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20年7月3日的飛泉,“黃河之水天上來”再現(xiàn)今日南溫泉的飛泉盛景。</p> <p>“疑是銀河落九天”,南泉的飛瀑流泉,氣勢恢宏,令人震撼。</p><p>(視頻拍攝:劉成基)</p> <p>飛瀑流泉更多展現(xiàn)給世人是“秀美溫柔”的一面,如婷婷玉立的南溫泉“仙女”,漂亮。</p> <p>南溫泉著名的盛景:“峭壁飛泉”,又好象一條少女們最愛的項鏈。</p> <p>文史資料也忘不了我們喜歡的飛泉。</p> <p>從民國的紳士、文革時期的“紅衛(wèi)兵”到今天的游人,誰又能忘記在飛泉“打卡”留個紀念呢?</p><p><br></p> <h3> 《飛 泉》</h3><h3> 重慶十中高五六級 林屬清</h3><h3> 似美女,婷婷玉立, 似雕塑,自然天成。</h3><h3> 山城第一瀑,迎來多少游人。</h3><h3> 滴滴晶瑩,潺潺和聲,飄飄灑灑,蕩滌心靈。</h3><h3> 曾幾何時,不見妳肩上的珠簾,</h3><h3> 曾幾何時,不見妳頭上的玉簪?</h3><h3> 是誰摘去妳迷人的面紗?</h3><h3> 是誰讓人掃興而歸 心緒綿綿?</h3><h3> 啊,飛泉之水天上來!</h3><h3> 告別母校日, 恰逢天公美人間,</h3><h3> 邀來仙女送山泉,銀瀑飛舞,分外妖艷。</h3><h3> 快揚起鏡頭,——留住這瞬間</h3> 一本散文集“金色年華”,寫盡了故鄉(xiāng)南溫泉五六十年代“天方夜談”般的故事,母校“南泉中心小學”和“重慶第十中學”載著求學時期童話一樣的美好記憶盡在書里……<div><h3> “金色年華”的封面,終于選用了夢幻“飛泉”,與書中的故事永遠緊緊相連。</h3><h3><br></h3></div> <h3> 一位前輩在他的大作:“南溫泉”一書的封面,設計了抽象的“飛泉”,一條小船漂浮在飛泉的倒影中,飛泉集水潭的欄桿與河心亭,點綴了濃縮的飛泉景觀。</h3><h3> 不久前楊天健先生拜訪了這位老前輩,感謝他對溫泉作出的貢獻。</h3> <h3>南溫泉的“飛鴻”,跨越了半個世紀,毛主席“永遠”和南泉民眾在一起。</h3> <h3> 中國大文豪郭沫若先生的題詞:《游南泉》,“南泉今日我重來”,“花溪舟楫喚人回”?!盎貋怼钡氖窃浀挠慰停窟€是南泉故居的父老鄉(xiāng)親?都是吧。</h3> <h3>民國時期的大人物:蔣界石夫婦、林森老先生、孔祥熙、于右任、四川軍政首領……</h3><h3>文化界魁首:郭沫若、金庸、張恨水、楊濟川……</h3><h3>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劉伯承、陳毅、賀龍……</h3><h3>外國文化團體、貴賓、專家:日本松山芭蕾舞團、蘇聯(lián)援華專家……</h3><h3> 誰又沒有踏上過飛泉瀑布前的小道,欣賞過南泉的鮮花美景?溫泉的香湯洗盡了人間的風塵。</h3><h3> (圖片由張興淦先生提供)</h3> <h3> “峭壁飛泉”,經典的飛泉照片。它是游客們流連忘返的景點,也是“南泉十二景”最具代表性的貴冠,所有南泉居民引以為豪的“南泉標牌”,攝影師們爭相把它制作成“賣”點。</h3><h3> </h3> <h3>不同年代,不同角度,不同風格的飛泉。相同的唯有風流而下,氣貫如虹的泉水。</h3><h3> 飛泉高26米,上瀑布寬約六米,瀑底部寬大約十五米,激流從上往下跌落時形成縱向分流。有詩:“懸崖瀑布虹影隨”贊頌飛泉之美。</h3> <h3> 重慶美術公司的攝影師,也到南泉拍攝下這張五十年代的“飛泉”。還有多少專業(yè)之作?