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2018級中國新鋼筆畫創(chuàng)作高研班班刊《新鋼筆畫藝苑》(4)

郭剛

我們的導師 教案選登 教案一 <h3><font color="#010101"><b><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新鋼筆畫手卷、長卷的論述》</b></h3><p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b> 李渝基</b></span><br></p></b></font></h3> 一、中國畫里的手卷(長卷)<br>&nbsp;中國新鋼筆畫手卷和長卷,是源于中國畫里的手卷(長卷),因為有了它才會出現(xiàn)&nbsp;21&nbsp;世紀的新鋼筆畫手卷和長卷。然而在新鋼筆畫里手卷和長卷是有區(qū)別的(后面將予以說明),在這里我們將先就中國畫里的手卷(長卷)之歷史淵源作些簡略的紹與表述。<div><h3>  我們知道手卷是中國書畫繪畫中的一種主要樣式&nbsp;,千百年來亦稱“長卷”,也有稱“圖卷”的,在中國古代繪畫歷史中的手卷和長卷其實就是一回事,一個意思。這種中國獨有的繪畫形式,是中國傳統(tǒng)繪畫里主要的表現(xiàn)形式,在它的畫面里有著線描的準確洗練和用筆兼工帶寫,也有著以尚意為主體的精神感悟認識的表達方式。因此它呈現(xiàn)出來的是中國式的審美,和紙質(zhì)繪畫的最高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于是它是以獨特形式的審美與內(nèi)涵,追問著自己的抒懷與心里,呈現(xiàn)著造境的魅力與神奇。長卷這一偉大的藝術(shù)形式在中國繪畫歷史的積淀中曾經(jīng)產(chǎn)生了《洛神賦圖》、《女史箴圖》到《清明上河圖》等。</h3>&nbsp; &nbsp; &nbsp; &nbsp;以往各時代出現(xiàn)的重要作品,不管是記功,記事,都表現(xiàn)出了在功用和審美上的特別意義。顯然,也只有中國的畫家在繪畫上才將它運用到了極致,而且代代相傳,形成了中國繪畫的優(yōu)良傳統(tǒng)。<br>&nbsp; &nbsp; “手卷”或“長卷”,它外有“包首”,前有“引首”,中有作品,緊連其兩邊的是“隔水”,后面有“拖尾”,“包首”之上貼有“題簽”。手卷是中國書畫作品中橫幅比較長的形式,短的有一兩米,一般也有八、九米,更長的能達到二十米以上。它的高度一般在三十厘米到五十厘米之間。從南宋開始,一般的手卷高度都將近三十厘米,千百年來手卷尺寸也大概如此。因為不便于懸掛,只便于用手展開,邊欣賞、邊卷合。&nbsp;在中國古代,手卷它們是供文人雅士私人交誼時于案頭展賞之用,鑒賞者觀畫時常稱為“臥游”,當然不一定要躺在臥榻上看,只是表示欣賞者的悠閑自在罷了。觀賞時極富閑情逸致,可惜,這種人與畫之間的特殊交流離當下人們的生活已經(jīng)越來越來遙遠。它特殊的形質(zhì),展陳和觀看,往往有“于咫尺之間,展千里之外”的功效。善作手卷者,通常要比一般書畫家在文化修養(yǎng)和藝術(shù)功力上高出一籌,歷史上,不少名畫就采用手卷的式樣,像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女史箴圖》,唐代韓滉的《五牛圖》,五代董源的《蕭湘圖》,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和張擇瑞的《清明上河圖》,元代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等。<br>&nbsp; &nbsp; &nbsp;與其他書畫形制相比,書畫手卷不像立軸、橫披、對聯(lián)等形制可以裝潢、點綴居室,它一般只在案頭欣賞和把玩觀看,也能展開后平放于地面及懸掛墻上逐一進行藝術(shù)觀賞。<br>&nbsp; &nbsp; &nbsp;傳統(tǒng)的手卷,往往采取“散點透視法”去組織畫面,這時視點分布在畫面的上下左右,隨處皆有,而沒有一個固定的視點,這就使得畫面長而不冗,繁而不亂,嚴密緊湊,如一氣呵成。同時,這也增加了它的創(chuàng)作難度,并使得手卷古往今來一直為人們所熱衷所喜愛。手卷不同于中堂、屏條。長卷者,是把橫幅延長,大大超過黃金律的比例,如同寬銀幕,或全景銀幕,可以無限地長下去。也以在不同時空和眾多情節(jié)場景中組成畫面,從不同的側(cè)面反復強調(diào)同一主題,以其獨特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將觀眾帶入歷史或風光情境之中。中國畫手卷是傳統(tǒng)繪畫形式的一種,也是唐以后文人畫的一種特有的卷軸畫形式,尤其是山水畫。由于在中國歷代繪畫中視長卷和手卷為同一種形式的作品,本文在表述中國畫里的長卷、手卷時也就統(tǒng)稱為手卷或長卷了。在中國輝煌的文化歷史和藝術(shù)發(fā)展長河中,中國的手卷不愧是一種足不出戶就可以神游山高水長,且能品評筆墨趣味和與作者交流思想感情的高雅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給過去時代的人們帶來極高的美感和享受,即便是在科學發(fā)達的今天,也仍不失其光彩與存在的價值。&nbsp;在當代藝術(shù)多元發(fā)展的今天,長卷的繪畫欣賞、它的作用與與繪畫性,也絲毫不會遜色。人們說它是繪畫藝術(shù)中王冠上的寶石,一點也不為過。手卷有大有小,它們不僅便于案頭展閱和臨摹,而且適于保管、延長書畫的壽命。當然,手卷也有不足之處,就是在展覽時,不便于完全展開也不太適合懸掛,所以在博物館中的手卷,經(jīng)常是展出全畫作的局部圖來進行欣賞。</div> 二、中國手卷里名作簡介<br><br>1、《洛神賦圖》<br>&nbsp; &nbsp;東晉顧愷之作,畫卷為設色絹本,畫寬(高)27.1&nbsp;厘米、長&nbsp;578.8&nbsp;厘米,現(xiàn)僅有宋代摹本&nbsp;5&nbsp;卷。藏于中國故宮、中國臺北及美國等地。畫卷以三國魏文學家曹植的《洛神賦》為依據(jù),描繪了作者對洛水之神宓妃的愛慕以及神人殊隔、不能交接的惆悵。作品將不同情節(jié)置于同一畫卷,洛神和曹植在一個完整的畫面的不同場景中反復出現(xiàn),以山石、林木及河水等背景,將畫面分隔成不同情節(jié),使畫面既分隔又相聯(lián)接。畫卷色彩典雅富于裝飾性,故事隨著畫卷場景漸次展開,有著詩畫交相輝映的審美體驗,完美表達了“原賦”的意境。 <h3><font color="#010101">《洛神賦圖》</font></h3> 2、《清明上河圖》<br>&nbsp; &nbsp;北宋張擇端所作,畫卷絹本設色,寬(高)25.2&nbsp;厘米,長528.7&nbsp;厘米,作品以長卷形式,采用鳥瞰式的全景法(散點透視構(gòu)圖法),用筆兼工帶寫,設色淡雅,真實生動而又集中概括地描繪了當時汴京東南城角這一典型的區(qū)域。