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外婆是常熟人,是外公趙仲篪(原是富商是英美煙商在昆山的代理,后染上鴉片,家道中落1939年過逝)的第三位填房,前兩位病逝,沒留下子嗣。外婆不識字、裹小腳,但一手針線生活相當(dāng)?shù)暮?,待人寬厚。后來娘舅趙廷箴發(fā)財了,外婆要接濟窮親戚,對兒子說:皇帝也有草鞋親。</b></h1><h1><b>外婆生養(yǎng)了四個女兒,一個兒子。上面是趙君璧、趙雪英兩個女兒,中間是兒子趙鑫祖(后改為趙廷箴)下面是趙蔚敏、趙志云兩個女兒。</b></h1><h1><b>聽母親趙君璧說,當(dāng)時外婆住在北寺塔附近,有一天家里來了一位云游和尚,要替外婆算命。外婆說我搭和尚無緣,不要算命,和尚說了一句:假雞真鳳凰。外婆大吃一驚!“這位和尚猜到了我有一個屬雞的兒子,這個兒子在我肚子里足足呆了12個月呢!”</b></h1><h1><b>和尚又說,要離開血地(就是出生地),只有四位能為你送終。</b></h1><h1><b>外婆當(dāng)時就想肯定是雪囡不能為我送終了,當(dāng)時二阿姨趙雪英染上了肺結(jié)核。兒子鑫祖回家后,外婆將這件事告訴了兒子,鑫祖馬上喊人到靈巖山尋找這位和尚,誰知這位云游四方的和尚已經(jīng)走了。</b></h1> <h1><b>“假雞真鳳凰!”真叫云游和尚說中了,1946年趙廷箴舅舅和新婚妻子朱懷芳帶上母親和四阿姨趙蔚敏、五阿姨趙志云一起到了臺灣,在朋友處落腳,在常熟娘舅(不是嫡親的)的幫助下開創(chuàng)了一番大事業(yè)。</b></h1> <h5>圖像可點擊放大看印章</h5><h3><br></h3><h1><b>今天的百度是這樣介紹的:</b></h1><h1><b>趙廷箴為中國蘇州人,1946年舉家遷臺。</b></h1><h3><br></h3><h1><b>1954年創(chuàng)建臺灣的第一個聚氯乙烯(PVC)廠;</b></h1><h3><br></h3><h1><b>1964年設(shè)立華夏海灣塑料公司,后來發(fā)展成為包含亞洲多個最大塑料廠的石化集團,后來華夏集團賣給臺聚公司董事長吳亦圭。</b></h1><h3><br></h3><h1><b>1986年趙廷箴轉(zhuǎn)進美國,建立今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的華美化學(xué)公司。同時也在馬來西亞創(chuàng)建大騰化學(xué)股份有限公司,成為馬來西亞第一個,也是最大的石化集團。</b></h1><h3><br></h3><h1><b>馬來西亞最高元首于1998年頒贈拿督Datuk(P.J.N.)榮銜給趙;</b></h1><h3><br></h3><h1><b>1992年趙廷箴又在中國江蘇投資建立聚氯乙烯塑料及加工事業(yè),擴展其全球化事業(yè)體系;</b></h1><h3><br></h3><h1><b>2005年美國化學(xué)傳承基金會暨創(chuàng)辦人俱樂部,頒贈趙廷箴「石化傳承獎」,表彰其對全球石化業(yè)發(fā)展的貢獻。</b></h1><h3><b><br></b></h3><h1><b>趙廷箴舅舅有趙元修、趙元德兩個兒子和趙元熹一個女兒,今天兒女在事業(yè)上同樣成功。</b></h1><h3><b><br></b></h3><h1><b>今天的百度是這樣介紹趙氏家族的的:</b></h1><h3><b><br></b></h3><h1><b>頁巖油氣開采革命正在迅速改變美國經(jīng)濟,而其中最大的贏家并不只是開采石油和天然氣的企業(yè)家。</b></h1><h3><b><br></b></h3><h1><u style=""><b>趙氏家族</b></u></h1><h1><b>趙廷箴(Ting Tsung Chao,已故)家族運營著總部位于休斯頓的華美化工集團(Westlake Chemical),并擁有該公司逾三分之一的股份?,F(xiàn)在,由于以天然氣為基礎(chǔ)的原料價格低廉,這家化工產(chǎn)品生產(chǎn)企業(yè)的利潤增長勢頭動力十足。華美股價在過去的五年里上漲了六倍,他的兒子趙元修(英文名:詹姆斯)、趙元德(英文名:艾伯特)和女兒趙元熹(英文名:多蘿西)的凈資產(chǎn)總計達到43億美元。</b></h1> <h1><b>舅舅趙廷箴結(jié)婚照</b></h1> <h1><b>舅媽朱懷芳</b></h1> <h1><b>舅舅七十年代在臺灣的影像。