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提起埃及,我能想到的是:金字塔,獅身人面像,法老,撒哈拉沙漠還有埃及艷后。機緣巧合,在炎炎夏日,來一場說走就走的北非之旅!</h3><h3>從北京出發(fā),經過八個多小時的飛行,首先到達阿布扎比機場,然后轉機飛三小時,抵達開羅。</h3> <h3>埃及地跨亞、非兩洲,大部分位于非洲東北部。全稱阿拉伯埃及共和國,百分之九十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百分之十的人口信奉基督教。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先后經歷了法老時代,希臘時代,羅馬時代和阿拉伯時代。也是擁有許多世界奇跡的旅游勝地,擁有世界最長的河流~尼羅河。</h3><h3>埃及國土只有100多萬平方公里,而且大約95%的國土面積為無法居住的荒漠,能夠居住的國土面積只有5萬多平方公里。因此,埃及人口近一半集中在面積約2.4萬平方公里,也是埃及最富庶的尼羅河三角洲地區(qū)。此外,首都大開羅地區(qū)一地的人口就高達近2000萬,約占全國人口的近四分之一。所以,開羅堵車非常嚴重。</h3> <h3>第一眼看到的埃及是醬樣子滴!??</h3> <h3>現在和我一起,行走埃及吧!</h3><h3>第一站:開羅</h3> <h3>薩拉丁城堡位于開羅城東郊的穆蓋塔姆山上,是11世紀時期薩拉丁為抗擊十字軍東侵而建造。城堡分內城和外城,城內建有宮殿和寺廟。</h3> <h3>城堡內的阿里清真寺的寺頂尖塔象一把利 劍高聳入云,巨大的圓頂沐浴在陽光下熠熠生輝。</h3> <h3>進入清真寺是要脫掉鞋子的,這個時間都是參觀的游客。</h3> <h3>第二站:阿斯旺</h3> <h3>從開羅出發(fā),飛行一個半小時到達埃及最南部城市阿斯旺。阿斯旺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方之一,自2006年5月13日以來,阿斯旺沒有測得任何降水。在古埃及時期,阿斯旺被認為是埃及民族的發(fā)源地。天氣預報阿斯旺高達45攝氏度,其實體感溫度并沒有那么高,雖然很曬,稍微有點風吹過來,就會覺得很舒適。<br></h3><h3>阿斯旺水壩位于埃及境內的尼羅河干流上,為世界七大水壩之一。水壩建成后,從根本上消除了泛濫和干旱,不僅保證尼羅河下游農田用水,而且使上埃及尼羅河谷地區(qū)農作物由一年一季改為一年兩季或三季收成。阿斯旺水壩是世界第四大水壩,1960年在蘇聯援助下動工興建,1971年建成,歷時11年。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是我國的三峽大壩。</h3> <h3>大壩橫切面示意圖。</h3> <h3>大壩一側的發(fā)電站,基本上看不懂,也不好看??</h3> <h3></h3><h3>阿斯旺水壩將尼羅河攔腰斬斷,從而使尼羅河的河水回流,形成了非洲最大的人工湖——納賽爾湖,納賽爾湖的水深在30-35m之間,在阿斯旺水壩達到最高蓄水位189m的時候,納賽爾湖的蓄水量能達到1689億立方米,平時納賽爾湖的蓄水量則是在1640億立方米,這也是為何非洲干旱的時候,其他國家都在鬧饑荒,而埃及則能完成糧食的自給自足。</h3><h3>納賽爾湖的淡水儲量是洞庭湖的9.5倍,正是憑借納斯爾湖這一巨型水庫,埃及才成為了非洲農業(yè)強國。</h3><h3>美麗的納賽爾湖。</h3> <h3>埃及未完成的方尖碑之謎。</h3> <h3>方尖碑代表什么意思呢?方尖碑和金字塔是一個系列,都代表了對太陽的崇拜。方尖碑頂的四面椎體和金字塔的四面椎體完全相同,表示著太陽的光線,同時也是幫助法老到達天堂的階梯。</h3><h3>從公元前1550年至公元前1090年的新王國時期,人們的信仰發(fā)生變化,對神祇崇拜和對先王哀悼的思潮流行起來,以神廟、享殿等為代表的宗教建筑大肆修建。其中,規(guī)模最大的廟宇是為“最高天神”太陽神修建的。每座神廟的大門旁,則幾乎都屹立著兩座方尖碑,每天迎接第一縷陽光的降臨。這樣,方尖碑既是太陽神廟整體建筑的一部分,更是太陽神將其恩澤撒播到人間的媒介。因此,太陽神廟修建到哪里,方尖碑也就出現在哪里。久而久之,人們不但朝拜神廟,也朝拜方尖碑。