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br></h3><h1><b>時間:2019年5月15日</b></h1><h1><b>地點(diǎn):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b></h1><h1><b> 瀘定縣 磨西鎮(zhèn)</b></h1><h1><b> 海螺溝冰川森林公園</b></h1><h1><b>器材:佳能70D</b></h1><h3><b><br></b></h3><h3><b><br></b></h3><h3><b> </b></h3><h1><b> 早晨游覽了瀘定橋,大約一個半小時趕到磨西鎮(zhèn),入住海螺溝樂天大酒店,稍事歇息后,各自帶上干糧及簡單裝備,興沖沖地踏上了海螺溝冰川探秘之旅。</b></h1><h1><b> 對于冰川這個名辭我說不明白,翻開辭海,且看權(quán)威的名辭解釋:</b><b>在高山或兩極地區(qū),積雪由于本身的壓力而變成冰塊,又因重力作用而沿著地面傾斜方向移動,這種移動的大冰塊便形成冰川,也稱為「冰河」。</b></h1><h1></h1><h1><b> 海螺溝冰川是目前離城市最近的的冰川,縱觀全球其他著名冰川,幾乎全部存在于遠(yuǎn)離人類聚居的南極地區(qū)。其余極少部分,雖分布于各個緯度,但又大多處于高寒、高海拔地區(qū),除非登山隊(duì)員,一般人是難以到達(dá)的。而中國四川的海螺溝冰川,其最下端的海拔高度僅為2850米,是亞洲最低海拔的冰川,也是距離居民地最近的一條現(xiàn)代冰川。</b></h1><h1><b> 海螺溝冰川位于貢嘎山風(fēng)景區(qū)內(nèi),清晨,如若天氣睛朗,初升的太陽使連綿雪峰霎時間披上一層燦爛奪目的金光,這就是海螺溝最著名的一景-日照金山;可惜由于天氣原因,我們無緣見到這難得的美景,只是目睹了四號營地的一號冰川壯觀的冰瀑、冰舌及其數(shù)萬年形成的冰川河床。</b></h1> <h3><br></h3><h3><br></h3><h1><b>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就是海螺溝第四號營地的第一號冰川,它的下方呈扇形展開的部分即為冰舌,冰舌的上方就是冰瀑,在冰舌的下方則是若干萬年逐漸形成的冰河,亦即冰川。</b></h1> <h3><br></h3><h3><br></h3><h1><b> 當(dāng)我第一眼看到這個河床時,以為是干涸的河道,里面應(yīng)該可以走人吧,可是后來查閱相關(guān)資料方知這正是冰川的外貌特征,是數(shù)萬年來不斷積累發(fā)育所形成,那看似一塊塊黑乎乎的“巨石”就是冰川,原來在這冰川的最前端,因?yàn)闇囟容^暖,冰川已和石頭河床溶為一體,怪不得叫人難以察覺了。冰川在此形成形態(tài)各異的冰塔林,其下覆蓋有縱橫交錯的暗河,稍不留意,就有可能釀成大錯。</b></h1> <h3><br></h3><h3><br></h3><h1><b> 海螺溝溝內(nèi)海撥高度落</b><b>差達(dá)6000米左右,因此,2500多種從亞熱帶至寒帶的野生植物都集中在一個風(fēng)景區(qū)內(nèi)。景區(qū)內(nèi)的交通車帶著我們沿著環(huán)游山路前行,可以明顯地感覺到身旁植物景觀的無窮變幻。從山谷的棕櫚樹、清翠的竹林,到原始森林的參天古木、萬花爛漫的大片野生杜鵑,直至高海拔的色彩繽紛的草本野花和地衣類植被,令人目不暇接。</b></h1> <h3><br></h3><h3><br></h3><h1><b> 景區(qū)內(nèi)的洗手間設(shè)備齊全,甚至提供熱水和飲用水解決游客的不時之需。</b></h1> <h3><br></h3><h3><br></h3><h1><b> 石頭上布滿的紅色物質(zhì),是一種微生物,在高山特有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內(nèi)得以繁衍,構(gòu)成生命與歷史相融共存的奇特景觀。據(jù)中國科學(xué)院的研究,石頭上的紅色物質(zhì)是一種有生命的原始藻類,但這種藻類的生長規(guī)律至今沒有圓滿的解釋。</b></h1><h1><b> 2012年1月的中央電視臺《走近科學(xué)》欄目,記者隨專家對四川貢嘎山下的海螺溝紅石灘做了詳細(xì)的探訪報(bào)道。</b></h1> <h3><br></h3><h3><br></h3><h1><b> 幾位美女的造型實(shí)在讓人折服,虔誠的人必有福報(bào)。</b></h1> <h3><br></h3><h3><br></h3><h1><b> 最后還是忍不住發(fā)兩張我們無緣得見的美景圖片,顯然不是在一號冰川觀景臺所拍攝,真乃可遇不可求啊。網(wǎng)絡(luò)資料圖片,特此說明</b></h1>