</b></h1> <h1><b>年輕時四姐妹合影。從右到左:趙君璧、趙雪英、趙蔚敏、趙志云。</b></h1> <h1><b>上海趙菊英阿姨結(jié)婚照。</b></h1><h1><b>趙菊英阿姨小時候和舅舅是好朋友。</b></h1> <h1><b>1960年,外婆牽掛大陸的兩個女兒,就叫舅舅寄信到蘇州,開始寄到瓣蓮巷58號陸寅生收,誰知地址變了,現(xiàn)在是28號。58號的人知道陸寅生就是現(xiàn)住在28號趙君璧的先生,就把信送了過來,蘇州的姐妹倆終于和外婆、舅舅聯(lián)系上了。</b></h1> <h1><b>趙君璧姐妹倆拍了照片寄過去,外婆看到兩個女兒臉形消瘦的照片非常心痛,知道兩個女兒生活異常艱辛,就叫兒子寄物、寄錢給蘇州的兩個姐姐,幫助姐姐兩家度過難關(guān)。</b></h1> <h1><b>八十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fēng)吹遍祖國大地,舅舅趙廷箴是不會忘記家鄉(xiāng)和親人的,外婆已經(jīng)去世了,兩個女兒沒有在旁送終,云游和尚沒有說對。</b><br></h1><h1><b>現(xiàn)在開放了,先叫上兩個姐姐和上海的表姐還有同仁沈一鳴的姐姐沈達成一起到香港一游。</b><b></b></h1> <h1><b>1984年11月28日趙君璧和趙雪英在各家一個兒子的陪同下赴港一游,臨行前在蘇州火車站留影,兩家的孩子和堂房三阿姨為赴港的姐妹倆送行。</b></h1> <h1><b>在香港和舅舅四阿姨相聚合影。</b></h1> <h1><b>在香港各旅游景點留影記念。</b></h1> <h1><b>趙雪英、趙菊英、沈達成、趙君璧。(從左到右)</b></h1> <h1><b>沈達成、趙君璧、</b><b>趙菊英。</b></h1> <h1><b>1984年舅舅東南亞事業(yè)正忙,在香港和姐姐們相聚時間很短,就在短暫的會面時,舅舅提出了報答故鄉(xiāng),反哺桑梓的想法,提出了給蘇州</b><b>捐資助學(xué)1000萬港幣的想法。</b></h1><h1><b>母親趙君璧回到蘇州,就把舅舅的想法告知蘇州市政府,蘇州市政府委托教育局實施,最后落實翻建原電子職中改名為蘇州高級工業(yè)學(xué)校。</b></h1> <h1><b>蘇州高級工業(yè)學(xué)校奠基儀式。</b></h1><h1><b>副市長周治華揭開奠基石。</b></h1> <h1><b>姐妹倆被邀請參加蘇高工奠基儀式,當(dāng)時市領(lǐng)導(dǎo)周治華,教育局長顧敦榮陪同一起出席奠基儀式。</b></h1> <h1><b>趙廷箴夫婦回到蘇州,受到蘇州市政府的隆重接待。</b></h1> <h1><b>原電子職中校長何介雄,市領(lǐng)導(dǎo)周治華陪同回蘇的趙廷箴夫婦察看蘇州所建學(xué)校的模型及學(xué)校建設(shè)情況。</b></h1> <h1><b>周大炎副市長一起陪同。</b></h1> <h1><b>受到同學(xué)熱烈歡迎。</b></h1> <h1><b>舅舅趙廷箴還在周大炎付市長等的陪同下到常熟學(xué)前小學(xué)(舅舅曾在那里上過學(xué)),并為學(xué)前小學(xué)捐款建造了計算機房。</b></h1> <h1><b>1992年7月,趙廷箴夫婦率領(lǐng)全家大小15人回到蘇州,為子孫尋根問祖,告訴子孫們自己的出生地,是從哪里來的。</b></h1><h1><b>朱懷芳和兒媳、孫輩們參觀新學(xué)校,游覽蘇州著名景點。</b></h1> <h1><b>舅媽帶著兩個媳婦和孫輩們參觀新落成的學(xué)校,母親和陸璉一起陪同。</b></h1><h1><b>(那天舅舅趙廷箴和兒子在市政府有關(guān)領(lǐng)導(dǎo)陪同下,在蘇州化工廠商討合資辦廠事宜。據(jù)同仁介紹趙廷箴舅舅一直非常勤奮,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事業(yè)中去,對其他事情不太感興趣,在美國有時連春節(jié)都不給自己放假,因為美國人沒有春節(jié)。在蘇州也是一樣,日程安排相當(dāng)緊張)</b></h1> <h1><b>舅媽朱懷芳。</b></h1> <h1><b>母親趙君璧,(二阿姨趙雪英已于1991年陰歷年底病世)</b></h1> <h1><b>女兒趙元熹。</b></h1> <h1><b>外孫女</b></h1> <h1><b>蘇高工在新建好的教室里接待朱懷芳一行。</b></h1> <h1><b>以教育局長顧敦榮和蘇高工校長張錫華為主接待舅媽朱懷芳和她的女兒及孫子輩。