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波鼓浪嶼和琴韻

石潤居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前言</b></h3><h3><br></h3><h3>鼓浪嶼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鼓浪嶼遙對著臺灣島,臺灣是我家鄉(xiāng)。登上日光巖眺望,只見云海蒼蒼。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見到你,美麗的基隆港。</h3><h3><br></h3><h3>母親生我在臺灣島,基隆港把我滋養(yǎng)。我緊緊偎依著老水手,聽他講海龍王。</h3><h3>那迷人的故事吸引我,他娓娓的話語記心上,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見到你,美麗的基隆港!</h3><h3><br></h3><h3>鼓浪嶼海波在日夜唱,唱不盡骨肉情長。舀不干海峽的思鄉(xiāng)水,思鄉(xiāng)水鼓動波浪。思鄉(xiāng)思鄉(xiāng)啊思鄉(xiāng),鼓浪鼓浪啊鼓浪。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見到你,美麗的基隆港。</h3> <h3>這首期盼兩岸統(tǒng)一的《鼓浪嶼之波》的經(jīng)典歌曲,曲調(diào)優(yōu)美,經(jīng)久傳唱不衰,從某個方面來說,它就是鼓浪嶼寄給世界的一張音樂賀卡。</h3> <h3>廈門鼓浪嶼是集自然、地理、建筑景觀和藝術(shù)文化于一身的著名旅游景點。到了廈門旅行沒有人不到鼓浪嶼上走一走、看一看的,否則你就留下遺憾。</h3> <h3>二十年前,因工作原因,每年都會到鼓浪嶼往返奔波。去的多了,就會有點麻木,那時只覺得島上人多路小物雜,且交通不便,除了等候輪渡,上了島還得步行,那時年輕也最怕走路了,如碰上大熱天一身汗水,有點苦不堪言的感覺。后來因工作的變動,單位調(diào)整,去廈門出差的機會也少之又少,記得最近上鼓浪嶼也已經(jīng)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的事了。<br></h3><h3><br></h3><h3>近期出差住在輪渡碼頭附近的"虎頭山"上,每天在觀景平臺上遙望鼓浪嶼的全景,特別是日光巖清晰可見。日光巖也稱"龍頭山",龍虎彼此遙相呼應(yīng),扼守著中間的鷺江,守望著一方百姓安寧。</h3><h3><br></h3><h3>在廈的幾天里,還是保持晚飯后快步走的習(xí)慣和常態(tài)。能走的也只有環(huán)島路演武大橋邊上的步行道,如下雨天,幾個同事就到中華城的商場里繞圈。從一層到二層,從三層到四層,再從頂層往下轉(zhuǎn)下來,如此把鍛煉與逛街結(jié)合起來,也算一舉兩得,但總歸商場里的空氣沒有室外新鮮,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呀!</h3><h3>一日午飯后,大伙都午休了。我一人突然心血來潮,何不借機到鼓浪嶼上走走,既看看島上的風(fēng)景,也把今天的鍛煉也給完成了,正好下午是個"窗口期"沒什么事。</h3> <h3>說干就干,吃過飯,帶上水,挎上包,為節(jié)省途中時間,我在門口掃碼了一輛共享單車,慢悠悠地往碼頭方向前行。不到十分鐘,即到碼頭。輪渡時刻表顯示基本上十分鐘一班,還是二十四小時通行。買了票登上渡船,十分鐘也就靠上鼓浪嶼碼頭了。</h3><h3><br></h3><h3>既然是一次說走就走的獨自一人來重游,反正大概的方位路線心里還有些記憶,加上島上十步一景,處處是景,那就不刻意規(guī)劃線路,順其自然,學(xué)一回隨波逐流,走到哪算哪。如此或許途中有意外收獲呢。</h3><h3><br></h3><h3>碼頭邊上是一處綠樹成蔭的公園,樹木高大的鳳凰花正在靜靜地盛開怒放,路上的游人三三兩兩,也許是工作日的大中午之故吧。