據統(tǒng)計,全世界有源自古埃及的方尖碑共29座,其中埃及本土保存9座,意大利則擁有11座,竟然比埃及本土還多,這和古羅馬帝國長期統(tǒng)治埃及有關。</h3><h3>據導游講解,古王國的法老建造大金字塔,中王國的法老建造小金字塔,新王國的法老建造方尖碑。也許說明了法老時代的國力在逐漸衰退。</h3><h3>在阿斯旺市南方兩公里外的花崗巖采石場,遺留有一座3500年前未完成的方尖碑,讓現代人得以推測早年方尖碑制作的方式。而這座未完成的方尖碑據說是埃及最大的方尖碑。來到平躺在采石場上的這座未完成的方尖碑,每位旅客一定要環(huán)繞她走一圈,這座方尖碑長41公尺、重達1150噸,是埃及現存方尖碑中最大的一個,不過后人發(fā)現這座方尖碑未完成即被棄,可能是因地震造成碑體上有龜裂之故,而未經雕刻繪畫及完全切割,即被棄置原處。后人也考證認為此一方尖碑應和目前放置在羅馬的一座方尖碑為同時由埃及女王哈特舍普蘇特修建的,如果完工豎立起來,將是全埃及最高的方尖碑。</h3> <h3>采石場全貌</h3> <h3>采石場外的涼亭</h3> <h3>下一站:盧克索</h3> <h3>埃及人十分崇拜神廟,在他們眼里,神廟就是眾神的圣居。埃及的神廟遍布全國,幾乎每個城市都有當地神的廟宇。因為神廟融合著當地城市的特色,所以對埃及人民來說,那些神廟都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從阿斯旺到盧克索,我們用四天時間乘游輪沿尼羅河順流而下,沿途參觀不同的神廟,而每一座神廟都有其獨特的地方和不同的神話傳說,跟我一起看看埃及的神廟吧!??</h3> <h3>阿布辛貝神廟也稱為拉美西斯二世神廟,這座神廟堪稱眾多埃及神廟中最富想象力的一座。神廟建于3300年前——確切地說是“開鑿”,因為整座神廟不是土石所建,而是在山巖中雕鑿而出,它本身就是一座巨大而精美的雕刻作品。1964-1968年,為了免遭因建造阿斯旺大壩而上漲的尼羅河水淹沒,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持下,神廟被切割成2000多塊,分別編號,在距離原址200多米的地方拼合還原,并建造了一座假山來復蓋它。阿布辛貝神廟建于公元前1300-前1233年,古埃及新王國第十九王朝的拉美西斯二世建造了這座大型巖窟神廟,距今已有3300年的歷史了。</h3><h3>神廟面向尼羅河,正立面為四尊高達20米的巨型拉美西斯二世坐像,其中一座被整體切下,現存于英國大英博物館。在他的膝邊和身旁還圍繞著數座小型雕像,是他的妻子兒女們。這四尊雕像兼具支柱的作用,支撐著30米高的神廟。</h3><h3>這也是一座出鏡率最高的神廟,看看這張照片,想必每個人都不陌生!??</h3> <h3>康孟波的索貝克和哈羅里斯神廟,建于托勒密王朝的公元前2世紀,歷時200年完工。與眾不同之處在于神廟被分成兩個相對獨立的部分,同時敬奉著兩個主神:西半部鷹神荷魯斯和東半部鱷魚神蘇比克。它的建筑也是別具一格的對稱式設計。</h3> <h3>在游輪上遠眺神廟</h3> <h3>近觀</h3> <h3>鷹神荷魯斯神廟</h3><h3>神廟地處高地,是埃及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埃及神廟,也是古埃及的第二大神廟,僅次于卡納克神廟。</h3><h3>荷魯斯神廟始建于公元前237年,是在古埃及托勒密王朝期間興建的,直到公元前57年才完成。從神廟的規(guī)模可見當時的埃及是極為繁榮。當時的神廟除了用作供奉鷹頭神荷魯斯之外,亦作宗教祭祀活動。</h3> <h3>卡納克神廟</h3> <h3>卡納克神廟是太陽神阿蒙的神廟,位于盧克索以北5公里處,始建于中王國時期,距今有3900多年歷史,是古埃及帝國遺留的最大最壯觀的神廟,因其浩大的規(guī)模而聞名世界。在現今盧克索的古建筑群中,保存最完整、規(guī)模最大的是卡納克神廟。<br></h3> <h3>拉美西斯二世和他的妻子</h3> <h3>小的獅身人面像</h3> <h3>獅身羊面像</h3> <h3>生命的鑰匙</h3> <h3>最早的希臘字母</h3> <h3>盧克索神廟</h3><h3>盧克索神廟坐落在尼羅河東岸,約為公元前14世紀修建,后經拉美西斯二世擴建。盧克索神廟距卡納克神廟三公里,這座神廟是專門為底比斯的三神太陽神阿蒙、自然神姆特和他們的兒子月亮神孔斯所修。