</b></h1> <h1><b>校長張錫華正在介紹。舅媽當(dāng)年71歲,腰板畢挺,精神矍鑠,根本看不出已過古稀之年。</b></h1> <h1><b>校舍已全部建好,但還沒有徹底完工。</b></h1> <h1><b>在蘇州游玩留影。</b></h1><h1><b>趙廷箴朱懷芳夫婦</b></h1> <h1><b>趙元修夫婦和三個孩子</b></h1> <h1><b>趙元德夫婦和兩個孩子。</b></h1> <h1><b>陸璉女兒陸安妮(右二)陪同一起游玩。</b></h1> <h1><b>新校舍落成,正式投入使用。墻上長幅標語寫著:</b></h1><h1><b>趙廷箴朱懷芳伉儷情播故鄉(xiāng)學(xué)子</b></h1><h1><b>為創(chuàng)建國家重點職業(yè)中學(xué)而奮斗</b></h1> <h1><b>舅舅來到了瓣蓮巷28號,父親陸寅生(身體不太好)出門迎接,一起在等舅媽的到來。</b></h1> <h1><b>參觀蘇州絲綢研究所。</b></h1> <h1><b>對臺辦沈云芳主任陪同母親趙君璧參觀絲綢研究所。</b></h1> <h1><b>大兒子陸鈺陪同母親參觀絲綢研究所。</b></h1> <h1><b>趙廷箴先生想在靈巖山下專為父親母親造一間二層樓房,設(shè)一個靈堂擺放父輩的骨灰盒。這個想法得到了市政府的支持,在郊區(qū)政府的幫助下,去原來的埋葬地(現(xiàn)在新區(qū)竹園路附近)捉骨。</b></h1> <h1><b>對臺辦沈云芳陪同母親在捉骨現(xiàn)場。1992年6月初</b></h1><h3><b><br></b></h3> <h1><b>這是外公的眼鏡,確定。</b></h1> <h1><b>趙廷箴和朱懷芳都是虔誠的佛教徒,在靈巖山寺聽高僧講經(jīng),捐款。</b></h1> <h1><b>母親趙君璧陪同。</b></h1> <h1><b>捉骨后火化,四位先人(外公、大外婆、二外婆、五叔)的骨灰盒擺放在靈堂,陸琪在上香叩拜。</b></h1> <h1><b>母親和舅舅趙廷箴、舅媽朱懷芳、大兒子趙元修、兒媳趙辜懷箴(臺灣知名企業(yè)家、臺海交流基金會董事長辜振甫女兒)在擺放父母親骨灰盒的二層樓房前合影留念。</b></h1> <h1><b>1992年9月24日,趙廷箴的華美國際投資公司和蘇化集團有限公司合資企業(yè)華蘇塑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冊資本3800萬美元。</b></h1> <h1><b>母親趙君璧在開工典禮上。</b></h1> <h1><b>大哥陸鈺和妹妹陸瑜在開工典禮現(xiàn)場。</b></h1> <h1><b>1996年11月,蘇州高級工業(yè)學(xué)校徐春明教導(dǎo)主任和政治教研組全體老師去太倉華蘇參觀學(xué)習(xí),在長江邊留影。</b></h1> <h1><b>1992年的秋天,對臺辦沈云芳主任陪同母親到北京游覽,北京各著名景點留下了母親趙君璧的足跡,當(dāng)年母親76歲。</b></h1> <h1><b>故宮</b></h1> <h1><b>亞運村</b></h1> <h1><b>天安門廣場</b></h1> <h1><b>長城</b></h1> <h1><b>長城上已是人山人海。</b></h1> <h1><b>九龍壁</b></h1> <h1><b>碧云寺</b></h1> <h1><b>頤和園</b></h1> <h1><b>天壇公園</b></h1> <h1><b>區(qū)統(tǒng)戰(zhàn)部陪同游玩千島湖。</b></h1> <h1><b>在市對臺辦、統(tǒng)戰(zhàn)部的帶領(lǐng)下,母親在女兒陸瑜的陪同下,游玩了不少蘇州景點。</b></h1> <h1><b>趙廷箴后又捐款在蘇高工內(nèi)建造圖書館《仲篪樓》以紀念先父趙仲篪,舅舅曾對母親趙君璧說:父親走得太早了,一天福也沒享到。言語之間流露出對父親的深切懷念。</b></h1><h1><b>母親趙君璧在圖書館奠基儀式上。</b></h1> <h1><b>蘇高工書記殷演龍和母親趙君璧合影留念。</b></h1> <h1><b>蘇高工校長和母親趙君璧合影留念。</b></h1> <h1><b>舅舅趙廷箴還在蘇州市福利院捐款造了一幢樓,母親趙君璧為舅舅在蘇州的慈養(yǎng)事業(yè)牽線搭橋作出了不少貢獻。</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