在陜西戶縣組建專門培訓空軍空中領航員和空中通信員的專門學校。1958年9月12日,以空軍第三預校和第一、第二航校兩個飛行獨立大隊及兩校理訓處的大半部分(即領航、轟炸;通信、射擊三個教學系)教職員、蘭空西安戶縣場站為基礎,在陜西戶縣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六航空學校(簡稱空軍十六航校),主要培訓空軍航空兵轟炸機、運輸機部隊領航和通信射擊員。十六航校首任校長黃漢基、首任政治委員朱群。</h5><h5> 空軍十六航校分別駐扎陜西咸陽底張灣機場,陜西戶縣機場,甘肅平?jīng)鰴C場,校部設在戶縣機場。建校初期,先使用里一2飛機,杜-2,后來又補充了大批AN-2(運-五),安-24及轟五等型飛機作領航通信訓練教練機。</h5><h5> 空軍十六航校,是空軍唯一一所以培養(yǎng)培訓空中領航員為主,兼顧培訓飛行管制、地面領航、空中通信等空、地勤專業(yè)人員的綜合性飛行院校。建校后,源源不斷的為部隊輸送飛行人員,為人民空軍航空兵部隊的壯大發(fā)展培養(yǎng)輸送了大批急需的空中領航、通信員。幾十年來,從航校走出了十多名空軍將軍。為人民空軍的建設與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h5>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愛 在 藍 天</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院歌歌詞)</h5><h3><br></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迎著朝陽,步伐剛健</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渭河輝映開拓的笑臉</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們是十六飛行學院的主人</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齊心描繪騰飛的畫卷</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團結、拼搏、成才、獻身</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理想伴著創(chuàng)業(yè)的宏愿</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嚴格、準確、求實、進取</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青春鑄造神圣的期盼</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矯健的雄鷹展翅翱翔</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們把誓言寫在萬里藍天</h5><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創(chuàng)建空軍十六航校的第一代主要領導們</b></h3></font></h3> <h5> 黃漢基,1934年在福建馬尾海軍學校學習時,接受進步思想,棄學北上奔卦延安,投身革命。原空軍二航校首任參謀長,曾任空十師參謀長,空軍一航校副校長、校長,1958年至1969年任16航校校長等職。新中國開國大校。</h5><h5> 朱群,1936年參加革命。曾任空軍第一文化速成中學政委、校長,空軍軍校部副部長,原國家第三機械工業(yè)部軍管會副主任等職。新中國開國大校。</h5><h5> 陳汝義,1938年參加八路軍。曾任空軍16航校第二任校長,空11軍參謀長、副軍長等職。</h5><h5> 朱敏中,1938年參加革命,曾用名池方日。曾任空9軍政治部主任,1954年任空軍六航校副政委,1964年任空軍16航校第二任政委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銜,1963年晉升為大校軍銜。</h5><h3></h3> <h5> 張德林,1945年參加革命。1951年從空軍一航校一期乙班畢業(yè),曾任空軍16航校團長,一航校副校長,十六航校第三任校長,蘭州軍區(qū)空軍后勤部部長等職。1988年被授予少將軍銜。</h5> <h5>  航校組建完成后,第一任校長黃漢基大校,政治委員朱群大校,召開大會動員全體干部和教員、學員,為了迎接繁重的訓練任務做好準備,堅決貫徹上級對飛行人員“地面苦練,空中精飛”的教學要求。</h5> <h5>  建校初期,校領導帶領指戰(zhàn)員擴建機場和營房,使航校訓練工作很快步入正軌。為了培養(yǎng)高質量合格的空中領航、通信人員,校領導們組織機務技術人員,在保證正常訓練的同時,開展技術革新,技術攻關工作,對對老舊飛機上的領航、通信設備進行革新改造,使訓練工作如火如荼的開展起來了,為全面推進飛行訓練奠定了良好的基礎。</h5><h3></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十六航校建校初期部分老兵歷史風采錄</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開國大典杜道時、鄒耀坤飛行員駕機掠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安門廣場上空接受檢閱</p><h5> 1949年10月1日下午,開國大典閱兵式中,人民空軍17架飛機掠過天安門廣場上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第五分隊的鄒耀坤、六分隊的杜道時分別駕駛兩架戰(zhàn)機與戰(zhàn)友們組成兩個“品”字方隊掠過天安門廣場上空,一展新組建的新中國人民空軍第一支飛行中隊的雄姿。</h5><h5> 在開國大典舉辦之前,由于當時人員復雜、飛機備件奇缺,飛機的狀態(tài)不穩(wěn)定,為了空中閱兵的圓滿成功,所有參加開國大典的飛行人員立下了“生死狀”,都向組織做出了莊嚴的承諾:“在整個受閱過程中,一旦飛機出現(xiàn)問題,我們寧可犧牲生命,也不會讓飛機墜落在廣場或首都附近的人口密集區(qū),盡量最大努力減少地面的損失”。</h5><h5> 錚錚誓言,袒露了鄒耀坤、杜道時等受閱飛行員們對黨和人民的忠誠與擔當,無愧于黨和人民的重托,譜寫中國第一批受閱飛行員大無畏的勇于挑戰(zhàn),不怕犧牲,崇敬和熱愛新誕生的人民共和國赤子精神的一曲贊歌。</h5><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建校初期的部分老兵們</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嚴樹森參加解放一江山島榮立一等功</h3><h5 style="text-align: left;"> 嚴樹森,原航空兵20師領航長,后調(diào)入16航校執(zhí)教,任16航校領航教員。</h5><h5> 1955年1月18日,空軍航空兵20師出動28架圖-2(杜-2)轟炸機配合陸、海軍部隊解放一江三島。一江山島戰(zhàn)役是我軍首次三軍協(xié)同作戰(zhàn),是一次跨海作戰(zhàn)。</h5><h5> 嚴樹森機組參加了解放一江山島戰(zhàn)役轟炸戰(zhàn)斗任務。他們駕駛的轟炸機進入轟炸區(qū)域后,遭到敵艦高射炮火力的猛烈射擊,他臨危不懼,勇敢沉著機智,精確的修正偏流和瞄準,與機長宋宗周(后任空20師師長)密切配合,以最后一致命轟炸沉敵“中權號”坦克登陸艦(該艦全載4000余噸,乘員130多人,可裝運輕型坦克20余輛),取得顯著戰(zhàn)果。</h5><h5> 敵艦上剛剛由臺灣運來的大量美國汽油、彈藥,一部最新式的美制雷達設備和大批軍用物資,還沒有來得及下卸,就被報銷了。解放一江山島后,他榮獲一等功。</h5>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意氣風發(fā),勇于拼搏的十六航校人</b></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中國人民空軍第一代轟炸機女領航員</h3><h5> 1959年,以優(yōu)異的成績從空軍二航校畢業(yè)的第二批女飛行人員(空中領航員)吳文珠、梁瑞英、梁振英和楊艷彩分配到剛組建的空軍16航校從事空中領航教學工作。畢業(yè)后在16航校完成了從軍用運輸機到轟炸機領航員的改裝訓練任務,成為新中國人民空軍第一代轟炸機空中女領航員。她們是16航校最早的女空中領航教員。</h5><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徐瑞甫創(chuàng)造手鍵發(fā)報國際記錄</h3><h5 style="text-align: left;"> 16航??罩型ㄐ沤虇T徐瑞甫,在1959年5月6—16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屆體育運動會上,創(chuàng)造了男子手鍵發(fā)報長碼每分鐘97.4字和字碼每分鐘137字的國際記錄。徐瑞甫后任16航校理訓處通信教研室主任。</h5>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空中比武”比賽</h3><h5> 1960年夏天,航校組織了一次期中成績考核,由二團一大隊與二大隊選定在,咸陽機場進行“空中比武”,對于教員、學員的實戰(zhàn)能力作全面考核。