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年,是人民海軍70華誕,作為一名退役老兵,一直想寫點什么,記錄那培育我成長、鍛煉我意志的部隊生活,回憶那崢嶸歲月凝聚的戰(zhàn)友之情。<br></h3><h3><br></h3> <h3> 1978年,我16歲,應征入伍,成為了一名光榮的海軍戰(zhàn)士。記得是那年的4月初,我和其他9名天津漢沽籍新兵,從漢沽火車站登上了綠皮運兵車,一路南行,經過三天兩夜的奔波,到達了列車運行的目的地——浙江省江山縣。</h3> <h1> 今 日 的 江 山 車 站</h1> <h3> 江山縣,位于浙閩贛三省交界處,是浙江省的西南門戶,也是錢塘江的源頭之一,因境內的江郎山而得名。江山地杰人靈,文化厚重。歷史上出過9個尚書、240多名進士;國民黨軍統(tǒng)赫赫有名的戴笠、毛人鳳、毛森、毛萬里(三毛一戴),都是江山籍人士;江山還有歷史文化古鎮(zhèn)——廿八都,鎮(zhèn)連三省,方言13種,姓氏140多個,明清古建筑群保存十分完整……</h3> <h1> 江 郎 山</h1> <h3> 距離江山縣大約5公里的虎山腳下,是海軍37972部隊的駐地,這里是東海艦隊第二訓練團,有著“水兵搖籃”之美稱。入伍后,被分配到三中隊二區(qū)隊7班,記得中隊長是倪照光,指導員譚丕文,副中隊長吳慶國,區(qū)隊長黎恒清(后湯為新接任),班長崔建明,報務教員楊貴義、趙選民。在這里,經過兩個多月的新兵入伍訓練,五個多月的專業(yè)訓練。通過了齊步走、正步走、投彈和射擊等基礎訓練與考核;掌握了收、發(fā)電報和無線電機務等軍事技術;學會了拆洗被褥、縫被子等生活技能……。</h3> <h1> 老 虎 山</h1><h3></h3> <h1> 三 中 隊 營 房</h1><h3></h3> <h1> 水 兵 俱 樂 部</h1><h3></h3> <h1> 軍事訓練難以忘懷</h1><h3></h3> <h3></h3><h3> 由于年齡小,我入伍時身高只有162厘米,體重勉強夠50公斤,因此在訓練中,我比其他戰(zhàn)友經歷了更多的困難。比如投彈,盡管右臂肘部甩得生疼,但整個訓練季基本沒有達到過30米的及格線,值得慶幸的是,在最后的實彈考核中,我居然投出了35米的良好成績。最累的是早晨出操,跑步出軍營后,還要從山上搬著石頭回駐地,用于鋪路和砌圍墻;最怵的是晚上在彈藥庫站崗,彈藥庫坐落在山溝里,蜿蜒的小路,昏暗的燈光,遠處漆黑一片,不時地還有信號彈劃過夜空,據(jù)傳有國民黨特務在活動,令人毛骨悚然;最苦的要數(shù)專業(yè)訓練了,手握著電鍵,右手中指第一個關節(jié)先是被磨出泡,然后化膿,再磨就變成了厚厚的老繭。教室里潮濕悶熱,胳膊肘下方的地面上,每天都是汗水一片……經過了8個月的艱苦訓練,熬過了梅雨季節(jié),克服了氣候潮濕給身體帶來的不適,在錘煉中迅速成長。專業(yè)訓練22周,每周考核我都是滿分。由于表現(xiàn)突出,成績優(yōu)異,畢業(yè)時受到了大隊嘉獎,也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br></h3> <h1> 第 一 張 軍 裝 照</h1><h3></h3> <h1> 發(fā)報工具——電鍵</h1><h3></h3> <h1> 七班戰(zhàn)友畢業(yè)留念</h1><h3></h3> <h1> 第八教室戰(zhàn)友畢業(yè)留念</h1><h3></h3> <h1> 三中隊戰(zhàn)友畢業(yè)留念</h1><h3></h3> <h3> 1978年11月底專業(yè)訓練結束后,我被分配到海軍護衛(wèi)艦第六支隊532軍艦報務班,駐地在浙江定海塔山。</h3> <h1> 表現(xiàn)突出光榮入黨</h1><h3></h3> <h3> 在532艦,經歷了楊春盛、江文林、白利民三任艦長;高月林、張步樓、吳以樹三任政委;王冠東、陳朝新、張京樂三任部門長;張京樂、劉云華兩位副部門長;張京樂、余慶忠兩任班長。四年的時間里,多次隨艦執(zhí)行任務,或編隊演習、節(jié)日巡邏、搶救遇險漁船,或配合潛艇、魚雷艇訓練等。在此過程中,得到了艦黨支部和諸多領導的關心、關懷、培養(yǎng)和教育,并為我提供了許多培訓和比武的機會,使自己的專業(yè)技術水平不斷提高,曾分別獲得過大隊、支隊專業(yè)競賽第一名。