這倒是好事,讓我這個"獨行俠"可以靜心拍照,放松心情。</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b><br></h3><h3><br></h3><h3>鼓浪嶼最值得一看或最有故事內(nèi)涵的應(yīng)該是獨具異域風(fēng)情的百年老建筑。</h3> <h3>順著逆時針方向,快步行走在這些青石板路或曲徑通幽的上山小道上,路旁的古老建筑鱗次櫛比。</h3> <h3>這一幢幢百年的近代建筑,引起我的關(guān)注,有些還住著人,有些早已人去樓空。這些建筑大多是磚石結(jié)構(gòu)的西洋風(fēng)格,或紅磚黃瓦,或白墻碧瓦,或水磨石的外墻面。尤其是突出墻面的那些門窗、立柱或屋檐下的浮雕,做工精細,無論是人物造形還是花鳥蟲草的圖案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透過這些門窗,那應(yīng)該是當時主人向外界展示其地位和身份吧。</h3> <h3>當年生活在小島上的人,大多應(yīng)該是達官顯貴,這些錦衣玉食的主人又怎么知道百姓生活的艱難困苦?小島遍地的大宅別墅,我不知道究竟有多少幢,但每一幢老建筑都有銘牌標示其歷史概況,大多是當時美英日德等世界強國在此地所建的領(lǐng)事館、洋行和海關(guān)等建筑,以及當?shù)卣嬲绣X人的豪宅。這些庭院深深的洋樓,見證了廈門近代以來的開放、包容與繁華,也見證了近代中國由弱向強、由陸向海發(fā)展的歷史軌跡。</h3> <h3>現(xiàn)如今,許多建筑已改造成旅游景點,或作博物館、展示館,或向游人開放參觀,讓普通民眾能隨意進出,零距離感受那個年代外賓、高官、富人曾經(jīng)辦公生活的場所和居所。也有些館樓或許還沒想好出路,或許不便開放而大門緊閉。透過銹跡斑斑的鐵門大鎖,園內(nèi)倒是植物茂盛,郁郁蔥蔥,高樓靜靜地矗立著,只是沒有了往日的喧鬧和熱鬧。</h3> <h3>這些百年的近代建筑,錯落有致地分布在島上的每個角落,在繁茂的綠植陪襯下,紅綠相間,構(gòu)成島上一幅美麗獨特的風(fēng)景。</h3> <h3>猶其是鼓新路、龍頭路一帶,隨處可見的"船樓"別墅,其轉(zhuǎn)角設(shè)計,獨居匠心,別具一格。那樓似海上破浪航行的船只,構(gòu)成美麗的45度弧角,成為旅人特別是美眉們拍照留影的"熱點"。也許拐過轉(zhuǎn)角便是最美的遇見,來到轉(zhuǎn)角也許是人生最好的啟程。這大概是"最美轉(zhuǎn)角"讓人驚喜、流連和駐足的原因吧。誰不想在"轉(zhuǎn)角"處遇見最好的自己和最好的他(她)呢?</h3> <h3>這些或中式或西洋或中西合璧的萬國建筑樓宅或館舍,都有他們的傳說與故事,它應(yīng)該是島上歷史的活字典。通過它可以直觀便捷了解百年的鼓浪嶼歷史發(fā)展軌跡和時代變遷。</h3> <h3>這些老建筑與對面市區(qū)的摩天大樓形成鮮明比對,似乎時光把鼓浪嶼定格在百年前的某個時刻,游人似乎徒步穿越在百年的時光隧道里。<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b></h3><h3><br></h3><h3>如果把穿梭這些老建筑比作是欣賞一幅幅精美的工筆畫,那么登頂鼓浪嶼極目遠眺,那就是在觀賞一幅唯美的寫意山水畫。</h3> <h3>登上島上最高處日光巖或筆架山頂,一下子路上稀疏的游人,都在往這一處集中,巨大的頂石雖攔著鐵索,不太平整的石面上聚集觀光的眾人,似乎巨石不巨,手機拍照和各種專業(yè)相機此刻最忙碌,拍照留影的,拍遠處美景的。我成為你鏡頭里的風(fēng)景,你成了我鏡框里的"菜"?;蚴裁匆膊桓桑皇窃谶@鬧場中獨自靜靜地看,想想心思,寄托情感;或?qū)χ謾C里的地圖,找準四周的方位,尋找自己來時的路,尋思下步該向何處去!</h3> <h3>這樣一座美麗的島嶼,怎么能不讓人留戀和歡喜呢?鼓浪嶼地處廈門島的西南角,東邊有廈門作屏障,南側(cè)有大陸的漳州為遮擋,每年免受臺風(fēng)的直接登島襲擾。此嶼猶如廈門市一顆璀璨的明珠。這些點綴在綠樹里的或紅或黃的老建筑屋頂,酷似一顆盛開的花樹。