</h5><h5> 參加比賽的同志們,個個精心準備,航線畫了有畫,時間算了又算,學員們在老師面前表現(xiàn)出個個信心百倍、定要飛出好成績的狀態(tài)。比賽之前,杜道時副團長親自駕駛他的小雅克飛機把是空域巡視了一遍,提出:“天氣良好,可以飛行”。</h5><h5> 比賽開始后,大隊長們親自駕機帶飛,學員們獨自執(zhí)行領航偵查投彈任務。張德林團長站在塔臺車上親自指揮,一顆綠色信號彈發(fā)出后,一架架戰(zhàn)鷹迎著朝陽騰空而起,在預定的高空進行作業(yè),經(jīng)目標偵察拍照進入靶場投彈后返航。下午三時許比賽結束,總評成績一大隊獲勝。</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飛行前的掛彈檢查</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杜-2轟炸機“空中比武”編隊飛行</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校領導給“空中比武”優(yōu)勝者戴花祝賀</h5><h3></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1961年,空軍跳傘大隊指導航校學員跳傘</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飛行學員在地面練習空中應急跳傘技巧</h5>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郭興福式的領航教員”-王福厚</b></h3><h5 style="text-align: left;"> 1964年1月3日,中央軍委下達《全軍應立即掀起學習郭興福教學方法的運動》的指示,號召全軍立即行動起來,培養(yǎng)本單位的“郭興福”。到1964年上半年,一個廣泛深入的“比學趕幫超”郭興福教學法的熱潮在全軍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h5><h5> 在空軍組織的各兵種、各專業(yè)人員進行的軍事技能、業(yè)務技術比賽活動中,王福厚被評為團、校及蘭空先進標兵。1964年9月被空軍授予“郭興福式的領航教員”稱號。</h5><h5> 王福厚,原16航校一團領航教員,后任一團副團長。</h5>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空軍學校人員學習毛著尖兵”-王三秀</p><h5> 王三秀,原16航校三團政治委員。1960年出席過全國文教方面先進工作代表大會,1964年9月空軍授予“空軍學校人員學習毛主席著作尖兵”稱號,多次受到中央首長和毛澤東主席的親切接見。</h5><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中國第一批女飛行員伍竹迪在十六航校</h3><h5 style="text-align: left;"> 1967年,新中國第一批女飛行員伍竹迪從北京調(diào)到16航校工作,先后任校教??聘笨崎L、飛行指揮教研室教員。在執(zhí)教中,她把自己的飛行指揮實踐經(jīng)驗傳授給了學員。</h5><h5> 1952年3月8日,第一批女飛行員駕駛六架戰(zhàn)機(伍竹迪駕駛第5號戰(zhàn)機)編隊掠過天安門廣場上空接受毛主席、朱總司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及首都人民的檢閱。伍竹迪等新中國第一批女飛行員,為新中國女性開辟了通向藍天的道路。</h5>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中國第一批空中女機械員-陸雯韻</h3><h5 style="text-align: left;"> 1951年4月,空軍招收了第一批女航空員55名,其中,飛行員14名、空中機械員14名、地面機械員16名,陸雯韻是空中機械員中其一員。陸雯韻她們精心維護的六架戰(zhàn)機,1952年3月8日,由12名女飛行員駕駛飛掠天安門廣場,接受了主席、朱總司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和首都人民的檢閱。陸雯韻由一名女機械員成長為機械師,最后擔任16航校一團機務大隊長。</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陸雯韻和新中國第一批女機械員們</h5>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二批女飛行員十六航校王善富副校長</h3><h5 style="text-align: left;"> 王善富,新中國空軍第二批女飛行人員(優(yōu)秀領航員)。曾任航空兵34師副政委,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代表,后任16航校副校長。</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六航校1971年第一期地面領航學員畢業(yè)合影</h5><h3></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七十年代初,指戰(zhàn)員們自力更生修擴建平?jīng)鰴C場</h5><h3></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學雷鋒做好事,為老鄉(xiāng)理發(fā)、看病</h5><h3></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發(fā)揚南泥灣精神,渭河靶場搞生產(chǎn)</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穿著親人手織背心,伴隨我們飛向藍天</h5><h5> 教導隊時年輕教員們的合影,他們是:前排左起:郭祥云、李建祥;后排走起:黃德義、候耀義、李天華。</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1971年,十六航校召開的第四次“四好連隊、</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好戰(zhàn)士”代表大會紀念冊及五好戰(zhàn)士日記頁</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70年代初,十六航校三團在西寧機場培養(yǎng)</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畢業(yè)的第23~24期部分飛行學員</h5><h5> 1969年9月,由第12航空學校四團部分空地勤人員在青海西寧樂家灣機場組建一支培養(yǎng)飛行學員的部隊,劃歸16航校三團管轄。其間,培養(yǎng)了兩批飛行學員(23、24期)。1972年10月,駐該機場部隊轉隸為5航校一團。</h5><h5> 在23、24期學員中,他們畢業(yè)分到部隊后,趙長發(fā)、徐達平、范柄祥、湯海春、張志廷、黃紹文、王太榮和侯若平等都走上了團級領導崗位。</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機務隊政治野營拉練,接受貧下中農(nóng)再教育</h5>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航校培養(yǎng)的新中國第四批女飛行人員</b></h3></font></h3><h5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 1970年下半年,空軍第一、二、十六航空學校按照空軍命令,聯(lián)合培養(yǎng)新中國第四批女飛行員,這是空軍歷史上培養(yǎng)的女飛行人員最多的一批次。十六航校負責培養(yǎng)空中領航員、通信人員。從1970年9月至1973年11月,經(jīng)過三年的培訓,完成培訓任務,培養(yǎng)出53名女飛行人員(空中領航26名、通信員27名),留校執(zhí)教11名。</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吳文珠教員帶領第四批女飛行學員們訓練</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女領航教員吳文珠向第四批女飛行學員</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領航學員)傳授領航技術(下圖)</h5><h5> 吳文珠,新中國第二批女飛行人員,畢業(yè)后分配自16航校從事空中領航教學工作。出席過空軍黨代會,陜西省婦女先進工作者代表大會,獲得陜西省“三八紅旗手”稱號。