畫作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都城東京(又稱汴京,今河南開封)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北宋時期都城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jīng)濟情況的寫照。它不同于一般的界畫,是一幅千古最富傳奇色彩的作品。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在五米多長的畫卷里,共繪了數(shù)量龐大的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車、轎、大小船只,房屋、橋梁、城樓等各有特色,體現(xiàn)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肚迕魃虾訄D》雖然場面熱鬧,但表現(xiàn)的并非繁榮市景,而是一幅帶有憂患意識的“盛世危圖”。 <h3><font color="#010101">《清明上河圖》</font></h3> 3、《千里江山圖》<br>&nbsp; &nbsp; &nbsp; &nbsp; 是北宋王希孟&nbsp;18&nbsp;歲時作品,也是唯一傳世之作品。畫卷為大青綠設色絹本,寬(高)51.5&nbsp;厘米,長&nbsp;1188厘米。總卷畫面氣勢遼闊超凡,上層峰巒疊嶂、逶迤連綿,圖中繁復的林木村野、舟船橋梁、樓臺殿閣、各種人物等布局井然有序。全圖既壯闊雄渾而又細膩精到,是青綠山水畫中的一幅巨制杰作。 <h3><font color="#010101">《千里江山圖》</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千里江山圖》局部</font></h3> <h3>4、《富春山居圖》<br>&nbsp; 是元朝書畫黃公望為鄭樗所繪,畫面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全圖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干濕并用,富于變化,是黃公望的代表作,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之一。明朝末年,畫卷遭藏家損壞而分成了兩段,較長的后段稱《無用師卷》,寬&nbsp;33&nbsp;厘米,長636.9&nbsp;厘米,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前段稱《剩山圖》寬31.8&nbsp;厘米,長&nbsp;51.4&nbsp;厘米,現(xiàn)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館。圖:</h3><h3>李渝基《富春山居圖 》臨創(chuàng)局部 &nbsp;47cm×671cm &nbsp;2018&nbsp;年<br></h3> <h3><font color="#010101">5、《五牛圖》</font></h3> &nbsp;以上簡單介紹的幾幅中國古代著名手卷,都是在中國美術(shù)史上具有代表性的長卷巨制,了解和認識它們的目的,那是要我們今天的鋼筆畫人去認真欣賞、去體會中國傳統(tǒng)的長卷繪畫。而回顧這千古傳奇之作的原委,應通過對作品的解析、對比、推斷以求得在進入另外一種時代緯度中觀看這些作品時的理解,從而獲得在學術(shù)探索上的準確把握,并在追古學習前人的藝術(shù)風格與創(chuàng)作精神中,吸收好養(yǎng)分而為我所用,從而聚集創(chuàng)作能量開啟新的未來。<br>&nbsp; &nbsp; &nbsp; 對于研究和學習中國畫長卷(手卷),一般可以選擇臨摹名家畫作,或者選取一些畫譜來進行學習。這種學習的方法,對于有著一般鋼筆畫基礎的和初學者來講,也是一種很好的快速入門方法,在繪制過程中能讓作畫者初步掌握中國繪畫長卷里的筆法、布局、技法,堅持練習這也是學好長卷繪畫的必由之路。當然這只是適合于初學階段,隨著自己繪畫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于繪畫技法掌握日益成熟,那就應該開始臨創(chuàng)作品,然后逐漸過渡到自我創(chuàng)作長卷作品。(未完待續(xù)) 教案二 <h3><font color="#01010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新鋼筆畫創(chuàng)作的構(gòu)圖法基礎》</b></h3><h3><b>&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劉海章</b></h3></font></h3> <h3>&nbsp; 一幅新鋼筆畫的創(chuàng)作首先解決的是主題和立意問題,也就是什么的問題,解決了這個問題后揭下來就是解決怎么畫的問題。這個問題有兩個方面一是用筆,就是指用什么樣的筆觸來表現(xiàn)所描繪的物象,二就是如何擺放這些要描繪的物象,就是構(gòu)圖問題。而構(gòu)圖對一幅作品的創(chuàng)作是至關(guān)重要的。這是最直觀的形式美。這節(jié)課重要跟大家說一下有關(guān)構(gòu)圖的一些問題。<br>&nbsp; &nbsp; &nbsp; &nbsp;一、構(gòu)圖的定義<br>&nbsp; &nbsp;構(gòu)圖是一個造型藝術(shù)術(shù)語,即繪畫時根據(jù)題材和主題思想的要求,把要表現(xiàn)的物象巧妙地排列、組合起來,構(gòu)成一個協(xié)調(diào)的完整畫面。<br>&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構(gòu)圖指作品中藝術(shù)形象的結(jié)構(gòu)配置方法。它是造型藝術(shù)表達作品思想內(nèi)容并獲得藝術(shù)感染力的重要手段。在視覺藝術(shù)中常用的技巧和術(shù)語,特別是繪畫、平面設計與攝影中。<br>&nbsp; 構(gòu)圖在《辭?!防锸沁@樣定義的,構(gòu)圖是“造型藝術(shù)”術(shù)語。藝術(shù)家為了表現(xiàn)作品的主題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間,安排和處理人、物的關(guān)系和位置,把個別或局部的形象組成藝術(shù)的整體。在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稱為“章法”或“布局”。