一個角的沙灘、游艇和碧海藍天,雖無海南島這么大氣霸氣,卻把南國的風(fēng)韻展示的淋漓盡致。遠處廈門本島、海滄區(qū)和漳州沿海的現(xiàn)代化建筑,在山巖頂上360度全方位展幵,從近處的清晰向遠處的朦朧延伸,直至消失在天際線上。<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b></h3><h3><br></h3><h3>在鼓浪嶼諸多的人文與自然美景中,把這兩者結(jié)合最好、藝術(shù)感最強的要數(shù)菽莊花園。</h3> <h3>菽莊花園位于鼓浪嶼島南部,面朝大海,背靠日光巖,毗鄰港仔后海濱浴場,地理位置最佳。該園原本是地方名紳林爾嘉的私人別墅,園主人以他的字“叔臧”的諧音命名花園。</h3> <h3>全園分為藏海園和補山園兩大部分。園內(nèi)亭臺樓閣采用重檐歇山頂,飛檐翹角,琉璃粉墻。曲橋通海,奇石嶙峋,園景與山、海、天渾然一體。</h3> <h3>這種園在海上,海在園中,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既精巧雅致,又雄偉壯觀,體現(xiàn)了很高的園藝藝術(shù)。</h3> <h3>當時,由于中日甲午戰(zhàn)爭清政府戰(zhàn)敗將臺灣割讓給日本。林先生不愿做亡國奴才舉家回祖國大陸,此園是主人為思念故土臺灣而建。夫婦倆在園內(nèi)留下了許多感人的詩詞。</h3> <h3>如這首"無定陰晴一宛然,欲將消息問青天。雨聽昨夜瀟瀟急,月看今宵故故圓。應(yīng)有奇談驚海客,可無韻事續(xù)坡仙。橫江鶴去簫聲在,來信消沉八百年。"讀后讓人感嘆!</h3> <h3>為抒發(fā)心中的情感,林先生在園內(nèi)創(chuàng)辦菽莊吟社。其一生愛鄉(xiāng)愛國,熱衷慈善事業(yè),新中國后,園主將其獻作公園。</h3> <h3>園內(nèi)還有一處最有藝術(shù)范的地方,那就是鼓浪嶼鋼琴博物館。此館和管風(fēng)琴藝術(shù)中心凸顯了鼓浪嶼鋼琴之島,音樂之鄉(xiāng)的形象。</h3> <h3>位于聽濤軒處的博物館,陳列了從澳洲運回鼓浪嶼的胡友義先生收藏的70多架古鋼琴。這里的鋼琴具有古、多,奇等特點,是我國第一座鋼琴博物館。</h3><h3><br></h3><h3>館內(nèi)還介紹了世界上著名的鋼琴(音樂)名家和周淑安,林俊卿,殷承宗,許斐星,許斐平,許興艾,陳佐湟等鼓浪嶼籍音樂家。</h3> <h3>胡先生一世愛好收藏鋼琴之緣與畢生以藝術(shù)報鄉(xiāng)之情,在鼓浪嶼這片浪漫土地上生根發(fā)芽。</h3> <h3>從另一角度看,一架鋼琴就有一個傳奇故事,一架鋼琴就是一段世界音樂史,一架鋼琴也反映了鋼琴的發(fā)展歷史。<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四)</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鼓浪嶼上除了沙灘、海浪、綠植和音樂等,讓人流連忘返外,最讓人追古思今和熱血激情的是一個個英雄故事和一股英雄氣。他們或已化作遍布全島的花崗巖,雖被歲月磨去了鋒利的棱角,歷經(jīng)滄桑而色深圓潤,但其堅硬無比的品格始終未曾改變過;雖被茂盛的綠色植被所隱藏,但青山埋忠魂,這種默默無私奉獻、敢于犧牲的愛國主義精神卻是永恒的,也永遠激勵著我們的后人。</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一個人靜靜地漫步于鼓浪嶼或上或下或曲或折的小道上,除了聽到清脆悅耳的鳥鳴,我還聽到了遠處傳來的濤聲琴聲聲聲悠揚。那是"西南有海蝕洞受浪潮沖擊,聲如擂鼓"的聲音,從此,人們把你稱作"鼓浪嶼";那是不知哪扇窗子里飄出來的春之歌、花之歌、愛的贊歌,也或許是獻給愛麗絲的什么小夜曲吧,不,你靜心聽,那是輕騎兵的沖鋒號聲!那是水兵海上操練的呼號聲,由此,你"劍膽琴心"的品性名揚天下。<br></h3> <h3>當我走過鄭成功紀念館前,當我站在水操臺邊,當我凝望鄭成功雕像時,當我站在英雄山上時,面對著巨大蒼勁有力的"閩海雄風(fēng)",我似乎從這些“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中,重新聽到了沖鋒號聲,又聽到了"海上猛虎"之嘯,也讀懂了什么是英雄,看到了英雄的模樣!