</h5><h3></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四批飛行人員(空中通信員)在十六航校三團</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領導和教員帶領下重走長征路</h5><h3></h3> <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六航校培養(yǎng)出來的第四批女飛行人員</p><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nbsp;&nbsp;空中領航員</span></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26名)</span></h5><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nbsp;&nbsp;袁翠榮、劉和云、葛劍鋒、鄧永珍、洪義華、王正梅、吳金鳳、牛華平、劉桂蘭、李迎春、張江萍、吳月英、陳東寧、王淑芳、劉鳳云、陳玉梅、張揚、李定枝、劉軍、周利軍、宋長霞、劉景鳳、徐斌、李繼紅、董風琴、趙芝芳</span></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空中通信員</span></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27名)</span></h5><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nbsp;&nbsp;黃姍姍、魏崗玲、李力、陸雪珠、羅瑞珍、張慧民、陳洗、馬存景、楊迎春、趙玉朝、王秀珍、王建華、紀小坤、白玲、邵桂簇、孫透玲、宋立志、馬愛兵、楊淑清、吳秋實、溫建平、李慧馨、胡曉鵬、于加秀、張秀玲、王朱寧、張景榮</span></h5><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參與新中國首批少數(shù)民族飛行學員培訓</b></h3><h5 style="text-align: left;"> 1974年,空軍招收了首批少數(shù)民族飛行學員。16航校參與了培訓工作,1975年,從八航校預科大隊初教機畢業(yè)的部分少數(shù)民族飛行學員(16航校28期學員)到16航改裝運五飛機學習,1976年7月,25名28期少數(shù)民族飛行學員在平?jīng)鋈龍F畢業(yè)。</h5>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航校培養(yǎng)出來的第五、六批女飛行人員</b></h3><h5 style="text-align: left;"> 十六航校繼培養(yǎng)出新中國第四批女飛行人員(空中領航、通信員)后,1982年3月至1984年5月,又培訓了馬玉蓮、顧桂芬等17名新中國第五批女飛行人員(空中領航員),這是我軍首次培養(yǎng)的也是唯一一批具有大專學歷的女飛行人員;1991年4月至1993年8月,又承接了培養(yǎng)新中國第六批女飛行人員(空中領航員)的任務,萬翠平、董紅等14名領航學員畢業(yè),這也是我軍培養(yǎng)的首批具有大學本科學歷和軍事學學士學位的女飛行人員。</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五、六批(下圖)空中領航學員畢業(yè)照</h5> <h5>  新中國成立之至今,空軍已招收了十多萬名飛行員,其中,招收女飛行員十批,從航校畢業(yè)345名(16航校培養(yǎng)了84名,從該校畢業(yè)和分配至該校從事教學工作的女飛行人員有近100人)。在這些馳騁云端的獵鷹之中,有一群特殊而美麗的身影--人民空軍女飛行員。70年來,這些藍天上的巾幗豪杰,不僅為祖國、為人民軍隊、為空軍寫下了無數(shù)傳奇和驕傲,同時也把自己的曼妙身姿,留在了藍天白云之間,使共和國的天空變得更加多姿多彩,蔚為壯觀。</h5>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活躍在教學訓練場上的女飛行數(shù)員們</b></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十六航校執(zhí)教的女飛行員們</h5><h5> 1974年底,從空軍一航校畢業(yè)的第四批女飛行員崔秀玲、孫建軍、韓旭英、許利群、王棟、付忠民、張海平、邢克利分配到16航校,從事培養(yǎng)飛行人員的教學工作。</h5><h5> 崔秀玲,在16航校執(zhí)教30年,她是第四批女飛分配到16航校人中,唯一飛到最高年限而從學院退休的女飛行員。安全飛行4000小時,是四種氣象飛行教員,在校期間先后帶飛學員20期,并多次完成上級交給的轉場任務。多次被學院(航校)評為優(yōu)秀黨員和優(yōu)秀飛行員,空軍特級飛行員。</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留校執(zhí)教女通信教員在延安機場留影</h5><h5> (下圖前排左起;于加秀、張景榮、李慧馨(后排左起:王朱寧、胡曉鵬、張秀玲)</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留校執(zhí)教女領航員教員們在一團咸陽機場</h5><h5>(下圖左起:劉景鳳、李繼紅、宋長霞、董風琴、周利軍、徐斌)</h5><h3></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高永發(fā)機組參加唐山地震援救榮立戰(zhàn)功</b></p><h5> </h5><h5> 1976年7月27日早上八時,一團飛行員高永發(fā)機組(機長高永發(fā)、副手王平、領航員朱文瑛、通信員孫建國)和另一機組駕駛二架里-2飛機,帶著領航員學員14人從咸陽機場起飛,準備按照咸陽—太原—唐山—公主嶺—齊齊哈爾的航線飛行,對領航學員進行長途領航訓練。當日下午一點鐘,飛機在唐山機場降落,進行飛行總結后,他們決定次日再飛行到公主嶺。當時,高永發(fā)是01號機組機長。</h5><h5> 7月28日3時42分,唐山發(fā)生大地震,駐扎在唐山的空六軍通訊設備被毀,黨中央雖初步確定了震中,但對災情具體程度卻無從了解。而地震后天氣極度惡劣,雷雨交加,機場跑道受損,大型飛機無法起飛。在危情關頭,出于軍人的使命感,執(zhí)行飛行任務暫留機場的高永發(fā)代表機組戰(zhàn)友們主動向駐地空六軍七師領導請纓:“報告首長,我們是執(zhí)行任務途徑這是的運輸機,機組成員都經(jīng)過嚴格的復雜氣象飛行訓練,可以起飛,請首長下命令吧!”??掌邘熓组L果斷決定,高永發(fā)機組執(zhí)行駕駛飛機,第一時間將災情報告給黨中央領導,為抗震救災工作贏得寶貴時間。另一架里-2飛機,在唐山機場上作臨時“塔臺”。</h5><h5> 28日早上6點30分左右,隨著一顆綠色信號彈的升空,在蒙蒙細雨中,機場響起了馬達的轟鳴聲,在地震后的唐山機場,高永發(fā)駕駛的里-2飛機迅速滑進跑道,不顧跑道的積水,加大油門,強行起飛,飛機騰空而起。地震后第一架里—2飛機在唐山機場起飛了,帶著唐山人民的重托,載著唐山市派出的匯報組成員,去北京向中央?yún)R報。從飛機上俯視地面,唐山市區(qū)一片瓦礫,全機組人員難過得流下了眼淚。</h5><h5> 原計劃飛機在天津附近的楊村機場著陸(因北京機場是特殊空域不能直飛降落),7點20分,飛機盤旋在楊村機場上空,暴雨如注,飛行員根本看不清楊村機場的跑道,飛機準備迫降。飛行員們向惡劣的天氣展開了頑強的斗爭,機長高永發(fā),飛行員王平,全神貫注地操縱著飛機,空中機械師尹志良注視著機械運轉情況,領航員梁世清和朱文瑛一起,邊畫航線,邊記錄數(shù)據(jù),準確的測出航行諸元,在茫茫云海中引導飛機前進。</h5><h5> 里-2飛機吼叫著,俯沖、盤旋、上升,一陣傾斜加上顛簸。幾次迫降,都沒有成功。機組把迫降失敗的情況匯報“北空”,在危急關頭,“北空”命令:直飛北京南宛機場!在7點40分左右,飛機歷經(jīng)艱難,飛機降落在北京南宛機場。</h5><h5> 任務完成后,當天上午,高永發(fā)機組在中央領導的直接命令下,運送總參謀部、北京軍區(qū)、河北省委、省軍區(qū)各領導和機關人員返回唐山機場,建立抗震救災前線總指揮部。之后,飛機成為唐山-北京-唐山的專用運輸機??拐鹁葹娜蝿胀瓿珊螅哂腊l(fā)機組榮立二等功,參加了中央在北京舉行的抗震救災表彰會。</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參加唐山大地震搶險救災的一團里-2-01號</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飛機(上圖左)、高永發(fā)(上圖右)和戰(zhàn)友手捧</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參加唐山大地震搶險救災中榮獲的二等功獎狀</h5><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高永發(fā)機組人員在唐山機場與機場航行調(diào)度室</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戰(zhàn)友合影(中圖)</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韓新波臨危不懼挽救戰(zhàn)鷹光榮立功</b></h3><h5 style="text-align: left;"> 韓新波,1981年以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于空軍16航校的空中通信員(33期空中通信員班學員)。</h5><h5> 1984年5月9日上午,韓新波機組駕駛戰(zhàn)鷹執(zhí)行進口設備換季接飛任務。飛機起飛后,爬高升至八千米高空時,機長(飛行員)感到身體不適,頭暈惡心,突發(fā)昏厥。之后,失控飛機偏離預定航線。