<br>&nbsp;&nbsp;&nbsp;構(gòu)圖來歷構(gòu)圖的名稱,來源于西方的美術(shù),其中有一門課程在西方繪畫中,叫做構(gòu)圖學。<br>&nbsp; &nbsp;構(gòu)圖這個名稱在我國國畫畫論中,不叫構(gòu)圖,而叫布局,或叫經(jīng)營位置。在攝影里,構(gòu)圖是從美術(shù)的構(gòu)圖轉(zhuǎn)化而來,我們也可以簡單的稱它為取景。因此不論是國畫中的布局,還是西方繪畫中的構(gòu)圖學,亦或攝影中的取景,都只涉及到構(gòu)圖的部分內(nèi)容,并不能包括構(gòu)圖的全部含義。因此,統(tǒng)一用構(gòu)圖這個稱呼是較科學準確的。<br>&nbsp;&nbsp;研究構(gòu)圖的目的是什么?就是研究在一個平面上處理好三維空間——高、寬、深之間的關(guān)系,以突出主題,增強藝術(shù)的感染力。構(gòu)圖處理是否得當,是否新穎,是否簡潔,對于一件藝術(shù)作品的成敗關(guān)系很大。一幅成功的藝術(shù)作品,首先是構(gòu)圖的成功。成功的構(gòu)圖能使作品內(nèi)容順理成章,主次分明,主題突出,賞心悅目。反之,就會影響作品的效果,沒有章法,缺乏層次,整幅作品不知所云。</h3><h3><br></h3><h3>&nbsp; &nbsp; &nbsp; &nbsp;二、構(gòu)圖形式<br></h3><div style="text-align: left;">1、水平式(安定有力感)</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2、垂直式(嚴肅端莊)</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3、S形(優(yōu)雅有變化)</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4、三角形(正三角較空,銳角刺激)</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5、長方形(人工化有較強和諧感)</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6、圓形(飽和有張力)</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7、輻射(有縱深感)</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8、中心式(主體明確,效果強烈)</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9、漸次式(有韻律感)</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10、散點式(有受邊框約束,自由可向外發(fā)展</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nbsp; &nbsp; &nbsp; 下面分別講述:</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1、水平式構(gòu)圖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水平線在畫面中,可以對畫面情緒產(chǎn)生抑制作用,這是由水平線的平靜、穩(wěn)定的特性決定的。當這種水平線成為畫面形式的基本格式時,體現(xiàn)了安寧、平靜的意境。<br></div><h3></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五代董源的《瀟湘圖》,正是運用平行水平線的聯(lián)系,使畫面明顯地具有向兩邊延伸的形式感,表現(xiàn)出寬闊,嫻雅而幽靜的境界。</font></h3> &nbsp; &nbsp; &nbsp; 水平線的抑制作用尤為突出地表現(xiàn)于珂勒惠支的組畫《農(nóng)民戰(zhàn)爭》之一《俘虜》的畫面結(jié)構(gòu)。畫面中俘虜們各種掙扎的動態(tài)以及勞動者那些寬厚的體魄、強健的骨骼、肌肉和扯亂了的衣襟形成各種動亂的曲折線條,表現(xiàn)了被俘者的強弱不同的反抗力量。然而這種抗爭的激情又顯然受制于捆綁的壓力,這種抑制力體現(xiàn)在人群頭頂、腳底以及繩索所形成的三條水平線。這兩種相反的視覺相互作用,相互聯(lián)系,以更強烈的效果表現(xiàn)了作者的意圖。德國著名版畫家珂勒惠支使具有冷靜、精細,端莊而嚴諜風格的德國繪畫的敘述性傳統(tǒng)發(fā)展到追求強烈、單純而概括的表現(xiàn)形式,由此進入了一個更高的階段。當她作畫時,激情濃縮到幾根有力的線條,構(gòu)圖的形式感自然會大大加強。<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平行線實質(zhì)是同一感覺的重復。同一感覺在多次重復時,有強調(diào)這一感覺的作用,而當著幾條平行線前后交錯時,這種位置差就必然產(chǎn)生運動速度的感覺。無論是平行垂直線、平行水平線或平行斜線處在上述情況下,都會同樣產(chǎn)生運動和速度的感覺,只是三者的運動方向不同而已。 <h3><font color="#010101">珂勒惠支的組畫《農(nóng)民戰(zhàn)爭》之一《俘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漢代畫像磚《騎吏戟幢》(見圖二十八),對騎乘速度的表現(xiàn),就是畫畫中利用了平行水平線的位置差所具備的視覺功能。</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李渝基 《神奇的張家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陳化智 《黃河之水天上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張軍朝 &nbsp;《空谷》</font></h3> &nbsp; &nbsp; &nbsp; 這幾幅新鋼筆畫作品一是李渝基主席的《神奇的張家界》,一幅是陳化智老師的《黃河之水天上來》,一幅是張軍朝副主席的《空谷》。<br>&nbsp; &nbsp; &nbsp;這種水平式構(gòu)圖使畫面感覺非常平穩(wěn),而且極具向左右兩邊的張力。這種構(gòu)圖無論是山水還是人物,亦或其它題材,都表現(xiàn)出來畫家內(nèi)心的沉穩(wěn)于寧靜,似乎向觀者娓娓的道來自己思想情緒以及對客觀世界的認知。 2、垂直線構(gòu)圖&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垂直線一般給人以穩(wěn)定、沉著、莊重之感,它可以同時將一排主要形象展示給觀眾。