1979年和1980年連續(xù)兩個年度受到艦嘉獎;1980年底,余慶忠退役,我接任了報務班長職務;1981年3月,在建黨60周年前夕,我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h3> <h1> 首次出海心潮澎湃</h1><h3></h3> <h3> 1978年12月,上艦后沒幾天,隨艦出海,初嘗了暈船和嘔吐的滋味。記得那天是晴空萬里,風平浪靜,頭一次置身于大海的懷抱,陶醉于海天一色、一望無垠的美麗景色,真是領略到了什么是心曠神怡,怡然自得。然而好景不長,隨著戰(zhàn)艦的上下涌動,心曠神怡也逐漸變成了“心潮澎湃”,腹中食物上下翻滾,翻江倒海,不一會兒就全部吐了出來。第一次領教了大海的威力,明白了“涌”與“浪”的區(qū)別,切身體會到了暈船嘔吐與其他嘔吐的不同,感覺暈船的嘔吐不是吐,而是由腹腔壓力增大導致的“噴”,個中滋味難以用語言形容。</h3> <h1> 532艦與姊妹艦531艦在一起</h1><h3></h3> <h1> 1979 年 17 歲</h1><h3></h3> <h1> 1980年與余慶忠、蔣錫祥、翟繼忠在報房</h1> <h1> 1980年在報房</h1> <h1> 在 前 主 炮 留 影</h1><h3></h3> <h1> 與錢小平、倪建軍、蔣錫祥在普陀山</h1><h3></h3> <h1> 持 信 號 槍 留 影</h1><h3></h3> <h1> 與 信 號 燈 合 影</h1><h3></h3> <h1> 65 式 帽 徽</h1><h3></h3> <h1> 水 兵 肩 章</h1> <h1> 專業(yè)比賽一舉奪魁</h1><h3></h3> <h3> 1982年上半年,海軍組織無線電通訊專業(yè)比賽。護衛(wèi)艦第六支隊抽調了六名同志組隊參賽,賽前集中進行了短期培訓。我有幸作為隊員參加了培訓和比賽。個人成績滿分400分,我獲得了399.1分,名列第一,為支隊代表隊獲得總分第一名做出了貢獻,榮立了三等功。</h3> <h1> 三等功獎章、證書</h1> <h1> 1982年6月比賽結束后,隊員與教練合影留念</h1> <h1> 執(zhí)行任務受到嘉獎</h1><h3></h3> <h3> 1982年9月,我被抽調到510艦,參加執(zhí)行潛艇發(fā)射運載火箭飛行試驗護航警戒任務,代號“9182”?!?182”護航警戒群由遠望一號、遠望二號、j302、j506、510艦、512艦、515艦、516艦等艦船編隊組成,于9月3日離開塔山碼頭,至10月24日圓滿完成護航警戒任務,歷時52天。期間,遭遇了各種惡劣天氣,艦體搖晃曾達42度以上,經受住了大風大浪大涌的考驗,10月12日15點,巨浪一號潛地導彈發(fā)射勝利成功,戰(zhàn)艦甲板上一片沸騰,戰(zhàn)友們的歡呼聲不絕于耳,喜悅和自豪之情溢于言表;10月16日,新華社授權公告,我國向以北緯28度13分、東經123度53分為中心,半徑35海里的圓形海域發(fā)射運載火箭獲得成功;10月24日,中央軍委副秘書長張愛萍,在國防科工委主任陳彬、政委劉有光、海軍司令員劉華清、政委李耀文及浙江省黨政軍領導的陪同下,乘132驅逐艦檢閱了執(zhí)行護航警戒任務的艦艇部隊。 </h3> <h3> 這次執(zhí)行任務,是我上艦以來出海時間最長的一次,也是我在部隊最后一次執(zhí)行任務。雖然比較艱苦,但內心非常感謝部隊領導對我的信任,我也特別珍惜這次機會,做到了嚴守崗位,認真細致,一絲不茍。任務結束后,得到了510艦黨支部的嘉獎。</h3> <h1> 老兵心聲退役感懷</h1><h3></h3> <h3></h3><h3> 從1978年4月入伍,至1982年底退役,練兵江山,守望東海,迷戀戰(zhàn)艦,逐夢深藍……飽嘗了軍事訓練的苦辣酸甜,經受了狂風巨浪的艱苦考驗,錘煉了永不言敗的毅力意志,養(yǎng)成了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成就了誠實守信的品德品格。五年的激情歲月,把稚嫩的青春獻給了祖國的海防,留下了終身難忘的回憶。退役后,每每想起那些當兵的往事,有激情、有努力、有坎坷,有成績,有想家,有哭泣……盡管歲月蒼老了我們的容顏,淡化了很多細節(jié),模糊了許多故事,但忘不掉的是從軍的自豪與榮耀,抹不去的是戰(zhàn)友的深情與友誼。</h3> <h3> 值此八一建軍節(jié)即將來臨之際,謹以此篇紀念我曾經的士兵生活,祝福戰(zhàn)友身體安康,也祝愿人民海軍劈波斬浪,逐夢深藍!<br></h3> <h3> ?。ū酒糠謭D片來自網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