眼看就要發(fā)生一起重大飛行事故,領航員在慌忙中不知所措跳傘了。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為了保護國家財產(chǎn)和挽救飛行員的生命,韓新波臨危不懼,把生死拒之度外,沉著冷靜,一面向地揮指揮臺報告飛機險情,一面用機內(nèi)通話器不斷呼喚飛行員。</h5><h5> 在韓新波和地面塔臺不斷呼叫聯(lián)系下,飛行員終于恢復知覺。在韓新波的努力下,失控飛機終于安全返航,避免了一場機毀人亡的重大飛行事故。5月20日,空軍某基地給韓新波二等功一次,以表彰他在危急時刻不顧個人安危,挽救飛機的英勇行為。</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1984年12月9日,《<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解放軍報》</span><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頭版和第三版</span></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刊登了韓新波的英勇事跡及長篇通訊報道</h5> <h5>  1992年,學院訓練機領航、通信設備改裝,機組人員與西飛公司工程技術人員合影</h5>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座落在戶縣沃土上的十六航校校部</b></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團結、拼搏、求實、進取”的校部指戰(zhàn)員們</span></h5><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h3><h5 style="text-align: left;"> 16航校校部是航校的首腦機關,是航校最早成立的部門,一批批飛行學員從這里學習專業(yè)航理后,走向飛行訓練場,飛上藍天。 </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校部后勤部的部分戰(zhàn)友們合影(下圖)</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六航校男子籃球隊員們</h5><h5> 70年代16航校以夏心彬(空軍全運會田徑十項全能)指導、范紀根隊長為首的16航?;@球隊,是蘭空的一支籃球勁旅,享有“打遍蘭空無對手”的一支特別優(yōu)秀的藍球團隊。在文體生活匱乏的那個時代里,他們活躍在航?;@球場上,給廣大官兵帶來了歡顏,渡過了多少歡樂的時光,增添了精神動力……</h5><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全軍首位政治工作學女博士~周薇</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h5><h5> 周薇,16飛行學院飛行管制系專業(yè)基礎課教員(后任空軍二飛院政治部政教室副主任)。曾被授予“空軍優(yōu)秀政治教員”,是軍隊院校“育才獎”銀獎獲得者。2002年,她考入國防大學,成為我軍軍隊政治工作學專業(yè)的第一位女博士。</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六飛院修理廠修理車間的戰(zhàn)友們(下圖)</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學院理訓處無線電教研室戰(zhàn)友合影</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六飛院教學大樓(下圖)</h5>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堅守在秦川腹地的十六航校一團</b></p><h5> 1958年底,按空軍命令劃歸16航校的空軍2航校飛行獨立大隊飛機,在大隊長鄭珉、副大隊長杜道時率領下,飛行員駕機從長春千里大轉場飛至咸陽底張灣機場,機務、后勤人員乘坐火車先后到達機場。</h5><h5>空軍一、二航校兩個飛行獨立大隊飛里-2的空地勤人員調(diào)到咸陽,擴編為兩個飛行大隊和一個機務大隊,以后組建了16航校一團,該團是對新學員進行初級教練的團,后遷移寶雞鳳翔機場。</h5><h5> 空軍16航校一團是一個光榮的集體,曾創(chuàng)造了30飛行安全的歷史記錄。</h5><p><br></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60年代,鄒耀坤副團長在咸陽機場指揮飛行訓練</h5><h3></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航校領導在一團作報告</h5><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1969年,一團部分領導和學員合影</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圖后排右起:右二鄭珉團長、團副參謀長等)</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自娛自樂的連隊業(yè)余文化生活(上圖)</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90年代初在寶雞鳳翔一團的機務戰(zhàn)友們</h5>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駐扎“中國農(nóng)民畫鄉(xiāng)”的十六航校二團</b></h3><h5 style="text-align: left;"> 1958年底,按空軍命令劃歸16航校的空軍1航校飛行獨立大隊飛機,飛行員駕機從哈爾濱冰城飛抵戶縣機場。機務、后勤人員到達后,一、二航校飛杜-2轟炸機的兩個飛行獨立大隊空地勤人員,擴編為兩個飛行大隊和一個機務大隊。1960年3月,16航校二團在咸陽底張灣機場組建,后搬遷至戶縣。</h5><h5> 該團是航校的主力團,教學訓練長期注重實效性和針對性。從建團開始堅持為戰(zhàn)教戰(zhàn)的教育訓練方針,勇于選訓地靶訓練實戰(zhàn)性科目,提高了學員技戰(zhàn)術水平。</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六航校戶縣二團大門</h5> <h3><font color="#010101"><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守護戰(zhàn)機的警衛(wèi)戰(zhàn)士換崗</h5></font></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孫教員(后排中)與23期畢業(yè)的部分學員合影</h5><h3></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1975年冬,戶縣下了一場大雪,來自南國的</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廣州兵在大雪下的營區(qū)留影</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六航校31期領轟炸、通信射擊員畢業(yè)合影</h5><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團四站連的戰(zhàn)友們</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團魏其富教學組地靶實彈射擊訓練凱旋歸來</h5><h5> 1979年二團32期通信通信射擊甲班魏其富教學組(上圖后排左一魏其富、左二飛行員李樹明、左三領航教員李永年)帶飛32期學員(前排左起:王松源、馮和利、董連濱)在地靶實彈射擊訓練中,取得優(yōu)秀成績。</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大維副校長到二團視察工作(下圖)</h5><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團32期通信射擊甲班肖廷夫教學組(上圖)</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團飛行員樂隊(上圖)</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這是一些駕駛轟炸機翱翔藍天的勇士們</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這是一只深受歡迎鼓舞部隊士氣的業(yè)余管樂隊</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多年評為基層先進單位的二團領航一大隊(下圖)</h5><h3></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實彈轟炸射擊訓練</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戰(zhàn)斗在隴山東麓平?jīng)龅氖叫H龍F</b></h3></font></h3><h5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 這是一支遠離十六航校校部大本營,孤軍戰(zhàn)斗在甘肅平?jīng)龅膱F,光禿禿的黃土源,荒山下老鄉(xiāng)住的窯洞…,外部環(huán)境十分凄涼,是很多戰(zhàn)友,特別是城市入伍的戰(zhàn)友沒有遇見過的。