平行的垂直線組合可以利用形象空間位置的不同,高矮的不同,兩端的開放與內(nèi)合的不同,形成畫面表現(xiàn)的變化。這種組合類似文學中的疊句,畫面中形象的層層疊出,是加強形式感染力的一種手段。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董希文先生創(chuàng)作的《開國大典》正是利用這種結(jié)構(gòu)形式表現(xiàn)了慶典的盛況,天安門城樓上的圓柱構(gòu)成的平行垂直線更加強了穩(wěn)定、莊重的感覺。 畫面中垂直線集中在左側(cè),使地平線明顯有向右展伸的視覺傾向。這種分割方式使場面十分開闊,毛澤東同志站立其中間,取得了畫面中心的突出地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永樂宮壁畫》(局部)</font></h3> 平行垂直線構(gòu)圖又有幾種不同的方式:<br>1)上下穿插,直通到底:&nbsp;&nbsp;&nbsp; 形式感是向上下兩頭延伸,形象高大,具有舒展暢通之感。<br>如附頁插圖圖二《永樂宮壁畫》(局部),以這種形式感出色地表現(xiàn)了天神的形象。 <h3><font color="#010101">《樹間村道》</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由下而上長起,在畫面的上部空間停?。弘m停住,卻更有向上漲起的勢態(tài),這種構(gòu)圖形式不再有同時向上下延伸的感覺。如?!稑溟g村道》的畫面中兩排樹由地面長起,更突出了樹木生態(tài)昂然的形象。這是仰視構(gòu)圖特有的形式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3)由上而下懸垂:這常用于俯視構(gòu),有插入地下之感,楊燕屏的《白楊禮贊》,運用這種構(gòu)圖形式,使長于表現(xiàn)嚴肅、莊重題材的平行垂直線構(gòu)圖在視覺功能上又從相反的方面得以變化。</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上面兩幅是張軍朝副主席的,人物的是陳建平老師,下面一幅是我的,一幅是劉紅軍副主席的。這些都是垂直式構(gòu)圖的代表作品。(未完待續(xù))</font></h3> 教案三 <h3><font color="#010101"><h3><b>  《寫實鋼筆水彩畫實用技法與畫例詳解》</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龐恩昌</b></p></font></h3> 我今天要講的題目是《寫實鋼筆水彩畫實用技法與畫例詳解》,內(nèi)容分為五個方面:一、關(guān)于黑白鋼筆畫;二、關(guān)于鋼筆水彩畫;三、怎樣畫鋼筆水彩風景;四、怎樣畫鋼筆水彩靜物;五、怎樣畫鋼筆水彩人物。<br>&nbsp; &nbsp; &nbsp;因為李主席讓我重點講鋼筆水彩畫,為了節(jié)省時間,我從第二部分開始講:關(guān)于鋼筆水彩畫。講一點色彩知識,講一點水彩畫的技法,然后重點對鋼筆水彩畫進行講解,包括風景、靜物和人物。這三部分內(nèi)容我都會列舉一些實際的畫例進行說明,以便讓大家看起來更加直觀,加深印象。<br><br>(一)色彩原理<br>&nbsp; &nbsp; &nbsp;人類對色彩的認識,最初是從對自然色彩的觀察開始的,當今的色彩藝術(shù)理論是對17世紀以來的色彩科學與色彩藝術(shù)的總結(jié),是許多偉大的科學家和藝術(shù)家智慧的結(jié)晶。我們知道,人的眼睛是通過光線看到顏色的,在黑暗中則無法看到任何景物的形狀和色彩。在充足的光線下,景物會呈現(xiàn)出各種不同的顏色,這是因為各種物體的表面具有不同的吸收光和反射光的能力。反射光不同,眼睛就會看到不同的顏色,這些都是有關(guān)顏色的物理現(xiàn)象。 <h3><font color="#010101">這幅圖就是物體表面的光線反射示意圖</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單從繪畫的范疇來講,我們需要認知的物體色彩是由三方面組成的,即固有色、光源色、環(huán)境色。固有色通常是指物體在正常的白色日光下呈現(xiàn)的色彩特征;光源色是投射在物體上的光線所呈現(xiàn)的顏色,不同時辰的日光、不同顏色的燈光會讓物體的表面呈現(xiàn)不同的顏色;環(huán)境色是物體所處的環(huán)境對其所產(chǎn)生的色彩,周圍環(huán)境中的各種反射光都會對物體的固有色產(chǎn)生影響,特別是物體的暗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例如這幅作品,這是印象派筆下的田園景色,冷暖對比十分強烈</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一般來說,色彩的基本規(guī)律有如下幾點:即亮部色彩是光源色加固有色,高光是光源色加微量固有色;中間調(diào)子主要是固有色加少量光源色和環(huán)境色;明暗交界線是物體固有色加補色;暗部色彩主要是固有色加環(huán)境色;反光主要是環(huán)境色加少量暗部色彩等。當然這些只是基本規(guī)律,畫面中豐富的色彩表現(xiàn)還要靠畫者的觀察和經(jīng)驗來完成。如強調(diào)表現(xiàn)自然色彩的印象派畫家反對以固有色的概念表現(xiàn)畫面,他們認為色彩瞬息都在變化,必須在自然中觀察光線和環(huán)境使固有色產(chǎn)生的變化,才能畫出真實的色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例如這幅作品,這是本人20年前的一幅靜物作品,素描和色彩上的“三面五調(diào)”體現(xiàn)的十分明顯,特別是在蘋果上。</font></h3> 另外,視覺所感知的一切色彩都具有明度、色相、純度三種屬性,這三種性質(zhì)是色彩最基本的構(gòu)成元素。<br> ?。?)明度。在黑白系列中,明度最高的色是白色,明度最低的色為黑色,中間存在一個從亮到暗的灰色系列。在彩色系列中,黃色為明度最高的色,紫色則是明度最低的色。明度在色彩三要素中具有較強的獨立性,它可以不帶任何色相的特征而通過黑白灰的關(guān)系單獨呈現(xiàn)出來。<br> ?。?)色相。在可見光譜中,人的視覺能感受到紅、橙、黃、綠、藍、紫這些不同的色彩,人們將色彩所呈現(xiàn)的這種特征稱為色相。色相通常用色環(huán)表示,最簡單的色環(huán)由光譜6色相環(huán)繞而成,如果在這6色相之間再增加過渡色,就構(gòu)成了12色相環(huán)。