從“蠻荒”的上世紀到我們的昨天,“峭壁飛泉”是永遠拍不完的景點。</h3> <h3>飛泉標志性的景像,幾十年前已經做成了“火花”,每天與無數(shù)的市民在一起,溫泉小鎮(zhèn)南溫泉的“天上之水”,“流”進了重慶的萬戶千家,因為有了飛泉,南溫泉名揚四海,“香飄”萬里。</h3> <h3>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川渝大地,重慶第一瀑布,“飛泉”當仁不讓成為南溫泉風景區(qū)響當當?shù)拿?lt;/h3> <h3> 這張“仙女洞門票”,設計十分有趣,作者把飛泉的源頭“仙女洞”冠在了飛瀑之上,明明是仙女洞的參觀卷,留給大眾看飛泉,實在妙不可言,在“下”特此注明:“重慶南溫泉”,獨此一家,別無分店!</h3> <h3> 一張飛泉的水粉畫把“峭壁飛泉”帶進了藝術的天堂。攝影師們像機的焦點,畫家手中畫筆下的飛泉:一個永恒題材一一“飛泉”,在大師們手下盡顯出高雅藝術各自的風彩。</h3><h3> (水粉畫《飛泉》作者:朱大全)</h3> <h3>校友林先生形容飛泉是“仙女送來的山泉”,飛泉的“母親”是仙女洞。發(fā)源于仙女洞中的泉水流過了“重慶十中”美麗的校園,五十代仙女洞中的泉水也是百年母校重慶十中的飲用水源。</h3> <h3>兩張“仙女幽巖”圖片見證了歷史的變遷,第一張“仙女洞”是五六十年代的圖片,第二張“仙女洞”留影于民國年間,洞還在,龍泉寺的廟堂已改變。(廟殿后方正中,原書寫有巨大的“佛”字占滿后墻之壁,后來呢?)</h3><h3> (民國年間的“仙女洞”圖片由楊天健先生提供)</h3> <h3>仙女洞也是“洞天福地”,還記得“釋迦牟尼”的尊容嗎?</h3> <h3>抗戰(zhàn)時期,國民黨中央政治學校第二辦公廳遷駐于仙女洞,驅趕仙女洞前龍泉寺和尚,禁絕游人參觀游覽。直至抗戰(zhàn)勝利后,在明月法師努力下,再修廟宇重塑金身。</h3> <h3>抗戰(zhàn)期間日冦轟炸重慶和南泉,國民黨中央政治學校在仙女洞主洞左側開鑿一條防空洞叉洞,取名“宣義洞”。民國政府主席林森游覽仙女洞及寺廟時,書寫下“古仙女洞”匾額。</h3><h3> (三個中央政校學員在仙女洞留影時“古仙女洞”匾額尚未制作)。</h3> <h3>南泉街坊朋友們也相聚在仙女洞?!肮畔膳础必翌~歷歷在目。</h3><h3> (圖片由向柏成先生提供)</h3> <h3>重慶十中同學們都喜歡在學校后院仙女洞前留下紀念的瞬間。</h3><h3>(圖片由徐振鈴女士提供)</h3> <h3>仙女洞流出的“天上之水”,穿過重慶十中校園,直奔大校門前的小橋和峭壁。</h3> <h3>來自仙女洞的“天上之水”冬“去”夏“來”,一屆又一屆勤奮好學的十中同學們。誰沒在校門前的石橋上走過?</h3><h3> 仙女洞的流水穿過峭壁上的石橋,一邊是十中校區(qū),一邊是“峭壁飛泉”。</h3><h3>(珍貴圖片由王美倫先生提供)</h3> <h3> 飛泉瀑布前面的花溪流水,也是游客蕩舟的樂園,故鄉(xiāng)小鎮(zhèn)曾經的“交通干線”,溫泉及四鄉(xiāng)的經濟發(fā)展,花溪河上劃動的木船功勞在先。一條木船劃過“五湖占雨”,前行百米就要經過“峭壁飛泉”。</h3><h3> “五湖占雨”是十中后來的水源地,五九年十中初六零級的同學親手建成了開水房(抽水機房),也是母校僅存的紀念,相伴在飛泉。</h3> <h3> 民國年間,一條小木船正奮力逆流而上,劃過夏日的飛泉。船上也許載著遠道而來的客人,或許裝滿南泉鄉(xiāng)親們的生活物資,“幸??偸菉^斗而來的”。