在這艱苦的環(huán)境里,三團在這里砥礪前行,戰(zhàn)士在這里成長,一批批優(yōu)秀的空中通信學員從這里飛上藍天。</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六航校三團23期畢業(yè)的通信學員們</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1970年秋,三團通信學員一大隊領導教員合影</h5><h5>(圖前排左起:教員熊才振、范家有、大隊長陳剛、政委李秀成;后排左起:教員張韻友、李厚敬、陳本興、黨國強和謝協(xié)祥)</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空中通信學員王兆才在機場</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團宋德玉參謀長與女飛行員研究飛行計劃</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地面苦練,空中精飛</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飛行教員們在平?jīng)鰴C場</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勤奮好學,保障有力的機務大隊部分戰(zhàn)友們</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團宣傳隊員為戰(zhàn)友表演文藝節(jié)目</h5>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踢遍平?jīng)鰺o對手,當年的三團足球隊員(上圖)</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三團通信導航連部分戰(zhàn)友們(中、下圖)</span></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十六飛院獲得的部分榮譽</b></h3><h5 style="text-align: left;"> 十六航校(學院)的全面建設不斷登上新的臺階,先后多次被空軍黨委批準為先進師級單位和授予“飛行安全紅旗單位”榮譽稱號(上圖右-獲得的獎狀)。</h5><h5 style="text-align: left;"> 1990年,學院一團安全飛行30年,蘭州軍區(qū)空軍為一團授旗鼓勵;</h5><h5> 三團機務大隊是一支作風優(yōu)良、技術過硬、保障有力的優(yōu)秀機務大隊,曾連續(xù)七年被空軍評為“優(yōu)秀安全機務大隊”(圖中-榮獲的獎狀之一);</h5><h5> 1976年,學院二團飛行一大隊,安全飛行18年,榮立二等功,蘭州軍區(qū)空軍頒發(fā)的二等功獎狀(下圖右);</h5><h5> 1991年,學院飛行管制系黨委在加強黨委自身建設和領導干部工作中成績顯著,1992年被蘭州軍區(qū)空軍黨委評為先進單位,軍區(qū)空軍黨委頒發(fā)的獎狀(下圖左)。</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團黃偉強榮獲的蘭州軍區(qū)空軍司令部、政治部</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頒發(fā)的“技術能手”證書和勛章</h5><h3></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軍委、總參和空軍首長關懷十六航校建設</b></h3> <h3><font color="#010101"><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張廷發(fā)空軍司令員與16航校團以上領導合影</b></h5></font></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央軍委副主席楊尚昆接見16航校副校長李大維</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1983年,空軍司令員張廷發(fā)(圖中)、政委</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高厚良(右)接見李大維(左)</h5> <h3><font color="#010101"><h5 style="text-align: center;">1985年,總參副總參長曹懷智來十六航校</h5></font></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視察工作與校部分干部合影</font></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總參首長與院領導、理訓處干部們合影(下圖)</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90年代中前期,中央軍委首長來十六院視察工作</h5>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b>徐銀盟從戰(zhàn)士到將軍</b></span></h3><h5> 徐銀盟,1960入伍,1963年進入空軍16航校學習,1966年從16航校畢業(yè),在預校和航校六年學習期間,年年都被評為“五好戰(zhàn)士”,畢業(yè)后留校當教員。他所在的大隊是空軍先進單位,1968年底,航校推薦他到北京參加空軍基層先進單位代表大會,會上受到毛主席的接見。</h5><h5> 后來他調(diào)進空軍司令部工作,到了70年代,16航校還在用老態(tài)龍鐘的杜-2飛機作為領航教練機,學員學的與部隊需要不配套,學校領導很著急。為了空軍建設,航校的發(fā)展,他利用自己在空軍司令部工作的有利條件,大膽向空軍領導建議推用安-24飛機改裝成教練機,用于訓練,得到空軍首長的同意。在徐銀盟的努力、有關人員的支持下,16航校順利完成了新教練機改裝任務,使培養(yǎng)出來的學員,及時適應了航空兵部隊的需要。</h5><h5> 在部隊里,徐銀盟一步一個腳印,走的踏踏實實:從學員、參謀、副部長、航空雜志社社長,空軍軍校部部長直到解放軍理工大學副校長兼空軍氣象學院院長。1998年7月,他被晉升為空軍少將。</h5>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八十年代新雷鋒--朱伯儒</b></h3><h5 style="text-align: left;"> 1962年,朱伯儒從空軍十六航校畢業(yè)。長期以雷鋒為榜樣,接濟過40余名生活困難的群眾和戰(zhàn)友,關心教育青年,走上正道。在80年代初全國開展的“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中,被中央軍委授予“學習雷鋒的光榮標兵”榮譽稱號,被譽為“80年代新雷鋒”。</h5><h5 style="text-align: left;"> 朱伯儒后歷任武漢軍區(qū)空軍后勤部副部長,成都軍區(qū)空軍政治部副主任,廣州軍區(qū)空軍副政治委員等職。1988年被授予空軍少將軍銜。</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鄧小平同志題詞</h5>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姬有明獲“空軍功勛飛行人員金質榮譽章”</b></h3><h5 style="text-align: left;"> 1991年4月10日,空軍設立了對飛行人員的最高褒獎—“空軍功勛飛行人員金質榮譽章”,這一榮譽章,主要授予在空軍現(xiàn)代化建設中作出突出貢獻,獲得一等功以上獎勵的飛行人員,此榮譽章全空軍只有20多人獲得。</h5><h5 style="text-align: left;"> 1991年4月22日,空軍飛行人員榮譽獎章首發(fā)是在空軍禮堂隆重舉行,姬有明榮獲此殊榮。</h5>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空軍十六航校(學院)歷任主官們</b></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走進航校,走上訓練場,飛向藍天</h5> <h5>  空軍十六航空學校,是世界第二,亞洲唯一的空軍空中領航軍事院校。為了建立一支強大的人民空軍,十六航校老一輩創(chuàng)業(yè)者們忠誠黨的軍事教育事業(yè),牢記使命,戰(zhàn)斗在艱苦的黃土高原上,砥嚦奮進,甘做人民空軍“育鷹”人,把青春無私地奉獻給了航校,獻給了人民空軍。</h5><h5> 在關中平原陜西戶縣這片熱土上,留下了空軍十六航空學校第一批航校創(chuàng)建者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求實創(chuàng)新奮斗的足跡,在一代代十六航校人中傳頌著他們可歌可泣建設發(fā)展航校的艱辛事跡,他們?yōu)槿嗣窨哲姴筷犈囵B(yǎng)輸送專業(yè)一流的空軍空中領航員、通信員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用忠誠與擔當書寫了特殊歷史的華章。