依此類推,可以形成24色相環(huán),它呈現(xiàn)出微妙而柔和的過渡,在繪畫創(chuàng)作中具有很強的實用性。<br> ?。?)純度。純度是指色彩的鮮濁程度,不同的色相不但明度不等,純度也不等。任何顏色與其他顏色混合時,其純度都會發(fā)生變化。如藍色混入了白色時,雖然仍具有藍色的特征,但它的鮮艷度降低了,明度提高了,成為了淡藍色;當它混入黑色時,明度降低了,成為暗藍色。道理相同,其他顏色也是如此。<br>這三點是色彩的基本屬性,有些枯燥,但卻是最基本的。 <h3><font color="#010101">這是色彩的混合現(xiàn)象,學過繪畫的人都知道</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這是12級色相環(huán)。</font></h3> 下面講一下色彩的聯(lián)想<br>  (二)色彩聯(lián)想<br>  人們在觀看色彩時,由于受到色彩的視覺刺激,而在思維方面產(chǎn)生對生活經(jīng)驗和環(huán)境事物的聯(lián)想,這就是色彩的聯(lián)想,也可稱為色彩的情感。如由紅色既可聯(lián)想到具體的火、血、太陽等,又可聯(lián)想到熱情、危險、活力等;由黃色可聯(lián)想到光、檸檬、迎春花等,又可聯(lián)想到光明、希望、快活等;由藍色既可聯(lián)想到天空、冰凌、海水等,又可聯(lián)想到平靜、理智、深遠等;<br>下面我還是列舉一些作品實例進行講解。 <h3><font color="#010101">色彩的情感 · 中學生 60cm×50cm 2007年 亞麻布 油彩</font></h3> 這幅作品畫于2007年,是參考了一幅照片完成的,原照片中的學生所穿的T恤是件冷色的,我在繪制的過程中將其改為了紅色,使整個畫面的氛圍得到了改變。<br>色彩上給觀者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冷與暖。其實色彩本身并無冷暖的溫度差別,只是色彩在視覺上引起了人們對冷暖感覺的心理聯(lián)想。如紅色、橙色、黃色等能夠使人產(chǎn)生溫暖、熱烈的感覺;相反,藍色、青色、綠色會使人產(chǎn)生寒冷、平靜的感覺。但色彩的冷暖又是相對的,同一種顏色與不同的顏色放置在一起,會產(chǎn)生不同的冷暖感覺,如綠色與紅色在一起會顯得冷,與藍色在一起又會顯得暖。同理,物體在陽光的照射下,受光部的色彩會產(chǎn)生暖的感覺,陰影部會產(chǎn)生冷的色彩感覺。而在陰天的日光或日光燈的照射下,由于光都屬冷色光,亮部就非常明顯地呈現(xiàn)出冷光色,而暗部的色彩則偏暖。<br>再看一幅作品。 <h3><font color="#010101">色彩的冷暖 · 平平安安 55cm×79cm 2016年 水彩紙 水彩</font></h3> 這幅作品表現(xiàn)的是下午四五點鐘光線下的一組靜物,展現(xiàn)了很明確的冷暖關(guān)系,特別是背景和投影之間體現(xiàn)的非常明顯。我當初在繪制這幅作品時就特別留意了這種冷暖關(guān)系。<br> 色彩在繪畫上所具有的能量還有以下幾方面。<br> ?。?)色彩的輕、重感。這主要與色彩的明度有關(guān),明度高的色彩會產(chǎn)生輕柔、飄浮、上升的感覺,明度低的色彩則會產(chǎn)生沉重、穩(wěn)定、降落的感覺。畫者常常利用這種色彩輕與重的感覺,讓畫面產(chǎn)生妙不可言的魅力。 <br>(2)色彩的軟、硬感。這種感覺主要也來自色彩的明度,但與純度亦有一定的關(guān)系。明度越高感覺越軟,明度越低感覺越硬。明度高、純度低的色彩有柔軟感,中純度的色彩也如此。高純度和低純度的色彩都呈硬感,明度愈低則硬感愈明顯。<br>(3)色彩的前、后感。不同波長的色光在人的視網(wǎng)膜上成像有前后,紅、橙等色感覺比較迫近,藍、紫等色感覺相應退后。實際上這是一種視錯覺,繪畫時利用這種錯覺,能讓觀者在觀看一幅作品時產(chǎn)生前進或后退的感覺。 <br>(4)色彩的大、小感。由于色彩有前后的感覺,因而暖色、高明度色等有擴大、膨脹感,冷色、低明度色等有縮小、收縮感。這種大與小的色彩感覺同樣是視錯覺,能產(chǎn)生很奇妙的畫面效果。 <h3><font color="#010101">色彩所顯現(xiàn)出的輕與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色彩所顯現(xiàn)出的遠與近。</font></h3> 好,我再有針對性的講一下色彩的應用。<br> ?。ㄈ┥蕬? <br>理論的學習是為了應用,將相關(guān)的書本知識運用于繪畫實踐,才是學習的目的。大千世界的色彩變化無窮,讓人應接不暇,如何將我們客觀觀察到的色彩與自己掌握的色彩知識結(jié)合起來,準確而恰當?shù)剡\用到繪畫創(chuàng)作中吶?除了動腦、動手進行實踐,沒有其他的捷徑可以走。這無疑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也是一個不斷得到提升的過程。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感悟的積累,你會發(fā)現(xiàn)其中充滿了探索的樂趣和收獲的喜悅,這種感受會讓你欲罷不能。<br>  在寫實鋼筆畫的上色材料中,可以有多種選擇,如彩色鉛筆、馬克筆、彩色墨水、透明水色、水彩及丙烯等。嚴格來講,前兩種屬于工具,后四種屬于畫材。每一種工具、畫材都有其自身的特色、難點,也各有其獨特的魅力,只要運用得當,都能創(chuàng)作出具有獨特價值的藝術(shù)作品。<br>下面大致講一下上色所用的工具與畫材。<br>  (1)彩色鉛筆。彩色鉛筆運用起來簡單便捷,可隨時補充修改,在這幾種工具、畫材中是最易于掌控的,非常適宜初學者使用。彩色鉛筆色彩柔和,色階豐富,不足之處是不可調(diào)和,只能混色,采用疊加的方法展現(xiàn)豐富的色彩效果。<br>  (2)馬克筆。馬克筆在國內(nèi)使用的歷史并不長,但應用很廣泛。特別是對于要求快速畫法的設計專業(yè)來說,馬克筆幾乎就是首選。此工具色階豐富,但同樣是不能調(diào)和,只能混色使用,而且不可修改。因此要想成為個中高手,需下極大的功夫。<br>  (3)彩色墨水。彩色墨水與傳統(tǒng)的碳素墨水一樣,需灌到鋼筆中使用,通過排線實現(xiàn)上色的效果。目前,彩色墨水可選擇的種類不多,常見的顏色只有十幾種,使上色效果受到了限制。而且有些顏色過于鮮艷,使用時需多加注意。<br>  (4)透明水色。透明水色最早是用于黑白照片上色,后來有些建筑師與室內(nèi)設計人員用其繪制鋼筆淡彩效果圖。透明水色無雜質(zhì),能量足,透明性好,不足是色階少,只有12色,容易發(fā)生滲色現(xiàn)象,上色面積較大時不好控制。<br>  (5)水彩。水彩的歷史較為悠久,與油畫一樣屬于西畫的范疇,涌現(xiàn)了許多杰出的畫者和經(jīng)典作品。