青山依舊在,英雄有傳人,兩岸一家親,只盼早團圓!<br></h3> <h3>來到鼓浪嶼龍頭路一帶,人聲鼎沸,人來人往,川流不息。百年的老建筑還是沒什么變化,也許過往的人每天都不同。閩南特產(chǎn)、當?shù)匦〕缘晟馀d隆,游人們排隊買點特產(chǎn)或品嘗各色各樣糕點,也算到此一游。</h3> <h3>來鼓浪嶼的新人也好故人也罷,國人也好外國人也罷,總能在這里找到自己心中想要的東西。</h3><h3><br></h3><h3>這里不變的是每天的潮起潮落、日出日落、綠樹紅花和那些別樣的老建筑;這里一樣的是無論原居民、游人還是老的小的,也無論達官顯貴還是我們普通人來此一律步行,我喜歡這樣一種平和、平等的氛圍。</h3><h3><br></h3><h3>這里變化的是每天看景的人和越來越濃厚的藝術(shù)氣息(據(jù)說鋼琴擁有密度居全國之冠),以及島上治理和管理越來越規(guī)范,特別是信息化智能化給游人帶來的便捷,這是國外目前所不具備的。</h3><h3><br></h3><h3>二十年多年前我看到的樓還是依舊在此,也許那時看到的就是一幢幢樓,能區(qū)分的只是輪廓外貌的不同。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似乎看到了這些樓的細節(jié),品到了它的建筑藝術(shù)之美,讀到了它的歷史、故事和曾經(jīng)的主人。不知再過二十年,又會是一種什么樣的心境和感覺呢?</h3><h3><br></h3><h3>這座美麗的宜居宜人宜游小島,是廈門的一張美麗明片和一扇多彩窗戶,讓我們在此既能看到廈門的過去歷史變遷,也能看到四十多年來特區(qū)的巨大變化和發(fā)展成就。</h3> <h3>半天時間散游獨游,不知不覺走了近二十公里,該揮手告別鼓浪嶼了,時間雖短,收獲滿滿?;氐剑⒒㈩^山"再遠遠看你,還是很有味道。仿佛是在觀嘗靚麗時裝舞臺上的古裝表演------耐看,養(yǎng)眼,舒心!</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后記</b></h3><h3><br></h3><h3>附:<br></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i>七律-初夏游鼓浪嶼有感</i></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i><br></i></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b><i>鼓浪嶼上和風(fēng)暖,金瓦紅磚綴碧森。</i></b></h3><h3><b><i>水擊礁聲誰會懂?窗飄神韻覓知音。</i></b></h3><h3><b><i>樓空人去迎新客,院樹花開送暗歆。</i></b></h3><h3><b><i>友義贈琴猶刻古,日光巖處更雕今。</i></b></h3></h3><h3>注釋:</h3><h3>①友義,指捐建鋼琴博物館的愛國華僑胡友義。</h3><h3>②刻古,雕今,引自《紅樓夢》第十七回:“編新不如述舊,刻古終勝雕今。"雕今指描繪當今的事物。</h3> <h3><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263eacnf?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夜訪廈大散記</a><br></h3><h3><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25jdcyk4?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誰說女子不如男</a><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