</h5><h3></h3> <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從空軍十六航校走出去的將軍代表們</b></p><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周子玉,1951年參加工作。曾任蘭州軍區(qū)空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空軍航空兵政委,空軍16航校政委,廣州軍區(qū)空軍副政委,空軍指揮學院政委,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等職。1988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96年晉升為上將軍銜。</span></h5><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王祥富,空軍16航校學員。曾任空九軍政治委員,成都軍區(qū)副政治委員兼成都軍區(qū)空軍政治委員,空軍第一副政治委員等職。1997年晉升為少將軍銜,2010年晉升為中將軍銜。</span></h5><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孫俊哲,空軍16航校畢業(yè)學員。曾任南京軍區(qū)空軍副政委、政委,空軍政治部主任等職。1999年晉升為中將軍銜。</span></h5><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陳剛,曾任空軍十六航校參謀長、校長,領航學院首任院長,空軍工程學院副院長,成都軍區(qū)空軍副參謀長等職。1988年授予少將軍銜。陳剛是1988年我軍恢復軍銜制時被授予的少將軍銜,正師職少將,這是在軍銜制恢復后全軍都是極為少有的正師職少將。他是第一個在院被授予將軍的16航校人。</span></h5><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王俊彬,1949年參加革命。曾任空軍16航校第三任政委,蘭州軍區(qū)空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干部部長,軍政治委員,成都軍區(qū)空軍政治部主任等職。1988年授予少將軍銜。</span></h5><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楊振亞,1943年參加革命。1959年畢業(yè)于空軍16航校,曾任國防大學校務部部長、副教育長等職??哲娚賹④娿?。</span></h5><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鞏懷書,空軍16航校學員。曾任空軍16航校一團政委,航空兵師政委,空軍政治部組織部長,北京軍區(qū)空軍副政委等職??哲娚賹④娿暋?lt;/span></h5><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姬有明,畢業(yè)于空軍二航校。曾任空軍16飛行學院參謀長、院長,空軍二飛院院長(副軍職),成都軍區(qū)空軍副參謀長等職。曾榮立三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一等功一次??哲娞丶夛w行員,榮獲空軍“功勛飛行員”稱號,2000年授予少將軍銜。</span></h5><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張希光,畢業(yè)于空軍16航校。曾任空軍指揮所所長,空軍參謀長助理,空軍副參謀長,空軍指揮學院院長等職。空軍少將軍銜。</span></h5><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劉學云,60年代中期畢業(yè)于空軍16航校。歷任總參辦公廳副主任、總參軍訓和兵種部政治委員。1998年7月被授予空軍少將軍銜。</span></p><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劉昌洪,原空軍16航校學員。曾任空10軍政治部主任,蘭州軍區(qū)空軍政治部主任,蘭州軍區(qū)空軍副政治委員。1999年7月晉升為空軍少將軍銜。</span></h5><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去九天上哨</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鞏懷書</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朝陽,剛露出笑臉</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七彩光灑滿了跑道</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神箭,天空呼叫</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開加力,起飛!</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陣呼嘯,地動山搖</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直插云霄去九天上哨</h5><h5> ……</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后羿的神箭</h5><h5> ……</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去九天上哨哨</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每一陣轟鳴 </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都是正義的號角</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每一聲爆響</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都是和平慶典的禮炮</h5><h5 style="text-align: right;"><br></h5><h5 style="text-align: left;">(作者:十六航校校友、北空副政委、空軍少將)</h5>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辛苦了,我的軍中園丁</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劉凌志</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每一個飛行員都有一個師傅</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這個師傅是他們的飛行教員</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是他們的鞭策者</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每一個嚴厲的師傅都像一個嚴謹?shù)溺姳?lt;/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滴滴答答決不走錯一分一毫</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他對每一個動作負責</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對每一次飛行負責</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對每一次成長負責</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更是對航空兵的人才發(fā)展和戰(zhàn)斗力建設負責</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師傅對我們的問題可謂是知無不言</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每一個問題都像石頭激起千層浪</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你問一個,師傅可以給你從一解釋到九</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再從九的發(fā)展歷史給你講回來</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每一次地面演練,每一次制定飛行計劃</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每一次操作錯誤的敲打</