水彩是與鋼筆畫結(jié)合得最緊密的畫材,操作簡便,水色酣暢??闪攘葞坠P,也能夠深入刻畫,呈現(xiàn)出不亞于油畫般的效果。 <h3><font color="#010101">這是兩幅本人早期的鋼筆加彩色鉛筆的作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這是一幅鋼筆加彩色墨水的作品,朱云峰作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這是一幅本人2015年繪制的鋼筆加透明水色作品 ,現(xiàn)在我的鋼筆畫上色基本都用透明水色,純凈透亮。</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在介紹了以上幾種顏色種類后,現(xiàn)在講述一下水彩畫的創(chuàng)作過程,以及具體到鋼筆水彩畫的著色方法和注意事項。</p><p>(未完待續(xù))</p></font></h3> 導師作品 <h3><font color="#010101">陳建平 《扎映》</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陳建平 《涼山老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陳建平 &nbsp;《臨夏十八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潘孝忠 《青年馬克思》</font></h3> <h3>潘孝忠 《柳廊聞鶯》</h3> <h3>潘孝忠 《英雄余旭》</h3> <h3><font color="#010101">劉海章 《安居樂業(yè)》 90cmx60cm</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劉海章 《不語還應彼此知》60cmx50cm</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劉海章 《母愛》60cmx50cm</font></h3> <h3>&nbsp;龐恩昌 《紫禁城之雪》55cm×55cm 2015年&nbsp;</h3><h3>&nbsp;櫻花鋼筆 &nbsp; 水彩紙 &nbsp;透明水色</h3><h3><br></h3> <h3>龐恩昌 《春天來了》55cm×79cm 2018年&nbsp;</h3><h3>&nbsp;櫻花鋼筆 &nbsp;水彩紙 &nbsp;透明水色</h3><h3><br></h3> <h3>龐恩昌 &nbsp;《窗前玫瑰》55cm×79cm 2015年&nbsp;</h3><h3>&nbsp;櫻花鋼筆 &nbsp;水彩紙 &nbsp; 透明水色</h3><h3><br></h3> 理論集粹 <h3></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對習作的認識和理解》</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nbsp;&nbsp; 陳化智</b>&nbsp; &nbsp;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習作就是練習之作。是素材的梳理。是技法的試驗。是構(gòu)思的推敲。是正式作品的預演。畫面大小可隨意,工具可更寬泛,但作畫同樣需要嚴肅認真。習作可以針對創(chuàng)作的某細節(jié),局部單獨進行??筛鶕?jù)構(gòu)思進行黑白灰布局效果需要用其他繪畫工具完成,可以是水彩,油畫,素描,國畫,速寫……只為看效果,不擇手段,擇一切手段,給自己充分揮灑自由。這樣能較好地發(fā)現(xiàn)其它畫種在新鋼筆畫創(chuàng)作中的借鑒,移植,創(chuàng)新效果。鋼筆畫完成時間比其他畫種長,為省事省時,這樣較為快捷。對于技法的研究就必須使用與創(chuàng)作一樣態(tài)度進行。當然紙質(zhì),工具也需相得益彰。</p><h3></h3><h3>&nbsp; <br>習作的目的 : <br> ⒈提高用線的組織能力。<br> ⒉造型的準確把握。<br> ⒊構(gòu)思推敲。<br> ⒋創(chuàng)作效果的檢測</h3><h3><br>習作應避免的問題:<br> ⒈沒有目標的敷衍之作。<br> ⒉沒有用心,沒有結(jié)果的中途放棄。<br> ⒊ 注意習作的保存,分析。</h3><h3><br>習作是創(chuàng)作的基礎:<br> ⒈使用線條的推敲試驗。<br> ⒉構(gòu)圖與構(gòu)思的表達方式,角度,效果比較。<br> ⒊如何突出主題與黑,白,灰畫面構(gòu)成的關(guān)系。<br>&nbsp; &nbsp; &nbsp;習作的過程是學習繪畫的重要過程。許多比較成功的作品,大部分是在大量習作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因此建議將習作草稿及筆記都常期保存。許多構(gòu)思不是一次成形的。需要不斷充實豐富,調(diào)整,推敲,這個時間可能幾十分鐘??赡苄枰獛啄?,幾十年。一但選擇好就要堅持不斷的努力。值得提醒的是我這里指的是作者自己的練習之作。<br>&nbsp; &nbsp; &nbsp;對于學畫的朋友我認為臨摹習作應該講究,不能只從個人的興趣出發(fā)去臨摹,要注意自己的性格特點,注意你目前缺少哪方面的訓練和要解決自己哪方面的問題,有目標的臨摹。如果還沒明白自己缺少什么,被臨的畫有哪些長處,很可能把別人的缺點也延習下來,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事情。因此,建議多研究作品,多將所謂名作加以對比,展開討論,分析通過學習有關(guān)美術(shù)理論,提高自己的藝術(shù)理論修養(yǎng),提高自己的識別能力,將那些名作分析清楚好在哪里,以后再臨摹不遲,甚至學的更快更好。<br>&nbsp; &nbsp; &nbsp;對于那些精典作品我們不能東施效顰那樣去學,而應透過現(xiàn)象(技法,手法)看到他的目的實質(zhì)(他為什么要這樣畫,想達到什么樣效果),我們有時也可彎道超車的。如果你還沒有明白別人處理技巧的用意,不加思考的照搬是學不好的。<br> 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想法,僅供參考。一句話,畫出好畫不僅是手頭功夫,主要是要靠勤于思考的頭腦。