</h3> <h3></h3><h3>第四站:紅海</h3><h3>很多人對于埃及的印象可能只有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和無盡的沙漠,而紅海則是埃及漫漫黃沙中的那一抹醉人的藍。紅海被譽為世界三大潛水圣地之一,不僅因為這里的海水清澈湛藍,水下也有多樣的生物。獨特的氣候使得這里生長著多種色彩繽紛的珊瑚和魚類,海底總動員中被大家熟知的小丑魚“尼莫”就是這片水域的常駐代表,還有紅海畢加索和魔鬼魚,甚至你在沙灘上就能看到海水淺處有他們游動的倩影。紅海的又一獨特之處在于海水與沙漠的結合,大海與沙漠相連,可謂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整個紅海之濱都是度假天堂,我們這次紅海之行來了一場與海豚的不期而遇,不失為一種難忘的經歷??上加鰜淼锰蝗?,以至于沒有來得及拍照。這樣也好,一切美好都在記憶中!</h3> <h3>第五站:重回開羅</h3><h3>從盧克索乘坐大巴6小時車程,我們又回到了開羅。一路上既有茫茫戈壁,也有淺淺綠洲。</h3> <h3></h3><h3></h3><h3>再回開羅,我們參觀了埃及博物館,三大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隨我一起,慢慢游覽!</h3><h3>埃及博物館是由被埃及人稱為“埃及博物館之父”的法國著名考古學家瑪利埃特于1863年在開羅北部的卜臘設計建造的。埃及博物館位于尼羅河東岸,是世界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具有 3000 多年悠久歷史的古代埃及文明的遺物寶庫。這里收藏的各種文物有 30 多萬件,陳列展出的只有 6.3 萬件,約占全部文物的五分之一。因這座博物館以廣為收藏法老時期的文物為主,埃及人又習慣地稱之為“法老博物館”。</h3><h3>埃及新博物館在三大金字塔附近,還未完工,展覽和倉儲面積都要大出許多倍,導游講再有三個月時間就可以搬遷。</h3><h3>博物館里每一件文物都令人震撼!</h3> <h3>作為第一鎮(zhèn)館之寶的法老圖坦卡蒙的面具是不允許拍照的,可以上網看圖片。</h3> <h3></h3><h3>還是繼續(xù)隨我參觀金字塔吧!</h3><h3>吉薩的大型金字塔有三座,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陵墓是其中規(guī)模最大、最高的一座,它被稱為世界古代七大奇跡之一,是在公元前27世紀左右修建的。該金字塔原來有146米高,在歷經幾千年的風化剝蝕之后,現在只有137米高了。</h3> <h3>這是胡夫金字塔</h3> <h3>遠眺三大金字塔</h3> <h3>獅身人面像</h3> <h3>好了,我們的主要景點已經參觀完畢。再發(fā)幾張花絮??</h3> <h3>撒哈拉日出</h3> <h3>紅海晨曦</h3> <h3>尼羅河畔的寧靜</h3> <h3>后記</h3><h3>埃及幾千年的文明史吸引了我,是我向往已久的國度,踏上這片土地,我看到了許多文明遺跡,也看到了埃及落后于世界的現狀。埃及的現代化程度比我國落后三十年,基礎設施和城市建筑相對陳舊。</h3><h3>作為愛車族,一定要從我的角度看看街車??</h3><h3>埃及沒有汽車工業(yè),汽車全靠進口,大巴車多是我們國家的宇通客車,在路上也見到過奇瑞和比亞迪,其它比較多的是日系 德系 法系車和韓國車,美系車比較少見。只是新款車型較少,不如我們的街車時尚。</h3><h3>感觸比較深的是埃及民眾對中國人的熱情,多數人見到我們會主動問候:China好!</h3><h3>我們的全程領隊是個八零后的北京帥哥,親切平和,耐心細致非常專業(yè)。時時處處周到提醒,令人欽佩!</h3><h3>我們的地接導游是個九零后埃及帥哥,中國話非常好,很敬業(yè)也很熱愛自己國家的文化,尤其是講解埃及博物館,聲情并茂,打動了我們每個人。我們都歡迎他來中國,看看我們的國家博物館,看看我們中國的文明史!</h3><h3>無論是北京領隊還是埃及導游,他們都很敬業(yè),每一個認真工作的人都是令人尊敬的人!給這兩個大男孩點個大大的贊!祝福他們!</h3><h3>出來走一走,更真切的體會到,國家和民族是我們每個人堅強的后盾,只有國家強大了,才有我們每個人幸福安定的生活!</h3><h3>我愛我的中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