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都是青春中濃墨重彩的一筆</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5>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難忘的空軍十六航校</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程雙成</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難忘的十六航校</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教學大樓是神圣的戰(zhàn)場</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寬敞明亮的教室</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擁抱著數(shù)百激情的學子</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空中領航在標示著條條清晰的航線</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空中通信在鍵拍出聲聲清脆的“噠噠嘀嘀”</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為強軍苦學的日子里</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雖然指尖磨出了珍珠般的血泡</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指彎處結下了厚厚老繭厚皮</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但這卻沒能擊退飛向藍天的意志</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更沒有愧對父母含辛茹苦的養(yǎng)育!</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難忘的十六航校</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淳樸古雅的校部禮堂</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它既沒有大雁塔那么雄壯宏偉</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更沒有富麗堂皇的豪華點綴</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首長們在這里大會報告、下達指令</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也是師生們同臺展露才華的歡悅天地</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臺上演出剛剛一曲終了</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臺下各中隊拉歌的激情又起</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八百學員八百兵啊</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個個都是好樣的!</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難忘的十六航校</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撥開平?jīng)稣迿C場</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收割水稻在渭河灘地</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寒風稟冽的數(shù)九隆冬</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咸陽、三原、禮泉,乾縣……</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那黃土塬上野營拉練</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使我們進一步繼承了革命先輩的意志</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腳上磨起了血泡背帶磨紅了雙肩</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沿途都有同學、戰(zhàn)友在宣傳鼓動</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沒人叫苦,也沒有人喊累</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培養(yǎng)飛行學員就是為了搏擊長空、護我疆土</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刻苦的磨練和嚴格的教育</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把我們鍛煉成為合格的空軍飛行人員</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h5>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空軍十六航校磨練成長</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盛忠中</h5><h5 style="text-align: left;"> 1977年1月,我從航空兵三十八師選派到空軍十六航校,去地面領航學員大隊,學習地面領航飛機作戰(zhàn)業(yè)務。第十六航校是空軍領航專業(yè)學校,設地面和空中領航兩個學員大隊,駐地在全國農(nóng)民畫之鄉(xiāng)陜西戶縣。</h5><h5> 十六航校校部坐北朝南,北面是廣褒的平原,南面是巍峨的秦嶺,站在校門口,悠然見南山。在校園墻外,發(fā)現(xiàn)關中地區(qū)居然還有高大的竹林,以南方不同的是冬天落葉,春天再長新葉,同時長出竹筍。航校美中不足的是自來水品質差,一股爛泥味,這可能以關中泥盆地質有關。感覺最突出的還是陌生的工作和思維方式,整天與各種飛行數(shù)據(jù)和保障設備打交道,并且要求聽覺、視覺、心算等反應靈敏而快捷。</h5><h5> 近一年的領航專業(yè)理論學習,不僅讓我學到了飛機安全領航、引導作戰(zhàn)、飛行原理等專業(yè)知識,還學會了雷達、導航、通訊、氣象和天象等基本知識,拓寬了視野。增長知識,拓寬視野,還另有意外收獲。我們在校學習期間,按學校要求,以學員大隊為單位,常進行擁政愛民活動。1977年春節(jié)后,我們到航校附近的農(nóng)村幫助老鄉(xiāng)平整土地,正當我們干得汗流浹背,感到口干舌燥時,生產(chǎn)隊長給我們送來了茶水……,</h5><h5> 除了在正課時間,由學校組織助民勞動外,我們還以班為單位,利用星期天休息時間,幫當?shù)乩相l(xiāng)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發(fā)現(xiàn)當?shù)啬泻⒆?,都沒有及時理發(fā)洗頭的習慣,我們就隔一段時間,自帶工具為他們義務理發(fā)。為了練理發(fā)技術,我們首先在自己頭上做實驗,剛開始時把頭發(fā)弄得不成形,就干脆推成一個班的光頭,上課時教員發(fā)令“脫帽”,頓時齊刷刷的一流光頭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引得滿堂哄笑。</h5><h5> 經(jīng)過不斷努力,我們學會了理發(fā)技巧,經(jīng)常利用星期天,去老鄉(xiāng)駐地,學雷鋒做好事見行動,為老鄉(xiāng)們理發(fā)服務。</h5><h5 style="text-align: right;"> (注:摘自作者文章節(jié)選)</h5>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遠去的空軍十六航校</h3><p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font-size: 15px;"> 1976年6月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十六航空學校,1986年6月23日,空軍第十六航空學校升格空軍領航學院,1992年8月,空軍領航學院更名為空軍第十六飛行學院。在全軍90年代末第九次大裁軍中,1999年7月26日,奉中央軍委命令,空軍十六飛行學院撤銷番號,并入空軍第二飛行學院,改編為空軍第二飛行學院西安分院。