<br>&nbsp; &nbsp; &nbsp;習作《長白飛瀑》僅供參考畫水的參考<br></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陳化智 &nbsp;《長白飛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長白飛瀑》局部1</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長白飛瀑》局部2</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長白飛瀑》局部3</font></h3> 作品賞析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作品賞析:盛世論道</b></p><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龐恩昌</b></div>這幅群像作品完成于2018年底,取材于僧侶辯經(jīng)的場面。由幾幅鋼筆稿步驟圖可以看出,筆者先從畫面的主要人物入手,逐步向周圍擴散,在不失整體的情況下,完成一個后再畫下一個。有的形象畫得很深入,有的只畫了頭部或上半身,為的是確定其位置和大小。此畫面是由幾張照片組合而成的,因而把控好這十幾個人物的前后、大小和透視關(guān)系是對作者畫面組織和協(xié)調(diào)能力的考驗。在線條的運用上,采用細密、多變的斜線網(wǎng)格刻畫形體,將線條順著衣褶的走向畫,以表現(xiàn)衣服的質(zhì)感。再用更密集的網(wǎng)格線表現(xiàn)暗部,深一度加一層,并注意使網(wǎng)格的角度錯開,以達到既密又透的效果。</h3><h3><br></h3> 作品鋼筆稿步驟圖<br>在此幅作品的上色過程中,除先期上完的配景和皮膚顏色之外,眾僧侶所穿的紅色僧袍無疑是最大的難點。要想讓這組顏色既光鮮奪目又穩(wěn)重內(nèi)斂,不僅在深淺上必須調(diào)配得當,還要有一定的冷暖變化。上色時,幾只筆交替上場,根據(jù)眾多人物的主次、前后關(guān)系,將顏色施敷到位。紅色系列的深淺和冷暖是相對的,要起到相互襯托的作用,特別是畫面中心的幾個主要人物,顏色要比其他人物要亮、要暖得多,這是畫面整體效果所必需的。 <h3><font color="#010101">這是鋼筆稿完成圖和上色步驟圖</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這是作品完成圖。盛世論道之二 龐恩昌 55cm×79cm 2018年 美輝鋼筆 水彩紙 透明水色</font></h3> 龐恩昌簡介:<br>1982年考入天津美術(shù)學院,1986年畢業(yè)進入天津大學工作至今。現(xiàn)為天津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鋼筆畫聯(lián)盟理事,天津美協(xié)鋼筆畫專委會副會長,天津美協(xié)水彩專委會理事,天津政協(xié)水彩畫研究院理事,天津市出版局專家?guī)斐蓡T。多年來,一直堅持油畫和寫實鋼筆水彩畫的創(chuàng)作,參加過數(shù)次市級及全國性專業(yè)繪畫展覽,兩次獲得中國鋼筆畫聯(lián)盟所舉辦的全國畫展的金獎。 學員作品選登 <h3><font color="#010101">丁海泉 《海風》44cmx90cm</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郭剛 《舊巢》54cmx38cm</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沈水林 《玉皇飛雪》40cmx28cm</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沈水林《千年不倒》30cmx30cm</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蘇發(fā)輝 《靜夜》60cmx60cm</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王國寶 《靜謐》52cmx38cm</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楊倩 《美麗的金孔雀》108cmx78cm</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張發(fā)學 《朝圣路》38cmx53cm</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丁海泉 《煙花三月》53cmx76cm</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柯行裕 《樓臺亭榭藏乾坤》38cmx105cm</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王國寶《見證》52cmx38cm</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王國寶《林間》75cmx52cm&nbs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王國寶《陽光、深林、蒲公英》52cmx38cm</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張志安《翻越夾金山--遇見》26cmX38cm</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龐杰 《揚州六亭橋》73cmx50cm</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張發(fā)學 《歸航》38cmx53cm</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張發(fā)學《北疆風光》 38cmx53cm</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鄒東《潺潺不息》27x39cm38x38cm</font></h3> 學員作業(yè)點評 <h3>&nbsp; 龐杰的《墓林》:表現(xiàn)的是充滿光照射的山林里一片寂靜的墓地,這里很安靜,明媚的陽光照耀著墓地周圍的樹叢和墓石,雖然充滿暖意,但矗立的兩座墓石給人一種懷念逝者的悲戚感,耀眼光照與安靜的墓石形成鮮明對比,特別是在石柱上的投影給人一絲的憂傷和懷念之情。<br>&nbsp; &nbsp; &nbsp;建議:畫面中間的樹桿應再向左移一點,造型再考究一點,會更有利于主題的表達;應強化灰色調(diào)的作用,尤其是右半部石柱后面的背景再加重,削弱樹叢間的明度對比,拉開墓石和背景的空間,制造一點背光的感覺會更好。