</h3><h3>(珍貴的民國時期的木船過飛泉圖片,由楊天健先生提供)</h3> <h3> 這是唯一沒有飛泉的“飛泉圖片”,攝影師避開飛泉枯水期的“碧苔孤影”,把探索的焦點轉到了飛泉的“左邊”,相機廣角大景深鏡頭記錄下剛通過“峭壁飛泉”遠去的木船,還有十中大門前的“迪惠橋”,“南泉新村”(桃子溝)上面的八角涼亭(頤壽亭一一1931),留下專注的題字:“這里是飛泉”,耐人尋味。</h3> <h3> 在南泉復興路中段,一座緊鄰“公園旅社”和“南泉工人療養(yǎng)院”的樓房,據說是抗日名將孫立人將軍為中國遠征軍歸國將士來南泉休養(yǎng)休息所建。南泉居民稱此樓為“仰光”,或者“仰光樓”。</h3> <h3> 一群“國軍”軍人在飛泉留影,他們是匆匆的“歷史過客”,還是為了中華民族浴血沙場,九死一生遠道返歸,回到南泉“仰光”休養(yǎng)的中國遠征軍將士?現(xiàn)今已不得而知?</h3> <p>昔日國軍們在飛泉留影,星轉斗移,今日療養(yǎng)員們在“老地方”留下時代更替的紀念,</p> <h3> 民國早期的飛泉留影,一條小道穿過瀑布前的集水潭,河心亭尚未興建,環(huán)境優(yōu)美,飛流直下到“今天”。</h3> <h3>解放前的“峭壁飛泉”,游人稀少,居住在遠方“涼亭”和“南泉新村”的居民們“遙望”返航的木船。</h3> <h3> 解放之前的飛泉,幾位仕女的倩影留在了飛瀑流泉之前,是“巴女中”(重慶十中)的同學?還是遠來的游人?讓人遐想連篇。</h3> <h3>(圖片放大)</h3> <h3>解放后的峭壁飛泉,生機盎然。工療院的療養(yǎng)員蕩舟在飛泉景點,河心亭已修建,南溫泉進入建設發(fā)展的階段。</h3> <h3>是油畫?是圖片?飛泉前的美景再現(xiàn)攝影藝術無限的魅力</h3> <h3>解放后的“峭壁飛泉”,喜迎八方游客,蕩舟景區(qū),流漣忘返。</h3> <h3> 南溫泉的民眾喜愛飛泉,那里留下了我們青春的腳步,留住對故鄉(xiāng)深情的熱受,留下對家鄉(xiāng)發(fā)展的無限企盼。</h3><h3> (圖片由夏鳳雛先生提供)</h3> <h3>山美水美瀑布美,南泉民眾人更美,記住了時光的美好,留下家鄉(xiāng)的故事,也有飛泉前面最難忘的回憶。</h3><h3> (圖片由陳再英女士提供)</h3> <h3>母子三人飛泉留影,也是南泉居民家庭的“縮影”,一方熱土養(yǎng)育一方的百姓,南泉民眾熱愛家鄉(xiāng),企盼故鄉(xiāng)有更好的發(fā)展,一往情深。</h3><h3>(圖片由張家全先生提供)</h3> <h3>南溫泉成為重慶市民最喜愛的休閑旅游的風景名勝景區(qū),飛瀑流水,當然是夏天最清涼的游玩樂園。</h3> <h3> 旅居國外的校友,客居外地的南泉居民,回到南泉都會到飛泉留影,留下人生旅途的“腳印”、對故鄉(xiāng)無限的眷戀,對南溫泉建設和發(fā)展的企盼。</h3><h3> 飛泉旁的青石碑為民國十年春,但懋辛先生手書棣書體“飛泉”刻于碑上,石碑:高一米九,寬一米一柒,碑厚十五厘米?!帮w”字:0.8×0.8米,“泉”字0.9×0.7米。字體陰刻深0.02米。</h3><h3><br></h3> <h3>飛泉前的羊腸小道正在變成汽車奔馳的大道,歷史正在改變“峭壁飛泉”的今天。</h3> <h3> 永遠無法改變的,是故鄉(xiāng)的街坊朋友們對南溫泉最深沉的熱愛和情懷,祝愿飛泉和南溫泉的明天更美好,美景永駐人間。</h3> <h3>謝謝各位朋友的觀賞,期待故鄉(xiāng)南溫泉更美好的“明天”。</h3><h3><br></h3><h3> 2019.6.15 李廷浩 于廣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