2004年6月10日,接中央軍委命令,空軍第二飛行學院西安分院番號撤消,所屬一、二團分別改編為二飛院一團、二團,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span><br></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十六航校(學院)部分老領導</b></h3></font></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老領導們晚年照片)</font></h5>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十六航校建校初期的部分飛行教官們</b></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教官們晚年照片)</h5><h5> 這些老飛行教官,他們是16航校的創(chuàng)建者,他們多數(shù)來自空軍一、二航校。1958年年底,他們奉命分別從北國冰城哈爾濱、北國“春城”長春駕駛里-2、杜-2戰(zhàn)機,越過關山飛抵關中平原參加16航校建設,長期執(zhí)教育鷹,扎根關中平原,把美好的青春獻給了空軍培養(yǎng)飛行員的偉大事業(yè)。</h5>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十六航校第一期(十二期)領航班部分</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畢業(yè)學員現(xiàn)照</b></h3><h5 style="text-align: left;"> 【注:1)吳文珠、梁瑞英等畢業(yè)于空軍二航校,分配至十六校后在該班改裝轟炸機領航學習;2)第十二期學員班為該校第一期學員班】</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曾經(jīng)在校理訓處教學的部分老戰(zhàn)友們(上圖)</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曾經(jīng)在調(diào)度大隊工作的部分老戰(zhàn)友們(下圖)</h5>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十六航校知名校友</b></h3><h5 style="text-align: left;"> 空軍16航校是空軍空中領航、通信飛行人員的搖籃,人才輩出,桃李滿天下。在全國、全軍及各地區(qū)涌現(xiàn)出眾多的知名人物,代表人物有:以周子玉上將為代表的從16航校走出來的十多名空軍將軍、有第一個從臺灣駕機起義的飛行員杜道時、從臺灣駕機起義飛行員李大偉、第一批女飛行員伍竹迪、參加全軍運動會創(chuàng)造國際記錄的徐瑞甫、第二批女飛行員王善富、吳文珠等等,以及以下部分從16航校軍轉干部的代表們。</h5><h5 style="text-align: left;"> 張留平,原16飛行學院政委,空軍大校。1991轉業(yè)后,曾任陜西省西安市政法委書記(正廳級)。</h5><h5> 李安印,畢業(yè)于空軍16航校。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批駐港人員,原駐港部隊副參謀長兼駐港空軍部隊參謀長。</h5><h5> 朱建,原16飛行學院團參謀長,第二飛行學院西安分院副師職教員。原重慶市中小企業(yè)發(fā)展指導局黨組書記、副局長(副廳級)。</h5><h5> 李澍田,1988年畢業(yè)于空軍領航學院。原北部戰(zhàn)區(qū)聯(lián)合參謀部軍事需要局局長,現(xiàn)任河南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副局長。</h5><h5> 崔勒宇,原16飛行學院飛管系教導員。曾任陜西省委組織部經(jīng)濟干部處處長,現(xiàn)任陜西省咸陽市委常委、組織部長。</h5><h5> 秦改進,原領航學院講師,二飛院飛行管制系教授。轉業(yè)后,曾任山東外語職業(yè)學院常務副院長,西安翻譯學院兼職教授。</h5><h5> 董軍,原三團戰(zhàn)友,1986年轉業(yè)。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湖北荊門市美協(xié)副主席,國家一級美術師。被評為湖北省自學成才先進個人、獲全國書畫百家、中國百杰畫家、中國德藝雙馨國畫家等榮譽稱號</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國飛龍通用航空公司總飛行師沈曉東</h5><h5> 沈曉東,原16航校三團飛行員。轉業(yè)后,曾任中國飛龍通用航空公司總飛行師、副總經(jīng)理。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他帶領飛龍通用公司直升機搶險隊,穿越4000多公里趕赴汶川地震現(xiàn)場。在抗震救災中表現(xiàn)突出,多次獲得包括國家抗震救災先進個人、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先進個人等榮譽。</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退伍不褪色,“老班長”王兆才創(chuàng)業(yè)回報社會</h5><h5> 王兆才,原空軍16航校三團通信學員。1988年轉業(yè)到地方后自主創(chuàng)業(yè),在發(fā)展的同時,王兆才沒有忘記對社會的回報,自覺為政府分憂,為社會解難,他的公司先后投入700多萬元,為貧困鄉(xiāng)村修路、打井、捐衣物;為農(nóng)村學校修校舍、添桌椅、送汽車。2018年被山東省評為“最美退役軍人”,2019年被評為優(yōu)秀軍轉干部,現(xiàn)任山東申科集團董事長。</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河南省漯河市2018年“十佳市民”~劉群才</h5><h5> 劉群才,畢業(yè)于空軍16航校。2003年轉業(yè),到地方后自主創(chuàng)業(yè),劉群才在創(chuàng)業(yè)的同時,為35名自主擇業(yè)軍轉干部找到就業(yè)門路,為15名自主擇業(yè)軍轉干部找到創(chuàng)業(yè)項目。2018年被河南省漯河市平為“十佳市民”,現(xiàn)任河南省漯河市軍創(chuàng)實業(yè)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h5>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昔日空中園丁,暮年風采依然</h3><h5 style="text-align: left;"> 2015年10月,西安咸陽地區(qū)“原空軍十六航校領航界”老戰(zhàn)友們相聚(上圖)。</h5><h5> 2015年10月,原院長梁中樞、鄭副院長等院老領導及空勤大隊部分老兵,參加了在無錫召開的“空軍十六航校二團空勤大隊無錫戰(zhàn)友聯(lián)誼會”(中圖)。</h5>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空軍十六航空學校--永不磨滅的番號!</h3></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此帖獻給空軍十六航校建校61周年</font></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編后記</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5> 空軍第十六航空學校(后稱空軍領航學院、空軍第十六飛行學院),是空軍飛行院校中一所名不見經(jīng)傳的院校,它誕生于全軍第一次大比武后的大躍進年代,撤編于全軍第九次大裁軍中。在空軍歷史上它雖然只存在了41年,但對空軍現(xiàn)代化建設做出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是不可磨滅的。</h5><h5> 作為曾經(jīng)空軍航校的軍人,一個關心和業(yè)余研究空軍航校史的老兵,在翻閱眾多的空軍航校歷史史料后,發(fā)現(xiàn)空軍十六航校有許多閃光的偉業(yè),涌現(xiàn)出許多英模人物,為此,無不為空軍十六航校而感到驕傲和自豪。空軍十六航校是培養(yǎng)空軍空中領航、通信飛行人員的搖籃,是空軍空中領航、通信將軍和航空專家的搖籃,是培育英模的搖籃,是十六航校人成才的搖籃。在近半個世紀中,它為空軍培養(yǎng)了數(shù)以上萬計的空中、地面領航、通信人員,為空軍現(xiàn)代化建設與發(fā)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h5><h5> 在人民空軍建立70周年即將來臨之際,特發(fā)《光榮的空軍十六航校》畫冊簡史帖,簡略回憶空軍十六航校的發(fā)展歷史,給曾經(jīng)戰(zhàn)斗在空軍十六航校的老領導和老戰(zhàn)們一個簡要歷史的展示。在這里要特別感謝,在編寫畫冊史帖中,給我熱情鼓勵、大力支持和指導的老領導和老戰(zhàn)友們,以及提供私藏珍貴照片和資料的眾多戰(zhàn)友們。</h5><h5> 由于空軍十六航校歷史跨越時間較長,筆者水平和掌握的資料有限,沒有全面準確的反映空軍十六航校的發(fā)展歷史,留下了遺憾,不足之處,敬請廣大戰(zhàn)友和讀者們指正。</h5><h5> 編者</h5><h5> 2019年8月于重慶</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