</h3><p style="text-align: right;">點評導師:杜成垠</p><p style="text-align: right;">&nbsp;&nbsp;</p> <h3><font color="#010101"><h3>&nbsp; &nbsp;王國寶的《靜謐》:陽光照耀著這片石灘和小溪流,清澈的溪水和雜亂的石頭形成強烈質(zhì)感對比,又是那么的相互依托,樹叢很茂密,這種題材一定會讓觀眾如遇仙境,心曠神怡,溪水的倒影畫得很用心到位。只是遠處交代得太實了,要虛;畫面的空間感就會拉開;石頭的固有色和體積感還需加強。</h3><div style="text-align: right;">點評導師:杜成垠</div></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h3>&nbsp; &nbsp;張志安的《歸》:在茂密森林里的參天大樹下,一個身背竹簍的農(nóng)婦迎著陽太陽走出去,顯然她已經(jīng)采摘滿滿的一簍果實,在匆匆的往回趕,陽光照射在她的身上,身后留下了長長的影子,高大的參天大樹蒼老古樸,和人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空間感很強,樹枝叉的穿插很講究,畫面有故事感,很美。</h3><h3>&nbsp; &nbsp; 建議:背景再增加點遠處的虛的樹,會更豐富;地面可以再加強刻畫;畫面左邊的近處大樹桿削弱對比,以便更好的烘托主題人物;人物還可以再淡些強調(diào)空氣感;右邊的一顆小樹再淡些,強調(diào)它和近處大樹枝的空間感。</h3><div style="text-align: right;">點評導師:杜成垠</div></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h3>&nbsp; &nbsp; 王青梅這張畫得非常認真投入,細節(jié)刻劃到位,素描關(guān)系處理得好,臉部沒有畫黑畫灰,神態(tài)表情也比較自然貼切。</h3><p style="text-align: right;">點評導師:潘孝忠</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楊倩這張也畫得很不錯,素描關(guān)系好,用筆清晰干練,背景也處理的很舒服,最可贊的是臉部的黑白灰處理到位,沒有畫黑畫灰。臉部抓形稍遜,和原作有些距離,但也沒有畫丑,不失童稚與可愛。</font></h3><p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010101">點評導師:潘孝忠</font></p>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柯行裕這張第一感覺就是線用得特別好,生動自然,值得大家關(guān)注學習,素描關(guān)系也比較好,如果西裝與白領(lǐng)接近處再加深點會更好?,F(xiàn)在感覺衣服灰了點。造型總體說也不錯,臉從眼睛開始到下面,略嫌短了。</font></h3><p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010101">點評導師:潘孝忠</font></p>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柯行云這張素描關(guān)系基本到位,造型也基本準確,精神狀態(tài)也刻劃到位,特別是面部處理很好,既有節(jié)奏感,黑白灰關(guān)系也很好,值得其他同學關(guān)注學習。</font></h3><p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010101">點評導師:潘孝忠</font></p> 我說我畫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海的故事》創(chuàng)作簡介</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柯行云</div>&nbsp; &nbsp; 身為土生土長的海南人,我對大海有著深沉的情感。帶著創(chuàng)作的沖動,我與同道結(jié)伴前往海南瓊海博鰲,聽闖海人蔣翔講海的故事。通過挖潛素材,提煉主題,豐富內(nèi)涵,用生活的視角和情感的筆觸,用鋼筆畫描繪《海的故事》。<br>&nbsp; &nbsp; 《海的故事》取材于海南瓊海博鰲鎮(zhèn)博鰲灣。其中,畫面之一《老船長的木屋》通過木屋上的舵、屋頂端的馬燈、屋墻邊的救生衣,這必須又簡陋的生產(chǎn)工具,訴說了老船長的艱辛。左邊路旁,仿佛在“游動”的木魚,是船長退休后,念念不忘與 魚兒為伴的生動寫照。屋后的古榕樹也揭示著船長矢志不移,扎根家鄉(xiāng)的癡情。還有畫面之二《退役的木船》盡管早已擱在沙灘上,但也令人追思其任憑風吹浪打,勇往直前,追求夢想的帆影……畫面之三《海的故事》,構(gòu)圖有鮮明的過去和現(xiàn)在的對比。近看是過去的闖海“木船”,遠看,是現(xiàn)代化的“漁港”,高高聳立的燈塔和功能強大的雷達能指引闖海人走向深海,實現(xiàn)向往的夢想。畫面中還有永不干涸的古井、落地生根的“野菠蘿”、鄉(xiāng)村小道、城市人、漁村新人等素材,點綴了畫面,充滿生活氣息。<br>&nbsp; &nbsp; 《海的故事》以寫實為主,構(gòu)圖突出“海的故事”,以虛實強調(diào)“海的故事”的過去和現(xiàn)在,以細膩的筆觸刻繪“海的故事”。畫面盡管沒有遼闊的大海、洶涌的波濤、與大海相伴的風帆和闖海人的影子。但,通過過去與現(xiàn)在《海的故事》的縮影,引領(lǐng)著人們對海的向往與遐想。借此學習平臺,將三幅拙作呈現(xiàn)給大家,希望大家能給以指點。<br> <h3><font color="#010101">柯行云《海的故事》57x43cm</font></h3> 資訊分享 <h3><b>資訊一</b></h3><h3>◎ 2019年9月21日,在浙江桐廬縣舉行"中國 分水新鋼筆畫優(yōu)秀作品展",由中國制筆協(xié)會、中國鋼筆畫聯(lián)盟、分水鎮(zhèn)政府組織,主辦方為杭州市制筆協(xié)會、中國(分水)筆業(yè)博覽中心、廣州市惠多廣告有限公司、廣州市惠多廣告有限公司杭州分水分公司。<br></h3><h3><br></h3><h3><b>資訊二</b></h3><h3><font color="#010101">◎由中國鋼筆畫聯(lián)盟、李渝基新鋼筆畫藝術(shù)工作室聯(lián)合舉辦的"新鋼筆畫創(chuàng)作高研班、學習班"網(wǎng)絡教學招生開始,9月初正式授課,聯(lián)系人劉老師,電話:159 4530 4978</font></h3>

色彩

手卷

構(gòu)圖

長卷

繪畫

畫面

明度

作品

鋼筆畫

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